黄士康:我在拉美的外交生涯

   嘉宾:中国前驻墨西哥、智利、哥伦比亚大使黄士康
   时间:2007年9月4日10:00
   简介:他曾经是中国第一批外交官,他曾经经历了拉美国家社会动荡、经济萧条的艰苦岁月,他曾经为促进新中国与拉美国家友好往来倾尽全力,也曾经面临过台湾“伪使馆”与国外恐怖分子的威胁与挑战,他就是我国西语界权威,前驻智利、墨西哥、哥伦比亚大使黄士康先生。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访谈页

活动标题

  • 黄士康:我在拉美的外交生涯

活动描述

  • 嘉宾:中国前驻墨西哥、智利、哥伦比亚大使黄士康
            时间:2007年9月4日10:00
            简介:他曾经是中国第一批外交官,他曾经经历了拉美国家社会动荡、经济萧条的艰苦岁月,他曾经为促进新中国与拉美国家友好往来倾尽全力,也曾经面临过台湾“伪使馆”与国外恐怖分子的威胁与挑战,他就是我国西语界权威,前驻智利、墨西哥、哥伦比亚大使黄士康先生。

文字内容:

  • 中国网: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网。这里是正在直播的“中国访谈,世界对话”。

    2007-09-04 09:37:59

  • 中国网:

    外交官这个职业,在很多人眼中都充满了神秘色彩,他们睿智、儒雅、博学,代表着国家的形象,活跃在世界的舞台上。他们见证历史,也参与历史,他们的经验和感受让很多人向往和好奇。

    今天作客中国访谈的这位嘉宾是我国西语界权威,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外交官。他曾经亲身经历了拉美国家社会动荡和经济萧条的岁月,他同时为新中国和拉美国家之间的友好往来倾尽全力。这样一位有着丰富经历和故事的嘉宾我们怎么能错过呢?

    这就是前驻智利、墨西哥、哥伦比亚大使黄士康先生。黄大使,您好,欢迎做客中国访谈。

    2007-09-04 09:41:31

  • 黄士康:

    你好,主持人。

    2007-09-04 09:43:27

  • 中国网:

    刚才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您的经历,可能不是很完全,因为您的经历特别丰富。我想知道您当初是怎样选择西班牙语,怎样走上外交官这条道路的?

    2007-09-04 09:43:38

  • 黄士康:

    我于1954年在上海念完高中,念初中高中时我主要对数理化感兴趣,没想到高中毕业以后,我们新中国需要培养一批从事外语工作的外语干部,挑选了一些高中生到外语学院学习外语。当时学校选了我——我们的学校是上海比较有名的中学,一共7个人。那时候我没有什么概念,我们都是服从分配,放弃了数理化,然后学外语。

    2007-09-04 09:44:23

  • 黄士康:

    在那个时候,我们接触的主要是英语和俄语,没有想到要学的是西班牙语。到了外语学院以后,才知道我学西班牙语,我们一个班是22个人。学校原来叫北京外国语学院,现在叫外国语大学,主要是教英文、法文和西班牙语。那个时候,北京俄语学院在我们外国语学院的对面,后来并在一起了。就这样,我开始学外语,学了外语当然也不一定知道我以后就从事外交工作,没有想到会成为新中国外事部门的外语干部。

    2007-09-04 09:49:57

  • 黄士康:

    大学毕业之后,我有幸被外交部选去做外交部工作人员,外交部我让和其他3位同事在外交部组织了一个翻译班,作为更高级的翻译的培养对象在那里学习。那个时候学制是四年,但是没有学位,我们也不计较这些,然后逐步地就和西班牙语联系在一起,这变成了我一生的职业。

    2007-09-04 09:54:55

  • 黄士康:

    西班牙语主要是在拉丁美洲这个地区讲得比较多,当然还有西班牙、非洲的赤道几内亚。我们进了外交部工作,主要就是和拉丁美洲打交道,在拉丁美洲访问、开会,但是我的主要工作还是在拉丁美洲的墨西哥、智利、哥伦比亚三个国家,一共生活了22年。以前没有想到,但是事后想起来还是很值得的,觉得一生当中通过这样一个职业,对我们国家和社会做了一定的贡献。

    2007-09-04 09:56:34

  • 中国网:

    刚才您讲述了学习西班牙语和开始从事外交生涯的过程,其实就是为了服从祖国的需要,是这样一个出发点。当时在那样的历史条件下,当外交官一定面临很多困难,这些困难在您的预料之中吗?

    2007-09-04 09:57:32

  • 黄士康:

    就像我刚才讲的,我对学外语没有打算,西班牙语是什么样我也不清楚。但是国家需要,将来从事外事工作,我们感到很光荣。很多同学被挑选出来从事这个工作,但是没有想象到以后这个工作会经历什么,那是毫无概念的,包括我以后长期接触的拉丁美洲地区是怎么回事。那个时候比较闭塞,对外界了解不多,特别是拉丁美洲地区和我们新中国发展关系比其他地区还要晚一些,比非洲地区还要晚,所以我对拉丁美洲的了解很浅薄,只是靠一些书面资料进行了解,没有想象到以后的实际工作会遇到很多困难。应该说我真正的外交生涯、真正的外交知识是通过工作中慢慢摸索,慢慢在工作当中学习和建立起来的。

    2007-09-04 09:58:17

  • 中国网:

    您的外交生涯是从智利开始的吗?

    2007-09-04 10:01:24

  • 黄士康:

    是这样。到外交部以后我在翻译班学习,同时在翻译班做了大量的口译工作,开始我们新中国邀请一些拉丁美洲的代表团访问中国,我们也有代表团到拉丁美洲访问。那个时候比如说总工会、记协都需要会西班牙语的干部,我基本上就和其他几位长期陪各个团在全国各地跑,有时候也到拉丁美洲去。

    2007-09-04 10:01:40

  • 黄士康:

    真正到外交部工作的时候,前几年也是在外交部的翻译社里面工作,没有具体管哪个国家。甚至外交部还让我从事《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的翻译工作,搞了一年多。一直到文化大革命开始,60至70年代的时候,就让我到智利工作,真正开始驻外的工作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2007-09-04 10:02:46

  • 中国网:

    智利是与新中国第一个建交的南美国家,您个人跟智利的渊源也是颇深的,前后有将近10年时间在智利当大使。在那个地方您一定遇到过很多困难,您是怎么开展工作的呢?

    2007-09-04 10:03:33

  • 黄士康:

    一共是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67年到智利,那时候智利和新中国没有建立外交关系,我国贸易促进委员会在智利设立了一个半官方的机构——代表处,我们外交部一位副司长林平同志任代表,代表处是65年建立的,67年让我去那里工作。

    那个时候我们没有什么外交关系,不享受任何外交特权,而且他们对我们的行动有很大限制,只允许我们有4个人,包括代表、副代表。那个时候应该说我们的工作是比较困难的,从67到70年,智利同新中国建交,代表处变成使馆了。

    2007-09-04 10:04:06

  • 黄士康:

    那个时候我们同国内是无法联系的,不像现在有的使馆可以通过外交邮件同国内联系,而且那个时候我国的经济条件也不是太富裕,因此我们不能随便和国内通电话,和家里也好,和外交部也好,随便通电话也不行。

    另外,你不是使馆,也不可以和国内联系,所以和国内联系很少,国内信息也不多。反正我们的代表每三个月到巴黎去一次,因为我们在巴黎有使馆,通过法国的使馆联系、交流意见,然后聆听国内的指示。

    2007-09-04 10:09:52

  • 中国网:

    只能是三个月一次?

    2007-09-04 10:13:19

  • 黄士康:

    三个月一次。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条件比较差。那个时候我们的工作基本上是靠智利的朋友做工作,其中包括特别的高官。我记得那个时候我们也有困难,因为从官方讲,你不是外交机构,他们对我们的活动有限制。

    从智利政府来讲,尽管觉得有这么一个代表处存在,可以促进同中国的关系,但是还没有承认我们是代表中国的,因此对我们的工作也有限制。我们也因为没有外交特权,不能从国内进口一些食物,比如酱油等,我们都没有办法带进来,只能是在与法国使馆联系时带回来一些生活必需品。进海关时,我们就靠智利的朋友。我们有一个当过前副总统的老朋友,他有一个金牌,这说明你的身份,以前是当过副总统的,他凭这个可以让海关免检。

    2007-09-04 10:13:50

  • 黄士康:

    所以每次从法国回来的时候就带一些东西,生活必需品或者有一些电影,可以向智利朋友宣传,当时放的最多的是《东方红》,带来的时候就请那个朋友到机场去,然后由他拿出金牌给海关看一看,海关就放行了。从这个小例子可以看出,我们的工作是很困难的。这是第一个阶段。

    2007-09-04 10:17:53

  • 黄士康:

    在智利工作的第二阶段是十几年以后,我是86年初到那里去,作为中国驻智利大使。那个时候有那个时候的问题,你说困难也可以。因为我去的那个阶段,正好碰上智利处在从军政府到人文政权的过渡时期。在这个时期,一方面我和军政府保持一定的关系,可以得到军政府的支持、帮助,可以在智利开展活动;另一方面,又要在当时反对军政府的那些政党中做工作,要广交朋友。如果政权变更以后,这个关系可以不间断地发展下去,所以那个时候的工作有很多的困难。

    如果当时与反军政府的政党的关系发展多了,军政府会不满意,会给你提出意见,和你交涉,提醒你不能够多开展这种活动。但是我也不能因为他的交涉,就停止同反政府的政党人士接触。同时,也要考虑到我们两国关系能够继续、不间断地发展,所以在方面需要做不少工作,使得两方面能够理解,都能够支持,都能够把目光集中在中智两国关系发展上面。

    2007-09-04 10:19:48

  • 中国网:

    您刚才讲到当大使的两段时间,遇到的困难是不一样的,但是难度都很大,能够顺利渡过这些难关得益于那些地方朋友对您的援助,我相信当您回忆这段历史的时候也会回忆起这些朋友。有哪些难忘的瞬间和难忘的人,给我们介绍一下?

    2007-09-04 10:22:24

  • 黄士康:

    从我个人的体会来说,应该说中国的外交工作,中国和拉丁美洲发展关系的整个过程,是离不开拉丁美洲对中国非常友好的朋友们的帮助。像智利,智利在50年代初就建立了智中友协,促进智利和中国建交,这里面当然有很多朋友。

    2007-09-04 10:26:38

  • 黄士康:

    比如说前总统阿连德,他在1954年访问中国,是在当总统以前,以社会领袖的身份访问中国的。他受到过毛主席、周恩来总理的接见,他还亲自参加过当时我们人大选毛泽东为国家主席的仪式。回去之后他对中国很友好,连续当了四届智中友协的主席。我们无论碰到什么问题、什么困难,我们有解决不了的,都尽量到他家里去,他总是很热情地接待我们,对我们有很多的帮助。

    特别是当选总统之后不久,他就下决心同新中国建交。他当选总统以后,还没就任以前,林平同志带着我到他家里表示祝贺。在这个过程当中他就明确表示说,我以前就说过,我当了总统以后,一定要同新中国建交,我这个诺言不会变。所以我们及时向国内反映了他的表态,国内很快组织起来,同智利进行建交的谈判。他在1970年就任总统,70年底智利就同中国建交了。

    2007-09-04 10:29:53

  • 黄士康:

    这个总统应该说是中国很好的朋友,中智建交以后关系的发展他是第一功,这个功不可没,我们还是很纪念他。我跟他接触比较多,我那个时候当官员,很多事情都是通过我和他进行联系,所以到他家里去也更多了,和他、他的夫人关系都是比较好的,所以对他们的印象非常深刻。我72年回来之后那边发生政变了,阿连德总统在那次政变中不幸以身殉职。这个朋友对两国关系的建立发展有很大的贡献。

    阿连德是智利国家的领导人、总统,是政治家。除了政治家对中国友好,对发展中智关系起到作用以外,普通人中也有很多朋友。有一个很普通的社会党员,他在60年代开始同我们接触。他原来是工会的工作人员,我们在那里举办经贸展览会的时候,他就帮助我们,和我们的代表团合作。

    2007-09-04 10:37:19

  • 黄士康:

    后来他开始参加智中友协的工作,然后在那里代理中国的西班牙语报纸,比如《人民画报》、《中国建设》,他负责在那里宣传。很普通的一个社会党员,在社会上也没有什么太高的地位,但是他对推动中智关系是有作用的。

    在这以后,当时军人把他抓起来了,在他家里发现了中国的杂志,以这样的名义把他抓起来,关到了监狱。但是后来他也没什么其他的“罪行”,而且军政府那个时候虽然是反对马克思主义,反对共产党政权,但是他要和我们新中国保持关系,这个对他很重要。所以这个社会党人还是被放了。但是他被政府抓了,坐过监狱,虽然生命没有危险,但是工作却丢了,以前所有的社会保险都没有了。他就过着很普通的生活,但是他始终没有同中国中断联系。

    当时我在中国时就和他认识了,他到那去以后,我刚到智利当大使,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他说我向你报告,我是什么什么人,我马上记起这个人。以后,我们使馆有什么活动,他那时候住在比较远的地方,开车要4至5个小时,一个小镇上,每次有活动他都开车来,而且他喜欢去拉丁美洲的其他国家去旅行。他始终没有中断对中智两国关系发展的关心,重视中智两国的友谊,始终进行对中国的宣传。这样的朋友我们在那里很多,我们始终很怀念他们的。

    中国在智利发展关系,当然在其他地方,在墨西哥、哥伦比亚也是这样。我们在智利的工作,也得到了当地华侨华人朋友的帮助,他们成为我们很好的朋友。

    2007-09-04 10:40:46

  • 黄士康:

    我刚刚讲了,当时工作条件很困难,我们一共4个人,就是这么一个院子,我们和国内也没什么联系。刚建立时,困难比较多,从无到有,对当地情况也不太熟悉。有一个青年人,他是智利人,他的父亲是中国人。他主动来帮助我们,任何问题,哪怕是普通的窗户坏了,门修不好了,他都来帮忙。他自己有一个小的工厂,所以这些问题也容易解决。另一方面,为了帮助我们的工作,本来他要和他的爱人结婚,后来两个人决定推迟,把我们的住所建立了以后才结婚。他们对中国的感情,使我们很感激。

    后来国内有关单位请他们去中国旅行。他们在那里不是很有钱的人,是工薪阶层,工资也不高。他临走的时候坚持要拿出1000多美元,说要对新中国的建设作出贡献。我们国内的接待单位也推辞不了,没办法就收了这笔款,存在中国银行里面,坚持让他把存折带回到智利,但是他始终不愿意。他家里很困难,因为他太胖,引起了心脏病,那时他已经不能工作了,很需要这笔钱,但他说我不能用。他说因为我已经给中国了,我干嘛还要保留下来,所以到后来他也没用这笔钱。

    像这样的朋友我们碰到很多。我特别感动的就是,他们并不是什么有名的政治家,上层社会的名流,而是中下层的老百姓。一些中下层的华侨华裔也对我们十分友好。这些事情使我很感动。

    2007-09-04 10:45:59

  • 中国网:

    您在当大使开展外交工作时,怎样把中国当时的情况介绍给当地政府和居民呢?

    2007-09-04 10:49:20

  • 黄士康:

    一方面,拉丁美洲因为同中国建交时间比较晚,除了古巴,其他拉丁美洲国家是到70年代才开始逐渐同中国建交的。因此,拉丁美洲对我们中国的了解很不够,而且最主要的是拉丁美洲整个媒体都属于西方,特别是美国媒体,他们是在这样的媒体影响之下。因为他们自己的独立通信社还没有,对中国很不了解,他必须通过西方的比如美联社等的消息了解中国。你在那里翻开拉丁美洲,包括智利的报刊、杂志看,很少有中国的消息。

    总的来说,我们现在和拉丁美洲还是缺少相互了解,当然还有文化上的差异,了解很不够。我觉得在我当大使期间,我们外交官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把中国介绍给驻在国。

    2007-09-04 10:49:45

  • 黄士康:

    从我这一代开始,后来到拉丁美洲去的大使,都可以讲当地语言。我们和驻其他国家的大使、参赞也都这样做,很注意做当地媒体的工作,很注意在当地亲自利用各种场合来宣传中国、介绍中国。

    首先我自己坚持一点:当地的媒体、当地的记者要求采访,都不拒绝,都很乐意接受,这是一个很好的宣传中国、介绍中国的机会。因此我在三个国家当大使的时候,经常到电视台去接受采访,或者参加辩论。这样也有好处,因为我们自己会讲西班牙语,我们老一辈的外交官,他们以前都是参加革命斗争,他们的外语水平不是很高,这就有一点局限,要通过翻译宣传的话就比较困难一些。我很注意做媒体工作、记者工作。

    2007-09-04 10:51:22

  • 黄士康:

    另一方面,尽量介绍中国各方面的代表团到智利、墨西哥、哥伦比亚访问,让高层次的国家领导人去访问,首先可以到驻在国进行宣传,可以起到很大作用,特别是像文化方面的,一些代表团去了也有很大的作用。

    在我在智利工作期间,我国去过歌舞团、杂技团等,效果也很好,慢慢地他们就对中国了解了。特别是到八十年代后期,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之后,中国在那里的声音开始多起来。但是总体来说,我们在那里还不是主要的声音,对中国的报道还不是太多。当地的人民还是对中国缺乏了解,这需要有一个加深了解的过程。

    另外我们感觉到,我们在对外宣传方面还是有很多的缺陷。我们的对外宣传始终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不能适应当地人民的习惯,用当地人民的思维方式来宣传我们自己,往往是用我们的语言比较多,这使我们对外宣传的效果有限。这是对外宣传需要改进的地方,在这方面应该做更多的工作把中国介绍出去、宣传出去。

    2007-09-04 10:54:46

  • 中国网:

    您是西班牙语的权威,也曾经做过毛主席、周总理的翻译,给国家领导人当翻译是不是很难?有没有遇到棘手的问题?

    2007-09-04 11:02:54

  • 黄士康:

    我对西班牙语掌握得也不是很好,当时有幸给毛主席、周恩来总理、邓小平同志做翻译。我尽量这样讲:我当时的西班牙语水平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在那里,我和几个同事有更多的机会做翻译工作,有机会同我们国家的领导人,主要是第一代领导人,还有邓小平同志接触,接触机会很多。给这些领导当翻译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翻译技巧以外,比如说他讲了一大段,你怎么能够翻译出去,也不能够忘,你怎么样记下来,在记忆上面有一定的技巧,你不能一个字一个字地记,可以用速记的办法,当然我不会速记,但是用一个技巧翻译过去。

    同时你应该多听,因为有好几个国家讲西班牙文,这些国家的西班牙语之间不像我们中国的方言之间差距那么大,但是也有不同的口音,不同的词汇,你要能够把它们掌握住,能够听得出来,这需要一定的技巧。除了这个以外,更主要的就是你应该领悟领导人讲话的精神,讲话的内容一定要熟悉,要了解。

    特别是第一代领导人,我体会他们讲话很多是即兴的。给毛主席当翻译时,毛主席没有什么事先准备的,他给外国人讲什么东西,他的考虑你事先一概不知道,他当时就即兴地讲,事先无法预测。因此你对他的思维方式、他的思想,应该有所掌握。

    周恩来总理知识很渊博,他谈一个问题可以从中外历史谈开,用古代、近代、现代的东西来类比、解释我们的政策,而且他很认真。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当时古巴有一个代表团来访,我们那个时候和前苏联有分歧,在边界问题上有争议。他和代表团团长从上午10点钟谈到晚上8点钟,当中吃了一顿饭,在吃饭时也继续谈,他比较详细地把两国的关系讲得清清楚楚,一直讲下去,也没什么稿子。因此从翻译讲,也不能事先准备。周恩来总理的确知识非常渊博,所有外国人听了以后,对他非常钦佩,他谈话的技巧也非常好。

    2007-09-04 11:03:28

  • 黄士康:

    我觉得最困难的是你怎么理解这些领导人的思想,理解领导人讲话的内容,理解我们国家的政策。这样你才能够忠实地翻译下来。当然你作为一个翻译,也需要对整个世界的形势,包括我们和各个国家的关系有所了解,这样你不会在当时翻的时候不懂,卡住了,那是比较难看的。

    另外,还有一个就是外文的掌握。你对外文的词汇,特别是有些,比如日文,因为日文的词和中文发音完全不一样,所以当时日本的政界人士,除了日本的一些主要活动情况你要了解,再一个中日领导人讲到这个的时候,你不会卡住。你知道这个词,比如田中首相,不是我们拼音这样的,它是另外的讲法。像这些你要掌握,我觉得通过这些,对自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在给领导人当翻译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对自己有很大的启发。

    2007-09-04 11:12:42

  • 中国网:

    您曾经主编了一本书,叫《中国外交官在拉丁美洲》,里面写了一篇文章,叫“墨西哥松林别墅的五位主人”,讲到的就是您所熟悉的墨西哥的五位总统。您当时是怎么想到写这五位总统的?

    2007-09-04 11:14:41

  • 黄士康:

    我在1994年6至7月份结束了在墨西哥的大使工作,回到国内。这当中有一年多的时间,我在外交部里面,事情不是很多。后来,外交部有一个会,提倡大家写一些东西。我在墨西哥时,正好认识了墨西哥前后五位总统,这五位总统对中墨关系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另外,这段历史也代表了墨西哥历史中一个发展阶段。

    从埃切维利亚总统开始,是他在任时决定和中国建交。除了古巴当时的领导人卡斯特罗到中国访问过之外,拉丁美洲第一个到中国访问的领导人就是埃切维利亚总统。他是拉丁美洲领导人中到中国访问的先驱者。

    2007-09-04 11:15:41

  • 黄士康:

    墨西哥也是比较早同我国建交的国家,特别是埃切维利亚,他对中国感情很深,积极推动两国关系发展。他访问中国以后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接受中国大批留学生到墨西哥学习,连续接受了几年,好几批留学生。墨西哥方面派专人管理这些留学生,包括生活上的安排。其中一些留学生现在已经在外事部门当领导了,当年都在墨西哥受过教育。这对两国关系很重要。埃切维利亚回去以后,决定发展两国在农业方面的合作,他就积极推动,把墨西哥的灌溉技术介绍过来,这是当时比较先进的。他把这个技术介绍到中国,说明他做了很多工作。

    2007-09-04 11:26:45

  • 黄士康:

    埃切维利亚之后是何塞·洛佩斯·波蒂略·帕切科总统,他在任那个时期石油发展非常好,但后来爆发了石油危机,石油价格整个下跌以后,国家经济崩溃了。后来,另外一个总统开始领导墨西哥从石油危机中逐步恢复经济,到塞迪略总统之后,他实行了一个石油经济政策,把墨西哥的经济发展上去了,但是又引起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带来了大批外债,最后造成一个金融危机。然后,他把这个金融危机留给了第五个总统,第五个总统又把墨西哥的经济重新调整过来。我觉得这五个总统正好经历了石油危机、金融危机的过程,这是墨西哥经济发展、和国家发展的很重要的阶段,而这两个危机对我们中国来讲,是很有借鉴价值的,我们可以从里面吸取很多经验和教训。

    所以我就想写这五个总统,因为他们的官邸在松林别墅,我在墨西哥这两个阶段中就认识了这五个总统,所以我就写了这个。

    2007-09-04 11:29:58

  • 中国网:

    其实您个人的经历很传奇,您举过例子,在哥伦比亚的时候险些被绑架,然后在墨西哥乘坐直升机参观游艇时也遇险了,给我们讲一下这方面的故事吧。

    2007-09-04 11:42:58

  • 黄士康:

    在哥伦比亚做外交官的确有两面:一面是要在上层开展工作,交朋友,参加宴请、招待会,好像很风光;但是另一方面,的确有很艰苦的一面,有他意想不到的困难。但是拉丁美洲总的形势不像中东那样紧张。哥伦比亚社会秩序比较不安定,因为那里贩毒很严重,当时很厉害。还有一个就是游击队,同游击队的战争始终没有停止过。同时,犯罪集团又和游击队联在一起,所以哥伦比亚的局势很不稳定。

    我在哥伦比亚生活了近十年的时间,这个国家非常漂亮,风景非常好。但是我没有走遍哥伦比亚,因为离开哥伦比亚100公里以后,你随时会碰到游击队。所以在政府方面要求你不要随便出去,你出去以前必须要和他们打招呼,他要派大量的军警保护你,所以出行很不方便。

    2007-09-04 11:43:25

  • 黄士康:

    的确,在哥伦比亚任职期间也碰到过几件事情。一件事情就是我当时受哥伦比亚一家公司的邀请,参观他们的中心,到那里去,坐飞机也就是50多分钟的时间,那是20几个人的小飞机。就在飞机快降落的时候,驾驶员突然说,我们接到情报,说飞机上有一颗炸弹,因此要求大家不要惊慌,迅速地下飞机,离开机场。讲了以后,离下降还有10分钟,我们当然在机舱里面很紧张。

    我和我爱人坐在飞机的最后一排,我们听了以后很惊讶,但是我看哥伦比亚人好象也习惯了这种事情,在惊讶之余还很安静,一直到下降大家都是一声不吭,安安静静地等着。飞机下降以后,不开到机场大厅前面,而是跑到偏远的地方停下,组织大家迅速离开。

    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说大家都很紧张,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爆炸,而且我们是最后一排。我们要下飞机时,看到旁边的航空小姐脸色都白了。再后来飞机没有爆炸,做过检查后说是假情报,但是对大家的心理是一个考验。因为当时说这个飞机警察也要坐,贩毒集团要对警察局长采取措施,搞了这么一个假情报,搞得比较紧张。这是一个险情。

    2007-09-04 11:49:41

  • 黄士康:

    后来,我们在坐汽车的路上,速度很快,180公里的速度,前面有一个穿着迷彩服的军人挡住了。军人挡住问题不大,因为我们是驻在那里的大使。当然他在前面挡住,我们就要停下来,但是我们注意到挡住我们的这个军人穿的迷彩服是军人的服装,但是脚上穿的不是军鞋,而是胶鞋。哥伦比亚的朋友告诉我们,军队和游击队的衣服差别不大,差别就在于武器,一个是比较简陋的,另外一个是比较先进的。另外的差别就是在鞋子上面,政府军队的鞋子都是军鞋,是平的,而游击队是胶鞋。我一看是胶鞋,所以基本肯定是游击队。

    当时游击队经常在路上绑架人,一个是为了政府效应,还有就是为了高额的赎金。军人要我的证件看,我给他看了。后来因为我们是中国大使,他没有采取措施。哥伦比亚也是有它的发展过程,在开始的时候还有游击战争的思想,他们认为中国是游击思想的发源地,所以他们看了之后还是友好地放我们走。但是在车里的人还是很紧张,不知道后果如何。

    在哥伦比亚首都实际也不安全。在哥伦比亚市里面,我们晚上经常听到枪炮声音。这个大家也习惯了,无所谓了。但有一次,因为我的官邸是政府官员、大使比较集中的地方,旁边住着一个内政部长。当时游击队说要对他采取措施,所以内政部长那里布置了大量的兵力,就住在我们楼的下面。睡了半夜之后,突然就有枪声响起来了,这个枪声就好象在你身边。大家很惊讶,当时也不能采取措施。第二天一了解,原来是在内政部的旁边,是一个委员会主席的家,这位老兄晚上逛的时候,3、4点钟回来,人家要抢他的车。内政部长警卫的人看到就开枪了,所以把周围邻居都惊醒了,周围的邻居都是大使。后来一了解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大家也很有意见。后来政府就改变了,把警卫的大兵撤了,改成便衣警察,拿着都是短枪,而不是冲锋枪、步枪,这样形势稍微缓和一点。但是你在街上走的时候总感觉不安全,不过在那里已经习惯了,后来我们也没出事。

    2007-09-04 11:52:55

  • 中国网:

    听了您的故事,我们也觉得是一波三折,觉得心一直揪在那里,以为外交官只有很风光的一面,没有想到也有危险的一面。您算是很资深的外交官了,在您看来,什么样的外交官是优秀的外交官,您怎么样来看待自己的职业生涯呢?

    2007-09-04 11:56:38

  • 黄士康:

    对外交官的要求是比较严格的,这一点从新中国建立以后,周恩来就对外交官提出了比较严格的要求。他提出来16字的方针,这是我们从一进外交部就要灌输的思想,是“站稳立场、掌握政策、学习业务、严守纪律”。站稳立场,就是你一定要严格,代表国家的利益,不管你有什么样的想法,你的言行始终是代表国家的利益,代表国家的尊严,要做到这一点也不是很容易的。

    要“掌握政策”,这四个字也是有很多内容的。首先你要了解政策,我们国家的外交政策是什么,我们国家的国内政策是什么,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国内的各方面政策是什么,像大家面临的住房问题、社保问题、医疗问题。你在国外的话,外交官肯定会提这些问题,所以你在这方面也要掌握。特别是你在处理对外事务时要掌握。

    2007-09-04 11:57:22

  • 黄士康:

    举一个普通的例子,在哥伦比亚的时候,突然有一个从美国过来的华侨来到我们领事馆,很晚了,说他从美国来,没着落,现在又这么晚了,没地方住,想在这里留宿一个晚上。我们领事官问我是不是可以想办法解决,可以留宿?这是一个很普通的问题。我们马上就说不行,绝对不能留不明身份的人,普通的人你了解你也不能留,使馆是国家的重地。第二天,美国警察方面的人问你们是不是了解这样一个人,他们在追查。所以遇到这种事情你一定要正确掌握原则,这样才不会犯错误。这虽然是很小的事情,但是涉及到政策的问题。

    严守纪律也是很重要的。在国外工作,作为一个外交官,你不能随便发表你的言论,你不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这个多次强调,“外事无小事”,因为在外面都是涉及到大事情,没有小事情,所以要强调纪律。我们过去在这方面要求得很严格,特别是当时的国际形势,敌视我们国家的人也不少。在我年轻的时候,当外交官就要求两人同行,一个人不能出去。所以有一些不自由,但是你必须严守这个纪律,你不能轻易一个人出去。

    实际上据我了解,所有国家的外交官都有这个要求,美国在哥伦比亚的大使告诉我们,他们的外交官到哪个地方去,和谁去都要事先报告给上级,所以这不是什么人身自由的问题,外交官都要严守纪律,代表国家形象。

    2007-09-04 11:58:58

  • 黄士康:

    熟悉业务方面,外交官当然要熟悉自己的业务。对外交官的要求,就是要精通外语。语言好与不好对你的工作有很大影响。有的人有很多朋友,有的外交官就交不了,人家和你谈五分钟,人家就知道你的水平如何,我值不值得和你继续深交下去。如果他和你谈觉得很投机,从你那里学到不少东西,觉得你对很多东西有研究,他想了解,他就愿意和你谈。所以一定要有很广泛的知识。

    另外要有比较好的语言水平。你没有很好的语言水平,有时候你表达不好。所以一个是语言问题,一个是自身问题。当然还有很多外交业务,比如领事业务,包括外交官,特别是在经济方面密切合作,贸易方面你也要熟悉,这样你才能很好地处理经济贸易的一些事情。

    比如说反倾销,在墨西哥我们就碰到了,突然墨西哥政府对我们4000多种商品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你要了解这方面的东西,才可以进行交涉,和国内提出建议。这都是外交官熟悉的业务范围,所以现在对所有外交官讲,这16字方针还是有效的。

    2007-09-04 12:02:40

  • 中国网:

    您怎样评价自己的职业生涯?

    2007-09-04 12:04:49

  • 黄士康:

    我开始讲了,我从开始不了解的情况下,完全是服从国家分配进入到这个领域,从外语领域进入到外交领域。我觉得我有这个机会为国家作出一点贡献,能够为发展中国的外交事业贡献我的一点力量,我这一生没有白过。外交事业是一个很吸引人的职业,很值得我们年轻人去尝试。

    2007-09-04 12:05:02

  • 中国网:

    好,我们来看一下网友的提问。近年来,中国加快与非洲及拉美国家的合作交流,这让一些西方国家感到不安,发出了一些威胁和不负责任的言论。您对此怎么看?中国和拉美国家对世界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2007-09-04 12:06:13

  • 黄士康:

    我觉得某些西方国家不希望我们中国能够继续发展下去,特别是在中国经济发展以后,中国的经济地位越来越高以后,他觉得对某些西方国家的地位有影响,成为威胁,所以就散布“中国威胁论”。实际上,“中国威胁论”在以前也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以后还会继续有这种观点。当然我们应该通过我们的宣传消除这种威胁论。

    “中国威胁论”实际是根本不存在的,比如从与拉丁美洲关系讲,的确我们在改革开放之后同拉丁美洲的关系有了很大的发展,在经贸关系上也有很大的发展,所以引起美国、日本一些国家的注意。但是首先,我们同拉丁美洲建立的关系是建立全面共赢的合作关系。这个反映在政治上,我们也在国际事务上互相支持。我们和拉丁美洲处于同样的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因此在很多问题上面,比如说建立新的经济秩序上面,这些我们同拉丁美洲的观点基本相近。

    在国际会议、国际组织里面,我们同拉美国家观点一致的方面也很多,我们算了一下,基本是95%以上都是一致的。所以在政治上我们是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的态度。在经济上面我们是互补性的合作关系。另外拉丁美洲国家有我们经济发展需要的资源,比如铁矿、铜矿,我们国家资源少,我们需要。任何国家发展都不能靠一个国家的资源发展,都需要靠别的国家的资源发展。

    同样,拉丁美洲国家也需要中国的产品,欢迎中国的产品,它的建设发展也需要中国的技术,甚至中国的资金。因此,我们的经济贸易也是一种互补、互利的关系。在文化方面,中国和拉丁美洲有相同的地方,有一种说法,拉丁美洲人起源于亚洲。我们也有相同的地方,但是也有差异。这种不同的文明、文化怎样融合起来,互相吸取彼此的优点,对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有很大好处。这一点我觉得中国需要,拉丁美洲也需要。

    总体说我们和拉丁美洲发展关系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谋求共同的发展,谋求世界的和平,在这一点上面我们同拉丁美洲国家完全一致。所以中国不会对拉丁美洲国家构成威胁。

    2007-09-04 12:06:37

  • 中国网:

    今天黄大使作客中国访谈,和我们分享了这么多让他感动和印象深刻的故事,我们也在这些故事中感动着、感慨着和感叹着。谢谢黄大使来到中国访谈,也谢谢那些为了祖国繁荣强大作出努力的中国外交官们,谢谢大家的收看,谢谢黄大使,再会!

    2007-09-04 12:13:13

图片内容:

视频地址:

    mms://wmv5.china.com.cn/btamedia/download/docs/flash/fangtan/2007/028_vip070904a.wmv

网友发言:

  • 漂洋过海:

    黄大使,您好。如果想去拉美国家搞贸易,做投资,要有哪些准备?您有哪些建议呢?

    2007-09-04 10:01:03
  • 立志成为外交官:

    黄大使,您现在从事哪方面工作?我是外交学院的一名学生,希望将来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外交官,您认为我应该从哪些方面来提高自己呢?

    2007-09-04 10:05:56 //end for

相关新闻:

图片大图:

  • 中国前驻墨西哥、智利、哥伦比亚大使黄士康

    中国网 王锐

  • 他曾经是中国第一批外交官

    中国网 王锐

  • 访谈开始

    中国网 王锐

  • 那个时候条件很艰苦

    中国网 王锐

  • 当时我们工作条件也很困难

    中国网 王锐

  • 访谈进行中

    中国网 王锐

  • 那时候我没有什么概念,我们都是服从分配,放弃了数理化,然后学外语

    中国网 王锐

  • 在那个时候,我们接触的主要是英语和俄语

    中国网 王锐

  • 了外语当然也不一定知道我以后就从事外交工作,没有想到会成为新中国外事部门的外语干部

    中国网 王锐

  • 觉得一生当中通过这样一个职业,对我们国家和社会做了一定的贡献

    中国网 王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