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应时委员解读中国制造业

时间:2012年3月10日
嘉宾:全国政协委员、上汽工业(集团)总公司监事会主席 蒋应时
简介:近几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是否能成为中国实体经济的前车之鉴,从中我们能得到哪些经验和教训?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走向如何?全国政协委员、上汽工业(集团)总公司监事会主席蒋应时接受中国网的专访,就热点问题,为您一一解答。[视频下载] [访谈实录] [返回视频]

视频点播

访谈实录

 

 

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3日在北京开幕,全国政协委员、上汽工业(集团)总公司监事会主席蒋应时接受了中国网的专访。

中国网:蒋委员您好!曾经有一位政协委员提到过,做过金融的不愿意做实业,做过房地产的不愿意再做金融。最近几年,本来应该是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虚拟经济,像金融等一些产业,也迅速膨胀,在发展实体经济的时候造成了一些阻碍,造成了重重困扰。尤其是最近几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您认为中国的实体经济应该怎样借鉴一下国外金融危机的教训,更好地发展它?避免这一教训?

蒋应时:我们首先要分析一下,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是什么?我认为,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根源就在于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在发达经济体,我们观察到由于它的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出现了严重的脱节,造成了现在很多包括失业率上升的问题,社会不稳定的问题,也就是说这么多年以来,由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后来发展到金融危机,就是以资本市场为主体的虚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逐步逐步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它的发展压缩了实体经济的空间,最后使实体经济很多产业门类上出现了空心化。所以,我们现在很好地分析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源,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国际经济地发展动向,更好地使我们自己的发展能够发展得更健康、更稳定。

从美国来说,它现在出了这个问题以后,他们也在反思,所以美国现在提出再工业化的战略。在美国各个方面呼声很高,要发展有竞争力的实体经济,这里面最重要的代表就是制造业。美国现在提出三种有竞争能力的技术,第一个是人工智能,第二个是机器人,第三个是电子制造业。它们认为这三个很有竞争力的技术是重塑美国竞争优势的重要支撑。最近我们也注意到,去年美国制造业技术定单增长幅度很高,同比增长80%以上。所以,现在我们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看它以前的问题,总结它现在的教训,我们就可以看出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也举个例子,现在欧债危机的蔓延,而德国在欧债危机的持续蔓延过程中,它始终能够保持一枝独秀,重要的原因就是德国的产业结构相对比较合理,它比较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它比较注重提升它制造业的竞争能力,所以它能够在欧洲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到领头羊的作用。

我们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这几年产业的一些变革,我们就应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从中国来说,我们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国家的发展必须结合中国的国情,也就是说,我们要发展有重要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而在这个产业体系过程中,实体经济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好,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也好,都提到了实体经济,我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指导原则,也是我们应对现在复杂的经济形势的一个有力武器。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始终保持着很好地发展态势,始终行走在快车道上,三十多年年均增速都在9%以上,这个重要的推动力或者是主要推动力就是靠实体经济,因为中国改革开放一个重要的工业现代化的发展,就是为我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主要是工业化的发展。当然我们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要很好地分析一下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些形成原因,然后我们可以更好地使我国的现代产业体系建立在一个更好地基础上来发展。

中国网:记得您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提交的大会书面发言中提到,我国的制造业就产值数量来讲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但是您也提到过我国制造业的素质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在您看来我国应该如何提升制造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呢?

蒋应时:您讲得很对,目前我国已经是制造业大国,目前我国在制造业数量上已经占据世界第一位了。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统计,制造业22个大的门类,2009年我们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在22个大类中,占据第一位的有12个,占据第二位的有9个,占据第五位的有1个,这说明我国现在制造业的数量应该说是世界上占据第一位的,也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但是我们是制造业大国,不等于我们现在是制造业强国,正因为我们现在大而不强,所以我们现在必须在提升我们的制造业发展中,要加倍地努力。现在我们最大的差距,我认为是三个差距,第一个是技术能力上的差距,第二个差距主要是我们产品质量上的差距,第三个是品牌战略上的差距。所以,我们下一步要强化我们制造业发展,或者使我国成为制造业强国的话,应该是突出技术创新,更好地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当中的主体作用。第二,突出产品质量。第三,突出品牌战略。通过技术进步,把我们的品牌、把我们的质量进一步提升上去,这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网:您觉得如何正确处理发展制造业,把中国做成一个制造强国,如何平衡发展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的关系?您认为二者之间有没有一种相辅相成可以互动的关系?

蒋应时:应该是互动的,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古今中外的历史都表明,一个国家的制造业水平的提升,一方面取决于它自己本身的创新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取决于市场环境,包括各种服务对它的促进作用。所以服务业服务得好的话,比如说我们的生产性服务业,像金融、物流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它就为我们制造业的进一步做强做优会创造很好地条件。如果制造业发展的好,也为我们服务业产业门类的拓展提供更大的空间。我是来自上海的,从上海来说,现在进入了一个实现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阶段,所以上海服务经济的概念实际上就是叫做“融合经济”,融合经济就是把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在一起共同发展。所以,我觉得这两者是互相补充和互相互动,可以互相融合的,而不是互相排斥的。

中国网:谢谢。

(结束)

网友互动

0
用户名
密码

栏目组联系方式:

访谈热线:
010-8882 8219  010-8882 8056
010-6235 4008
E-mail:
duomeiti@china.org.cn
版权声明:

本栏目所有内容,包括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中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单位、网站或个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栏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中国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单位、网站或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网",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