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文化厅长:政府出资送戏下乡

时间:2012年3月7日
嘉宾: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文化厅厅长、党组书记李玉英
简介:为农村送戏,为农民送电影,为农民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我觉得对江西的整个农村建设起到了很重要的精神提领和引导的作用,也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视频下载] [访谈实录] [返回视频]

视频点播

访谈实录

 

 

中国网:李厅长您好!江西省在全国首创了政府买单,创建文化惠民工程,现在这个工程的实施情况是如何?

李玉英:我们这个省的文化惠民工程是渊源于我们江西省的省情而制订的,因为江西省是个农业大省,它的农村人口占全省人口的三分之二,也就是将近60%—80%强,根据这个情况,前几年我们觉得农村富裕起来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增加了,但是相对感觉到文化生活比较匮乏,依然是“白天扛锄头,晚上抱枕头”,没有什么文化生活,我们下去了解以后觉得农民很需要文化生活,但是他们有一个情况,如果要看戏、看电影又缺乏有效的机制,把这种戏和电影送到农村去,在做了大量调研以后,我们就向政府汇报了这个情况。

省委和省政府对农村文化匮乏的情况非常得重视,就根据我们省的特点做出了一个要求,开展了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就是最早政府拿出6000万,后来变成了1.2亿的财政资金,翻了一番,第一年是6000万,后来变成1.2亿,财政也不是直接拨给文化单位的,就把它投放在市场中间,就是说文艺院团、电影队如果为农民放一场电影就给你200元或400元,根据情况,演一场戏就给你2000元资金,就是你必须为农民开展文化活动,做出努力了,政府就给你资金支持。

这个活动实施以后,在全省形成了非常好的文化发展的新面貌,就是原来叫“多演多赔、少演少赔、不演不赔”的剧团,为什么?因为他没有钱,演得越多,赔得越多。通过这个活动以后,团员觉得很高兴,能为农民演戏还有收入,农民很高兴,在偏远的山村可以看到很多原来都看不见的专业剧团的演出,原来都是三角班那种,到这儿来串一下,演个堂会唱唱红白喜事。这样的演出感到很高兴,农民也觉得很满足了。电影,每个村、每个月都可以看到一场新电影,而且我们省是广电总局电影改革的试点,放的是数字电影,应该说效果很好,所以农民很高兴。

一个月有一场电影看,一个季度有一场专业的文艺演出看,觉得很高兴,还能开展文化活动,这些资金全都是政府提供的。这个看起来只是说说唱唱的事情,但是我觉得它从精神层面上来说是农村文化甚至是新农村建设很重要的革命,它在一定意义上培养了新农民,就是我们的农民不仅要经济致富,还要精神富裕,还要文明地生活,文明地开展农村各项活动,这个提升了农民的境界,提升了农村的品位,也为新农村建设打下重要的基础,因为任何事物都是靠人来推动的,武装了人,那么也就提高了这个农村整个建设的质量,这是第一个。

第二,我觉得确实践行了我们党的宗旨,就是你为人民,怎么为?就是为农民,因为农民是大多数,公共财政就是为公共服务,为老百姓服务。

第三,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就是说我们很多文化单位原来都濒临于没活干,没法干活的情况下,现在政府注入了资金,他不但能为人民服务,同时也为自己的发展找到非常扎实的依靠。有工作干,我就有收入,有收入我就能生存,生存还能发展。我觉得这个很重要。这从2005年开始一直到现在我们都还在坚持,依然为农村送戏,为农民送电影,为农民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我觉得对江西的整个农村建设起到了很重要的精神提领和引导的作用,也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网:刚才听您说,看来老百姓对这项工程的反馈也是非常得好,非常得喜欢这样的工程。咱们在这个基础文化设施方面江西都做了哪些工作呢?

李玉英:我们很引以为自豪的,我们省一级的文化设施建设可能要相对要弱一些,因为这几年我们确实把重要的资金都向农村倾斜,重要的文化项目也向基层倾斜,重大的文化服务向农民倾斜,这是我们重要的三个倾斜。在倾斜的过程中间,我觉得江西省这几年基层的文化设施建设应该做得很好。你们听到陆省长讲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全国的二号工程,全国的一号工程是“村村通”,二号工程就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这个工程江西省已经全面完成,就是从省、市、县、乡到村一级的文化信息资源的点全部建完了,所有的农民,包括村级的农民他只要有一个电脑,我们有个电脑,一个活动室,到电脑上点击一下,就可以通过我们的信息网络了解到非常丰富的各类科技、文化、体育等所有的新闻,时政类的新闻,特别是我觉得农民很需要科技尝试,科学养猪、科学种田、科学种果等等,对他们的受益特别大。这个工程我觉得在江西来说是不简单的,因为它除了需要国家的资金支持以外,也需要地方的配套资金。这个任务已经完成了。

还有乡村、乡镇文化站的建设,乡镇一级的文化站建设,这是国家的硬任务,要求做到乡乡都有文化站,我们也已经完成了全省1200多个乡镇文化站已经全面建成。还有县一级的文化馆和图书馆,因为很多馆建得很早,所以它那个设施已经老化了,设备也跟不上了,从2005年开始,我们每年都用几千万的资金用在县一级两馆的维修改造上,现在已经完成了60%,就是那些老的基本都进行了一遍维修、改造,配上了新的设施,我经常下乡去看,觉得比我们文化厅的办公室都还好,都漂亮,设备还更好一点。

中国网:咱们这个三馆一站也是免费的是吗?

李玉英:这些都是免费开放的,都是公共服务,也就是公共财政支持的文化设施,它不是进入产业运作的,没有进入市场的。

中国网:请您再谈一下现在中央在鼓励文化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您认为这一举动对于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

李玉英:长春同志最近到江西来视察,讲到这个体制改革的问题,我觉得他有一句非常好的名言,他说文化体制改革到今天已经不是个理论问题,它是个实践问题,也不再是个讨论的问题,而是个下决心要做的事情,不是一般的事务性工作,而是一个政治性的工作。因为我们长期在宣传文化口工作,我个人也深刻地体会到,因为从建国以来到现在,包括我们的文艺院团体制已经很老了,人员也很老,要让很老的机制,很老的队伍能跟上这么飞速发展的时代需求,我觉得确实有很多的弊端,不过用人机制,分配机制,以及进入市场以后院团灵活性的问题,都有很多弊端,所以我觉得改革是应该的,只要改得好,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对江西文化的发展一定是利大于弊的,而且有很大的作用可以解放我们文艺的生产力,在用人方面可以很好地培养新生力量,也可以让很多老艺术家得到他们应有的待遇,也使他们更好地能传帮带,带一批新人,但目前的体制确实有很多的问题。

中国网:您刚才说到的这个问题,其实有很多文化单位是有点惧怕转企改制的,怕一转企之后就把自己给转到没有活路了,您对即将转企改制的文化事业单位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李玉英:这个问题我觉得我们全国应该说,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委和政府都非常重视文化体制改革,包括在我们省,我们省委书记苏荣亲自当这个改革和发展的领导小组组长,而且他提出,我们的改革不应该是让文艺家失业,不应该是减团,不应该是减资金,我们要厚待我们的文艺工作者,要善待文艺工作者,要珍惜人才、爱护人才。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省制订的一些都是对我们院团改革,对未来改革很有利的政策和条件,我觉得按照这个政策来做,将来我认为,所有参加改革的院团的同志一定感觉到改革以后收入更多了,改革以后你能演出得更多了,改革以后你能做的事儿更多了,他一定会觉得身心愉快。

中国网:您刚才说的政策都有哪些?给我们举一些最关键的。

李玉英:比如我们退休的问题,一般退休按年龄界限,现在我们可以让他们稍微提前,因为艺术表演有很多特殊行业,比如京剧的武生不能让他到60岁,他早就翻不动了;杂技,也不可能到40岁,他的腿已经踢不动了,有许多特殊行业可以提前退休,提前退休,我觉得他就可以适应另外的……很优惠的政策上他们提前退休,退休以后,我觉得他们还可以下岗再就业,他可以做些其它的工作,还可以进入第二个从业机会,我觉得这样对大家来说就没有了后顾之忧。

中国网:您说得非常好,谢谢您!

网友互动

0
用户名
密码

栏目组联系方式:

访谈热线:
010-8882 8219  010-8882 8056
010-6235 4008
E-mail:
duomeiti@china.org.cn
版权声明:

本栏目所有内容,包括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中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单位、网站或个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栏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中国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单位、网站或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网",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