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7日上午,福建省博物院5号展厅内,一名身材瘦削的男子成了人群中的焦点。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我国著名的民间古玉收藏家,宁波甬光照明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许国文。此刻,他正扮演着一个义务讲解员的角色,而他所讲解的内容,又恰好是他自己所收藏的81件古玉精品。
将私藏的古玉放到公共博物院来展览,这就好比是让一个巨大的民间玉库重见天日。许国文和那些寻常的民间藏家不一样,他既不是要将古玉藏之深闺,独自把玩,也不是要将古玉转手变卖,获益无穷,他的追求,是一个对中国玉文化深刻痴迷的大收藏家的追求!这种大家风范,无论你用怎样的华丽之辞来赞誉都不为过分。
其实,早在2010年9月,许国文就已经与浙江省博物馆合作,举办了一场名为“玉蕤(玉蕤的含义为玉的精华)”的展览,当时就引起了社会各界尤其是收藏界的轰动。在常人看来,许国文的很多做法是“离经叛道”甚至是“不可理喻”的,私人藏品怎可见诸阳光?是啊!手握这么多的珍贵玉器,为什么偏偏要去寻求一条“众乐乐”之路呢?这种既费精力又无经济利益可图的展览,还要让自己变身为一个玉文化的传播使者,能达此境界者,非“玉痴”莫属。因为按照世俗的观念,人们就会问:“你投了大把大把的钱买这个玉有什么意义?你看买几套房子多好啊,来钱快!”来钱快,是那些投机收藏家的利益驱动点,而对于许国文这个“玉痴”来说,精神层面上的愉悦才是他的至高追求。
一般为玉而痴的人,需要一个长久的修养过程,许国文是从小就开始与玉结为知己,了解它,鉴赏它,研究它,收藏它,以至于时时刻刻都把玉挂在心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创办企业积攒了一定的经济实力之后,他便开始游走于海外各大拍卖行和博物馆,为玉而动。弹指一挥间,三十年时光荏苒,许国文也由一个涉世未深的毛头小伙一下子跨到了知天命之年。而在这期间,他走南闯北所品尝到的艰辛是普通人很难想象的,大众所知道的,就是他曾经为一块玉而变卖过苏东坡的名画,还有无数次的飞到这里,又飞到那里!所有这一切的辛苦,都是为了玉!也只有为了玉,才敢这样忘我的寻觅,典藏。
当然,典藏玉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中国的玉文化穿越历史的风风雨雨,走进现代人的精神世界。所以,许国文才会将自己的“心血之作”奉献给国家,奉献给无数渴求了解中国玉文化的观众,“我期待福建观众能喜欢,认可这些玉器,诚能如此,展览也就成功了。”“应该要让更多的人看到,让大家了解中国文化。”这,就是从许国文心底发出的最真实的声音。他要将这种声音,传播到华夏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也许,中国现在真正的“玉痴”已经很少很少了。在这个金钱至上浮华无边的社会,“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能够做到不忘本,便已难能可贵。而玉,就是中国文化的根本所在,无论哪朝哪代,无论何种文明形态,它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成果都刻在玉石上,都刻在每个中国人的骨子里。因此,我们说许国文是真正读懂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大家,这里面丝毫没有任何的夸张。而且,他读懂的不是断代史,而是整部通史。
时至今日,国人正在逐渐淡忘中国的传统道德,丢弃老祖宗所遗留下来的文化瑰宝,积极与西方的舶来品靠拢。这种趋势,最直接的后果便是文化的传承问题。而玉的作用,便体现在这里,它不仅仅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还是历史的活化石:“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玉和中国文化同样是密不可分的,对于玉的收藏价值,每个人的体会都不同。在我看来主要是玉里凝结着文化的传承。”许国文如是说道。
到这里,一个鲜活的志在传播中国文化的“玉痴”的形象已完完整整的呈现在了我们面前,他低调,内敛,却又充满了张力。这种张力,驱使着他继续他的传承之路。而下一站,中国的某个城市,人们又将见到一个和蔼的“玉痴”,把玉文化的阳光洒满观众的心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