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三周年心理危机干预的思考

    时间:2011年5月19日10:00
    嘉宾: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中国红十字会特聘专家、环度教育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 沃建中教授
    简介:汶川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已基本完成,三年来,新家园、新学校、新生活给灾区百姓带来了新的希望。然而摆脱灾难带来的阴影不仅需要外在的重塑,更需要心灵家园的重建。三年,人们的心理发生着怎样的变化?我们该怎样合理关注灾区人们的生活?三年是不是地震心理危机干预的终点?心理专家沃建中为大家介绍汶川地震灾后心灵重建的相关情况。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访谈页

活动标题

  • 地震三周年心理危机干预的思考 

活动描述

  • 时间:2011年5月19日10:00 嘉宾: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中国红十字会特聘专家、环度教育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 沃建中教授简介:汶川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已基本完成,三年来,新家园、新学校、新生活给灾区百姓带来了新的希望。然而摆脱灾难带来的阴影不仅需要外在的重塑,更需要心灵家园的重建。三年,人们的心理发生着怎样的变化?我们该怎样合理关注灾区人们的生活?三年是不是地震心理危机干预的终点?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中国红十字会特聘专家、环度教育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沃建中教授为大家介绍汶川地震灾后心灵重建的相关情况。

文字内容:

  • 中国网: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欢迎您的收看。目前汶川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的成果,新家园、新学校、新生活给灾区百姓带来了新的希望。然而摆脱灾难带来的阴影不仅需要外在的重塑,更需要心灵家园的重建。三年过后,他们是否已经从地震的阴影中彻底走了出来?他们是否有一棵坚强的心重新面对新的生活、新的人生?我们该怎样合理关注灾区人们的生活?三年是不是地震心理危机干预的终点?

    今天我们荣幸地请到了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中国红十字会特聘专家、环境教育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沃建中教授为我们介绍汶川地震之后心理重建的有关情况。

    2011-05-19 09:48:37

  • 沃建中:

    大家好!

    2011-05-19 09:58:48

  • 中国网:

    现在楼房已经盖起来了,比以前更好,而且现在人们住在新的房子里,古人说,哀,莫大于心死,他们面对亲人的生离死别,而且后来有心理的创伤。您认为他们未来应该面对怎样的改变?

    2011-05-19 09:59:10

  • 沃建中:

    社会的支持对他们是环境改变的巨大支持,他们面对的不是个人的问题,是有社会很大的大家庭帮助他们,所以他们心理上会得到比较好的安慰,走出这样的阴影。但还有一部分人没有从阴影当中走出来,这些人还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

    2011-05-19 09:59:46

  • 中国网:

    这三年之内,我知道您在心灵抚慰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而且您做了中国红十字会救援团的团长,亲自赶到灾区对灾民进行心理安慰。

    2011-05-19 10:00:25

  • 沃建中:

    当时5月21日是我第一次去汶川,我们在那里待了八天,受中国红十字会的委托,对当地的灾民进行心理上的安抚工作,回来以后我们很快出了一本书,对里面的数据进行了预测。

    2011-05-19 10:01:16

  • 中国网:

    《灾后心理危机研究》,涉及到“5·12”汶川大地震,里面主要涉及哪些方面的问题?

    2011-05-19 10:04:56

  • 沃建中:

    主要是心理方面的问题,比如发生灾难以后,他总体上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比如心理状况怎么样,比如抑郁、焦虑等等,还有哪些生理上的反应,睡眠、饮食等等,还有思维、记忆力方面有没有发生一些变化,人格方面有没有发生一些变化。群体的反映,比如说有的人比较淡然,有的人有负罪感,还有一些自杀的现象,我们都要对这些做出预测,地震发生半年之后要预防这样的情况。

    2011-05-19 10:06:09

  • 中国网: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采取了哪些疏导的办法?来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

    2011-05-19 10:06:37

  • 沃建中:

    中国国内在汶川大地震之后第一次从心理上关注发生灾难的人们,由各个部门和单位,都有心理学专家派驻进入汶川,当时做了大量的干预工作,对他们心灵上起到了作用。但当时他们心理也出现了一些混乱的情况,第一个混乱是没有组织性,有的人被70、80个人关注,最后被关注烦了,导致说你不要进来跟我谈了。还有一些边远地区很多人没有得到关注。出现这样的问题也可以理解,比如卫生部、教育部、中国红十字会、大学都去,哪些人没有被关注不知道。地震半年之后,很多队伍已经撤出来了,实际上这时候需要的人员已经很少了,所以,半年以后我们第二次进入汶川,对幸存者和伤残者的情况做了干预,这个干预分为两种,一种是集体的,主要是通过培训老师,关注学校,机关干部等等给他们进行讲座,让他们可以做得更好。还有派一些老师,利用暑期的时候,“5·12”之后是暑假,让他们进入大学参与培训,让他们可以培训更多的人。当时在这方面做了更多的积极工作,还有在这个过程当中常驻在那儿进行定点干预工作。

    2011-05-19 10:10:53

  • 沃建中:

    在这个过程当中,半年来我们一直对有问题的人给予比较大的关注。比如我们当时去的安县这位女士,她是幼儿园园长,当时我到安置点的时候,在做集体讲座的过程当中,她是坐在很角落里旁听的人,我的视线扫过去觉得这位女士有点问题,她完全是木然的状态,我单独跟她沟通的过程当中发现,她对刚刚建好的幼儿园投入了所有的钱,最后没有了。这个幼儿园看起来很不错,但房子已经没有用了。2009年1月31日她给我发了一封信邮件,这是她当时的邮件,让我感觉非常震惊,一年以后她给我发邮件,孩子们没有学上,我们准备把他们召集在一起,在一个班里上课,冬天过冬很冷怎么样,我向红会反映,红会马上拿出书报、棉衣送给他们,她说非常感谢,感谢全社会对他们的热爱,让他们渡过温暖的冬天。她那时候走出阴影,继续把幼儿园在班上办下来,现在已经招了400多位孩子,可是三年过去了,这个幼儿园还没有重建好。前两天她给我发邮件,沃老师我现在筹集了200来万资金,但我现在还缺资金,幼儿园还没有建起来,还在建的过程当中,这些孩子现在生活条件还是非常非常差的。(照片)这是她设计的幼儿园,希望将来能建这样的幼儿园,今后哪位网友看到的话,也希望能尽量帮助她们。因为这是他们的一个希望,这样才能真正恢复过来。

    2011-05-19 10:11:30

  • 中国网:

    从心灵恢复还是比较不错的状况。

    2011-05-19 10:12:04

  • 沃建中:

    是的。

    2011-05-19 10:12:14

  • 中国网:

    从心灵恢复和环境重建还是取得了非常大的效果,离不开各界朋友的支持,这非常好,但他们往往要腾出大量的时间接待采访,这对他们的生活实际造成一定的影响。

    2011-05-19 10:12:22

  • 沃建中:

    是的,在这个过程当中,一周年或者两周年,特别是这次三周年,可能有很多的记者频繁地采访他们,对他们的生活确实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从心理角度来讲,因为他们已经慢慢走出来,可能人们想了解更多东西,但我认为要把握这个度,适度去关注。我们关注点往往是,一般新闻媒体去是就近或方便的地方,有的人可能就不断地被采访,有的人可能没有去,所以可能也是要注意做工作协调的问题。还有的人处于原来的灾难过程当中,有个别人通过心理专家获得心理安慰,获得心理辅导,让他们真正走出阴影是比较好的。

    2011-05-19 10:13:07

  • 中国网:

    汶川大地震三周年的时候我们也派出多路记者到灾区进行采访,采访过程当中我们采访到一位学生,他是从老的北川中学逃出来的学生,面对我们镜头的时候,说可以毫不回避当时的情景,但是当真正聊起当时的情境时,还是会泛着泪花,说明他说到灾区的情景还是会有伤心的时候。

    2011-05-19 10:14:13

  • 沃建中:

    我认为可能要注意一点,有的人回避谈这个问题,根本不想动它,其实这样的人更需要的是特别的关注,应该让心理学家让他敢于面对过去发生的事情。我想对汶川的人说一句话,从今天开始这已经是过去发生的事情,过去发生的事情永远不可能再来,悼念有用吗?遗憾有用吗?谴责有用吗?都没用,而很多人都采用回避的方法面对这个问题,我认为不是一个正确的策略,正确的策略应该怎么做呢?其实很简单,接纳它,接纳这个事实。因为这已经发生了,然后就要积极地面对这个事情,这是个正确的态度,而且应该更多地把眼光放到未来。

    2011-05-19 10:16:26

  • 沃建中:

    人在一生当中生活丰富多彩,但有两点是相同的,生命的起点是相同的,终点是相同的,即使我们可以活到120岁,人的生命会有终点,在有限的生命里如何很好地面对每一天,这是我们的一种生活态度。

    2011-05-19 10:21:54

  • 中国网:

    面对过去的灾难和过去的痛苦,首先我们要面对它,接受它,我记得鲁迅先生说过,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你接受它之后还要用好的心情迎接每一天。有一句广告词说我们不在乎到达目的地,而是在乎欣赏一路的风景。我们同样都是渡过每一天,为什么不让自己开开心心地渡过?

    2011-05-19 10:23:02

  • 沃建中:

    最珍贵的是时间,时间每分每秒过去,过去之后不可能从头再来,无论我们遇到什么灾难或变化,要让自己活在当下,要快乐地渡过这一天。

    2011-05-19 10:24:11

  • 中国网:

    与其沉浸在过去的痛苦之中,还不如好好把握今天。

    2011-05-19 10:24:47

  • 沃建中:

    没错,我们与个别人谈的过程当中告诉他,即使你的亲人已经离开了,但你想想,从他内心来讲,是希望你很快乐、幸福地活着。所以我认为直面现实,快快乐乐地活着,更好地面对每一天是非常重要的。

    2011-05-19 10:25:03

  • 中国网:

    这次地震当中,面对小孩失去亲人的情况,您对他们的心灵上有什么样的疏导?

    2011-05-19 10:26:04

  • 沃建中:

    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惑,这个学生是我第二次去汶川的时候认识的。他是老北川银华的学生,他醒来的时候双腿已经没有了,大家可以想象一个小孩子双腿没了是什么样的感觉,老师说这个人上课的时候一个人悄悄流泪,还敲打自己的腿,当我让他们写目标,他写了一句话,我原来是有目标的,想成为一位舞蹈家,但我今天的腿没有了,所以我的目标也没有了。后来当我跟他沟通的时候,我说现在这个情况,你长大以后最想做的是什么事情呢?他说我长大以后最想做的事,我要用自己的能力帮助这些残疾人,我今天深深尝到了残疾人的痛苦。但我说你学习啊,他说我现在身体的原因不能上大学,这时候我告诉他大学有很多专业不受身体的影响,这时候他眼睛发亮了,说老师你是否可以带我,我说可以啊。他那天眼睛发亮了,说我要成为心理学专家。那天他离开轮椅,走到我的面前要与我合影。生活对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可以让他们获得新生。

    2011-05-19 10:26:23

  • 中国网:

    其实肢体的残缺并不代表着心灵上的缺乏,你可以教育他,把心灵变得更加坚强,做一个心灵的舞者。这次地震发生之后,有很多的干部第一时间想着先去救别人,耽误了对自己家人的援救,当家人离去的噩耗传来的时候,他们还要安抚其他受灾的百姓。救灾之后,恢复平静之后,他们的内心无法面对自己和家人,面对这些人群我们应该用哪些方法安慰他们?

    2011-05-19 10:27:32

  • 沃建中:

    我们也调查了受灾之后的干部这些人,他们承担的工作,更多考虑的是整体需要承担社会责任,所以会把家人放到一边再说,但对他们这些人来说,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举个例子,我们在九州体育馆认识的,是一个北川兰坪乡的一个中心小学校长,他告诉我地震发生的过程,当地震开始的时候,他正好在二楼开会,他马上号召,把400多名学生全部撤到大操场,之后房子垮塌,地震结束以后,这时候房子没有了,他们还有200多名学生是住校的,所以把棉被、行李抢出来,然后到街上商品里拿一些吃的东西出来,转移到低洼地,第二天他们学校全是水了,再往上走,再过一个台阶,往下看又是水了。第三天他们看到学校已经在水深三十几米的地方,这时候他让学生让家长翻山越岭接送学生,这已经是第二天,他想到家里人,想回去看看。后来他告诉我,家里已经全部在地下,被掩埋了。他告诉我,当时给父母烧香的地方都没有,心非常非常得酸,但他还要照顾他的学生,最后往回走,碰到营救人员救出来。他说我家里刚刚在北川县城,刚刚装修好的房子,全部没有了。他家里总共去世了爸爸妈妈、姐妹七口人,女儿逃出来了,他告诉我的时候,我马上毫不犹豫叫人买了衣服,给了他简单的安慰。后来我一直关注他,你自己应该怎么面对。我说你未来怎么想?他说我没什么想法了,因为我要有的东西全没了,我剩下自己一个人。这时候他更多面对他的生活,所以他今天走出来还可以,现在已经成为北川县教育局的副局长。继续在为教育事业做着贡献,所以在我心里来说,我真的很佩服他那种勇气。但在我们进入当地,要有更多的人关注这些领导干部带来的心灵压力和困惑,因为他们会有先关注别人再关注自己。

    2011-05-19 10:28:14

  • 中国网:

    在大灾大难面前先关注别人,把更多的爱先给别人。在汶川大地震当中有一类人群应该关注到,地震当中失去孩子的家庭,尤其对母亲的打击是非常大的,孩子的离去对家庭来说好比熄灭了一盏灯,2010年网络数字显示,在地震失去孩子的家庭中,有很大一部分家庭希望再生育,在这些人群当中又有相当大比例的再孕母亲是高龄产妇,她们在生育第二胎的时候会面临很大的风险,很多人也在纠结这个问题,再要一个孩子还是不要,再要的话对他们的心灵平复有多大的作用?

    2011-05-19 10:30:09

  • 沃建中:

    40多岁左右再要一个孩子,医学来说还是比较安全的,但我认为再要第二个孩子的时候要有一个心理准备,要敢于面对,要有健康的心态,这对孩子优生来说非常有好处。如果有机会要第二个孩子,对他们的心灵帮助是一生的。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人还是要有后代,如果后代都没有的话,走完一生他会非常孤独和痛苦。有了孩子他有一个好处,第一,他认为有延续,我没有白活,后面还有后代。第二可以转移她的注意力,她有新生了,痛苦会慢慢淡化和过去,会有精神寄托,会更好地面对未来。所以,我觉得如果有可能的话,无论政府还是个人,只要做好准备,还是可以要的。

    2011-05-19 10:31:32

  • 中国网:

    对于不能再孕的女性来说,她们的心灵如何得到安慰?

    2011-05-19 10:32:40

  • 沃建中:

    我认为有两种方法,第一,可以去领养孩子,现在还有机会,政府可以给她牵线搭桥,给予她帮助。北京有一个社会福利院,原来里面有半残疾的儿童,家庭条件比较差,孩子出生之后兔唇、裂嘴,显现性心脏,但后来花一万元就把兔唇恢复了,心脏不好,通过做手术也恢复了,他们的智力也很好。院长告诉我们很多孩子被外国人领走,但国内也可以领走,资力上都没有问题,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更多的途径领养孩子。

    2011-05-19 10:33:51

  • 中国网:

    在这次川汶地震当中,除了灾民,原本一些人可以不经历这些灾难,像志愿者、救援队,因为他们工作的需求进入到灾区,也是经历了地震灾区人民家人的生死离别,也看到了房倒屋塌的场景,其实对他们的心灵也存在着打击和影响。

    2011-05-19 10:34:57

  • 沃建中:

    当时我们也有派去的一位志愿者,很遗憾,因为当时年龄比较大,五十多岁了,他的身体也不太好,去的时候受到的打击非常大,回来以后半年就不行了,就走了。我们会做一个评估,在飞机上对进入灾区的这些志愿者会做个评估,你目前的状况怎么样,回来以后,再做一个评估,发现你的行为已经有偏差,我们对这些偏差的人做一些干预,给予他帮助,可能就会比较好。

    2011-05-19 10:35:39

  • 中国网:

    会采取哪些措施?

    2011-05-19 10:36:34

  • 沃建中:

    做个类比,有的人小时候害怕老鼠,就很恐惧老鼠,这些行为已经形成了。我们训练当中要不断给人们看,从老鼠这个词开始写,然后告诉他什么是安全的,什么是不安全的;然后看图片,再看真的活老鼠。再告诉他,这个灾难发生对你是个视觉信息,但你看到的是安全的,你应该接纳过去安全的东西。这是训练上叫行为塑造或者系统脱敏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因此,我们引出一个新的话题,并不是所有的人会这样,我们发现,人在出生以后就有差异,有的人看了以后不行,什么人不行呢?往往是比较敏感的人,对环境适应能力比较差的人,这些胆小的人受到的刺激会比较大,对于这些人,新闻媒体或记者去之前要有更多的心理上的准备,可以事先找心理专家做心理训练,否则一些人见到血就会头晕。看到灾难的状态以后,要更多地训练才有可能恢复过来。

    2011-05-19 10:36:45

  • 中国网:

    我们可以把信心一点点透露给他,让他把心灵预期逐步增强。

    2011-05-19 10:37:31

  • 沃建中:

    是的,虽然是行为训练目标,把这个目标分为不同的水平和阶段,让他觉得这是安全的,这样就可以一步步过来。

    2011-05-19 10:37:48

  • 中国网:

    有的人说,3年重建现在已经基本完成,人们已经开始新的生活,3年可能是个节点,之后人们的关注会随着3周年的远去而逐渐减少,对于心灵的援助力量也许也会慢慢减少,那么,您认为3年够吗?灾后心理危机干预需要多久的时间?接下来,社会是否还需要在这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2011-05-19 10:38:09

  • 沃建中:

    从援助来讲,环境援助、心灵援助,这应该是一个节点。但人的心理援助、帮助是一个比较长的工作,其实我们没有受到环境的灾难,很多人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应该建立比较长期的心理辅导机构在当地,可能会好一点,这是将来工作的一个重心。前两天中国红十字会开了一个会,专门讨论,将来环境灾难经常发生,地震、火灾等等,还有我们没有关注到的灾难,在全国建立长期心理援助建设队伍。这是我们开会的援助工作的讨论稿,比如我们的心理援助队工作手册,主要是指导将来在各个省开一个志愿者队伍,由中国红十字会等主要机构进行,比如深圳发生了什么问题,马上从北京派过去,当地有志愿者队伍,只要你愿意进入这个工作,经过培训马上工作,关键是愿意做志愿者工作的人,经过短期培训让他具备这个资格,就可以帮助别人,否则话说错了。这次汶川里得到一个非常大的教训,平川县城一个女士,我一问她,又有心理工作者,她就说不要不要,说明她没有从灾难当中走出来。

    2011-05-19 10:38:37

  • 沃建中:

    志愿者有很多热情,但他没有手段和恰当的方法,所以要经过训练的,这个志愿者队伍建立,通过短期的训练让他可以帮助别人,让专业性更强,更加有效,我们叫一般性的帮助,特殊问题要请心理专家,是两个层面,这个队伍一建成以后就是个长期的过程,无论是哪个地方发生灾难都可以帮助他们。现在我们根本没有办法帮助,矿难、火灾个别灾难谁去帮助?没人,因为没有这个机制,有了这个机制帮助他们会更好。包括在全国各个省去培训,我们已经初步制订了培训教材,愿意成为志愿者的都可以加入这个行列。比如小张你愿意当志愿者几年?我愿意当五年,那么经过训练可以具备这个资格,五年之后可以退出这个机制。五年当中发生什么灾难,比如今天有事,发生还在,谁受伤了,就可以去。通过这样的系统组织起来,反应会比较快,而且长期的效应会比较好一点。

    2011-05-19 10:39:49

  • 中国网:

    我们现在正在建立完善的心理救援机制,需要具有这方面热情的志愿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掌握一定的技巧之后给更多的人进行救助。

    2011-05-19 10:40:23

  • 沃建中:

    没错。

    2011-05-19 10:40:39

  • 中国网:

    最近一段时间的日本地震等等,世界范围内很多地方也在发生自然灾害,尤其经历过汶川地震的人们当再次看到世界性的灾难发生的时候,看到房倒屋塌,亲人们的离去是不是会对他们的心灵造成再一次的冲击?

    2011-05-19 10:40:48

  • 沃建中:

    不会的。我们曾经做过研究,经历过灾难的人再看灾难片,心理上的反应就不会很强烈了。很多人不敢看灾难片,这些人一旦遇到现实中的灾难,就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我们叫应激反应。这种人需要强化的自我提升训练,应该由胆量大的人陪他看灾难片,增强他的胆量。现实生活中需要应激反应的事情,比如去年有一个研究生驾车撞死了4个人,通过监控录像看,其实他有9秒钟的时间,完全可以做出反应,但为什么他没有反应?他看到前面的行人,没有反应,就冲了过去。要是他接受过心理自我提升训练,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经历过汶川大地震的人,可以更为理解日本的这次灾难,会给予日本更多的同情,如果愿意的话可以帮助他们。

    2011-05-19 10:41:52

  • 中国网:

    无论世界上什么角落发生灾难的时候,我们的心情总是沉重的。有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您给大家介绍的,在自己心理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适度看一下灾难片,增强一下心理抗压能力。

    2011-05-19 10:42:27

  • 沃建中:

    很多灾难无法控制和预测,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面对未来发生的事情呢?一是你要提升自己的心理能力,去提升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靠平时的训练和预防会比较好,我认为应该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我们的生活和未来,因为恐惧也没用。很多人说现在日本核辐射很厉害,我什么也不能吃,前几年SARS来了不得了。这种灾难来临的时候我们有比较好的心态,反而会增强你的心理免疫力就可以更好地处理这个事情。

    2011-05-19 10:43:25

  • 中国网:

    需要给自己提高免疫能力。

    2011-05-19 10:44:42

  • 沃建中:

    是的。

    2011-05-19 10:45:07

  • 中国网: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灾区人民或者经历过地震的人会参与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可能也会不同程度的接触到他们,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应该以一种怎样恰当合理的方式与他们相处,帮助他们彻底摆脱阴影呢?

    2011-05-19 10:45:14

  • 沃建中:

    以平常人的心态,他们就是正常人,你不需要说这个人是从汶川来的就特别怎么样,这反而对他们是一种压力,就当正常人交流就可以了,包括身体残疾的人不能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他们,他们这时候已经从心理上走出来了,没有问题。

    2011-05-19 10:45:49

  • 中国网:

    如果我们每个人以正常的态度对待他们,他们心灵也会变得强大,认为自己就是个正常人,取决于我们对他的态度。

    2011-05-19 10:46:09

  • 沃建中:

    是的。

    2011-05-19 10:46:31

  • 中国网:

    我们没有经历过灾难的考验,但有可能经历这个灾难带给我们的创伤,我们提前是否有一些心理干预的机制能够阻止这些情况的发生?

    2011-05-19 10:46:46

  • 沃建中:

    前面已经讲到了一点,更多地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心里要有一种预防机制,你一定要预想一下,当你自己真的遇到这样的灾难时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发生的事情,一是我们当场的反应,二是我们的心理。方法当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提升自己的心理抵抗能力,可以通过看积极方面的书,比如励志方面的书,像有过类似经历的人是怎样经历的。很多人不喜欢看灾难片等,我认为你可以在胆量大的人陪同之下去看,认为这没有什么事儿,这是过去的事情,接纳这个事实,以后真正遇到之后也会提到抵抗能力。如果确实连老鼠、蟑螂都害怕的人我认为应该请一些心理专家的人过来做一些训练才会比较好。因为我们在灾难发生的时候完全有机会反应,但他没有反应,不知道怎么逃。比如前段时间在东北如家发生火灾,死了很多人,如果他懂得灾难应对的知识,大家在灾难发生的时候,具备基本的知识他应该有,比如洪水、火灾、地震这些基本的知识,应该学一点。火灾来了,烟是往上走的,人再往上跑肯定不行,应该趴在地上,烟往上走,人往下走,就不会窒息而死。这是基本的自救常识,这些常识大家还是要具备一点。还有简单的医疗上的知识,比如突然你的手破了或者撞伤了怎么办?断了的手指怎么办?先把手指拿回来再说,再用捆扎的办法。这样的知识平时积累一点比较好。

    我提一点建议,孩子,特别是初中生以下的孩子,他们没有经历过灾难的人,胆子比较小,旁边没有人陪同会产生很大的心理问题,我已经碰到好几个,变成强迫症、精神分裂等问题都会来,所以要注意这个问题,说“儿童不宜”就是这个意思。

    2011-05-19 10:47:22

  • 中国网:

    还是应该在成人范围之内,有意识地增加自己的心理抗压能力?

    2011-05-19 10:48:09

  • 沃建中:

    是的。

    2011-05-19 10:48:28

  • 中国网:

    您刚才说到一个点非常重要,在灾难没有发生的时候我们可以预先假想一些灾难发生的情景。

    2011-05-19 10:48:39

  • 沃建中:

    是的,也就是想一下你应该怎么样面对它,这样做好准备更好一点。

    2011-05-19 10:48:57

  • 中国网:

    同时我们应该掌握更多的自救知识。

    2011-05-19 10:49:19

  • 沃建中:

    是的。

    2011-05-19 10:49:30

  • 中国网:

    非常感谢您来到演播室,对灾区人们心理恢复工作做出相关的解读,也希望您在今后的工作当中可以帮助更多的人。感谢大家的收看!再见!

    2011-05-19 10:49:41

  • 沃建中:

    谢谢!再见!(结束)

    2011-05-19 10:50:33

  • 中国网:

    (责编:郑海滨 ;文字:宗超 ;主持人:张翼 ; 导播:李哲; 摄像:李异涛 庞睿 ;图片:董德 ;后期:李哲 )

    2011-05-20 08:59:24

图片内容:

视频地址:

    http://mp4.china.com.cn/flv/olderDataft/olderDatazjxz/20110519woyuezhong_1305791291.mp4

图片大图:

  •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 沃建中教授

    中国网 董德

  •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 沃建中教授

    中国网 董德

  • 访谈即将开始

    中国网 董德

  • 在有限的生命里如何很好地面对每一天 这是我们的一种生活态度

    中国网 董德

  • 沃建中教授为我们讲述那个坐在轮椅上的小姑娘的故事

    中国网 董德

  • 40多岁左右再要一个孩子 医学来说还是必须安全的

    中国网 董德

  • 沃建中教授热泪盈眶

    中国网 董德

  • 人的心理援助 帮助是一个比较长的工作

    中国网 董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