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林大使讲述中俄建交60周年

   嘉宾:中国前驻俄罗斯大使 李凤林      
   时间:2009年4月10日10:00
   简介:今年是中俄建交60周年。60年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中俄两国国内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年的苏联已经不存在了,中国也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曲折,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今天中国前驻俄罗斯大使李凤林将为我们回顾这段历史。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访谈页

活动标题

  • 李凤林大使讲述中俄建交60周年

活动描述

  • 嘉宾:中国前驻俄罗斯大使 李凤林
            时间:4月10日10:00
            简介:今年是中俄建交60周年。60年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中俄两国国内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年的苏联已经不存在了,中国也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曲折,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今天中国前驻俄罗斯大使李凤林将为我们回顾这段历史。

文字内容:

  • 中国网:

    李大使您好,非常高兴您接受中国访谈的专访。

    2009-04-10 09:52:39

  • 李凤林:

    谢谢。

    2009-04-10 09:53:05

  • 中国网:

    今年是中俄建交60周年,两国走过了这么长的历程。您是非常资深的外交官,我想听听您对两国关系的发展有什么看法?尤其是一谈到中俄两国,我们很自然的就会想到《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这两个条约有什么样的区别?

    2009-04-10 09:53:17

  • 李凤林:

    今年是中苏建交60周年,60年以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中俄两国国内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年的苏联已经不存在了,中国也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曲折,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如果回忆这60年的历史,我想正如你刚才说到的,这两个条约有标志性的意义,或者说大致上可以总体的概括两国关系在这60年里质的一个变化。

    2009-04-10 09:53:39

  • 李凤林:

    1950年2月14日,中国同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个条约是中国同苏联结盟的条约。当时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一边倒,倒向苏联一边。关于一边倒的问题,毛泽东主席在《论人民民主专政》里面已经做了非常详细的阐述。我想回顾历史,我的看法是,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中国向苏联一边倒,这是历史必然的选择。但另一方面,从外交上向苏联一边倒,把这种一边倒扩大为全盘的学习苏联,照搬苏联的模式,我们还是付出了沉重的历史代价。

    2009-04-10 09:53:54

  • 李凤林:

    我们回顾历史的时候应该看到,当时中苏签订政治军事结盟的条约,一方面是对新中国的安全和国家建设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我们照搬苏联的发展模式,当时叫“苏化”,使我们后来在建设的过程中也走了不少的弯路。这就是历史的教训。所以我认为,从这个意义上讲,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因为当时中苏两国之间由于力量的悬殊,由于苏联对中国采取了一种老大哥保护小弟弟的态度,所以我个人认为,1950年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实质上也是一个不平等条约。

    2009-04-10 09:54:44

  • 李凤林:

    我的这个看法曾经在一篇短文里提到过,立即遭到了俄罗斯学术界有名的汉学家的质疑,群起攻之,包括大家都熟悉的汉学家齐赫文斯基院士,罗高寿大使,他们有的当面向我提出来,说你的看法怎么样。而且齐赫文斯基院士专门写了文章,他专门提到50年以后,苏联对中国的援助等等,包括你李某人也是在苏联留学,是不是有点忘恩负义的意思?我和他们直接讲,其实不是这个问题。当时这个条约是苏联承担了保护中国的责任,也包括其他签订的条约里,比如旅顺的问题、大连的问题、中长铁路的问题,还有苏联在新疆的特权的问题等等。我说这些难道说明两国关系是平等的吗?他们也无话可说。

    2009-04-10 09:54:58

  • 李凤林:

    我还可以讲一个故事。1989年戈尔巴乔夫访问中国,同邓小平同志会谈,当时宣布中苏关系正常化。在这次会见的时候,小平同志曾经谈到这个问题,谈到中国同苏联的关系。小平同志当时讲,中苏关系的实质是不平等的,中国人感到屈辱,苏联当时把中国的位置摆错了。90年代中期,我在俄罗斯当大使的时候,戈尔巴乔夫出了一本回忆录,回忆录中引了谈话中的这段内容。但是他引用文里面有一个错误,就是小平同志讲“苏联把中国的位置摆错了”,戈尔巴乔夫在他的回忆录里用的俄文意思是“苏联把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摆错了”。这个有很大的差别。有一次我见到戈尔巴乔夫,我就提醒他,我说你的回忆录里面这个地方引的不对。他很吃惊,有这样的事?我就给他解释这个过程,我说你应该记得这个过程。他说“对,原来是这样的,明白了。”

    2009-04-10 09:55:16

  • 李凤林:

    我想这段已经成为历史,也可能中俄双方的学者会有不同的看法,我想这不影响两国关系。像我同我非常熟悉的人都是几十年的朋友,不影响这些个人关系。随着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中俄关系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中俄关系实际上经过多年的探索、相互适应,已经在普遍使用的国际关系准则的基础上建立并逐步完善了两国的关系。从1992年相互视为友好国家,到1994年确立为建设性的伙伴关系,到1996年定为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到2001年签署了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1年的条约我认为是一个新的标志,它确定了两国新型关系的一个条约。所以两国关系一直沿着持续、稳定、日渐成熟的轨道不断的向前发展。

    2009-04-10 09:55:33

  • 李凤林:

    可以说,现在的两国关系已经进入了中俄交往将近400年的历史,是整个历史过程中最好的时期。这种关系的主要特点:这是一种真正平等、信任的伙伴关系,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世代友好、永不为敌,永远做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这是两国关系置于更现实的基础上,双方都可以根据自身的利益独立自主的处理国际事务,既充分照顾对方的关切,在涉及对方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给予支持,同时也不排除在合作中的公开竞争。这种关系符合国际局势发展的大潮流,同时也最具有生命力。

    我想我是这样看待中俄关系的。

    2009-04-10 09:55:45

  • 中国网:

    其实谈到这两个国家的关系,我想在军事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是60年来一直备受关注的。您认为现在中俄两国在军事方面的合作呈现出什么样的情况?与过去50年代相比,它的区别有哪些?

    2009-04-10 09:58:43

  • 李凤林:

    中俄在军事领域的合作具有很广泛的内容,包括军事技术合作、武器装备买卖、情报交换等等。应该强调中俄之间在军事领域开展广泛的合作,这是在大国关系中,中俄关系最具有特色的一面。比如中国同其他的大国没有类似的关系,因此它是独一无二的,中俄之间在军事领域有着广泛的军事合作,这确实是独一无二的。它也体现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特殊性。俄罗斯向我们提供了苏27飞机、S300防空导弹、956驱逐舰等等。我想对于两国军事技术的合作,外界有很多的议论。有些中国同志说,俄罗斯没有把最先进的东西给我们,我认为这种说法不恰当。为什么?虽然军事合作、武器买卖也是一种贸易,市场经济中的一种行为,但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贸易。因为这里面包含了很多政治因素。

    2009-04-10 09:59:02

  • 李凤林:

    我觉得从中国人来讲,我们应该看到从俄罗斯朋友那里买到了我们需要的东西,我们买来的武器加强了我国的防御能力,我们应该对俄国朋友表示感谢。因为任何一个国家,也包括俄罗斯向国外出售的装备不可能是最新,也不可能是最好的,总要有所保留。就中国同俄罗斯的关系来说,在苏联时期,当时中苏是结盟的关系,斯大林对我们也是有保留的。所以就我们来讲,我们应该认识到只要对我们有用的,我们买到了,我们就应该感谢俄罗斯朋友。也不要同印度比,国内媒体有一个说法,说俄罗斯给印度的武器比给中国的更先进,我认为我们没有必要这样比,而且这种说法也未必完全符合事实。

    2009-04-10 09:59:16

  • 李凤林:

    但强调的另一面是,我们同俄罗斯的军事技术合作本身也是双赢的。特别是在90年代初期以后,当时俄罗斯的军工综合体遇到了极大的困难,生产难以维持,面临着破产的危机局面。在这种情况之下,中国还有印度和其他的个别国家用外汇买了它的装备,实际上也是挽救了这些军工综合体没有破产。这一点也应该看到。我在俄罗斯做大使这几年,我和俄罗斯朋友经常提到这一点,包括我在同媒体的谈话里面也谈到,这个合作确实是一种中俄特殊关系的表现。但是另一方面,它也确实是双赢,对俄罗斯也是有好处的。

    2009-04-10 09:59:29

  • 李凤林:

    另外,与中国的军事技术合作还有广阔的前景,实际上这个合作也在继续。比如说现在双方在进行的大飞机和重型直升机的合作,双方也在探讨合作的形式。我想这方面还会不断有新的进展。

    2009-04-10 09:59:44

  • 中国网:

    我国这几年一直在走军事工业自主创新的道路,不知道俄罗斯方面怎么看待我们的自主创新,有媒体说俄罗斯好象有些醋意的表现,不知道您对这个问题如何看待?

    2009-04-10 09:59:55

  • 李凤林:

    任何一个国家生产一种机器也好,生产一种武器装备也好,都不是白手起家,不可能是一张白纸,所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在这个基础上不断的更新、完善,这是一个常规,不是什么特殊的现象,也不值得大惊小怪。

    2009-04-10 10:00:25

  • 李凤林:

    但是另一方面,俄罗斯朋友在向我们提供某些武器装备时,他们很关心知识产权保护,这也是合理的,我们应该尊重。实际上,现在中俄双方也在积极讨论,包括制定一些办法,怎么样保护双方的知识产权问题。我觉得这个问题双方各有关切,双方应该相互理解、照顾这方面的关切。知识产权的问题完全可以按照国际通用的办法妥善的加以处理。

    2009-04-10 10:00:37

  • 中国网:

    毋庸置疑,中俄两国在国际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2008年俄美关系、中欧关系都是迭当起伏的,您觉得这样一个变化对中俄两国的关系会带来哪些新的情况,或者有哪些新的变化?

    2009-04-10 10:00:49

  • 李凤林:

    中俄关系无疑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方关系之一,它的意义已经远远的超过了双边关系的范畴,这种关系的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对世界和平和稳定,对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世界局势正处在大变动和大调整的时期,国际格局已经进入一个质变的转折时期,大国关系也同样处在大调整的时期。

    2009-04-10 10:01:09

  • 李凤林:

    我的看法是,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对大国关系应该抛弃那种利用矛盾,联合一方反对第三方的冷战思维,而以合作共赢的理念面对全球的威胁和挑战。大国之间任何一个双边关系都有其特殊性,有矛盾,也有共同利益,需要求同存异,实现共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一贯主张俄美关系保持良好的关系,也希望俄罗斯同欧洲不断改善关系。我相信,这也是必然的趋势,因为这符合各方面的根本利益。

    2009-04-10 10:03:54

  • 中国网:

    中俄两国同在金砖四国之列,也在20国集团之内,这次伦敦峰会上非常重要的是大家要讨论如何共同应对全球的金融危机,您觉得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俄两国应该做什么样的合作?

    2009-04-10 10:04:10

  • 李凤林:

    国际政治格局的实质是力量对比,冷战后一大批新兴国家,包括金砖四国的崛起,使改变现行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问题更紧迫的提上议程。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导致了全球的金融危机,充分的暴露了国际货币体系内在的缺陷和系统性的风险。在这个问题上,中俄两国的立场基本上是一致的,要改变现有的货币体制,增加新兴国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权利,还有发言权,这也是金砖四国的共同要求。

    2009-04-10 10:04:27

  • 李凤林:

    在这个问题上,中俄两国在几年前就通过包括高峰会议宣言、声明,已经提出来要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问题。这也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一部分。这一次20国伦敦会议之后,6月份在叶卡捷琳堡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期间还要举行金砖四国的峰会,这也标志着新兴国家,包括金砖四国需要也希望在国际事务中增加自己的发言权,维护自己的权利。

    2009-04-10 10:04:42

  • 中国网:

    大家都认为俄国开发远东战略和中国的振兴东北计划是相辅相成的,您能谈谈近年来中俄两国在这方面的合作情况吗?

    2009-04-10 10:04:55

  • 李凤林:

    俄罗斯开发远东和我国振兴东北确实有相辅相成的一面,因为它是毗邻的地区。这几年双方已经为此做一些工作,而且有一些规划,但是进展不大,我个人认为,主要的问题在俄方。因为第一,要开发一个地区,需要四个条件,要有资源、财力、技术和人力。俄罗斯当前的情况资源不缺,但是另外三条都不具备,需要请其他的国家来参加,需要国际合作。目前俄罗斯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

    2009-04-10 10:05:15

  • 李凤林:

    第二,俄罗斯对远东实现区域一体化的方向犹豫不决,到底是向西,还是向东,而且俄罗斯开发远东的总体战略现在没有确定。可以讲一个故事,前年我去哈巴罗夫斯克参加第二届远东经济论坛,我准备了一个发言稿,后来我听了各种发言以后我把发言稿交给大会秘书处了,我说你们去参考。我即兴的讲了一次话,我讲到这么几点。因为会上的远东几位学者有一个讲法,是现在东亚地区发展很快,像中国、韩国、日本这三国已经成了地区发展的火车头,但是俄罗斯成了一个被人遗忘的第三者,我们成了外国的附庸。

    2009-04-10 10:05:31

  • 李凤林:

    后来我讲了几个意思。第一,远东的开发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那次会议的主题是通过开发远东和西部利亚,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开发远东是一个很重要的任务,但是需要有规划。俄罗斯的历史上早在斯托雷平当总理时期,那个时候还是沙俄时期,就提出过开发远东的计划。后来在苏联时期也有过不少的计划,但是都没有完成。为什么?我的建议是俄罗斯的朋友反思一下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普京曾经提出来要有一个综合性的规划,我说我倒觉得要从这里着手去考虑一个什么样的综合规划。这是我讲的第一点。

    2009-04-10 10:09:26

  • 李凤林:

    第二点,俄罗斯不是什么哪个国家的附庸,我说你看就在远东地区阿穆尔河上的共青团城是飞机制造厂,正好是生产苏霍伊的工厂。这个厂本身就说明俄罗斯是一个科学技术军事大国。全场热烈鼓掌。

    第三点,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个大的趋势。俄罗斯愿不愿意参加,怎么参加,带着什么东西参加,想从一体化中得到什么东西,这个要靠你们自己来决定。我的理解一体化在一定意义上,参加一体化的国家,它是优势互补的。哈巴罗夫斯克每年有许多人到中国,有的旅游,有的到北戴河,有的到海南岛疗养,我说你们问问普通去中国的市民,对他来说,阳光、海滩、优质服务更重要,还是石油更重要。全场又热烈鼓掌。

    2009-04-10 10:09:42

  • 李凤林:

    在我的发言之后,好几个俄国人也上台讲话,包括有一位州的领导人上来讲,我们萨哈人虽然是靠石油、天然气出口的,但是我们不是什么附庸,我们从出口能源赚到的钱发展了我们的地区经济,所以我们现在的生活过得很好。

    2009-04-10 10:10:00

  • 李凤林:

    我想说这些话的意思就是感觉到远东的俄罗斯朋友很着急,希望能够加快一体化的进程,使远东的发展能够更快一些,但是我想恐怕还需要时间。中俄之间实际上已经在做一些准备工作,就中俄的合作来讲,因为中俄边界问题已经彻底解决了,原来边界问题的存在对俄国人来讲,我认为它是一个心理上的障碍,他们总认为中国人可能早晚还想要收回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其实这个问题在1964年的时候就解决了,也就是说,中苏第一次开始边界谈判的时候,我当时就参加了,我们已经明确的宣布,我们没有收回领土的意思。我们只是要说清历史,就是这些领土是当时的不平等条约划给俄罗斯的,这无非是历史。

    2009-04-10 10:10:12

  • 李凤林:

    当时苏联人在思想上还没有成熟到这个地步,由于苏联人当时还不能勇于承认本来早就已经是世界公认的历史事实,使得边界谈判一拖40年。在我看来,64年就可以解决,因为最后的解决方案大致上就是64年主张的方案。这就是历史。

    所以我说边界问题的最后解决,我和俄国人讲,你们现在可以放心了,你们还担心什么,边界都划定了,边界协定都已经签了。这应该是解除俄国人对远东问题的心理障碍。但是我想这恐怕还需要时间。

    2009-04-10 10:10:26

  • 李凤林:

    现在俄罗斯有一些有识之士已经在考虑,比如他们提出来怎么去解决远东开发的问题,包括制定合理的、可控的移民政策。当然,这个移民主要不是中国,而是独联体国家移民,因为它没有人,那么大的地方700万人口,他是难以开发这么大领土的。

    所以我想这需要时间。现在中俄之间能做到的就是开展一些项目的合作,可以逐渐的开展合作。但是从前景上看,我想这肯定是推动两国各方面合作的一个很有潜力的地区。

    2009-04-10 10:10:43

  • 中国网:

    中俄两国在经贸关系方面的现状以及主要问题又是什么呢?

    2009-04-10 10:13:55

  • 李凤林:

    中俄的经济贸易合作首先应该强调的就是它不仅限于能源合作,能源合作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中俄之间的经济贸易合作这些年有了很大的进展,2008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了550亿美元,发展的趋势还是好的。但是有两个问题,一个是贸易平衡的问题。所谓贸易平衡,2007年以前,俄罗斯对我们的出口多于它从我们这里的进口,多年一直如此,就是买的多,出的少。但是从前年起发生了变化,我们向俄罗斯出口的比从俄罗斯进的多了。原因主要是中国的机电产品和汽车、机械设备开始进入俄罗斯,俄国人很有意见,认为贸易平衡是很大的问题。我觉得贸易平衡问题看你怎么看,因为现在各国之间的贸易完全做到平衡是少数,但是总有今年平衡,明年不平衡等等。这是一个问题。

    2009-04-10 10:14:09

  • 李凤林:

    第二个问题,俄罗斯方面最担心的是俄罗斯向中国的出口中,机械设备的比例越来越小,大概是5%,现在已经降到不到1%。这是俄罗斯方面所关心的。我们中国方面也注意到了俄罗斯方面的关切,也设法解决。但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总得按市场规律办事,卖方要提供买方需要的产品。这个问题我同俄罗斯的大使谈过,因为他是我的老朋友,几十年就认识了,我说你可不可以给我提供一个单子,俄罗斯想向中国提供什么产品?他说我一下子提不出来。我说要做一些交流,你们可以把你们的产品拿来在中国做展览,我们也可以派采购团。其实我们也派了采购团到俄罗斯看可以提供什么样的机械设备。这个问题通过双方更多的沟通,是可以慢慢解决的,但是你也离不开市场经济的规律。

    2009-04-10 10:14:25

  • 李凤林:

    还有一个问题,俄罗斯的学术界有一种说法,中俄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大大落后于政治关系。我们中国也有这种说法,有的学者也这样提。因为中俄之间的贸易额2008年达到550亿,中美贸易额是多少?中俄贸易大概只有中美贸易的1/7。所以我个人认为,说中俄经济贸易关系远远落后于中俄政治关系的提法是不科学的,它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因为你现在不能够说是因为中美贸易额远远超过中俄,中美政治关系是不是又一定高于中俄呢?我看正好相反。所以我认为这个提法是不科学的,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

    2009-04-10 10:14:40

  • 李凤林:

    中俄之间的贸易一方面确实还不符合两国所具有的实际潜力,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我认为目前的水平大致符合中俄两国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所以需要慢慢的推动。推动的方向大家也清楚了,双方都清楚,就是要使中俄的经贸关系不仅限于货物买卖的关系,还更应该扩大,比如科技、投资,我们的相互投资很少,我们可以相互投资、联合办厂,包括共同到第三国开发,要有创新,要创造新的形式。我想这些事情都是双方需要长期努力的大方向,前景肯定是看好的。

    2009-04-10 10:16:39

  • 中国网:

    近两年,由国家主导的两国大型活动是十分频繁,每个老百姓可能都有亲身的感受。尤其今年是中俄“语言年”。

    2009-04-10 10:16:59

  • 李凤林:

    今年是俄罗斯语言年。

    2009-04-10 10:17:21

  • 中国网:

    据您的了解,您也是俄语的翻译家,两国在语言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上现在的情况是怎样的?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与语言的情况是相符的吗?能不能向年轻人介绍一些学习俄语的好经验?

    2009-04-10 10:17:34

  • 李凤林:

    经验谈不上,但是我可以讲一讲两国之间最高领导人提倡的,要举办“语言年”,这是一件很大的事情。因为前两年两国分别办了国家年,“俄罗斯年”、“中国年”,今年是在中国办“俄语年”,明年在俄罗斯办“汉语年”,这是两国关系的一件大事。我想这也是随着两国关系的不断深入发展,交往的增多,也就自然提出了相互增加信任。信任哪里来?通过相互了解,通过长期的交往、沟通,达到更多的相互了解的目的。

    2009-04-10 10:17:49

  • 李凤林:

    现在中俄之间有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交往,这种交往需要懂得语言的人作为桥梁。语言是交流的一个桥梁,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所以我们要想发展、巩固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要世代友好,我们必须相互了解。所以语言就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你不懂语言就没法交流。应该承认,我们国家现在学俄语的、懂俄语的人比50年代少多了,我想这也不奇怪。因为英语现在变成了通用语,年轻人、大学生学了英语找工作也更容易,所以这完全可以理解,不奇怪。

    2009-04-10 10:18:01

  • 李凤林:

    但是我们也要记得学其他的外语,包括俄语也是很重要。所以我的理解就是国家领导人希望通过举办在中国举行俄语年,希望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来推动在我国俄语的学习,增加学俄语的人,培养更多的人才。现在国内的俄语水平总体下降了,翻译水平也下降了,这不利于双方的相互了解。

    2009-04-10 10:18:15

  • 中国网:

    您觉得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2009-04-10 10:18:26

  • 李凤林:

    下降的原因因为英语慢慢的变成通用语,大家都学英语,英语用的广。我想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讲,不管怎么说,俄罗斯是一个大国,又是我们的邻国,是我们要长期交往的国家,我们至少也需要一大批人了解这个国家,要懂外语,所以需要提高我们的俄语水平,增加学习俄语的人数。

    现在一些翻译上的问题,有些中国的成语、提法翻不好。比如韬光养晦什么意思?俄国一位学者翻译韬光养晦,就是要把剑藏在剑鞘里,意思是等待时机,一旦时机成熟,我就要亮剑。其实这个理解是不对的。我理解韬光养晦的含义是我们要低调处理事情,要谦虚、谨慎,要努力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发展我们自己,提高人民生活,这个有许多的含义。如果你直接译成这个意思,那就简单化了。所以这样由于翻译上的不确切,它就会引起思想上的误解、一种误导。所以从翻译来讲,是很重要的。

    2009-04-10 10:18:40

  • 李凤林:

    我们现在的情况是对俄罗斯了解的不够,俄罗斯对我们的了解也不够。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语言上的障碍。比如我们对俄罗斯的了解有些还停留在50年代,比如唱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现在我们到处都唱,俄罗斯早不唱了。所以俄罗斯驻华大使有一次和我开玩笑,他说《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已经成了优秀的中国民歌。我说你说的有道理。所以要加强我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要学俄语。

    2009-04-10 10:19:03

  • 中国网:

    相比较,俄罗斯懂汉语的人多吗?

    2009-04-10 10:19:17

  • 李凤林:

    如果从翻译的角度来讲,现在俄国人懂中文的,包括翻译的水平不低,至少不低于我们,我们要看到这一点。现在俄罗斯有专门学汉语的中学,大学里面学中文的也越来越多,因为他学中文找工作容易,所以这也是一个发展的趋势。我想双方都认识到了学语言的重要性,应该鼓励我们的年轻人,至少是一部分,我不是说大家都来学俄语,这不现实,但是至少要有一部分人把俄语学好。不要像现在的外语大学到了俄语学院,但是集中精力学英语,这就没有意思了。你先把俄语学好,同时再学英语,其实也可以做得到。

    2009-04-10 10:20:01

  • 李凤林:

    所以我觉得通过“俄语年”作为一个契机,作为一个推动力,使我们国家的年轻人认识到学俄语的必要性,来有更多的年轻人学俄语。

    2009-04-10 10:20:14

  • 中国网:

    李大使,在节目的最后您回顾60年来两国一起经历的路程,展望一下未来,您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2009-04-10 10:20:28

  • 李凤林:

    60年风风雨雨、大起大落、大悲大喜。我想应该说经过这60年,现在的中俄关系已经进入了一个良性发展的成熟期,两国间不存在任何妨碍关系发展的政治问题。即使两国之间发生不同的意见,都可以通过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精神妥善解决。国际形势的发展和两国自身的发展都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发展和巩固战略性的伙伴关系,我想这一点双方都非常明确。

    2009-04-10 10:20:44

  • 李凤林:

    所以我相信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化,中俄两国经过多年的曲曲折折,总结经验教训,现在所建立起来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一定会保持和发展。因为这不仅符合两国的长远战略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所以我想如果回忆这60年,我从1950年开始学俄语,可以说这一辈子都同苏联、俄罗斯打交道,作为一个和邻国打了60年交道的老人,我发自内心的希望和信心就是两国的关系一定能够保持和发展。

    2009-04-10 10:21:00

  • 中国网:

    非常感谢李大使给我们做出的精彩分析,谢谢网友收看,再会。

    2009-04-10 10:21:31

图片内容:

视频地址:

    mms://wmv5.china.com.cn/btamedia/wms_content/fangtan/2009/545_fenglin.wmv

图片大图:

  • 两国关系一直沿着持续、稳定、日渐成熟的轨道不断的向前发展

    中国网 李滔

  • 我们同俄罗斯的军事技术合作本身也是双赢的

    中国网 李滔

  • 改变现行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问题更紧迫的提上议程

    中国网 李滔

  • 远东开发肯定是推动两国各方面合作的一个很有潜力的地区

    中国网 李滔

  • 现在的中俄关系已经进入了一个良性发展的成熟期

    中国网 李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