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十年 澳门学生话澳门

  嘉宾:北京大学澳门学生 周永豪 林小雯 李德民
  时间:2009年12月8日10:00 
  简介:他们是在内地求学的澳门学生,是澳门回归祖国十年的见证者、亲历者。他们和我们分享1999年澳门回归的难忘岁月,也讲述身为澳门人对澳门回家十年的见闻感受。 澳门回归十周年系列访谈《回归十年 澳门学生话澳门》12月8日为您呈现。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访谈页

活动标题

  • 回归十年 澳门学生话澳门

活动描述

  • 嘉宾:北京大学澳门学生 周永豪 林小雯 李德民
            时间:2009年12月8日10:00 
            简介:他们是在内地求学的澳门学生,是澳门回归祖国十年的见证者、亲历者。他们和我们分享1999年澳门回归的难忘岁月,也讲述身为澳门人对澳门回家十年的见闻感受。 澳门回归十周年系列访谈《回归十年 澳门学生话澳门》12月8日为您呈现。

文字内容:

  • 中国网: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网,这里是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欢迎您的收看。

    2009年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的纪念日,“中国访谈”制作了一系列的访谈节目,和大家一起回顾澳门这10年来不平凡的道路和它取得的成绩。

    今天做客中国访谈的三位嘉宾是正在北大求学的澳门学生,他们将和我们讲述他们在求学过程当中的酸甜苦辣和对于澳门回归十周年的日子他们的特殊感情。

    三位同学好,欢迎你们做客中国访谈。首先请为我们做一个自我介绍吧。

    2009-12-03 09:07:31

  • 林小雯:

    你好,我是林小雯,北京大学中文系,今年大四。

    2009-12-03 09:08:32

  • 周永豪:

    大家好,我叫周永豪,我现在在北大物理学院,也是大四。

    2009-12-03 09:08:52

  • 李德民:

    大家好,我叫李德民,北京大学工学院,在攻读硕士学位。

    2009-12-03 09:09:08

  • 中国网:

    欢迎三位到节目当中做客。刚才我分别和大家交流了下,知道大家在北京的时间长短不一样,最长的好象是李德民,多长时间了?

    2009-12-03 09:10:04

  • 李德民:

    7年多了。

    2009-12-03 09:10:21

  • 中国网:

    那应该是从本科到研究生都在北大?

    2009-12-03 09:10:34

  • 李德民:

    是。

    2009-12-03 09:11:00

  • 中国网:

    林小雯和周永豪的是一样的。

    2009-12-03 09:11:24

  • 周永豪:

    都是三年多。

    2009-12-03 09:11:35

  • 中国网:

    今年是特殊的年份,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每个人的心情都不一样。作为澳门学生有怎样的情感?

    2009-12-03 09:11:49

  • 林小雯:

    我觉得因为十周年更多的不像十年前,可能大家是用很喜悦的心情来迎接回归。10年以后,大家更多的是用总结的心情来看10年取得的成就也好、问题也好,都是用一种总结的心态去看待。

    2009-12-03 09:12:24

  • 中国网:

    也是因为自己成熟了,所以看待的角度不一样了。

    2009-12-03 09:12:43

  • 林小雯:

    对。

    2009-12-03 09:12:58

  • 李德民:

    相比起10年前的那份激动和喜悦,今年的十周年用一种比较平淡的心情看待10年周年的回归。毕竟现在走过来,有好的,也有不好的,要用更平常的心情看待,因此未来还有很长一段时间要走。所以很高兴回归10周年,看到还是比较平稳,而且取得了不少成果。

    2009-12-03 09:13:09

  • 中国网:

    刚才小雯说10年过后再看待回归,自己成熟了,看待的角度不一样,会有一些总结,感觉有很多变化。三位从个人的角度来讲,澳门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2009-12-03 09:14:35

  • 林小雯:

    我觉得首先,以前我们很容易的把澳门和香港做一个比较,觉得香港很有自己的特色,很有自己本土的意识。我觉得回归以来,澳门的意识强了,这一点让我自己觉得很自豪,因为我们有一些自己的可以和内地、世界上的人说澳门有什么特色的地方,有什么我们自己的产业,我们的文化遗产。我觉得有了这个意识,这是让我觉得变化最大的地方。

    2009-12-03 09:14:59

  • 周永豪:

    我也很同意小雯的说法。我感觉很重要的是有两个大变化,一个是世界遗产,一个是主权开放,这两个都是令澳门在中国或者是在世界上都变得有名了,世界遗产也吸引了很多外国和中国的游客过来看世界遗产。身为澳门人,觉得在那么小的城市里面,我们还可以有那么多特色的东西,所以觉得很自豪和荣幸。

    2009-12-03 09:15:29

  • 李德民:

    站在我的角度来看,我觉得回归前和回归后的比较是存在感增加了很多,无论是自身的存在感,还是政府管理层方面的存在感,澳门民生方面已经不像过去那样,一提到澳门就说是葡萄牙的殖民地。现在就说是中国的很特别的地方,是一个特别行政区,而且是澳门人自己管理的。而且从市民角度来看,政府做得事情变化很多,他们做得很多事情都是为市民做的,这在回归以前是感觉不到的。可能以前对葡萄牙管制下的印象很模糊,现在对政府的存在感就感觉很强烈,知道他们在干什么。比如说马上有一个一万块的基金计划,所以我们都知道澳门政府对我们的福利都是不断加强的。

    2009-12-03 09:16:18

  • 中国网:

    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一万块基金计划?

    2009-12-03 09:16:44

  • 李德民:

    澳门政府刚刚通过了一个方案,说澳门政府挣了很多钱,要和市民分享一下,启动的计划就是每个人开个户口,给你存一万块钱,当你养老的时候就可以拿出来。

    2009-12-03 09:17:22

  • 中国网:

    这也是在增加澳门同胞的存在感。

    2009-12-03 09:17:43

  • 李德民:

    是这样的。

    2009-12-03 09:19:14

  • 周永豪:

    就是社会福利提高了,这两年都很多,就是先期分享的计划。

    2009-12-03 09:19:23

  • 中国网:

    想知道几位当时是什么样的契机使你们选择到北京求学?

    2009-12-03 09:19:36

  • 李德民:

    当时是这样的,我对北京有一份比较特殊的感情,因为我在初三那年和一些澳门的学生组织来过北京,当时是参加全国少先队代表大会。来了以后觉得城市很大,才知道世界这么大,祖国这么大,也认识了很多比较优秀的人,也见到了江泽民和朱镕基先生,知道北京是一个能汇聚人才和精英的地方,所以这个地方变成我向往的地方。于是从初三开始我就一直往这方面努力,希望以后在大学的时候能来这边读书,见识见识,结交一些好朋友。

    2009-12-03 09:19:49

  • 李德民:

    现在7年的时间过来了,自己怎么看待当初的选择?

    2009-12-03 09:22:57

  • 周永豪:

    我和李德民差不多,也是中学时候来到北京。那个时候很有缘,每年都有机会在澳门参加一些组织的活动,然后到北京来参观、学习。在高一、高二、高三,我都有过来,每次过来感觉都不一样。第一,可能做的事情不一样;其次,接触的人不一样,因为是和北京的学生,就是高校学生接触,就感觉北京的文化氛围和澳门很不一样,挺喜欢的。而且在高三的时候,我想读物理,也知道北大这边是全国物理最好的地方,所以我就想要发奋到北大读书。

    2009-12-03 09:23:10

  • 林小雯:

    我们三个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中学的时候都参加一些澳门社团组织的活动到北京来。因为澳门社团文化挺发达的,我们很多有和内地的交流,所以很多同学在中学的时候就有机会了解到内地的情况,了解到北京的学府是全国最好的学府。所以我从初中开始,老师就会说你用心的读书,最后就能来北大、清华读书。

    到了高中的时候,内地给了澳门一个比较特殊的入学方式,就是优惠一点的,让我们可以用推荐的方式去申请到北京的学校。那个时候知道有这个机会,就觉得一定要好好把握,因为这对内地的同学来说也是很不容易的,我们要更加珍视。

    2009-12-03 09:23:42

  • 中国网:

    我觉得几位的普通说的非常好,但是听说最初的时候还是有语言障碍的。比如说周永豪说的东北话听起来就比较费劲,那个时候是不是因为语言的问题会有一些故事和笑话?你们怎么样练普通话去和同学交流。

    2009-12-03 09:24:11

  • 林小雯:

    当时内地的同学很照顾我们,就是我说的不标准他们也不纠正,他们都听习惯了。

    2009-12-03 09:25:57

  • 中国网:

    但是你自己听起来会有一些不懂的怎么办?

    2009-12-03 09:26:16

  • 林小雯:

    还是自己勇敢一点和人家沟通,不要怕自己说的不好。其他的同学还是很愿意把你说的不好的地方和你说,一步一步的慢慢的就说得流利了。

    2009-12-03 09:26:28

  • 周永豪:

    我记得第一天到北大的时候,印象很深刻的一点是室友都是北方人,他们在聊天,我都听不懂。很多人说的是东北话,还有很多方言,我都听不懂,我就质疑我的听力是不是有问题。主要是后来慢慢的听多了,听习惯了,忽然觉得口音很有趣。我有一个朋友是天津人,他平时说的方言我觉得很有趣。

    2009-12-03 09:26:37

  • 中国网:

    你能模仿两句吗?

    2009-12-03 09:26:54

  • 周永豪:

    模仿不能,但是有一些方言我会学习一下,口音可能学习不了,比如“哥们儿”、“没事儿”,方言里面我们都会到多数交流,现在知道了北方方言是怎么回事。

    2009-12-03 09:27:08

  • 中国网:

    现在要你模仿的话,可能觉得还有一些困难,但是听已经基本没有问题了。

    2009-12-03 09:27:33

  • 周永豪:

    已经听习惯了。

    2009-12-03 09:27:45

  • 李德民:

    对于说普通话来说,困难可能不太大。因为我们从小学开始已经有了普通话教育,而且在中学有些课是用国语教育的。但是来到北京以后,就发现他们未必说的就是标准的普通话,带方言的我就反应不过来了。比如上课的时候老师说一些比较专业的词汇,完全没反应过来在说的什么,因此只能下去自己看书,这个比较痛苦。

    2009-12-03 09:28:08

  • 中国网:

    和同学交流起来,特别是内地的同学,他们会有什么样的问题和你们交流?比如说他们对澳门的哪些方面感兴趣,或者是你们想了解内地的方面?

    2009-12-03 09:28:24

  • 周永豪:

    我觉得刚来的时候,第一天、第二天的时候,经常会问的就是关于澳门赌博的东西。因为澳门有很多赌场,博彩业也比较发达,他们会经常问相关的问题。那个时候交流更多的是在文化和教育方面,因为教育方面两个地方的教育体制很不一样。比如说他们是很辛苦考过来的,相对我们来说是机会多一些,比较容易能够来北大学习,更多的是这方面的交流。

    2009-12-03 09:28:52

  • 中国网:

    刚才你说到两边的教育体制很不一样,能为我们讲的具体一些吗,就是怎么样的不同?

    2009-12-03 09:29:22

  • 周永豪:

    比如说在澳门可以分为两类的学校,一种是天主教的学校,我就是天主教学校的。另外一种用澳门话来说就是“红底”,就是和内地联系比较多的。比如说在天主教学校里面,可能很少会有机会了解到一些关于中国的信息,可能更多是西方文化的熏陶。我们每天早上还要祈祷,下面还有弥撒。相对来说,我觉得相对内地同学来说澳门学习没有那么辛苦,社团活动比较多,可以参加很多活动。

    2009-12-03 09:29:33

  • 林小雯:

    我觉得他们更感兴趣的是我们讲什么语言,因为他们不知道我们是讲广东话的,就问我们是不是会说葡语,其实我们不会说葡语。还有有些文化上的,比如我们看什么电视节目,另外他们很喜欢的电视剧,在澳门可能是不看的,因为我们看的更多的是受香港文化影响比较多的节目。像这些问题他们都会问到。

    2009-12-03 09:30:40

  • 中国网:

    你们刚才说了刚才为什么选择到北京,到北京大学来求学,是因为在中学或者是高中时代参加了一些社团,觉得这里文化底蕴很丰厚,要励志考过来。经过在北大几年的学习,你们自己切身的感受是什么,北大给了你们哪些一样和不一样的地方?

    2009-12-03 09:30:57

  • 周永豪:

    我觉得其实来之前的想象和到现在对比一下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比如刚来的时候,经常听到老师或者是父母们说澳门城市的学生是比较活跃和活泼,比较外向。但是过来北大以后,我不见得是澳门学生特别的活泼,内地的学生就只会学习,不会和人交流,不是的。反过来,我在北大看到了什么叫活泼,什么叫外向,这和我的想象的很不一样。我以前会想,身为一名澳门学生,到这里学习有什么优势呢,我就想可能外向是一点,另外可以多认识一些朋友,但是内地学生的交流能力也很强。

    2009-12-03 09:31:14

  • 林小雯:

    我觉得内地学生个人研究的能力很强。因为澳门人可能习惯同学团队一起工作,以一个小组的方式一起,总是一帮同学开心的一起做。但是内地的同学更加喜欢于自己的个人创造。

    2009-12-03 09:31:51

  • 李德民:

    对于我来说,印象当中北京是一个人才齐聚的地方,来了以后觉得就是这样的。刚来的时候,觉得他们的学术水平太厉害了,自己怎么那么弱,存在感就没有了,觉得自己像一粒大米,掉进大海,找不到自己在哪里。刚开始的印象是他们为了应付考试制度,一步一步的过来,他们学的比较扎实。印象当中,他们可能是精力放在学习上去。

    但是来之后我发现他们除了在学习方面之外,他们在其他方面都很牛,和我想象的不一样。我以为澳门是学习完目前的东西以后,就可以学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把自己的东西学好了就可以玩了。他们虽然他们学习压力很大,但是他们感兴趣方面的东西比我们还要强,不见得我们投入的时间多,就比他们牛。他们也是全面发展的,和我的想象不一样。

    2009-12-03 09:32:53

  • 中国网:

    刚才几位同学做自我介绍的时候,很多网友还不知道,三位还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就是北京大学港澳台活动中心的骨干。那就要组织很多学生的活动,特别是像今年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还有很多的活动需要策划和组织。讲讲你们在策划和活动当中的酸甜苦辣。

    2009-12-03 09:33:52

  • 林小雯:

    今天大四,就没有参加那么多的活动。去年主要在北京市澳门文化交流协会,在里面我们经常会举办一些活动给内地的同学,让他们更多的了解澳门的事情。我们办了一个粤语班,推广澳门的文化,一方面也是文化,一方面也是我们的语言。我们办的时间不是很长,就四节课,但是在里面,他们有很多对澳门的误解都会消除。比如说他们都不知道澳门是讲粤语的,他们在这个班级里面可以学习粤语。我们也会和他们介绍澳门的文化遗产,他们才知道澳门除了赌场以外还有更多的文化东西。课节完成以后,很多同学都对我们很感激,觉得你们办了这么好的一个活动,让我们认识了澳门那么多。虽然他们对澳门回归祖国也是很激动,但是他们真正对澳门的认识很少,其实我们办这个活动很有意义。

    2009-12-03 09:34:08

  • 中国网:

    以学习语言的知识为为载体,来介绍澳门的知识,所以能够拉近和同学的距离,所以会很受欢迎。永豪和德民也策划了很多的活动,应该很有感受。

    2009-12-03 09:34:33

  • 周永豪:

    是。我在高一开始是就进学生会工作,慢慢干上瘾了。中学的时候办了很多活动,到北大也参加了北大澳门交流协会,也办了很多活动。我记得以前办过很多大型活动,一个是迎奥运,就是澳门学生庆祝2008年奥运。那个时候很忙,既要兼顾学业,又要兼顾活动。

    2009-12-03 09:35:35

  • 中国网:

    那你应该很有经验,从高一开始当学生干部,应该会很好的处理两者的关系。

    2009-12-03 09:35:54

  • 周永豪:

    要是没有这个经验的话,我估计就负担不了了。因为澳门人比较少,每个人都是精英,都要分担很多的工作,所以那个时候怎么样平衡学业和社团活动,这之间的时间分配也是一个学问,那个时候是挺讲技巧的。

    2009-12-03 09:36:08

  • 李德民:

    我来北京7年多了,在澳门交流协会我一直在里面做。今年有很多的大型活动,有他们说的粤语班、奥运活动等等,还有一些国际文化节和论坛方面的活动。这种活动做完的确很开心,很有成果,可以和内地同学较,通过文化宣传,教他们粤语,可以拉近大家的距离,但是的确很辛苦,而且有很多同学需要去帮忙。

    2009-12-03 09:36:27

  • 中国网:

    有太多的酸甜苦辣在里面了。 随着你们的工作越来越多,比如说开办粤语班,还有2008年奥运的活动,和大家的交流越来越多,是不是内地的学生对你们感兴趣的问题就会转变方向,不再是说你们的赌博技巧怎么样,那边的赌业怎么样。是不是换了其他的方向?你们有这种感受吗?

    2009-12-03 09:36:51

  • 周永豪:

    这里也有一个导向。比如我们宣传澳门的时候,除了他们最关心的赌博问题以外,我们也会更多地突出澳门办过什么体育比赛,因为澳门有很多漂亮的景色,我们这几年也经常发图片,让大家看一下澳门的夜景怎么样,澳门的希望大桥怎么样,更多的让他们对澳门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而不是就知道赌博。

    2009-12-03 09:37:22

  • 中国网:

    我们也采访过一些研究澳门方面的学者,他们在很多年前就提出,说要发展文化澳门。实际上,澳门的文化底蕴是非常深厚的,而且非常多元化,但是我们很多人对它了解的不多,更多的是在澳门回归5年或者是10年的时候去关注澳门。我们应该在平常形成一种良性和特别多的方式去了解澳门。对于发展澳门,你们有自己的感想,比如在举办学生活动的时候刻意向大家宣传一些有关澳门文化方面的知识。

    2009-12-03 09:37:47

  • 周永豪:

    对。 其实我们办这些活动都会有一个宗旨,就是宣传澳门文化。比如说国际文化节,比说粤语班,就是想向大家展示澳门的各个方面。因为我们的活动是很频繁的,所以想让同学过几个月就看到澳门的活动信息,就想起澳门这个地方。比如说我们办的活动,发一些礼物,尝一些澳门的小吃,或者是网上的问答比赛,通过这些方面让他们更多的了解澳门。

    2009-12-03 09:38:42

  • 中国网:

    从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到今年2009年,十年的时间过的特别快,感受最深的是唱《七子之歌》的小女孩如今都是大姑娘了。我们如果把时间倒回到十年之前,三位那个时候可能是不到10岁的样子,讲讲那个时候对于澳门回归的你们的记忆是怎样的?

    2009-12-03 09:39:09

  • 李德民:

    我当时是初三、高一左右,当时是学校组织学生去迎接解放军,驻澳部队,他们开车过来,我们在路上守候他们。当时是左手拿着中国国旗,右手拿着澳门特区的区旗,一直在摇。等了很多,终于来了。当时看到他们开车过来,很帅,他们看到我们就向我们行军礼,下面就欢呼、沸腾了。当时看到他们就很激动,感觉他们过来了,澳门就安定了。因为当时澳门回归之前的治安不是很好,大家就觉得解放军来了就会好的。当时的交界仪式是看电视直播的,看到中国军人在行军礼、升旗仪式,很有存在感,觉得澳门回到我们自己手上来了,以后是自己管自己了。

    2009-12-03 09:39:28

  • 中国网:

    周围的亲人和朋友的感觉怎么样?

    2009-12-03 09:39:58

  • 李德民:

    当时整个社会的氛围都是这个,包括做什么活动,书法比赛写的内容就是回归的对象,还搞了很多庆祝活动的东西,也是为了回归而表演的。整个社会都在谈这个事情,觉得很雀跃,有回家的感觉,觉得终于不再受外国人管制了,觉得很欣慰,亲人、同学、老师都是这样的感觉。

    2009-12-03 09:40:09

  • 中国网:

    澳门回归是回家的感觉,看到驻澳部队觉得是亲人到了。你们两位呢?那个时候会有什么样的记忆?

    2009-12-03 09:40:53

  • 周永豪:

    因为比较小,我不太记得当时是怎么样。那个时候差几年就是懂事、不懂事的分界线,唯一记得的就是治安的问题,经常会听家人说他们会怎么看待这个回归。我们家人都是说治安的问题,就说回归以前黑帮势力很大,回归以后治安有整顿,有解放军,感觉上这是回归前后的变化。

    2009-12-03 09:41:08

  • 林小雯:

    我觉得当时我最有印象的就是我们在回归前后几年,每年都会有一些作文的比赛,因为我是中文系的,小的时候经常写作,每一年迎回归倒数1周年,倒数2周年,回归1周年、回归2周年,每年都在写。其实我们每年都试图去更多的了解回归以前、以后的心态变化。我觉得特别有感受的就是,回归以前大家很雀跃,很期待,但是有一些迷茫,就是不知道回归以后会怎么样,我们能够想象的就是50年不变,只能想象到我们可能会平稳的发展,治安会更好。但是回归以后有更多我们想象不到的事情会发生,所以我觉得这10年的发展很快,像赌博业的开放,都是我们10年以前想象不到的事情。现在看起来觉得10年前写的文章特别的有意思。

    2009-12-03 09:41:27

  • 中国网:

    你对你曾经的文章有些段落还有印象吗?

    2009-12-03 09:42:01

  • 林小雯:

    那个时候就对10年后有一个模糊的想象,觉得回归以后我们治安也好了,生活很幸福,觉得只有那种很美好的想象。但是回归以后那种变化是想象不到的,有很多重要的事件发生了,也有很多难关我们都度过了。

    2009-12-03 09:42:11

  • 中国网:

    那个时候想象只是存在脑海当中大概的一个蓝图,但是没有想到10年经历了这么多,取得了这些成绩。刚才我注意到德民在说澳门回归的时候你上高一,有没有经历像小雯所经历的过程,感觉每一年的变化都是很明显的?

    2009-12-03 09:44:26

  • 李德民:

    当时我觉得回归两年之内明显的变化还是体现不出来,因为变化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我觉得当时要过来北京之后,慢慢看时间发展了,看政府做的事情比较多了,就觉得整个社会结构开始有些转变,刚开始的时候没有什么感觉。

    2009-12-03 09:49:50

  • 中国网:

    但是心里觉得踏实了。

    那个时候几位还在读是高中、初中、甚至是小学。那个时候澳门同学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了解祖国,除了刚才说的要参加社团,或者是去北京和其他地区去旅游以外啊,还有什么其他的途径来了解祖国吗?

    2009-12-03 09:50:35

  • 周永豪:

    因为我是天主教的学生,的确没有什么途径,更多的可能是在历史课堂上,就是在初中的时候讲一些中国的近代史,大家才大致的了解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大概是什么样子。但是真正理性上对祖国没有太大的感觉,更多的是到北京来,亲身体会中国是怎么样的,有奥运、有国庆,后来才慢慢的了解祖国。

    2009-12-03 09:51:42

  • 中国网:

    像你们这样有机会到祖国来看一看的澳门学生多么,机率大吗?

    2009-12-03 09:53:17

  • 周永豪:

    我感觉也不少,每一年都有100人的团队,就是京港澳学生交流营,每年都会办,到北京这边。除了这个以外,各个社团都会办一些活动,感觉这种机会挺多。

    2009-12-03 09:53:29

  • 中国网:

    德民当时是在高中,那个时候你周围的同学有没有一些其他的途径来了解祖国?

    2009-12-03 09:54:12

  • 李德民:

    当时作为高中学生来说,去了解祖国的动机是被动的,都是在课堂上老师会讲关于祖国的发展情况,在电视上了解祖国的新闻介绍,主要是这两个方面。自己是很被动的接受这些信息,不会有太多其他的途径,除了去交流以后,就没有其他太好的途径了。

    2009-12-03 09:54:34

  • 中国网:

    所以直接到祖国来看一看,来实地了解,这是非常重要的。从那个开始,三位下定决心要到内地上大学。就目前几位的学生经历和生活经历,你们觉得内地的学生和澳门的学生如果要加强了解的话,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谈谈你们的意见,因为你们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工作,你们有什么感受?

    2009-12-03 09:54:48

  • 林小雯:

    我觉得像台湾和香港的社团,在学校里面的宣传更重要,因为我们可以直接和内地同学进行交流而且是面对面的,这种效果特别好。现在越来越多的内地同学在香港、澳门、台湾读书,我觉得他们可以回去宣传两地不同的文化,这种效果非常好。

    2009-12-03 09:55:00

  • 周永豪:

    我觉得和小雯说的一样,都是亲身体会,澳门学生到内地学习,内地学生到澳门学习,这种学习上的交流可能更多的对于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是比较好的双方了解的途径。

    2009-12-03 09:55:27

  • 李德民:

    大陆和澳门之间学生的互动,交流是一个双向的学习。我们到内地来学习,他们到澳门学习,在这里生活,和澳门同学一起上课和生活就会可以深入的了解,我觉得了解是要建立在平时生活的基础上的。如果了解只是靠我们办活动的话,可能那个效果不会很好,还是需要长时间的在一起进行交流。比如说刚才说的交流团过来看,如果时间短,我可以换一个其他的形式。比如我们去年和广东佛山的同学去广西支教,我们有比较长的时间能和广东的同学一起交流,还能去广西了解其他地方的文化。我觉得这种形式的确是比较好的,比较有效的。

    2009-12-03 09:56:08

  • 中国网:

    我很想知道几位同学对自己毕业以后未来的职业规划有什么样的打算?是打算在北京,还是打算在澳门,大概从事什么方面的工作?

    2009-12-03 09:56:44

  • 李德民:

    我的首选还是想回澳门,想对澳门做一些贡献。因为澳门毕竟是我生活十多年的家,我对澳门有归属感,我希望澳门建设的更好,而且澳门回归了,有很多机会,可以在那里一展身手。而且我从小有一个志愿,就是为百姓谋福利,先从澳门做起。所以希望回去澳门,毕竟做什么工作都好,可以为澳门出一份力,做一点贡献就好。

    2009-12-03 09:57:58

  • 周永豪:

    特别巧,今年我们三位都毕业,其实最近在规划,可能大四完以后我会出国,或者留在北京也有可能,还是让命运来选择我。在职业规划方面,虽然我是物理学院的,但是我现在还在修经济双学位,可能以后我会在经济方面发展。因为有一个比较新兴的学科,就是经济物理,但物理或者是经济物理,在澳门可能没有太大的发展空间,因为澳门可能在学科方面还是比较狭窄,可能更多的我会留在中国,或者是香港,反正就是中国的地方,去继续我之后的职业生涯。

    2009-12-03 09:58:17

  • 林小雯:

    其实今年我们想了很多,我也是偏向于继续深造,但是深造以后回来是要从事什么,这也是我更加需要想的。我们的想法是,我们在北京开阔了自己的眼界,有的时候觉得澳门很多是产业方面比较单一,觉得澳门对于我们长远的发展不是很有利,但是有时候想深了以后,觉得我们在内地了解了这么多,其实更加应该在澳门去做一个桥梁的工作,就是把澳门和内地的优势互补,让澳门能够和珠三角地区合作,做一些自己的贡献。因为确实很多没有在内地学习和工作过的人,对内地的情况不太了解,对他们的工作方式和做事情的方式不是很了解。我想我们应该在这方面发挥自己的力量,这样也会使澳门的产业往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这是我们经常讨论的,也很希望在澳门做一些自己的贡献。

    2009-12-03 09:58:40

  • 中国网:

    刚才说三位今年都要毕业了,也是处在压力非常大的阶段,有很多选择需要自己思考去定位的时候。又恰逢是澳门回归10周年,有很多活动需要去策划,未来有什么样的活动,几位大概有什么样的安排,为我们介绍一下?

    2009-12-03 09:59:14

  • 李德民:

    我们澳门协会有一个自己的系列活动,包括图片展,还有“放飞心愿”的风筝比赛,还有“大声公”,就是说出一些祝福祖国60周年,祝福澳门十周年的祝福话,看谁比较大声。还有在网上问答比赛,都会在12月20日之前结束,现在已经进入到实质性的工作,也是比较紧张。还有一些会演方面的东西。

    2009-12-03 09:59:32

  • 周永豪:

    我们在12月5日会有一个全国澳门学生庆澳门十周年回归的活动,那个活动非常好。那是澳门有一个社团组织的活动,在台湾、上海、武汉广州都有活动,最后在12月5日在北京最后一站,来办这个活动。而且那一天在全国各地,就是有澳门学生的地方就会有代表过来活动现场,大概100多人来参加这个活动。我觉得这是特别好的一个信息,就是和社会说现在澳门已经回归祖国十周年了,现在在内地已经有很多的澳门学生在这里读书。很想把这个信息告诉给所有人听。最近就忙这个事情,而且还要忙毕业的申请,所以挺纠结的。

    2009-12-03 09:59:53

  • 周永豪:

    德民在忙着写毕业论文,我们在忙申请出国,还要兼顾学业,所以事情很多,压力很大。

    2009-12-03 10:00:49

  • 林小雯:

    我觉得我们的同学,女生也是非常积极的参加活动。我一方面要准备申请,但是也会非常支持他们的活动,希望大家都一起来完成我们的使命。我觉得在这回归10年庆典的时间和大家一起去宣传澳门回归10周年的信息。

    2009-12-03 10:01:06

  • 中国网:

    我还有一点特别想问几位,就是作为年轻人可能有很多机会到内地来学习和生活,和内地有机会实实在在的接触,和没有来过的人感觉会不一样。作为你们学习了一段时间,回到澳门之后,你们周围的亲人、朋友可能没有那么多的机会来到北京,他们对这边的认识是不是还需要你们去告诉他们真实的北京,真实的祖国大陆是什么样子的?

    2009-12-03 10:01:45

  • 林小雯:

    这个情况经常发生,有时候比如说非典,还有H1N1流感,他们很担心,觉得内地会不会生病了都不会公报,他们很担心这种问题。但是我们觉得在这里这个问题不是那么的大,像内地很多事情都很开放,反而是港澳台如果对内地不了解,会有很多这种担心。我觉得我们可以把这个信息告诉他们,让他们不会那么担心。

    2009-12-03 10:02:11

  • 周永豪:

    我觉得要让澳门的人更加了解内地的同学不是只会读书的人,我经常会纠正他们这一点,因为我的体会太深刻了。他们在谈到相关问题的时候,我会说内地的同学是很活跃的。还有一点,因为我们每逢“十·一”“五·一”,我们也会组织大家去附近看一下祖国是什么样的。我们也会经常把经历和家人和朋友去说,他们也特别羡慕,因为他们没有这个机会。比如说没有放假,而且比较远,他们要过来旅行可能是一个大计划,对于我们来说可能就是背一个书包,出去几天就回来了。

    2009-12-03 10:04:13

  • 李德民:

    亲人了解祖国就是通过电视新闻,有一些比较片面,或者是对内地有一些误解,我们作为澳门学生在内地读书,我们亲身去过内地很多地方旅游和考察,都有一些了解,回去以后我们还是要一点一点和他们说。其实中国内地发展的很不错,他们可能觉得中国某些地方比较落后,可能生活比较差。虽然内地某些省份、城市,可能与沿海地区相比没有那么发达,生活没有那么富裕,但是其实还好,他们可能有一些片面的误解,我们有必要和他们纠正。

    2009-12-03 10:04:42

  • 中国网:

    其实你们一直在做桥梁的工作,不仅是毕业以后在做,你们到内地求学以后就已经在家人和内地学生之间起到一个桥梁,我可以感受到。对于今年这个特殊的年份,对于祖国60岁的生日,你们三位分别有什么样的祝福?对于澳门回归10周年又有什么样的祝福?分别为我们谈一下。

    2009-12-03 10:06:32

  • 李德民:

    对于祖国的祝福:希望未来中国发展风调雨顺,不要出现这么多的天灾人祸;希望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生活和谐。对于澳门的祝福:希望澳门能平稳发展,一步一步的走,不要太着急,不要光看到钱,钱现在已经很足够,所以希望澳门能够多元化一点,发展平稳一些,不要太着急。

    2009-12-03 10:07:24

  • 周永豪:

    我有一个希望,就是希望40年以后,中国的百年大庆,澳门的50周年回归,希望那个时候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用我们的双手建立起来的中国和澳门可以很繁荣昌盛,在世界可以有一席之地。

    2009-12-03 10:07:51

  • 林小雯:

    我希望澳门和内地一样,希望澳门的人民一样能够为内地贡献自己更多的智慧和力量,也希望中国人民能够为世界上的人民提供自己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2009-12-03 10:08:03

  • 中国网:

    谢谢三位同学,非常感谢你们今天在学业和社会活动非常繁忙的时候来做客我们的节目,祝愿三位都能够实现自己的心愿,也祝愿我们的祖国明天更美好,祝愿澳门的明天更美好。谢谢三位,谢谢各位网友的收看,我们下期再会!

    2009-12-03 10:08:13

  • 中国网:

    责编:常海燕 / 主持:崔钧洋 / 文字:崔钧洋 / 摄像:庞睿、高聪 / 导播:李哲 / 后期:郑海滨 / 摄影:王锐

    2009-12-08 09:57:49

图片内容:

视频地址:

    mms://wmv5.china.com.cn/VOD/olderDataft/091125.wmv

图片大图:

  • 在北大求学的澳门学生林小雯

    中国网 王锐

  • 在北大的澳门学生李德民

    中国网 崔钧洋

  • 澳门学生话澳门

    中国网 崔钧洋

  • 在北大的澳门学生周永豪

    中国网 崔钧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