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美助理国务卿

   嘉宾:美国国务院助理国务卿 克劳迪娅•麦克默
   时间:2008年7月3日16:00
   简介:随着全球环境的急剧恶化,节能与环保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在前不久的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上,两国签署了《中美能源环境十年合作框架》文件,这被誉为是中美在能源和环境领域扩大合作的最为突出的成果。美国国务院负责海洋、国际环境和科学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克劳迪娅•麦克默女士做客中国网,敬请关注!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访谈页

 

活动标题

  • 对话美助理国务卿克劳迪娅•麦克默

活动描述

  • 嘉宾:美国国务院助理国务卿 克劳迪娅•麦克默
            时间:3日16:00
            简介:随着全球环境的急剧恶化,节能与环保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在前不久的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上,两国签署了《中美能源环境十年合作框架》文件,这被誉为是中美在能源和环境领域扩大合作的最为突出的成果。美国国务院负责海洋、国际环境和科学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克劳迪娅•麦克默女士做客中国网,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中国网: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中国访谈。随着全球环境的急剧恶化,节能与环保问题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在前不久的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上,两国签署了《中美能源环境十年合作框架》文件,这被誉为中美在能源和环境领域扩大合作的最为突出的成果。这份文件不仅对中美未来的经济合作具有重大影响,同时也将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今天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美国国务院负责海洋、环境和科学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克劳迪娅·麦克默女士。我们将就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与网友们进行交流。

    非常欢迎您的到来,首先请您跟我们的网友打声招呼。

    2008-07-03 15:43:42

  • 克劳迪娅•麦克默:

    大家好!非常高兴今天能跟大家见面,而且我非常期待各位网友的问题。

    2008-07-03 15:58:02

  • 中国网:

    首先麦克默女士,我们还是想问一下,有关《中美能源环境十年合作框架》文件,我想知道您如何评价这份文件呢?您对它有什么样的预期?

    2008-07-03 15:58:27

  • 克劳迪娅•麦克默:

    各位网友已经知道,这个计划是10年中的重中之重,《中美能源环境十年合作框架》包含了五个分话题,这五个分话题都是至关重要的,它们涵盖了很多方面。

    2008-07-03 15:59:01

  • 克劳迪娅•麦克默:

    第一是电力领域,第二是交通领域。大家知道,这两个领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另外,这个框架还涵盖了空气质量、水质、公园、自然保护区,以及野生动植物保护栖息地的合作。

    2008-07-03 15:59:21

  • 克劳迪娅•麦克默:

    从上面的介绍大家可以看到,我们这个合作框架计划包含了很广泛的话题,中美双方对此框架的期望值很高。正是因为这个期望值很高,我们才特意把这个框架的实施时间定为10年,这样我们就可以逐步实现预期的目标。一旦这些目标得以实现,不但能使中美两国的环境得到改善,也会对全球的环境保护作出贡献。

    2008-07-03 16:00:19

  • 中国网:

    很多网友在知道您今天要做客中国访谈之后,都发来了问题。其中有一位说:“上个月中国政府正式实行了购物塑料袋有偿使用的政策,也就是用塑料袋要花钱,商场不能无偿提供了。许多欧洲国家也有这样的政策,不知道美国有没有这方面的政策?如果没有,有没有这方面的计划呢?”

    2008-07-03 16:00:45

  • 克劳迪娅•麦克默: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其实许多国家已经在关注这方面的问题,大家可能听说过,很多国家都提到每个人的“碳足迹”,就是每个人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每个人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所以每个消费者都要注重生活中的的每个细节,塑料袋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2008-07-03 16:02:39

  • 克劳迪娅•麦克默:

    首先,大家知道,制造塑料袋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很多的能量。其次,塑料袋扔掉后会带来一些环境问题,有时候一不小心,塑料袋就会飘到海洋里,有一些海洋生物,像海龟就会把它们当作食品误食,这样会导致濒危珍稀动物死亡。另外,即使不是扔到海里,而是随便扔到地上,至少从美观的角度上看,也不是很好。所以很多国家都非常注重这方面的事情,而且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

    2008-07-03 16:05:06

  • 克劳迪娅•麦克默:

    美国在国家层面上还没有出台这样的政策,但是美国各州都有政策和税收上的相关规定。比如,美国有一些州会对塑料袋征收一定的税费,也有一些州干脆完全禁止使用塑料袋。加州是环保领域的先驱和榜样,像中国一样。但是也希望你们能够理解,美国作为一个非常大的国家,在很多事情上的政策出台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如果想让我们改善已经出台的限塑令,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2008-07-03 16:05:52

  • 克劳迪娅•麦克默:

    我想说的是,拿我本人为例,我现在出去购物,都带着自己的袋子,但是到了超市,买完东西之后,超市的职员还是习惯地把他们的袋子给我。我想说这是一个个人习惯的问题,要纠正或者是改正这个习惯,需要很长的时间。这一点,我祝贺中国在这方面为大家做了一个非常好的榜样。

    2008-07-03 16:06:21

  • 中国网:

    的确,环保要从生活习惯上开始做起。我们知道,近期国际油价高涨,布什政府提出要解禁近海石油开采,以缓解高油价给美国带来的负面影响。我想知道,您作为环保方面的专家,而且也是官员,您对这种做法如何评价?

    2008-07-03 16:06:47

  • 克劳迪娅•麦克默:

    这个问题在美国是非常有争议性的。像你说的总统已经提出要解禁近海的石油开采。近海岸包括佛罗里达、美国东海岸,还有加州的一部分海岸,在美国国内,这个问题具有很大的争议。

    2008-07-03 16:07:08

  • 克劳迪娅•麦克默:

    我想说,关于解禁的决定不是布什政府单方面就可以做出的,必须通过国会的同意和认可。布什总统的理由是现在技术发展了,出台了很多环保方面的高技术,这样可以使得我们在开采石油的时候能够继续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特别是在敏感的区域。现在美国各个州的观点不太一致,有的州觉得自己已经准备好了,可以支持解禁的决定;有的州还反对解禁的决定。

    2008-07-03 16:08:55

  • 克劳迪娅•麦克默:

    美国国内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或者说争论的时间会非常长。总统本人也承认,即使是解禁,到最后的石油开采阶段,也得有十年左右的时间。因为近海的石油开采和陆地的石油开采不一样,不是挖了洞就可以直接开采,它需要非常复杂的技术,对设备的要求也非常高,而且这些设备都是非常昂贵的,所以这将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

    2008-07-03 16:09:20

  • 克劳迪娅•麦克默:

    我相信,在接下来的大选中这也会成为热点话题,在总统候选人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因为麦凯恩作为共和党的候选人非常支持这项解禁令,奥巴马作为民主党的候选人是不同意的,所以我认为在美国国内的讨论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我个人认为,我们现在已经看到了油价上涨,尽管花费的时间比较长。但是我们最终意识到,我们必须要寻找一切能够替代的方法,既解决我们的需求,又能注重环保。

    2008-07-03 16:09:47

  • 中国网:

    一提到能源,我们网友的提问也非常多,因为跟大家的生活息息相关。国际油价的飙升使能源成为大家都在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比如说有一个网友说:“前一段时间中国也提升了国内的油价。请问麦克默女士,美国目前在哪些新能源的开发上有计划和先进的技术?在新能源开发的问题上,这次有没有和中国进行更加深入的合作?”

    2008-07-03 16:10:12

  • 克劳迪娅•麦克默:

    您刚才问的不止一个问题,而是问了许多的问题。关于美国应对气候变化,包括能源安全方面,我们也出台了很多计划。这些计划既有长期计划,也有短期计划。

    2008-07-03 16:10:54

  • 克劳迪娅•麦克默:

    比如,从最简单的日常驾车说起,我们首先要改变驾车的方式。在大的环境下,在北京也好,在美国也好,每天都会新增加很多车辆,所以美国政府在这方面花了几十亿美元。在研究方面,从车辆最简单的改造,到用氢能、节能车的出台,就是混合动力车的出台,这些都能够在环保和能源节约方面作出特别大的贡献。新型技术一旦实施,我们一个长远的目标,就是将来尾气的排放,车辆的副产品——尾气排放将不产生任何二氧化碳或者是其它的污染物,它的副产品将只有水和水蒸气,这样会极大地降低空气污染,也会对环境保护还有气候变化作出一定的贡献。

    2008-07-03 16:11:17

  • 克劳迪娅•麦克默:

    另外我想介绍的是,我们最终已经提高了汽车能效标准。我们正在推动的,比如车辆制造厂的相应改革创新,这是在车辆方面我们所做的工作,一个非常简单的概括。

    2008-07-03 16:14:02

  • 克劳迪娅•麦克默:

    在发电领域,美国也有长期和短期计划。长期的计划,大家都知道美国和中国一样,都是非常依赖于煤炭的。所以我们首先要生产出洁净煤,采用最好的技术方法,让我们在使用煤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环境。

    2008-07-03 16:14:18

  • 克劳迪娅•麦克默:

    我们也关注二氧化碳封存技术。美国花了很多钱进行大量的研究,怎么样在合适的海洋,或者是合适的土地上把二氧化碳封存住,这叫“固炭”。这样使二氧化碳不会释放到空气中去。还有就是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核能等。在美国,我们希望更好地发展核能,但是相应的问题就是如何改善核能发电之后的废弃物处理。

    2008-07-03 16:16:44

  • 克劳迪娅•麦克默:

    刚才您说到中美两国在这方面的合作,我想说,在其中的两三方面也有合作。美国财长鲍尔森在6个月前就已经对外宣布,美国准备启动一个“清洁技术基金”,美国已经往清洁技术基金里面投入了20亿美元。其他国家的政府,包括日本、英国,也许诺要往清洁技术基金里注入相应的资金。下一步,我们希望世行也能采取行动,筹到更多的资金。这些基金也是用于发展中国家的,不但要探索高新技术,而且还要使这些技术能用得起,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许多人都能够用得起的技术。这是能源领域最大的合作。从这个合作可以看出,它不仅限于中美两国,还适用于更多的国家。

    2008-07-03 16:16:56

  • 克劳迪娅•麦克默:

    在中美例行的战略经济对话中,还有一个领域,就是交通领域。在交通领域,我们也提到替代能源的话题,就是怎样替代石油。另外,我们建立了“亚太伙伴关系”。现在这个伙伴关系里面已经有7个成员国,包括美国、中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和印度。通过这个伙伴关系,我们致力于怎么样用现有的技术,而不是着眼于想象,研制出未来50年比较先进的技术,是把现有的先进技术在发展中国家推广,特别是刚才说的七个国家里面的印度和中国能够广泛应用。美国在这方面已经又一次提供了“种子基金”,是先投入一些钱,支持更多的私人企业、私人公司投资于相应的节能环保技术。未来我们两国还有许多事情要进行合作。

    2008-07-03 16:17:39

  • 中国网:

    说到可替代能源,我们的网友又有提问: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粮食危机正在蔓延,有一些发展中国家就表示,目前这一拨粮食涨价,主要是与欧盟一些国家的政府鼓励用玉米、甘蔗提炼乙醇来做替代石油的生物质能源有关。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您认为可替代能源的前景怎样?在目前全球出现粮食危机的情况下,美国会出台一些什么样的实质性的政策进行调整?

    2008-07-03 16:18:22

  • 克劳迪娅•麦克默:

    又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提到了环境、能源,以及人类基本需求三方面相结合的一个问题,实际上,这几个方面在过去6个月里产生了冲突。

    我在回答替代能源问题的时候就已经讲到了这一点。美国出台了很多相应的政策,美国的要求就是加油站在汽油里面加入的乙醇的含量要达到10%,这是我们出台的一个政策。

    2008-07-03 16:18:57

  • 克劳迪娅•麦克默:

    另外,您提到由于乙醇来自于粮食等原料的加工,从而造成粮食危机。美国也做了大量研究。巴西主要是用甘蔗作为原材料制造乙醇;美国是用玉米。我们的研究结果发现,实际上,由于甘蔗、玉米这些原料的应用而造成相关食品价格的增长,对整个粮食价格的上涨只贡献了2%—3%。所以我们并不认为可替代能源原材料的应用造成了全球的粮食危机。

    我们还认为,粮食危机与其他因素的关系非常大,比如全球范围的旱灾,正是由于这些旱灾造成了水稻等粮食产量的急剧减少,才导致全球粮食价格的猛升。

    2008-07-03 16:19:54

  • 克劳迪娅•麦克默:

    第二,由于一些大国,特别是中国、印度人口众多,因为他们的饮食结构,需求的不光是基本的粮食,他们还需要吃牛肉,还有相关含蛋白质的食品。大家都知道,养牛或者是养牲畜也需要粮食,它们比人类对粮食的需求量要高得多,实际上上述的压力才是造成粮食危机的真正原因。我这样说并不是说我们不关心这个问题,我们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比如说前不久在罗马,我们的农业部门承诺要进行粮食危机下的人道救援。但是我们需要考虑的是,下一步怎样出台更加长远的政策和计划,从长远的角度既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又能缓解由于粮食危机造成的全球压力。

    2008-07-03 16:21:21

  • 中国网:

    这里还有一位网友提出问题,他说:“美国一直是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多的国家之一,但是一直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在去年底的巴厘岛会议上,美国代表更是引起了一些不满。您认为美国在应对温室气体减排和全球变暖方面,应该负哪些责任呢?”

    2008-07-03 16:22:38

  • 克劳迪娅•麦克默:

    这个问题我想分几部分来回答。

    第一,我先回答有关《京都议定书》的问题。许多人都知道美国人对《京都议定书》所处的态度和立场,我想就一些背景做一些解释。这是很多年前的情况。《京都议定书》实际上只针对发达国家,给发达国家加载了很多相应的、他们应该履行的义务,但是却没有约束发展中国家。而且《京都议定书》在2012年就将结束,结束之后,我们要展望“后京都议定书”时代应该怎么办。美国之所以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是因为我们比较关注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方面它们的排放量在逐渐增长,速度非常快;另一方面他们的人口增加得也非常快。无论是在现在的《京都议定书》,还是“后京都议定书”要出台的政策,得必须要考虑这些发展中国家。这也是美国为什么现在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的原因,即使在2012年之后,无论出台什么样的计划,美国的立场也不会变。

    2008-07-03 16:22:56

  • 克劳迪娅•麦克默:

    另外一个问题,您提到了巴厘岛会议,对巴厘岛会议我可能有不同的看法。我承认在巴厘岛会议讨论期间,可能出现了一段比较艰难的讨论过程,但最后的结果是非常令人满意的。因为经过艰苦的会谈和磋商之后,《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的180多个成员国,提出了未来气候变化的路线图,这个路线图是“后京都议定书”时代的一个共识。尽管谈判比较艰苦,最后由于路线图的出台,使得美国及其他国家都很满意。

    2008-07-03 16:25:25

  • 克劳迪娅•麦克默:

    现在,巴厘岛会议已经过去6—7个月了,我们已经开展了很多相应的工作,这些工作包括参加联合国的会议,和我们自己提议的一些进程。这一点,我想给各位网友介绍一下。布什政府现在出台了一个政策,叫做“主要经济体机制”。这个“主要经济体机制”包括17个成员国,既包括发达国家,也包括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实际上在它们的经济发展中消耗了全球能源的80%;这17个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了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80%以上。所以,我们认为,如果这些国家能够达成一致,或者是达成共识,然后再把它们达成共识的文件反馈给联合国,作为下一步相关计划或者是协议出台的基础。

    2008-07-03 16:25:36

  • 克劳迪娅•麦克默:

    下个月不久,“八国峰会”就要在日本召开,现在叫“8+8”,因为又加了8个发展中国家,其中也包括中国。在“8+8”峰会结束后,大家会联合出台相关的声明。我希望网友们能够在“8+8”会议声明出台之后再作出自己的正确判断。

    最后一部分我一定要回答,因为是问美国承担了什么样的责任,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

    2008-07-03 16:27:08

  • 克劳迪娅•麦克默:

    首先,我想强调,美国对待这件事情的态度是非常认真的。我们的国会正在积极讨论有关温室气体减排的目标是什么,减排到什么样的程度?我刚才提到了,一方面要加强汽车行业及其它领域的能效,另一方面要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法规。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现在再上升到国际领域,就像刚才介绍的“八国峰会”,我希望在“八国峰会”之后,能够出台一个全球性的、长期的目标。这个目标不光是针对发达国家,也要包括主要的经济大国,就是发展中国家。所以,美国也非常欢迎经过几轮的国际讨论之后,能够出台一个大家共享的长期政策。

    2008-07-03 16:27:28

  • 克劳迪娅•麦克默:

    另外,美国在这方面一直采取了非常积极的态度,而且也进行了很多的协商和讨论。但是如果我们真正要达到出台共识的目标,还需要我们做大量的工作。但是我希望,在明年年末就这个问题能达成共识。

    我的答案很长,因为我想这是众多网友都关心的问题,所以我想把这个问题展开进行回答。

    2008-07-03 16:27:46

  • 中国网:

    的确,我们网友的提问非常多。但是我知道您的行程是非常满的,您还能最后回答两个问题吗?

    2008-07-03 16:28:45

  • 克劳迪娅•麦克默:

    没问题,我很高兴。

    2008-07-03 16:29:23

  • 中国网:

    有一位网友说:“中国四川地震是震惊世界的。您对灾后重建和环保问题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2008-07-03 16:29:42

  • 克劳迪娅•麦克默:

    关于前不久在四川发生的非常不幸的地震,我们也正在试图更多地了解它所造成的方方面面的巨大影响,我们在未来怎么能够避免这样的灾难出现。

    我想强调的是,在美国,由于四川发生了非常不幸的地震,美国众多的公民都给予了各种形式的慰问和同情,特别是对受到地震影响的家人。除了美国政府承诺的援助之外,美国对中国地震灾区的个人捐款也非常积极。前几天美国国务卿赖斯特别去了成都访问,她访问了受灾非常严重的震中地区,还与现在已经安置好的灾民见了面。所以,我们非常关注与中国政府在这方面的合作。究竟如何能够帮助中国政府进行灾后重建?我们认为:

    2008-07-03 16:30:04

  • 克劳迪娅•麦克默:

    第一,是要帮助这些受灾的民众,给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因为他们震后的生活改变很大。

    第二,我们把先进的技术,包括数据、卫星影象、卫星地图等提供给中方。比如看一看地质方面的数据、水文方面的数据。通过提供相应的数据,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这次地震,包括震后带来的影响。我想通过这个角度,也回答了网民们问的从环保角度怎么降低影响,应用什么样的方法的问题。我想主要是利用这样的帮助,在未来能够更好地把地震所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小。

    2008-07-03 16:30:26

  • 中国网:

    最后我们再来选择一个网友的提问。目前正在进行的美国大选让很多中国人也非常关注。我们想知道美国的共和党和民主党在环保政策上有什么样的区别?如果这次大选民主党获胜,美国的环境政策是否发生大的改变呢?

    2008-07-03 16:31:07

  • 克劳迪娅•麦克默: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我想这个问题只能回答其中的一部分。因为大家都了解,网民都应该了解,在美国大选的过程中,候选人会主张、倡议他们支持的一些政策,但是这些政策都是非常普遍的,而且很不具体。只有他们上任之后,才会把他们的主张和倡议具体化,这个可能要等到明年以后了。就我对这两位候选人的了解,不光是他们作为候选人,在作为候选人之前,他们做参议员的时候我就很了解他们,他们两个人的态度和意见是非常接近的,比起其他的话题,他们在环保方面是更为接近的,特别是刚才提到的气候变化。所以,多数行业也好,国会也好,还有普通公民,如果他们要在这两个候选者之间二选一的话,他们不能通过相应的环保政策来判断,相反的要通过他们提倡的其他方面的政策来作出选择。

    2008-07-03 16:36:49

  • 中国网:

    今天非常感谢您的到来,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在您来之前,美国卫生部长和财长特使都通过中国访谈与网友进行了交流,我不知道您最后还想和我们的网友说一些什么,喜欢这样的交流方式吗?

    2008-07-03 16:37:40

  • 克劳迪娅•麦克默:

    非常感谢,今天网友们也问了非常多和非常具体的问题,可以说这些问题涵盖了我的工作职责的方方面面,我工作的所有领域,也提醒了我们,我们每天都要面临这些非常复杂和重要的问题。我很欣慰地看到各位网友对这么重要的问题有这么大的兴趣。再次感谢你们邀请我参加此次采访,谢谢!

    2008-07-03 16:38:11

  • 中国网:

    我们也相信《中美能源环境十年合作框架》的制定能为双方带来更加多的合作机遇,和对专业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而且也为保护地球和经济发展的共赢作出贡献。感谢各位网友的收看,我们下期再会!

    2008-07-03 16:38:37

图片内容:

视频地址:

    mms://wmv5.china.com.cn/btamedia/wms_content/fangtan/2008/430_08702a.wmv

网友发言:

  • 网友:

    克劳迪娅•麦克默女士,您对目前进行的美国大选有什么样的看法?您觉得奥巴马和麦凯恩的对华政策将会有什么样的不同?

    2008-07-03 15:58:04
  • 网友:

    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的环保政策有什莫区别?布什政府所剩时间不多,如果这次大选民主党获胜,美国的环境政策是否会发生大的改变?美国与中国在环境方面的合怍是否会受到影响?

    2008-07-03 16:01:11
  • 网友:

    国际油价飙升,前段时间中国提升了国内的油价,能源是大家都在谈论的话题,请问克劳迪娅•麦克默女士,美国目前有哪些新能源开发的计划和技术?

    2008-07-03 16:02:09
  • 网友:

    中国四川地震震惊世界,您对灾后重建及环保问题有何看法和建议?

    2008-07-03 16:02:59
  • 网友:

    美国是无争议的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责任重大。美国要采取那些具体措施来履行自己的职责?十年之后全球环境将会是如何情况?

    2008-07-03 16:03:33 //end for

相关新闻:

图片大图:

  • 美国国务院助理国务卿 克劳迪娅•麦克默做客中国访谈

    中国网 王锐

  • 我们这个合作框架计划包含了很广泛的话题,中美双方对此框架的期望值很高

    中国网 王锐

  • 我祝贺中国在这方面为大家做了一个非常好的榜样

    中国网 王锐

  • 中国访谈现场

    中国网 王锐

  • 美国已经往清洁技术基金里面投入了20亿美元

    中国网 王锐

  • 未来我们两国还有许多事情要进行合作

    中国网 王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