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宣武医院凌峰委员谈医改

时间:2012年3月12日
嘉宾:全国政协委员、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凌峰
简介:医改出台以后最大的成绩是医疗的普及性增加了,广大的农民都有了新农合覆盖,增加了老百姓看病的可及性。[视频下载] [访谈实录] [返回视频]

视频点播

访谈实录

 

 

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3月3日在北京开幕,全国政协委员、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凌峰接受了中国网的专访。

中国网:凌委员您好!自从新医改出台从2009年到现在已经3年时间了,您认为新医改出台以后,我们取得的最大的成绩或者成效在哪里?

凌锋:我觉得最大的成绩是医疗的普及性增加了,新农合的普及率从17%点多现在已经到95%,广大的农民都有了新农合覆盖,这种覆盖率的增高,增加了老百姓看病的可及性,所以我觉得这是最大的成绩。

中国网:很多人都反映,在医改中公立医院的改革是最为艰难的部分,您觉得公立医院的改革应该从哪几方面着力推进一下,有没有一个根号的建议?

凌锋:政府一直在说公立医院的改革是四个分开,医药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和盈利非盈利分开。所有这四个分开真正要想落实的话,如果没有一个体制的保证是不可能的,因为所有的分开都要求政府主导和按照市场规律去办事。什么是市场规律?就是说政府要主导,政府要加大投入的话,全国92万所医院公立医院13000多所,政府要补多少才能把这些医院所有的分开的一些事情都补上来呢?所以说,政府全部包养是不可能的,必须要开放社会力量。你要想开放社会力量,把社会的资金、海外的资金引入医疗市场,你必须要有一个相当的机制,一个整体的设计,要有一个顶层设计,这样才能知道哪些医院应该吸收社会资产,哪些医院是政府必须要完全投资的。所以,这种轻重缓急分清楚了,大大小小分清楚了,公立私立或者是盈利非盈利都分清楚了,自然医药也分清楚了,管办也分清楚了,它自然由市场经济无形的手来操纵它。这样才能够既保证了政府主导下的公益事业的公益性,同时又使得各个医院有可经营性。我觉得顶层设计和机制的改变是公立医院最重要的部分。

中国网:现在其实已经有一小部分可以接受生了一些小病,像是感冒发烧可以去社区医院进行治疗,但是大部分人生病还是喜欢去社区医院进行诊疗,这在某种程度上就造成了我们医疗资源的浪费,那您认为为什么还有很多人相信大医院,而不相信社区医院,从哪些方面可以改变这种情况?

凌锋:一二三级医院的分级就表明了各种不同层次的分级管理和分级诊治的过程,为什么很多人不愿意去一、二级医院,还是一个资源分配不合理的问题。一、二级医院虽然有了级别,但是它的诊治能力、人群分布、报销比例和分级转诊制度的实施没有落实,如果说它真正实施了一种市场管理模式的话,比如说,它就需要有一个集团制的医院,由三级管二级,二级管一级,这种管不光是指导你怎么样,而是从人员的分配上,从医疗资源的流动方面,这都是会有很好的作用。比如说大医院应该定向派到二级医院、一级医院去,一级医院和二级医院要到大医院去进修,它有一个培养的过程,使得分级转诊的病人流的这个过程,已经形成一个固定的流向,这种固定的流向需要培育,跟市场一样也是需要培育的。这种培育在于你医疗资源的投入,你的服务的投入,你各个方面制度的完善,药品报销的这些制度等等。使老百姓觉得我确实用不着上三级,我到你一级二级就可以解决,你不可能像轰羊似的,就强行把这一群拦到这个栏里面,那一群就拦到那个栏里面,这是不符合老百姓的要求的。老百姓如果觉得我能够就在门口看了病,解决我的问题,我何必要起大早去大医院挂号呢?就是因为看不了。为什么看不了,是因为我不信任,因为他们的技术或者他们还没有和大医院直接挂钩,万一这里有了问题,大医院也不管我,延误了我的时间。所以,这里如果建立一个非常好的挂钩和转送制度,在什么情况下,比如像我们的脑血管病,实际上你第一时间到基层的话,如果我这个医院,我下面有20个社区医院,那我平时必须要给20个社区医院经常进行脑血管病的急救常见病的一种训练,发现什么问题可以在这里治疗,发现什么问题立刻要转,而且你的转院在我这里是绿灯,是一路绿色通道,那你说老百姓为什么不去呢?所以,必须要有这样一种转院机制,而这种机制现在没有。为什么呢?让我大医院去你那里,你医院又不掏钱,我又不管它,它又不管我,这里面人事上,财政上,管理上都不通畅,所以这个事情做不成。如果它是在一个家庭,它是一个爷爷管着的儿子和孙子的话,它是一个家的系统,它在一个锅里吃饭,自然这个事各司其则。

中国网:确实是这样的。

凌锋:所以这是在体制上需要改的。你总得有一个机制,能够把财政、人事、管理、医政所有的统管起来,你不能管医政的人没有财,管财的人没有人权,管人的人不懂医,你说这不是政出多门,互相掣肘了吗?

中国网:是这样的。去年的时候关于医患关系也是一个炒得比较热的话题,在您看来,您觉得改善医患关系的关键点在哪里?

凌锋:这是一个很笼统的话题,医患关系本来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大家面对着疾病是战友,是朋友,是共同来团结在一起针对疾病,跟疾病做斗争的,医生是帮助病人的,是帮助病人克服困难,帮助病人在治病过程中树立信心。第一,医生不是万能的,他不能拯救人类,他不能拯救很多的疾病,他更多的是帮助。所以,医生的位置也是很重要的,你不是救世主,你不能包治百病。病人对医生的看法也应该是很客观的,医生也是人,医生也有他知识的缺陷的地方,他不是神,他不能包治百病,对他的期望值也不能像神一样的寄托。所以,这一点就互相之间应该有一个正确的位置。既然我们是朋友,我们是战友,我们共同一块来针对疾病,发生了问题我们一块商量来解决,这是一个正常的医患关系的过程。之所以时有发生,但不是多数,99%的全国的医务人员和患者都是这样一个同志加战友的关系,否则的话,全国这么多的卫生健康靠谁来把握?如果天天都在打架,那13亿不就成战场了吗?每个人都会有疾病,每个人都会受到医生的关爱和照顾,99%的都是非常好的关系,这一点我觉得是需要统一的,而且不能说是医患关系怎样怎样,哪个地方都有矛盾,矛盾是任何地方都存在的。那么对于如果发生了医患矛盾,医患关系的问题这很正常,任何地方都可能存在,我们还是本着这样一种理念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理解,去正确的解决,一旦发生纠纷,最重要的是要靠法制,而不是说要靠谁声高,谁手里有刀,谁能打砸抢,谁有力就能解决问题,而是要靠法制。任何的事情有错要为错付出代价,要承认错,而且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这种情况就是现在要成立第三方的调解机制,这种情况应该是经过第三方调解机制正确处置。所谓的第三方就是排除医患之间直接的连带关系,由一个第三方客观评价,然后像中人一样,他来评价谁错谁对,错多少,应该怎样的。在第三方里一定要有法律的,有法制方面的人员,所以这些应该说是相应的公道。

在发生纠纷的时候,大家都得理智,任何人都可能会犯错误,医生也可能会犯错误。所以这一点上来说,无论是病人还是医生,都应该很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但是,如果说因为发生了纠纷或者有意见,就采取不理智的方法,就对医院、对医生进行谩骂或者殴打,甚至砍杀,或者大闹医院这其实是极为不理智的,而且毫没有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只能使更多的病人受到伤害,更多的医生受到伤害。所以,医生受到伤害最倒霉的是病人,每个人都会成为病人,因为在他最终的时候,包括医生他到他最后的时期也会成为病人,所以每个人都应该从这个角度上来想,互相理解的话,这个关系会越来越和谐。

中国网:其实改善医患关系并不难,关键要互相理解,在遭遇纠纷的时候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凌锋:要走法制的路线,如果说有对医院秩序的干扰等等,公安部门和警察一定要来维护正常秩序的,这样才能保证广大患者的健康。

网友互动

0
用户名
密码

栏目组联系方式:

访谈热线:
010-8882 8219  010-8882 8056
010-6235 4008
E-mail:
duomeiti@china.org.cn
版权声明:

本栏目所有内容,包括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中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单位、网站或个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栏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中国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单位、网站或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网",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