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明委员解读新医改方案

时间:2012年3月14日
嘉宾:全国政协委员 北大医学部的主任助理吴明
简介:新医改的方案出台已经三年了,在新医改方案当中有三年的五项重点的任务,包括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服务体系的建设、建立基本药物制度,以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还有公立医院改革的试点。目前推进比较快,效果比较好的,其中之一就是医保制度的推进。[视频下载] [访谈实录] [返回视频]

视频点播

访谈实录

 

 

中国网: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中国网“易健两会特别报道”,今天做客我们中国网演播室的是北大医学部的主任助理吴明委员。

吴委员,您好,首先欢迎您做客我们中国访谈。今天咱们来聊一聊新医改的问题,我们都知道新医改已经出台三年多的时间了,在您的看法当中,您觉得新医改给我们普通老百姓带来的最大的好处,或者说惠民之处在哪里呢?

吴明:新医改的方案出台已经三年了,在新医改方案当中有三年的五项重点的任务,包括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服务体系的建设、建立基本药物制度,以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还有公立医院改革的试点,就是三年五项重点任务。

在这五项重点任务当中,目前推进比较快,效果比较好的,其中之一就是医保制度的推进。这两年政府对医保的投入水平在逐年增高,尤其是居民医保和新农村合作医疗,今年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已经提到了,今年达到了240块钱。筹资水平的提高意味着保障水平的提高。所以现在从居民的受益情况来看,无论是参加城镇居民医保的参保人也好,还是参加新农合的参合的农民也好,它的目前补偿水平基本上都超过了50%。也就是说他住院的话其中有一半的费用是由医保来承担的,这样在很大的程度上就减轻了参保人和参合农民就医的经济负担。

过去没有医保的时候,要靠自费看病,所以很多人就就有病不去看,该住院的不去住院。根据现在卫生部的一些调查,这个数据可以显示,应该住院而因为经济困难不去住院的比例明显降低。老百姓的经济负担也有明显的降低,这是老百姓得到最实惠的一项制度。

还有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这也是这次医改政策当中的一个亮点。过去在基层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上是政府不给任何补贴的,或者只给少量的补贴,基层的卫生人员缺乏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积极性,所以就提供很少的几项传统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这次在医改政策当中明确了,一开始的时候是人群15块钱补贴,现在已经达到的人均25块钱补贴,按人均25块钱提供基层的卫生机构,他们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现在已经达到的10项。因为有了补贴以后,调动了基层卫生机构人员的积极性,所以目前基本公共卫生的范围的扩大,过去就几项,现在达到了10项。另外受益的人群也明显的扩大。过去只局限于少数的人群,现在人群的范围不断的扩大,从儿童、妇女,现在到老年,还有慢病管理的一般人群,这个也是从受益的角度来说,居民感受比较深的一项制度。

像基本药物推进的也比较快。基本药物因为零差率销售,一方面药品的价格优了降低,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医务人员用药的不规范行为,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老百姓也有一定程度的受益。

另外,像服务体系的建设,政府投入的力度比较大,对于基层的卫生机构,以及农村的卫生机构加大建设,所以基层卫生机构和农村卫生机构,它的一些硬件设施的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另外当然也有人员培训的内容,服务提供能力比以前有了一些提高,这样从老百姓的角度来说肯定也是受益的。

最后就是公立医院改革。公立医院改革,大家可能感觉到你怎么改了三年我们没有感觉到,其实公立医院改革主要是试点,国家试点城市17个,省级试点城市三十几个,涉及的城市面比较小。另外有一些城市不是所有的医院是试点医院,只有几所是试点医院,这样大家感觉不是很明显。很多城市不是试点城市,或者他到的那个医院不是试点医院,所以感觉不是那么明显。

另外,从全国角度来说,目前卫生部太推进一些服务方面的公立医院的改革,比如说优质护理、预约诊疗、分段就诊等等,什么“三好一满意”等等,其实就是在服务上,在全国推进这种优质的服务,这个可能很多地区的老百姓感觉的比较深刻。

中国网:是,您刚才也提到了医保,也提到了公立医院的改革,咱们一个一个来聊。先说说医保,现在进程农民工,还有退休老年人,以及包括一些残疾人,可以说是一些弱势群体,您给我们具体的说一下对于这些弱势群体,医保到底起了一个怎样的作用?

吴明:比如像残疾人,还有低收入的人群,无论是城市也好,还是农村也好,政府都给补贴的程度更高,就是说让他们有的是不交钱,或者是交很少的钱,比如就是10块钱、20块钱他就可以参加医保。比如在城镇居民医保,包括筹资水平是200多块钱、300多块钱,大部分都是政府帮他交,他们就交很少的钱,最多也就是30、40块钱,这样就可以参加医保,参加医保以后就可以有一定的补偿。另外就是对特别困难的人群,大部分医保费都是政府给他缴纳,利用了医疗服务以后,因为他比较困难,你还需要自付一部分,政府也给他补偿很多,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他们的经济负担,这是残疾人。老年人,现在从整个医保制度的设计和制度来说,把所有的人群都覆盖了,老年人只要参加了医保,你就会享受到医保的各种各样的补偿。

中国网:户籍制度会不会对老年人的医保造成障碍呢?

吴明:户籍制度会有一些,主要是异地就医的问题没有解决,就是说你要在你的户籍所在地才能享受到医保。

中国网:现在好多人都在反映异地医保的报销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和困难的,您觉得这个问题以后怎么解决?

吴明:我个人觉得解决起来有难度,因为各地它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所以它很多的地方,不同的地方医保的筹资水平是不一样的,筹资水平不一样,它自然补偿水平也不一样。比如药品的范围、报销的比例都不一样,所以你要异地就医就存在什么问题?比如像北京,北京的新农合,农民的筹资好像以前是500多,现在好像提高到600多了,它的筹资水平是相当高的。比如你到一个200多的筹资水平的地区农民,你说你到北京看病来,你是享受哪个地区的医保。你交的钱少,你筹资200多块钱,到北京享受600多块钱的医保,这里面就存在一个差异的问题,就出现问题了。你如果说让他享受北京的医保,那大家都要跑北京来,对北京的医保来说是有一定影响的,因为它的筹资水平比较高。所以这个问题如果存在地区的差异,存在城乡的差异,异地就医的问题我觉得有难度。因为各地的医保方案都不一样,除非是将来医保的投资水平差不多,补偿的差不多的时候,你可以在全国这个地方参加医保,在另一个地区是可以享受的,否则的话难度就比较大。

比如我在河南参加了医保,那么我到北京来看病,如果说按照北京的,我刚才说了北京的筹资水平比较高,这个比较麻烦了,如果按照河南的筹资水平,北京的医生他不知道你的基本药物目录到底是什么样的范围,哪些能报、哪些不能报,因为北京是按照北京的方案去做的,你不可能让全国各地的都到医院来,那医生要掌握很多不同的医保报销规则,这个操作起来是有难度的,除非全国将来医保内容差不多、范围差不多、补偿水平差不多的时候,这样可以解决异地就医的问题。

中国网:其实还是一个需要长期推进的过程,不可以一蹴而就。

吴明:对。

中国网:那咱们聊聊公立医院改革的问题,刚才也提到了,公立医院只是在一些城市进行了试点,所以可能大部分的群众对这个的感受不是那么的深刻,您觉得现在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当中,最困难的部分在哪里?

吴明:其实在推进优质服务的方面,我觉得现在在全国涉及面还是比较大的,老百姓感觉最深的就是这一块,从体制、机制方面的改革,现在确实在推进起来就不如大家想象得那么快,不如像改善服务推进那么快,因为改善服务相对来说可以通过行政的手段直接推进,但是你要对体制机制进行改革的话,涉及的面就比较广了。比如从体制的角度来说,公立医院的管理直接涉及到的部位就6—7个,发改、财政、编办、人社、药监、卫生等等,还有就是党的组织部门,因为公立医院的院长任命是由他们来任命的,所以它涉及到很多的部门。你要改革的话,除非这些部门要同步做出相应的行动,需要各部门的协调。

另外,公立医院的改革还涉及到很多的系统,就是说它不是单纯的公立医院自己本身的改革。我举个例子,比如说你要对医院和医生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就需要医保系统,就是医保要改革支付方式,这样才能够建立起对医院和医生的有效的激励机制,才能够让他们约束自己的行为,同时有动力给老百姓提供优质的、合理的好的服务。

再一个比如说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如果说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的能力的建设跟不上,那么老百姓对基层的医疗机构不太信任的话,很多老百姓就不去基层卫生机构去就诊,这样很多病人涌向高层级的医院,导致大医院爆满,看病难。可是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是有一个过程的,你可以买设备、建房子,环境条件可以很容易改善,但是看病的不是房子、也不是设备,而是人,可是现在在基层的卫生机构吸引优质的人才,尤其是农村,这个是有难度的。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基层的卫生服务提供能力相对滞后的时候,也会影响公立医院的改革。所以大家就会感觉到,你改了半天大医院,我怎么还是挂不上号呢?

中国网:对,还是看病难、看病贵。

吴明:这就说明,其实大医院看的很多病都是常见病、普通病,在基层是完全可以解决的,但是大家的就医习惯和观念就是都愿意往大医院跑,所以这样的情况下,你光改公立医院也不行,所以它是一个配套的、协调的改革。

中国网:您刚才提到的这个问题也让我想到这一点,就是说社区医院,其实和基层这些医院存在相同的问题,很多人可能出于不信任,或者像你说的就医习惯的问题,他会选择小病也要去大医院去排队,不太相信社区医院的水平。

吴明:是有这么一部分的患者是这样的,所以说大家都愿意去好医院去看病,大家也担心说,万一我这个病在基层给耽误了怎么办,他有这个担心。

中国网:这个问题会不会也跟社区医院没有和大医院进行挂钩,如果发现这个人的病是比较重的,如果社区医院解决不了的可以及时转医。

吴明:这轮改革其实也想建立这样的机制,那么建设这样一种制度,就是基层机构发现了疑难杂症了,然后就转到大医院去,其实现在是有这样制度的,只不过在老百姓选择的时候,他首先第一步就跑到大医院去了。

中国网:咱们的医患关系去年也是炒的比较热,您给我们解读一下,您觉得医患关系改善的关键点是哪?

吴明:我觉得医患关系不是很好的原因是很复杂的,众多的因素导致了现在这样的结果。从改善医患角度关系来说,我觉得现在最主要的,最首先是双方互相理解,现在是出于什么呢,就是互相防范,患者不相信医生,医生不相信患者。患者到医院看病,老觉得你医生是不是向宰我,或者有这种感觉,是不是你医生不负责任呢。从医生角度来说,就想患者你是不是想找我点什么毛病,将来会给我带来什么麻烦,就是有这种互相防范的心理,我觉得这样一种心理,建立在互相不信任的基础上的这样一种医患关系,可能就形成一种恶性的循环。一方面,患者对医生越来越不相信,另一方面医生就会越来越防范。他防范就会采取各种手段,比如说该做的检查都给你做,其中会不会存在一些比如说过渡医疗的问题,另外医生就怕承担风险,所以会采取保守的治疗,或者告诉你对不起我治不了你这个病,你到更好的医院去吧。所以就存在这样的一种行为。

中国网:其实还是一个互相理解的过程。

吴明:首先是这个,从患者的角度也应该考虑到,现在我们的医学技术实际上很多疑难杂症是解决不了的,所以不可能你到医院去,医生把你所有的病都看好,他看不好,你不能认为这个医生不尽责任,我觉得医生当中有不好的,但是这只是个别的,我觉得大多数的医生从职业的角度来说他们会尽心尽责的去看好你的病的,我觉得这个首先要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之上,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改善相应的体制机制带来的一些相关的问题,比如说我们怎么去约束医生的行为问题,怎么有效的激励医生的问题。另外也涉及到一个分流的问题,像大医院的医生天天看那么多的病人,非常辛苦,所以有时候你让他笑或者让他什么,他可能做的不够好。 当然,从医院的角度来说,也应该改善服务,我们患者到医院去,他本身生病,心情就不好,你怎么在这些方面有所改善,让他感觉到、体会到我到医院去很温暖、舒适,这是双方的。

中国网:现在还流行一种说法,说是“以药养医”其实最大的受害者是医生,您认同这种说法吗?

吴明:“以药养医”最大的受害者是医生?

中国网:您觉得这种说法有道理、有根据吗?

吴明:这个问题不好回答,这看从哪个角度来说了,我好想没有听说过这样的,医生怎么回受害。

中国网:很多人说会导致患者对医生的不信任在里面。

吴明:因为患者对医生不信任它是一个综合因素,不是说只是一个以药养医的问题,就是说医生确实有过渡提供服务的行为,有的是出于他自己利益角度考虑,但是也有的是一种防范的行为。

中国网:就像你刚才说的医患关系,其实也是这样。

吴明:对,

中国网:好,感谢吴委员做客我们的演播室,也感谢各位网友的收看,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吴明:谢谢!

(结束)

网友互动

0
用户名
密码

栏目组联系方式:

访谈热线:
010-8882 8219  010-8882 8056
010-6235 4008
E-mail:
duomeiti@china.org.cn
版权声明:

本栏目所有内容,包括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中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单位、网站或个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栏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中国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单位、网站或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网",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