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草原唱首歌

  嘉宾: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民间音乐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 朱智忠
  时间:2007年9月20日15:00
  简介:草原的歌,是那悠悠的牧歌。草原的歌,是那涓涓的情歌。草原的歌,是那蓝天里的朵朵白云。草原的歌,是那轻拂绿草的习习微风。他,来自草原。带着马背民族的淳朴与热情,让自己如骏马一般,在音乐的天地里自由的驰骋,但无论走到哪里,都有着对草原深深的依恋。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访谈页

活动标题

  • 我为草原唱首歌

活动描述

  • 嘉宾: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民间音乐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 朱智忠
            时间:2007年9月20日15:00
            简介:草原的歌,是那悠悠的牧歌。草原的歌,是那涓涓的情歌。草原的歌,是那蓝天里的朵朵白云。草原的歌,是那轻拂绿草的习习微风。他,来自草原。带着马背民族的淳朴与热情,让自己如骏马一般,在音乐的天地里自由的驰骋,但无论走到哪里,都有着对草原深深的依恋。

文字内容:

  • 中国网:

    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中国网·中国访谈的直播现场。草原的歌,是悠悠的歌,是蓝天里的朵朵白云,是轻拂绿草的习习微风。他,来自草原,带着马背民族的淳朴与热情,让自己如骏马一般在音乐的天地里自由的驰骋,但是无论走到哪里,都有着对草原深深依恋。向大家介绍今天嘉宾,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民间音乐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朱智忠。

    您好,非常欢迎您到我们的演播室。各位网友对朱老师本人的形象比较陌生,但是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您的名字,您一直做幕后工作,在大家心里觉得您应该是一个媒体工作者,这次怎么会自己走到台前演绎歌曲呢?

    2007-09-20 14:29:24

  • 朱智忠:

    网友好,有这样一个机会跟大家倾诉一下我的心情非常高兴。今年是我的家乡蒙古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我大学学的就是作曲专业,毕业以后分到中央台工作,快20年了,今年内蒙60年大庆,很多朋友跟我说,你写了这么多的歌又那么想家,为什么不把它拿出来献给家乡,作为60年大庆的礼品。我想这是一个好的机会,就把思乡之情倾注在一盘“我为草原唱首歌——祝福我的蒙古”里面。

    2007-09-20 15:05:02

  • 中国网:

    我们向大家推荐一下,这张专辑的名字是《我为草原唱首歌》,我们可以看到,每天有很多新专辑的诞生,这张专辑封面非常有特色,没有人头像,只有一匹马在草原上,朱老师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封面?看起来非常有意境。

    2007-09-20 15:06:09

  • 朱智忠:

    实际上,马对于我们蒙古人的感觉就像对待亲人一样,我们关于马的传说非常多,关于马的真实的故事也非常多。只要一唱歌,你就可以感受到马奔跑的律动,所以我这张专辑选择一个马的故事作为我创作的手记。在70年代有一群马,有3匹马被送到越南作为礼物。在第二天的交接礼品仪式上,有一匹马没有了,大家很尴尬,过了半年以后大家在草原上看到这匹白色的马在主人的账篷跟前,主人看到这匹马就哭了,马也哭了,第二天人们为他主持一个盛大的‘那达慕’,我非常感动,我想把它作为我的封面比较合适,也符合我的心情。

    2007-09-20 15:06:32

  • 中国网:

    就像我们介绍的那样,朱老师是一匹来自草原的热爱音乐的骏马,您这张专辑有什么特色?

    2007-09-20 15:08:32

  • 朱智忠:

    这张专辑是我这些年自己创作的心里的语言。实际上我们草原上的人,无论走到那里,哪里的夜晚都会成为我们思乡的夜晚。特别是这些年,我离开家乡已经有23年了,朋友在一起聚会的时候,或者是出国到其他地方聚会,人们听说我是从草原来的总让我给他们唱歌,那个时候我给大家唱完歌以后,整个一个晚上就是人们对草原的向往,觉得草原是既亲切又神秘,在这样的心情和意境下,每每这样的时候我都有创作的冲动和灵感,而且思乡的环境也不同,所以我创作了非常多这样的歌曲,从中选出了13首。

    2007-09-20 15:09:19

  • 中国网:

    我听了专辑以后,觉得我们选用的一些配器是民族的乐器比较多,电声部分比较弱,在现在这种流行音乐掌握大潮的社会,你会不会担心咱们的这种做法不太容易调动听众的听觉气氛?

    2007-09-20 15:09:45

  • 朱智忠:

    当时我周围的朋友也在想,他们说你做专辑时一定要非常务实,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音乐是非常讲究表情的。这么大的一个世界里,能够有一种音乐非常有特色,占有一席之地非常珍贵。所以我这张专辑采用大量的草原上的原生的音乐元素和原生的乐器。

    2007-09-20 15:11:06

  • 中国网:

    比如说有哪些?

    2007-09-20 15:11:39

  • 朱智忠:

    比如有低音四胡,是我们草原上几千年以来诗人和叙事民歌手所用乐器,他们一边诉说了英雄史诗,叙说着非常多的叙事民歌,一边拉奏一种乐器,这种乐器叫低音四胡。专辑里我采用大量的四胡配器,而且是我自己拉的。还有像高音四胡、中音四胡、马头琴和操尔。操尔也是马头琴的一种,但是它显得比马头琴的历史更久远一点,还有大量的呼麦,还有一些蒙古族的弹拨乐器,很多这样的乐器。还有一些中亚草原上不多见的一些打击乐。而且用的都是我们工作室的朋友亲手打的。

    2007-09-20 15:12:17

  • 中国网:

    都是自己的朋友打的。

    2007-09-20 15:15:23

  • 朱智忠:

    都是草原来的,只要一说这种感觉,大家操练起来比较吻合。

    2007-09-20 15:16:55

  • 中国网:

    说到呼麦我听说还有非常深厚和渊源的故事,能不能和我们分享一下?

    2007-09-20 15:17:14

  • 朱智忠:

    在草原上有人就有呼麦,因为人类在草原的历史太漫长了,那是无法用我们现在的文明讲述方式和记录方式所记录。所以像呼麦这种唱法,它是带着一种人类本源的功能,所以那时候的劳动方式像狩猎、打草、宴会、举行盛大的庆祝,还有战争胜利,或者护送勇士们去征战的时候在蒙古草原时都有非常庞大的呼麦群,有时候像90人、120人,像当时成吉思汗的呼麦手就有几百人,专门为了迎接战士归来,我们叫赞歌。

    2007-09-20 15:17:34

  • 中国网:

    刚才你也介绍了四胡、呼麦这些非常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元素。我们觉得在现在这个社会,听纯民族音乐的听众相对听流行音乐的民众是比较少,可是您还是坚持这种纯民族的音乐风格,您朋友也说让你务实一些,为什么还这么坚持呢?

    2007-09-20 15:18:06

  • 朱智忠:

    实际上,我从来不认为像我们民族一些唱法、演奏方法、表达音乐的手段是不流行的,我认为他们非常流行,他们有固定的听众群。像蒙古族的呼麦,草原上的牧民非常多的都能唱,天生的。像四胡,我今年去科尔沁草原,他们的一次聚会当中同时演奏四胡的人有500多。

    2007-09-20 15:24:02

  • 中国网:

    聚会有多大?

    2007-09-20 15:24:21

  • 朱智忠:

    那个就是一个企业的聚会,不到2万人,可是同时演奏四胡500人,还有马头琴,在蒙古的草原上随时就可以有这样的马头琴群。

    2007-09-20 15:25:21

  • 中国网:

    这些演唱、演奏的观众群是固定的,你会不会担心我们唱片发出来的销量问题?

    2007-09-20 15:25:43

  • 朱智忠:

    我们出一张这样的唱片就是为了把我们特色的心情、声音和草原味道给大家感受一下,我们非常欢迎的全世界人民能来草原看一下,珍惜草原。

    2007-09-20 15:26:02

  • 中国网:

    我们有网友提出问题,朱老师这么多年您一直坚持自己的创作,为什么现在走出来一定要唱自己的歌,是到了非唱不可的地步吗?

    2007-09-20 15:26:18

  • 朱智忠:

    我这些年一直给别人写歌,像非常有名的歌唱家都唱过我写的歌。我也给专题片、电视剧、晚会都写过歌。现在为什么要自己出一张自己演唱呢?也是感觉到只要在一起聚会我总要唱歌,所以我想来想去,朋友也说让我自己唱一唱。同时我把一个作曲人的心情完整的、非常真实的传递给听众,这样不一定像我们老道的歌手有技巧,但是我相信我的歌非常真实。

    2007-09-20 15:27:03

  • 中国网:

    这么多年你创作的歌曲多半是和民族有关的。现在这张专辑也是特别民族的一张音乐专辑。这么多年是什么让你这样坚持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007-09-20 15:27:24

  • 朱智忠:

    我是这么想的,在过去我写过非常多的歌曲,就是歌颂中华民族。比如在祭拜皇帝陵的时候演唱的一首歌《中华魂》,那个主题歌是我写的,杨洪基演唱的。还有世纪坛的“中华故土”地图安放仪式,我是总导演,两首主题歌也是我写的,一首叫《祖国》,还有一首叫《中华故土》,是戴玉强唱的。《祖国》是由三个组合:阿里郎组合---朝鲜族的组合,还有一个藏族的组合---雪莲三姐妹,还有一个组合是蒙古族的青年歌唱家那仁其木格,是作曲家三宝经常用的一个演员,在电影《格达梅林》里演唱主题歌的,由他们三个组合共同演唱的《祖国》。

    还有过去我曾经创作的一首歌是《悠悠岁月情》,是给军事题材的专题片写的主题歌,是由韩磊演唱的。我创作大部分歌曲国家题材的非常多,今年正好是内蒙古自治区60周年,我想把我思乡的另外一面展示出来,让非常多像我一样的人,离开家乡的人,为国家建设献力的人有同感,因为我们都走出家园,为国家出力同时也思念家乡的人用音乐感受家乡的美。

    2007-09-20 15:28:00

  • 中国网:

    那您是怎么喜欢上民族音乐的呢?

    2007-09-20 15:31:25

  • 朱智忠:

    这个说来话长。对于我来说,民族音乐不是喜欢,而是我胎里就带出来的,我从娘胎出来的时候就带着浓浓民族音乐色彩,从小妈妈给我唱的都是科尔沁草原上的民歌。我父亲只要一听说有人说蒙古书就不走了,我的家乡叫乌兰浩特,我小的时候,那里有非常多的蒙古说书馆,晚上我爸爸领我去那个地方,他听书我就在那里玩,这样有民族音乐非常多的熏陶。

    我小的时候没什么感觉,但是10几岁的时候我非常喜欢音乐的时候,我当时选择的不是民族音乐是小提琴,在中学我拉的很好。后来有一天,哲盟艺术学校招生,他们说,你可以不可以学蒙古族的乐器:四胡。我就想起来,小时候经常和爸爸听说书还有家里的亲属拉四胡的情景,我说可以,我爸爸听了也非常高兴。这样我就在哲盟艺术学校开始学习四胡专业,在那里我接触了更多的蒙古族的音乐和民间艺人,这样我从情感和研究的领域都转向这个方面。

    2007-09-20 15:31:35

  • 朱智忠:

    到了中央民族大学,读作曲专业时候,我身边56个民族的人都有,他们都带着自己民族的文化到民族大学来学习。所以我们都成了非常好的朋友。那时候我在学校担任学生会主席,我的朋友非常多。我对每个民族的音乐都有非常多的了解,我也长了见识,开阔眼界。我才知道每一个地方的音乐是不可以替代的,所以说这太珍贵了。那个时候我就励志选择这个行业觉得是对的,大学毕业时找我的单位非常多,但是我非常想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我和中央人民广播领导谈的时候我想去采购组,到各地去看一看,采集一些民歌。所以民族音乐的感情不是一天两天了,我在中央电视台《民歌中国》这个节目担任主编时,我们出了一套丛书,当时每个人都要写一篇文章,我说我怎么写,写什么,就写我和民歌,我和民歌的缘分就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不是你喜欢不喜欢,而是你别无选择。

    2007-09-20 15:33:30

  • 中国网:

    朱老师刚刚给大家提到了四胡,而且这张专辑里面所有四胡演奏都是您亲自演绎的,在现场能不能给我们各位网友介绍一下和演绎一下呢?

    2007-09-20 15:34:26

  • 朱智忠:

    好!(现场演奏)

    2007-09-20 15:34:41

  • 中国网:

    今天朱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把四胡,这一把是什么四胡?

    2007-09-20 15:34:58

  • 朱智忠:

    这是高音四胡,专门作为歌舞、筵席伴奏的,是一个专门演奏高音的四胡,所以说这是比较欢快的。大家听一下这种感觉。(演奏)

    2007-09-20 15:35:08

  • 朱智忠:

    这是一首鄂尔多斯的舞曲,下面这个蒙古族的低音四胡。

    2007-09-20 15:35:33

  • 中国网:

    低音四胡,他样子上看起来好象比这个要大。

    2007-09-20 15:35:53

  • 朱智忠:

    对,这个乐器从蒙古音乐史上是在匈奴时期就有记载,蒙古族非常多的英雄史诗都是通过这样的乐器一边拉一边说唱。我给大家拉一段大家非常熟悉的嘎达梅林。(演奏)

    2007-09-20 15:36:03

  • 中国网:

    好谢谢朱老师,这两种四胡的演奏让大家听出来一些不一样的风格和音乐特色。说到音乐特色我再聊一聊这张专辑的特色。这张专辑有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地方,我们一般的专辑里会附有歌词,可是我们可以看这个专辑不仅有歌词,还有曲谱,而且字体好象是手写体,不知道是不是朱老师自己的手迹是这样吗?

    2007-09-20 15:36:37

  • 朱智忠:

    过去我经常看到很多专辑有非常好的歌,但是只有歌词没有谱子,我经常想如果有谱子人们试唱可能会更方便一点,我的字虽然不是太好,这属于‘朱体字’,我拿出来放到专辑里大家看到亲切,这里面也会带有一些信息,是我在写歌词的时候的信息,毕竟是我手写的。

    2007-09-20 15:38:58

  • 中国网:

    所有的都是手写的,而且在下面可以看出,每一首歌曲的创作的年代。您会觉得,如果附上曲谱的话,大家也可以自己在家里可以学习唱一下。

    2007-09-20 15:40:56

  • 朱智忠:

    实际上我出这张专辑更多的意思,还是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能够在一定的场合里传唱这些歌。

    2007-09-20 15:41:41

  • 中国网:

    其实这些歌曲我们看到创作的年代也是跨越时间非常长,从1989—2007年接近20年的创作时间,其实您的创作时间并不是从89年开始,已经20多年了。

    2007-09-20 15:42:10

  • 朱智忠:

    将近30年。

    2007-09-20 15:42:34

  • 中国网:

    怎么从这么多的歌曲挑选出这13首的呢?

    2007-09-20 15:42:41

  • 朱智忠:

    一张专辑只能是在13首比较合适。这样我也从音乐不同的表情选择了这样的13首,这样的歌我写的非常多,将近上百首,就把一些我认为风格上不是很接近的,形成这样的13首。这样大家听起来每一个歌都不一样,这样我觉得是我的意思。因为搞创作的人特别怕重复的作品,所以这13首歌每一首和每一首在音乐上是完全不同,但是又是有非常相同的底蕴的东西。

    2007-09-20 15:42:57

  • 中国网:

    您在创作这些歌曲的时候,有没有一些创作小故事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2007-09-20 15:43:34

  • 朱智忠:

    实际上每一首歌都有我自己创作的背景,比如说这里面有一首歌:《额尔古纳》,当时是1995年我在呼伦贝尔省,当时呼伦贝尔文联邀请我去,我和芭蕾舞团作曲家们写草原儿女的陈凯,还有蒙古族的著名作曲家阿拉腾敖勒老师一起去采风。那个时候,正好是我女儿在母亲的肚子里5、6个月的样子。那个时候看到额尔古纳河,这条河被两个国家的边境拦断,只有一个桥能通过去,望着看不到河尽头的额尔古纳河,我想过去但是都被俄罗斯的士兵用手示意挡住了。成吉思汗就是诞生在那里,我和我的爱人也诞生在那里,我就想我的父亲、母亲都是在那里诞生的,我想这条河又不能走到头,我就心里就非常的矛盾,我看到远方的大雁在那里飞来飞去,感到很惆怅,我就想我给孩子应该起一个什么样的名字?我想如果是女儿我就给她起名叫额尔古纳,结果过几个月真的是给女儿就叫额尔古纳。孩子生下来之后我想一定要写我心中的额尔古纳,所以之后我的音乐就写完了,后来是内蒙古作家协会的主席阿古拉泰到那里采风,他给我打电话说他写了一首额尔古纳的诗,我说能不能唱,他说能唱,这样就完成了这首歌。

    2007-09-20 15:43:48

  • 中国网:

    每一首歌都有一定的缘份。

    2007-09-20 15:45:56

  • 朱智忠:

    后来这首歌在06年时我们拍了一个电视剧,叫《我从草原来》是23集。就是写一些像我们这样的人,从草原来北京生活的情况。他们非常想家,又传播着自己的文化,电视剧里有我的原形,如何在草原上寻找呼麦,如何挖掘民间的音乐。主题歌就是我写的,是腾格尔唱的,可能今年年底在中央台播出。

    2007-09-20 15:46:20

  • 中国网:

    好的,我们现在关注一下网友的提问,这有一位网友问到,说您的故乡是内蒙古大草原,能谈谈故乡对您的影响?刚才和我们分享了额尔古纳,其他的还有什么可以和我们分享?

    2007-09-20 15:46:48

  • 朱智忠:

    在我们故乡蒙古草原,考察有纪录的,能够整理出来的史诗性的民歌有1000多首,像叙事民歌在科尔沁有几万首,我们只要出门就能听到牧人在唱歌。所以我们小的时候,我们经常看不到汽车,我们乌兰浩特镇现在是地级市,到处都是人,到处都是车。小的时候我们看到一个车都要跟着跑好远,因为愿意闻那个汽油味,排出很多的烟尘我们也不在乎,我们看到这样的东西少。我们的看到什么东西多呢?我们看到转场的马群,转场的蓄群是非常多的,你都看不到头,有的时候几天几夜从你的身边走过,你在家里面就可以听到远远低沉的声音,下面有各种牲畜的喘息声,呼叫声,上面有牧人的牧歌,那是牧人用生命的感觉唱出来的,是他在马背上颠簸时自然流露出来的。所以从小有这样的声音,我们站在房子上去看,他们有的时候走一天都走不完。这个时候我能给的音乐感觉全是这样的东西。

    2007-09-20 15:47:00

  • 中国网:

    说到音乐感觉我们有一位网友问,请问一下朱老师,您的歌是属于原生态的歌曲吗?

    2007-09-20 15:47:53

  • 朱智忠:

    原生态这个名词,是我们挪用了生物学的名词。在2004年春节,我在中央电视台12频道“魅力12”栏目做导演。我们当时创意搞一个“西部民歌电视大赛”。当时我们想当今音乐文化市场很杂,很多演唱并不是我们的民族唱法,好多是西洋的唱法在唱,所以如何区别这样的唱法,最后我们集体商量“原生性民歌”,后来走来走去变成“原生态民歌”了,这指的是非常民族、非常本源的文化的东西,就是没有被覆盖着的,非常纯的,当时我们立意是这样。所以这位朋友提出我的歌是不是原生态,我觉得不是,因为我离开家乡已经非常久了,而且在城市和草原之间边缘,我已经成为‘边缘人’,所以现在非常自我的东西,对我自己说这是我朱智忠的原生,而不是蒙古族的原生。

    2007-09-20 15:48:25

  • 中国网:

    可能有的朋友没有听过您的专辑,还是让大家现场感受一下您的风格,现场演绎一下。

    2007-09-20 15:48:59

  • 朱智忠:

    我给大家唱一首专辑里第二首《如梦草原》。(演唱)

    2007-09-20 15:49:48

  • 中国网:

    谢谢朱老师,我想各位网民朋友也已经感受到了朱老师的音乐风格和元素。我们有一位网友提到,朱老师的歌曲大多给我的感觉就是比较悠扬,这和有的歌手唱的一些蒙族比较欢快的歌曲风格不一样,请问这是您独特的音乐风格吗?

    2007-09-20 15:50:12

  • 朱智忠:

    就音乐的创作来说,我的气质属于比较苍凉、忧伤,这可能是我先天的一种气质,无论写什么东西,总感觉非常的忧伤。可能和在草原上生活,和草原人民天生的东西有关。所以像这位网友说的,音乐气质上有一种忧伤。像我刚刚唱的《如梦草原》,总有一种淡淡的忧伤。

    2007-09-20 15:50:26

  • 中国网:

    我觉得听您唱歌时草原是比较傍晚的时候,非常的宽广,可是阳光是淡淡的,并不是特别明媚,有淡淡忧伤,是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让你骨子里透露出来这样的风格吗?

    2007-09-20 15:52:24

  • 朱智忠:

    在草原上人民感触特别深的就是黄昏的时候,黄昏的时候你能够看到牧归的情景,那个时候爸爸妈妈要做饭了,那个时候的草原和你刚刚说的是一样的,草原已经七彩云霞在天边,太阳在那里穿梭,一望无际,有的山包也显得曲线是缓的,和人的身体一样。

    2007-09-20 15:53:13

  • 中国网:

    我觉得你的歌就是一幅画。

    2007-09-20 15:53:28

  • 朱智忠:

    我感觉草原总是迷人的画卷。

    2007-09-20 15:53:54

  • 中国网:

    这些年您一致从事和民族音乐有关的工作,作为音乐传媒人,许多人走在时尚化的路子,您却越发原生态了,您是怎么想的,首先朱老师介绍一下您的工作经历。

    2007-09-20 15:54:21

  • 朱智忠:

    因为在中央台工作从89年分到中央台以后,我做的栏目都是民族音乐方面的栏目。当时中央台有一个立体声栏目,我就分到这个组,这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这个组每天播出18个小时,而我们只有8个编辑,这样一个编辑做好几个栏目,我当时负责的民族音乐,当时的栏目叫“神州乐坛”,还有“一方水土一方情”这是要在全国各地寻找原生态民歌,那个时候我培养了这方面的感情。我走了非常多的地方,对音乐民歌的版图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1993年我到了采购组,那个时候我做的更多的是经常和一线采风者和民间歌手接触,这样培养了我对民族音乐的深入理解。2000年底一个朋友找我说中央电视台要搞西部的频道,正好需要我这样的人,到那之后就觉得我特别合适,我就参加了“魅力12”的栏目策划和创作。

    2007-09-20 15:55:03

  • 朱智忠:

    我们“魅力12”做了非常多的节目,也是中国的电视传媒第一次走向原生态领域。栏目旨在告诉人们什么是中国音乐的源头,中国音乐原本的表情是什么,这个节目起到不可低估的历史作用。也为中国非常多的民族音乐工作者,鼓了非常大的劲,也为今天大家能够在电视机前看到非常多的原生态民族歌手提供一个大的舞台。像现在非常多的人知道阿宝,知道王相容,知道汴樱花,知道羌族组合,包括李怀福、李怀秀,他们都从田野乡间走到我们观众面前,和这个栏目是分不开的,可以说就是这个栏目一手托起这样的领域。

    04年我们搞了民歌大赛,当时在中国文化界震动非常大,我们非常多的文化人开始沉思,中华民族的音乐表情,中国民族的文化表情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当时我是负责评委会、竞赛组,我也是导演、主创意之一,我是全方位接触、参与。当时有将近60个评委,我们大赛进行了7天,2004年春节,我们在西部频道让我们中华民族,让中国观众过了一个民歌年。所以那次的文化行动对于推进原生态的文化,对原生态文化走入中国的传媒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且得到了高度评价。

    2007-09-20 15:55:45

  • 朱智忠:

    这个活动搞完之后,台里成立音乐频道,这样他们调我去音乐频道创办《民歌中国》这样一个栏目,也是一个纯民歌的栏目。我做这个栏目的主编做了4年,这是个日播栏目,一周是6期,所以必须在所有能够涉及到中国民歌的地方,我们都要走,去拍摄。所以在这四年的工作中,我全方位的接触了原生态,同时也宣传的原生态,也为这些原生态的传人提供了一个展示平台,给他们鼓劲,这几年我们的经济形势好了以后,从文化部,地方经济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上,对原生态的歌手在一定的经济上给予补助。所以跟6、7年之前完全不同,无论您到什么地方,都能够看到带有中国民族音乐表情的电视节目,这样一种形式和大家的努力分不开的,因为做这个事情都是一个又一个团队。

    2007-09-20 15:56:32

  • 中国网:

    现在结果看起来很不错,但是我觉得你们经过那么多年的努力而得到的,我不知道您对于这样一个推广的速度和今天的结果您觉得值吗?

    2007-09-20 15:56:52

  • 朱智忠:

    我觉得只要我们做,因为文化不是一两个人的事情。如果说什么事情被说成是文化,它肯定有千百年的历史背景,否则形不成文化,说今天怎么样明天就是文化这样不可以。只要我们今天学习、醒悟,重视自己的文化,发扬和传承自己的音乐,我想在世界的音乐史上,中华音乐肯定有自己非常大的位置。因为我们有56个民族,而且56个民族文化保存非常完好,我们在传承上要下功夫,这样会为全人类作出大的贡献。

    2007-09-20 15:57:03

  • 中国网:

    有人说您是原生态的拉幕人,您对这个身份认可吗?

    2007-09-20 15:57:21

  • 朱智忠:

    这是一个团体,是非常大的一个群体,不是我一个人。我们的长辈、老师像田联韬老师,他毕生做这个工作,还有乔建中老师、乌兰杰老师,一大批人在做这些工作。现在我的领导冯骥才、白庚生他们都全身心的致力于这方面的工作,这是一个大的团队,是觉醒的中国知识分子,所以说每个人都在工作,拉幕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大的群体,他们在创建一个非常大的平台。

    2007-09-20 15:57:32

  • 中国网:

    好的,刚才朱老师您也向各位网友介绍了这么多年您的工作情况,您这么多年一直传播原生态有关的活动,又担任《民歌中国》的主编。您觉得这些工作的角色,这些身份对于您创作一些音乐有什么样的关系吗?

    2007-09-20 15:57:59

  • 朱智忠:

    这个是得天独厚、近水楼台,不是每个作曲家都能够有这样的工作。所以我总是偷着乐,我每新听到一个原生态歌种,新看到一个原生态乐种出现,我都是偷着乐。在西部民歌大赛时,我邀请我的朋友三宝当评委,他的创作任务非常忙,他说实在没时间,只能担任一天评委,我说行你来吧,他就来了,那天到现场一看他就愣住了,他说“你怎么不早叫我来,我真不知道是原生态的,我早知道是这样的比赛我天天来,太珍贵了”。所有音乐界工作的人,像李双江、徐沛东等每个人在现场都是很激动的,郭兰英老师都非常激动。

    2007-09-20 15:58:21

  • 中国网:

    所以说,这些工作对您创作歌曲有一定的帮助。

    2007-09-20 15:59:00

  • 朱智忠:

    有一定的帮助。我觉得没有源泉的作曲家,没有生活积淀的作曲家是写不出东西的,我们是民族文化的代言人和载体。所以如果说我们没有很深的音乐功底,写出来的东西人家分不清你是哪的,这对于一个职业创作人是失败的。你看欧美的音乐人每个人的背后都有当地原生性民歌做基础的,我觉得艺术来源于生活,但是艺术可能永远要向生活致敬。

    2007-09-20 15:59:10

  • 中国网:

    谢谢朱老师,说到流行音乐的一些东西,我们有网友提出了自己的问题,他说我们喜欢“月亮之上”这首,感觉不是蒙古族原始的歌曲,你怎么看待与现代结合的歌曲呢?

    2007-09-20 15:59:26

  • 朱智忠:

    这个采用了敖包相会的歌曲,是把这个敖包相会的来龙去脉展示在大家面前,这是一个原生态的,像月亮之上这个演员我也很熟悉,最近我们刚刚合作了一个电视剧的主题歌也是她演唱的,叫《科尔沁哥哥》,她本身就是草原上的歌手,她不过是从草原走出来吸纳流行的因素演唱自己家乡的歌,所以这种冲击力和音乐含量非常饱满,所以你看我身边非常多的人,小孩也好,大人也好,各个层面的人,他们的彩铃就是月亮之上。还有一个歌曲像吉祥三宝,这都是我的老乡,我们都是朋友。他们这首歌写作是90年代初就写的,我说非常棒,十年以后这首歌出来了,全世界都非常喜欢。

    所以我认为流行的东西肯定有一定的民族根源。还是刚才说的那句话,没有本源的创作肯定没有生命力的。

    2007-09-20 16:01:10

  • 中国网:

    您相信您的作品以后也会流行起来吗?

    2007-09-20 16:02:25

  • 朱智忠:

    我想特别对于我们这种从家乡走出来多年的人来说,我的很多歌曲都会代表他们的心情。

    2007-09-20 16:05:55

  • 中国网:

    至少会被这个群体接受。

    2007-09-20 16:06:05

  • 朱智忠:

    应该是这样。

    2007-09-20 16:06:14

  • 中国网:

    好的,朱老师我们再来关注其他网友的问题。有一位网友说,感谢《民歌中国》为祖国民族文化传承所做的贡献,从某种程度说你们担负起最生动鲜活的国学教育职责,还希望再接再励。还有一位网友说似乎融合民歌风格的都是以电影、电视剧和综艺节目的方式传唱,您是否为影视作品创作歌曲?

    2007-09-20 16:06:32

  • 朱智忠:

    我以前写的歌都是通过电视传播出来的,有的是晚会,有的是专题片还有电视剧,像04年播出的《美丽草原我的家》,那个电视音乐就是我写的,可能年底之前要播23集电视剧《我从草原来》,音乐也是我写的,刚刚我在科尔沁草原回来为一部电视剧《祥云奈曼》刚刚写完歌词。

    2007-09-20 16:07:08

  • 中国网:

    我们会在影视剧听到朱老师创作的歌曲,您作为民间音乐专业委员会的主任,我想知道您在担任这些职务时这在履行什么样的职责,这是民间的身份,您也获得了“中国民间文艺德艺双馨工作者”的称号。

    2007-09-20 16:07:32

  • 朱智忠:

    我在传媒领域做的每一件事都在民间文艺家协会的掌握之中。他们在关注谁在传媒领域做什么,这么多年他们需要有一个平台做传承工作,做宣传工作。可能这几年他们觉得我一直活跃在这个领域中,所以他们找到我,说这样的角色给我比较合适。我觉得重任在肩,这样的位置很适合我,从担任专业委员的主任以后,民协的很多音乐方面的工作就落在我的肩上,大量的事务性工作,有的是鉴定民歌之乡,还有每年的展演,文化传承人的评选,非常多的工作。

    对我来说这也是一个学习。所以去年召开的是第八次中国民协代表大会,我被选为理事,我很高兴、也是值得自豪的一件事情。我记得在过去文艺团体时,我中专毕业时,人人在贬低一个人时说这是一个民间艺人,现在我知道这个话是多少的浅薄,实际上撑起文化大旗的就是我们这些民间艺人。我们所有的源头都是从他们身上来的。

    我们的戏剧、我们的文学、我们的音乐、我们方方面面所有的东西都是从这些民间艺人身上传下来的。所以我觉得做这样一个工作是任重而道远的。我想还有非常多的人加入这个队伍,这几年这个速度非常迅速,这些对国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还有我们提倡的和谐社会都有非常好的益处。

    2007-09-20 16:08:01

  • 中国网:

    好的,非常感谢朱老师能够作客中国访谈,我们也非常希望更多的网民朋友可以来关注中国的民族音乐、原生态的音乐,更多关注所有属于我们中国的一些东西。请各位网民朋友听一听朱老师给大家带来的这张专辑:我为草原唱首歌曲,非常感谢朱老师,非常感谢各位网友的关注,再见!

    2007-09-20 16:09:19

  • 朱智忠:

    谢谢大家。

    2007-09-20 16:10:21

图片内容:

视频地址:

mms://wmv5.china.com.cn/btamedia/download/docs/flash/fangtan/2007/044_vip070920b.wmv

网友发言:

  • 游客:

    能为草原唱歌真是太幸福了。您唱的是原生态歌曲吗?

    2007-09-20 14:29:40
  • 游客:

    我们都喜欢《月亮之上》这首歌,但感觉它似乎不是传统的蒙古族音乐,您是怎么看现代音乐与民族音乐相结合的问题的?

    2007-09-20 14:30:05
  • 游客:

    似乎融合现代元素的民歌多半经由电影电视剧以及综艺节目得以广泛传唱。您是否尝试为影视作品创作歌曲?

    2007-09-20 14:31:33
  • 游客:

    感谢《民歌中国》为祖国民族文化传承所做的贡献。某种程度上你们担负起最生动鲜活的国学教育职责。其意义将远远大于《论语》的白话解析。希望再接再励。

    2007-09-20 14:32:02
  • 游客:

    您的故乡是内蒙古大草原,请谈谈故乡对您音乐创作的影响.

    2007-09-20 14:32:18
  • 游客:

    喜欢你专辑中<额尔古纳>这首歌,您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这首歌的?希望你多多创作这样打动人心的作品!

    2007-09-20 14:32:47
  • 故乡:

    为什么大草原会给人那样深情的留恋?我记得小时候读过席慕蓉的诗句,也是满是乡愁,非常感人?

    2007-09-20 15:37:15 //end for

相关新闻:

图片大图:

  •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民间音乐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 朱智忠

    中国网 张琳

  • 朱智忠:我为草原唱首歌

    中国网 张琳

  •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民间音乐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朱智忠做客中国访谈

    中国网 张琳

  •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民间音乐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 朱智忠

    中国网 张琳

  • 这张专辑是我这些年自己创作的心里的语言

    中国网 张琳

  • 他,来自草原。带着马背民族的淳朴与热情,让自己如骏马一般,在音乐的天地里自由的驰骋

    中国网 张琳

  • 朱智忠:我为草原唱首歌

    中国网 张琳

  • 专题《我为草原唱首歌曲》

    中国网 张琳

  • 朱老师为我们现场演绎民族器乐

    中国网 张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