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欢委员:积极捍卫文化精神

时间:2012年3月14日
嘉宾:全国政协委员 吴欢
简介:吴欢委员一直致力于当代文化事业发展,不仅在书画、写作等领域建立个人风格,同时悉心进行历史研究。今天吴委员做客《中国访谈》栏目畅谈文化发展。[视频下载] [访谈实录] [返回视频]

视频点播

访谈实录

 

 

 

中国网: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中国网易健特约之“两会”访谈。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表现,建设文化强国也是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任务和目标。针对于“十二五”之后文化应该是怎样的走向,我们今天邀请到了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美术家、收藏家联合会主席吴欢做客我们的节目,同时也要感谢新浪微博和百度新闻对本节目的支持,您可以通过新浪微博实时与我们的节目进行互动。

首先,感谢吴主席做客中国访谈,请您跟广大的网友们打声招呼。

 

 

吴欢:网友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吴欢。

中国网:吴主席,您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对于这一届的“两会”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

吴欢:最大的感受,作为文化艺术界的委员,我觉得把文化提高到相当的高度是我对这次“两会”最重要的感觉。

中国网:其实您是属于文化名门之后,对于您的家族而言,“文化”这两个字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吴欢:很有意思,文化应该说到今天来讲已经是一种人类的生存方式了。所有人类的行为科学在这个意义上来讲,所有的行为都是有文化的行为。但是有文化的行为的对立面就是没文化的行为。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史伴随着的是五千年的不文明史,这两个方面,我们随时都要提高,都要重视。因为新旧交替,老的文明会变成新的文明,而新的文明也会变成老的文明。所以我觉得,今天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我觉得是如何把老文明变成新文明,如何传承中国文化这五千年的优秀文明,把这个力量应该用在这些方面。

中国网:我们节目同时在进行新浪微博的互动。也有网友给您提出了很多的问题。这位网友说,作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地区唯一的画家代表,您是如何看待这些年香港在文化和美术方面的发展,尤其是香港与大陆在文化方面存在着哪些值得交流和分享的东西呢?

 

 

 

吴欢:现在已经是信息社会了。当年说香港是文化的沙漠,只是拜金社会,到今天来看,我觉得已经改变了,所谓拜金也罢,文化也罢,香港自从回归之后,首先是优秀的人类文化和优秀的近现代文明已经在大陆和香港融汇贯通了。我本身是从大陆去香港的,我现在的身份是香港人,我又是大陆人。因此,在我身上就体现了大陆和香港文化的一种高度的融合。所以有时候人家说你是什么人?我说我是北京的香港人,因为我生在北京。香港人问我的时候,我就说我是香港的北京人。我觉得差距越来越缩小,文化也在高度融合。表现在艺术方面,我觉得目前大陆的很多时尚类文化最早是在香港流行的。今天香港对大陆,对北京,对各省各地的文化也有大量的吸收和融合。1997年香港回归之前,当年是英国殖民地,香港对大陆充满了怀疑。

中国网:也是缺乏了解。

吴欢:缺乏了解。到今天回归这么多年了,我觉得基本上步调是一致的。

中国网:您刚才说到了很多时尚文化,早先是在香港最先萌芽出来的,之后来到了大陆。您能给我们举几个例子吗?就是大陆和香港之间的这种文化的交流?

吴欢:很多。当年的蓝色中山装现在都是西装了,这都是时尚文化。另外很多娱乐新闻,大陆当年是比较枯燥的,如今已经百花齐放了。但是也有一些香港的娱乐新闻等等充斥大陆,我觉得有利有弊。这些方方面面大江东去,现代潮流往前走的时候,泥沙俱下也是可能的,这些事情有正面的,有负面的,我们都要给予包容。

中国网:刚才我们也提到了,您是名门之后,我们知道您的父亲是著名的剧作家,您的母亲是表演艺术家。很多网友们也对您的父母比较感兴趣,在这里也请您详细的给大家介绍一下。

吴欢:我这个家族很有意思,我的祖父叫吴赢,他曾经参与了辛亥革命成功,民国建立之后故宫博物院的成立,也是中国文博界的开创者之一。

我的父亲吴祖光是中国近现代话剧运动最早的剧作家之一,早年他是19岁一举成名,就变成神童,第一部剧就是当时抗日战争时候的抗战话剧《凤凰城》,这部戏也是抗日战争时期大型的唯一的一部话剧,因为当时也有不少剧作家,像曹禺、郭沫若等等,但是他们的戏基本上言情剧居多,战争戏就是以吴祖光的一部以以苗可秀为原形的抗战戏剧,所以他们说抗战戏剧的鼻祖是吴祖光,这一点是实至名归的。至于我的母亲新凤霞是评剧界的领军人物,有评剧皇后之称,而且全国老少、大江南北妇孺皆知,当年红透中国。所以他们两位在民间,在百姓和知识分子群中确实是有一定的地位。更有趣的是,最近我的家乡宜兴找到了我,过去知道我是常州人,后来才了解到,我也是宜兴人,明朝的时候宜兴归常州府管辖,宜兴也称常州。主角宜兴博物馆的副馆长找到我之后,拿出了我们家的家谱。

中国网:人家有证据了。

 

 

 

吴欢:有证据,五百年的家谱,光绪年间的家谱有我祖父吴赢先生和他的三个兄弟的大名。这一找到,就把我们家一下子推进了500多年。而且查到,宜兴的紫砂壶是我的高祖,明朝的高祖父家里创办的,而且今天宜兴还有吴氏楠木庭,当年明朝的建筑是四进的院子,现在只剩下一进,就在宜兴的是中心江边,原砖原瓦保存完好。我们家在明朝的时候,在宜兴县志上还有记载,沈周,仇英和明朝大书法家董其昌,这些都在我家玩。而且我家的祖先里边有在明朝做过宰相的吴宗达,还有翰林院掌院翰林吴中行,在明朝都是非常有名的,我们家还真是一个文化家族。既然是文化家族的子孙,我对文化方面,我觉得忽然确实责任重大,中国政协杂志这一期就是写的我的家族,3、4两期中国政协杂志都是介绍的我这个家族,我们这个家族也就浮出水面了。

中国网:我想了解一下,您的父母这一代,他们作为文化工作者,有着特有的艺术的精神,不知道您在父母身边的时候,有没有感觉到那个时候的文化工作者在文学创作、表演方面,有没有特有的一种感受,或者对您的一种熏陶呢?

吴欢:我从小生长在这样一个文化氛围很浓的家庭里,当然是受到了很好的影响。而且记得我小的时候,我家里真就是一个北京的大沙龙,在文化界也相当有名,而且有个名字叫二流堂,当时我家就是二流堂这里。当时抗战的时候,我父亲跟郭沫若在家里参加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战争,也是一个沙龙组织,里面囊括了各界精英,解放以后,重庆二流堂又回到了北京,这个点就在我们家里面。都是谁在我们家玩呢?当时他们说北京最大的沙龙就是吴祖光家里边的,政界人士,陈老总常去玩,郭老,齐白石、梅兰芳、徐悲鸿、艾青,在建国初期的文化名流没有不在我们家玩的,全都在我家玩,侯宝林、崔嵬,电影界的白杨、秦怡、张秀芳,大编剧李准,没有不在我们家玩的。所以我们家那个时候的文化氛围是非常浓,大书法家全都在我们家玩。为什么呢?因为里面有一个香港来的导演剧作家吴祖光,实际上他是北京人,是北京去香港的,这是从香港回来的。更重要的,当时有老舍称为共和国美女的新凤霞。当时我们家是群星灿烂,包括袁雪芬,黄梅戏的严凤英,到北京来都在我家里落脚,在这样的家庭出身,我可以说是得天独厚,见得太多了。所以说耳濡目染的,我对文化艺术就有一种先天的滋养。所以到今天我写小说,写剧本,写杂文,书法,绘画,跟我的家庭有着很重要的关系。

 

 

中国网:其实也是小时候打下的基础,各门类的艺术门派都接触到了。说到文化,我们不妨说一说文化收藏,包括现在的电视节目也好,网上也好,文物收藏非常热,您是怎么看待这个热的?

吴欢:这个文化行为更主要的是,我觉得是一种精神上的,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也在研究,当年流行时尚比的是什么?比的是文化,自从唐宋元明清一路下来,首先就是看谁的文化,诗词歌赋,书法小道,人皆可为,越是穷乡僻壤的地方,人家越要学书法。从唐诗宋词元曲一路下来,比的也是学问。现在比的是吃穿,是物质,爱马仕包、奔驰宝马,一直到买飞机,斗富,斗富跟斗文化到今天能不能平行进行呢?我们今天提倡文化产业,更重要的我们要洗涤心情,我们要在文化方面对自己的内在进行重新的改造和包装。不仅仅是比我们的身上的绫罗绸缎,或者是珠光宝气等等,我觉得我们党中央、共产党对文化看重,提成国策是100年来的一次重要的拨乱反正。再不搞文化的心理上重新塑造的话,我们这个国家有问题。怎么就全都是斗富呢?这个情况跟唐宋以来中国历史文明的传统完全不一样。有一段时间就是谁穿得富谁没文化,而心灵上的美、心灵上的重建,道德规范上的制定,行为准则上的要求,我觉得我们现在搞文化产业,应该在这方面要加强。

中国网:确实是,在文化产业方面您也做了比较多的贡献。比如前不久,您向吴氏三代艺术馆就赠送了14件珍贵的藏品,能给网友们先介绍一下这14件藏品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吴欢:宜兴把我们家500年的家谱找到之后,我觉得我的家族既然是宜兴家乡的,我就有责任对家乡做出贡献。我的祖父、我的母亲和父亲都是文化名人,他们的作品就都成了文物了。文物在我一个人的手里,我觉得影响太小,我应该对家乡做出贡献。所以这样的话,我已经捐了,已经送到家乡30几件了,这次又拿去了14件。我觉得是我对家乡的一种情感,既然是文物,都有它的经济属性,有它的价值,而且人都去世了。但是它的经济属性还要变成它的文化属性。

中国网:太对了。

吴欢:应该得到人们的观赏和纪念,为家乡做贡献,把文化的性质应该转变,我们不要在任何方面都谈物质,都谈价值。收藏不仅仅是什么东西保值,我们应该承认有这个意义,收藏正因为有了它的经济属性了,收藏到今天才能够得到推广。另一方面,我觉得是文化属性,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在文化遗产方面,我们都要提高到相当的程度来认识它。

中国网:其实就像老百姓在收藏一个文物的时候,他们不仅仅要意识到这个文物有可能会升值,更重要的是理解这个文物背后的故事。就像您提供的藏物中,其实每一件都有一个很美丽的故事,其实这个故事带给人的,比这个物件带给人的要多得多。作为公益组织,这个艺术馆在当地已经很有名气了,这个艺术馆在您看来给当地带来了什么?

吴欢:最近宜兴都在风传,说吴祖光的家是宜兴的,以我们家为荣,过去我们是常州。我觉得这个就是一种回报,同时家乡人以我家与有荣焉,我觉得也很光荣。说到这儿我要谈到,文化对于一个人的命运的一种滋养。比如我母亲由于文革历经那个年代,文化大革命,57年反右,那时候由于政治方面的误判,受了很多磨难。但是后半生,我母亲主要靠文化的支撑,不是靠什么奔驰宝马,爱马仕包,她完成了她新凤霞的一生。我妈妈作为一个艺人,一个民间艺人,从来没有文化,但是自从嫁给吴祖光之后,她履行了她一生的诺言。在她选丈夫的时候,她的择偶标准,因为当时新凤霞在中国,在北京是第一号人物,文艺界就是第一美女,说白了。还没有找丈夫的时候,知道新凤霞单身的人,当时在文艺界,我妈妈选配偶的时候就已经引起文化界的风波,有些不认识我妈的人都能为新凤霞吵起来,就追到这种程度,当时非常热闹。但是我妈就说可以追,但是我新凤霞有一个择偶标准,第一当官的我不需要,我不喜欢当官的。第二我也不嫁有钱的,我新凤霞有钱,那时候我妈已经论麻袋挣钱了。而且给她的四梁八柱下面分钱,她都是非常大方的,而且经常做慈善,我妈妈是有钱人。因为她的形象,她的扮相,她一出来就满堂,所以我妈妈唯一的择偶标准就是我要嫁文化人。所以很多人给她介绍了不少,都不大中意。当时给我妈介绍对象的人,后来是杨尚昆和他的夫人李伯钊,还有老舍先生,最后介绍到吴祖光的时候,跟吴祖光认识了三个月就嫁给我爸爸了,她认为我爸爸是一个正直的文化人。而我爸爸也投其所好,给我妈结婚的礼物就是一个书房。

中国网:这太特殊了。

吴欢:送给新凤霞一个书房,书房里边红木家具,文房四宝,中外名著。最精采的是,一个书架上的最上层摆满了小人书,因为我妈妈看不懂字,先从小人书学起。所以令我妈妈一下子就感动了,对我爸爸简直是爱了一生,她爱的是什么?人固然重要,重要的她知道吴祖光懂她,她爱的是文化。所以后来我妈妈演戏走到哪里带到哪里的是字典,我妈妈到死的时候,带在她身边的就是字典。她永远学习,永远追求新的知识,这个对于艺人来讲恐怕亘古没有。现在看看文艺界,要不然就是抽烟的,要不然就是吸毒的,要不然就是胡闹的。在她残废了以后,居然在她的后半生病残的情况下,半身不遂的情况下写了400多万字,一共出了27本书。这个记录恐怕是全世界艺人都很难达到的,这是什么?这就是文化的力量。令人惊叹简直是,所以我父亲在我妈去世之后,写了两句话纪念她,叫惊才绝艺,旷古空前。这样的艺术家500年来未见,500年以后还有超过新凤霞的我觉得不容易,惊才绝艺,是绝妙绝伦。最重要的是在她文化方面的记录,她写了27本书,画了1千多幅国画,这个记录谁能破?不容易。所以新凤霞作为我的母亲来讲,很客观的讲,她是中国艺人最重要的一个典范,今天的艺人应该以她为榜样。

中国网:说到您母亲,我们还想听一听您的祖父,因为他跟故宫博物院还有一段故事,您给大家讲一讲。

吴欢:去年9月份,新华社的新华每日电讯发了一篇文章,说故宫博物院的成立是辛亥革命最伟大的文化成果,这个定得很高了,定为最伟大的文化成果,确实是这样的。因为故宫博物院里面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和藏品,而且是国家级的第一个博物院,也就是说,中国的文博事业自故宫博物院始,我的祖父吴赢显然是中国文博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应该有这个地位。

他跟故宫博物院为什么有这样的渊源呢?在他创建故宫博物院的时候,他是北京市政府的秘书长,才二十五六岁,二十多岁干这个工作,算是一个中高级官吏。他当时在内务部作为责任人接受紫禁城代表之一,吴赢为什么有这个资格呢?因为我的家族,过去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爷爷这么年轻就创办故宫,何德何能?后来我才了解到,我祖父的父亲叫吴志英(音) ,以及我的五世祖,他们是湖广总督张之洞的部下,而且参与了晚清的政治改革,包括辛亥革命的最后成功,跟我们家有着深厚的渊源。

美国有一位史学家叫费正清,他曾经讲过,为辛亥革命铺平道路的主要力量是改革者,不是革命者。意思是什么呢?孙中山固然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但是辛亥革命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实际上任何一种革命都有一个文化的变迁过程,所以又要说到文化。就是先进文化进入之后,中国的变革才一步一步地推进。从上古以来,大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秦、汉、唐、宋、元、明、清,而民国,而共和国,每个朝代的早期都是先进的,否则的话不能成功,成功者是不受谴责的。因此每个朝代,每个社会都有它当时的历史阶段责任不同的区分,不能一概而论。封建社会到今天来看曾经有过它的进步作用。今天我们不能说封建社会就如何如何,我觉得不能这样看,我们对任何一个社会都要历史的看,我们的祖先都曾经有过功绩,也有过过失。清朝转为民国,这是一次伟大的进步,所以改革者是这么一回事。晚清的改革是由于它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了,并不是革命党的主要力量。国共两党身后有一批士大夫阶层,这批人实际上是国共两党身后的力量。我们从历史上看,在纪念辛亥革命当中,国民党也认识到了,在早期的时候,孙中山的国民党史只写了国民党的部分,而后面因为他尊重顺延了国民党史,所以只在共产党史里面表现了农民革命、军事革命等等,国民党只是孙中山的革命党。事实上国共两党背后都有士大夫和文化人,整个文化进程是怎样的?就是从辛亥革命之前200年乾隆时期已经改革了,后来有了晚清新政,洋务运动,这都是文化行为。很重要的是教育改革,大量的留学生出去,到美国、日本、英国、法国、比利时的都有。洋务运动、教育改革、湖北新军改革,黄兴就是新军出去的。然后就是戊戌变法、孙中山倡导革命,最后是满汉矛盾激化,民族矛盾。所以最后导致了湖北新军正规军哗变,推翻了清朝,17省的官宦体系全面觉悟,最后孙中山做了大总统。当时孙中山做大总统是众望所归,因为孙中山是革命党,他的革命性很强,至于说革命最后成功的并不是孙中山革命党的主要力量,这一点要区分。

为什么我的祖父成功呢?因为他是参与辛亥革命当中那一批士大夫阶层的后代,他并不是革命党。所以他在辛亥革命成功,民国建立之后,就被委任为北京市政府的作伴秘书长。他并不是革命党,这就是为什么文化人最后创办了故宫博物院的一个历史的渊源,他等于是当时官宦阶层的后代,也是对辛亥革命有功的干部子弟,你明白这个意思吗?

中国网:明白。

吴欢:所以这都是文化的胜利。

中国网:肯定当时对紫禁城的处理方式有很多种。

吴欢:对,当时紫禁城的处理,在民国的时候有很多说法,很多提议,甚至有一种说法,说因为皇宫是人们的,要回归于人民,所以建议把紫禁城的文物全部拍卖,把紫禁城变成一个公园,这未尝不是一个说法,这就发生争论了。我的祖父当时作为内务部的责任人,因为他是秘书长,是第一线的负责人。他就查了外国的历史之后,按照国际惯例,建议把清宫改成博物院,这是最科学的。大英博物馆、卢浮宫等等,都是这个规模,所以在建立故宫博物院的过程当中,我的祖父吴赢无疑是立了大功的。因为他在张之洞的湖北面方言学堂,所谓方言学堂就是外语学院,因为大清朝看不起外国,它认为外国都是他的地方政府,它是天朝,惟我独尊,它不得了了,其实不是这么回事,它不承认别的国家。我爷爷毕业于湖北方言学堂的英文专业,这也导致了他学贯中西,他对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都了解,才有了文博知识,从而开创了中国的文博事业。

中国网:非常难得。其实故宫博物院是展现我们国家悠久历史的重要窗口。其实我想引出来的话题就是,中国的文化现在都要面临走出去的方向和战略,您觉得中国文化应该把这条路怎么走呢?怎么才能更好的向全世界宣传中国文化呢?

吴欢:向全世界推广中国文化当然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的事情。我觉得现在的问题首先是要恢复中国的传统文化。恢复传统文化就有一个正本清源、拨乱反正的过程,共产党这次提倡文化兴国,那当然要拨乱反正,拨乱反正的原因是什么?原因是这一百年来我们自己对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都断裂了。

我经过慎重思考之后我要谈一个问题,这一百年来责任不在共产党,也不完全在国民党,是文化人站出来承担责任的时候了。为什么呢?因为在清末明初的时候,由于我们国家确实太没落了,太腐败了,导致一些激进的文化人矫枉过正,这一矫枉又过正了,因此把政治上的问题都归罪于文化又错了。而这里面,这些文化人由于他们过激的言论,误导了后来的政治家,导致了后来政治上出问题归罪于文化,100年来对文化非常不公平,把旧文化该骂的骂了个遍,把不该骂的也骂了,道德伦理、封建礼教,封建礼教是完全都坏吗?没有这样的封建礼教,我们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又从何说起呢?咱们要非常客观的看封建社会。所以我要为封建社会说几句话,在历史进程,民主发展的今天,我要为封建社会说几句话,封建社会是不是非得要骂一无是处,是不是非得骂封建社会才能使我们今天民族兴复,如果是的话我们可以骂,如果不是的话,我们把该骂的已经骂完了,不该骂的我们要找回来。

比如说有两位激进的文化人,都是大学问家,我都同样尊重,一位是胡适,一位是鲁迅,他们有他们的学养,也有他们的进步作用。但是在大的概念上,胡适全盘西化,砸烂孔家店。鲁迅呢?在《狂人日记》里面他谈到,封建礼教看来看去就是两个字——吃人,过分了,礼教是都吃人吗?如果都是吃人的话,我们今天都被吃光了,所以这两位老先生的问题,我觉得是误导政治家的两个重要人物,一个是国民党推崇的,一个是共产党推崇的。到今天来讲,我们对胡适和鲁迅先生这二位也要有一个中肯的评价,他们有他们的进步作用。同时,他们也有他们的过激言论,导致后来谬论流传。因为封建礼教,仁义礼智信,忠孝节义,我们砸烂一个社会,砸烂一个旧世界,才能有一个新的世界,有必要吗?天安门是旧世界,是明朝的,我们能砸吗?不能砸。所以今天讲,封建社会优秀的历史文明,包括远古的历史文明我们都应该继承,不能断开来讲。今天我们学习雷锋,雷锋是今天乃至是将来我们要学习的榜样,但是雷锋是中国历史文明的传承人,他不是发明人。所以在学习雷锋的今天,我们要找回久违了100多年的中国历史文明,我们不能把封建社会骂到一无是处。我们今天的社会也不是白玉无暇,我们这些后代子孙要尊重祖先。因为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是靠骂前朝,骂祖先才进步的。今天来讲,谈到中国的文化,当然我们要把我们整个中国文化进程来理清辩明,我们才能把我们的文化推广到世界去,这才是基础。你说对不对?

中国网:我非常认同。比如前一段时间非常流行的教育孩子《弟子规》,虽然篇幅不长,但是里面涵盖的内容和礼仪非常值得从小孩就小就开始学习,也是咱们现在生活当中人们比较欠缺的一部分。像这样的东西,我觉得应该继续发扬。

吴欢:太对了。你刚才讲到《弟子规》,中国的礼教,比如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确实像祥林嫂是受到了礼教的迫害,固然不假。但是我觉得更多的是对我们行为规则的一种认定,《弟子规》就是典型的,当然是学好了好。你说到哪里就去抢钱、偷钱、诈骗、拜金,这样好吗?不好。所以我觉得,今天国家重提这些道德规范,是我们输出中国文化的一个最重要的举措和措施。

至于中国推广到国外的哪些文化比较合适,这个就很难一言界定。中国首先要推广的就是一种和谐精神,好让不争,不称霸,中庸之道,这个是我们在思想上值得向国际上去展示的。我们不要争一时之长短,不要刀枪相见,我们是要提倡我们的文化,我们不提倡武化,当然不等于我们就低估国防建设,但是我们提倡文化,我们不提倡武化。什么叫武化?举个简单的例子,豺狼虎豹就是武化,牛羊猪马这就是文化,因此牛羊猪马到今天繁衍滋生,无尽无休,而豺狼虎豹都几乎绝尽了。所以我们不要去打,不要去闹,好让不争。

而且这里面还有一个文化要提倡的就是孔子,我们讲孔子是了不起的,到今天能够昂然不倒,打了他100年,打得掉吗?你比如说胡适你砸烂孔家店,你建立一个什么?你如果都没有想建立一个什么好的,你凭什么要砸呢?你为什么要砸烂孔家店,你砸烂孔家店,五千年文明形成的历史,你一代人,一个胡适能胜过孔子吗?你要建立一个比孔子还高明的你可以砸,你都没有建立起来,你就要砸,这无论如何,我觉得应该追究责任,要严肃地讲。孔子有一句话,孔子有一个学生叫子贡,他说先生您给我一个字,让我受用终身。孔子这是大智慧,胡适怎么可以比呢?孔子说我给你一个字,那就是“恕”,这一个恕字,在后来就被文人后代尊为恕道,奉为恕道,就是行事为人之道,最重要的一个字就是恕道,恕道是什么意思?就是苦难是非与生俱来,人类之间相互残杀,充满血腥。但是一代又一代,我们最重要的就是饶恕,饶恕什么?就是化解纠纷。恕道是和谐的基础,是政治秩序的基本保证,因为是否太多,你讲不清,讲不清就原谅,就理解,就和谐,就容忍。所以恕道是中国人类文明的一个最重要的行事为人之道,谁发明的?是孔子。孔子能够解决问题,胡适砸烂半天你解决什么问题了?咱们拿硬指标来讲。包括鲁迅先生,都是在骂人,都是这个不对,那个不对,哪个对啊?人类重要的不在于批评,重要的在于解决问题,提出有积极进步的建议和人类行为规范的设定,胡适和鲁迅在这两方面都几乎没有,都在鞭打各种谬误。我觉得在这些方面,中国的文化就是一个恕道、和谐、中庸之道,推广到世界上去建立中国人的这样一个善良、公允、厚道的形象,这是我们要推广的中国文化的最核心的问题。

中国网:吴主席,我接下来想跟您再探讨一下中国文化的传播渠道和工具的问题。因为中国文化想要更好的传播,想要走出国门就需要一个载体,需要一个传播工具。最近几年,包括咱们国家举办的奥运会、亚运会、世博会,其实都是一个传播的载体。您觉得现在发展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作为文化传播来说,最好的方式和途径有哪些?

吴欢:最好的方式和途径是文艺、电影、科学、体育诸多领域,都应该渗透着我们的这种文化精神。甚至一些公司的一些经济行为都提倡文化精神,文化涵养,文化品牌。因此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补充和学习,重建我们文化的核心理念。每个文化行为都有不同的推广中国文化的作用,但是更重要的,我现在在文艺界,我们的电影、电视剧、运动员都在推广着中国的文化形象,比如篮球运动员姚明就是一个形象,他的言行形象,他在美国给世界各国的影响,包括刘翔,在竞技运动场也是作为一种国家的形象在国际上展现。我们要有我们的声音,同时我们也要脚踏实地的去做一些事情,要表现出我们自己的政治智慧。

在外交人才的培养方面,涉外的诸多方面,我们都要有自己的文化精神,要捍卫我们自己的文化精神,不要做出一些坏样子,臭骂祖先,臭骂我们的前朝,没有必要。我们可以在旧的世界上建立新世界,我们不必砸烂一个旧世界再去建立一个新世界,如果真的砸烂了,我们还建立什么新世界呢?况且所有的世界都是人民建立的,我们没有责任,没有义务去把前朝人民建立的社会重新砸烂,那是我们祖先的遗产,我们保护都来不及。所以有一些观念,我们今天在党提出文化兴国的历史时刻,我们要正本清源,做出一些我们过去未思考到的,而且不成熟的极左的过激行为,我们要避免它们,来重建我们中国当代的文化,很好得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国网:再次感谢您做客中国访谈,也感谢各位网友的收看,再会!

网友互动

0
用户名
密码

栏目组联系方式:

访谈热线:
010-8882 8219  010-8882 8056
010-6235 4008
E-mail:
duomeiti@china.org.cn
版权声明:

本栏目所有内容,包括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中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单位、网站或个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栏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中国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单位、网站或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网",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