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陈经纬谈“潮汕新区”的设立
中国网: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欢迎您的收看。
潮汕,在地理上指的是我国东南沿海,广东与福建的交界处;文化上则意味着受潮汕文化影响的广东东部区域。这里三面背山,一面向水,历史文化悠久,她以拥有遍布世界各地的潮汕籍华侨、华人而著称,影响力可见一斑。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一位潮籍人士,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香港中国商会主席陈经纬先生,他今年带来了一份关于调整区域结构,设立广东"潮汕新区"或将汕头特区扩大到潮州、揭阳为"潮汕特区"的提案。这也是一份超过了100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的提案。
陈委员您好!欢迎您做客中国访谈。刚才在开场白中提到了潮汕籍人遍布了很多国家和地区,香港也有不少,在节目开始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潮籍人的基本情况,比如大约有多少人口?分布在哪些国家和地区?
陈经纬:在古代的时候,潮汕地区的行政中心是在潮州,所以就叫做潮州人。清末以后,我国对外五口通商,汕头是最早国际通商的港口。随着港口的开通,整个潮汕地区中心移到汕头,它的行政中心就叫做汕头市,所以,潮州市在清末后就不再是行政中心了。因为这个原因,海内外也好,国内也好,大家把潮州人、汕头人合称潮汕人。
潮汕人在海内外享有美誉,潮汕人是精英商帮,潮汕人是一个团结的族群,这在海内外都享有美誉。改革开放前的潮汕地区汕头市后被划为四个市。八十年代后期,因为潮籍人士遍布海内外,主要是海外,在香港有120多万潮汕籍人,占香港总人口五分之一以上,遍布各个行业。在海外有1000多万潮汕人,占我国海外华人华侨五分之一以上,遍布五大洲、27个国家。特别在好几个国家和地区,如香港、澳洲、泰国、澳大利亚等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成功人士、富豪,包括华人首富都是潮汕人。在泰国,潮州话是泰国第一语言,在泰国讲潮州话都行得通。
以前潮汕人多地少,所以很多人飘洋过海,去海外谋生,一双手一个人,特别是到海外区发展,没有带什么资产和投资过去。潮汕人在历史上和社会给人的感觉是吃苦耐劳,有拼搏创新的精神。潮汕人目前在内地各个省市都有潮汕商会,也是在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中最重要的商帮之一,特别是经商方面,潮汕人直到现在都享有美誉。
潮汕人在深圳特区的贡献力也非常大,比例我还不太清楚,但我知道贡献力非常大。包括香港的一些潮汕人到深圳来投资,包括潮汕人到深圳去发展,深圳特区的潮汕人比例不算多,但经济贡献力是相对比较大的。
中国网:刚才您提到了潮汕人的几个性格特色,勤劳、能干、能吃苦,这也是为什么潮汕出了那么多的富商原因之一。
我们老说潮汕潮汕,其实潮州和汕头在行政区划上是分开的,潮州并没有并入到汕头特区中,您这次带来的提案是关于调整区域结构,设立广东“潮汕新区”或者“潮汕特区”的这样一份提案,为什么会提出这样一份提案?您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陈经纬:前面我介绍过了,潮汕人在海内外、在港澳都是很优秀的商人、企业家,所以,当时深圳设立经济特区,据我了解就是靠近香港。珠海设立经济特区就是靠近澳门。厦门设立经济特区就是面对台湾。潮汕为什么要设立经济特区,就是有广大的潮籍人士在香港和海外都非常有力量,加上是占所有华人华侨总数五分之一的侨乡,所以,以侨乡这一优势,国家就在那里设立了汕头经济特区。
九十年代初,汕头经济特区,从行政区划来讲当时特区还比较小,其他还不是特区的范围,汕头市原来是一个地级市,后划分成四个,一个汕头、一个潮州、一个揭阳、一个汕尾,比较紧密的还是三个市,就是汕头、潮州和揭阳。家乡划开了以后,是平级地级市,在行政区划和行政管理上平级,谁都不管谁,各自为政。因为潮汕人本来是一个很团结,很优秀的族群,行政区划划分以后,在内地他们各自发展,各自为政。在海外包括香港,潮汕人是一个非常团结的商帮,在海外有很多潮州籍的社团和商会,在那里没有分开,还是一个商会,没有说家乡拆三个,海外我们也拆三个,我们还是一个。但无形的影响也很严重,人类自私和本位主义绝对是有的,比如中国人爱中国,广东人爱家乡首先爱广东,到了广东就爱潮汕,再分散以后,揭阳人爱揭阳,潮州人爱潮州,汕头人爱汕头,这个族群无形中分散了,凝聚力被打散了,这方面影响很大。
汕头经济特区早期是四个特区之一,近年来经济发展很不尽人意。原来香港除了潮汕籍之外有同胞,在改革开放初期,因为内陆还没有开放,都想到汕头去发展。虽然有很多的原因,但我们通过分析以后感觉一个市分成三个市是最重要的原因,把力量切散了,无法形成合力,也无法凝聚潮汕商帮的凝聚力,影响相当大。特别到现在经济发展很不理想。直到2012年,汕头经济特区人均GDP2.6万,汕头、揭阳、潮州合起来才2.5万。整个广东省包括以前相对比较落后的粤北山区等一些地方,整个广东省人均GDP是5.4万,这么好的地理位置,这么好的人文,这么好的条件,(却)做成这样,我们旅居海外、旅居港澳的潮汕人感到非常惋惜,不应该这样。
刚才讲到潮汕商帮的力量,相信在社会上大家也略有所闻。为什么自己的家乡是特区却差过山区,我们比较担心。所以,要怎样发展好这个经济,一定要想出办法。按照我国国内的社会、政策等各方面条件,我们做了很细的研究和分析,作为汕头经济特区要重新起步,把经济等各方面搞好,也是难度很高。如果特区不搞好,对于我们改革开放来说,首批四个特区中有一个特区做成这样,不是那么光彩。
所以,1995年当时的国家主席江泽民去考察汕头时,也为汕头题字,“发挥侨乡优势,办好经济特区”,刚才我也介绍过侨乡的优势。侨乡优势在外面受到家乡一分为三的影响非常严重,怎么发挥侨乡优势,让海内外的汕头籍企业家来带个头,经过研究,好像其他办法很难让它重新启动,如果不把经济搞好,我们在外面都是很悲伤,也很没面子。所以,我们这些同乡、朋友经常聊起家乡的问题,大胆设想怎样能够把家乡的经济恢复起来,追究原因,拆成三个市以后人心涣散,没办法形成合力这是重要的原因。更重要是汕头、潮州、揭阳三个市目前总体规划是各自为政,广东省委省政府,潮汕三市的领导都意识到发展中出现了问题,他们也意识到一市分为三市的不好,所以,近几年也提出了“汕潮揭一体化”,但真正一体化没有实质的东西也是空谈,所以,潮州、汕头和揭阳能够合成一体,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会非常有利。
第一,有利于海内外潮汕人形成合力,共同来建设家乡。整个区划扩大了以后,合起来就变大了,可以做一个长远的整体规划,产业布局,不要形成恶性竞争,你干什么我也干什么,对经济发展不力。
第二,在这方面我们再三推敲,怎样可以让家乡经济重新腾飞,想到能够合起来绝对是一件好事。总体来讲,我和全国政协委员,很多乡亲甚至朋友都有交流过,大家一致认为这是非常好的办法。所以,这次我把这个大胆的设想做成一个提案,得到了100多位全国政协委员的支持,联名提案,有50多位港区政协委员,有50多位是全国民企委员,这两部分中都有很多潮汕级的政协委员。为什么民企都来参与这个提案,因为全国各地的知名民企很想到汕头发展,多次到汕头考察了解,所以,潮汕商人都跑到其他地方去了,你们自己都不去,太可惜,我们怎么去?所以,从经济角度讲,现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过去了,深圳发展非常好,也接近饱和状态。汕头虽然发展缓慢,但能够有一个新的契机,一个新的概念,新的理念,借此来推动潮汕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一个很好的想法。
所以,大家都很支持,超过一百位政协委员形成联名提案,希望得到中央政府的支持,进一步我们会联系广东政府、潮汕三市政府,看大家能否形成合力,把这个事办起来。因为我国在创新调整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我们也提出调整区域结构,希望这个办法能够让经济有新的腾飞。
中国网:得到了一百多位全国政协委员的支持确实是不小的数目,那么在您理想状态中的“潮汕新区”新在哪里?应该包含什么呢?
陈经纬:新区是区划性的概念,我们提出潮汕新区,像近年来有浦东新区、滨海新区,还有很多新区。三个市属于一个厅级行政机构,我也提出仿效天津滨海新区,仿效是一种行政机构的仿效,其他各有特色。滨海新区是由三个厅级区合并成立滨海新区,潮汕三个市也是厅级市,所以是平级三个机构也可以仿效他们的办法合三为一,形成潮汕新区。
我在提案里提到“或把汕头特区扩大到潮州和揭阳”,因为汕头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的历史,所以,我们想把特区这两个字去掉会不会有影响?考虑到如果把“特区”两个字去掉还要保留这个特区下来,那我们就作为一个“潮汕特区”。纯粹说,汕头特区扩大到两个市,对那两个市也不公平,大家要形成合力,要大家开心,公平,一起发展,才考虑作为潮汕特区。
中国网:您希望政府在设立“潮汕新区”或“潮汕特区”中扮演怎样的角色?或者说提供怎样的帮助呢?
陈经纬:这三个市是厅级机构,现在需要一个协调机构,三个市拼起来,能够用副省级计划单列市,这样作用就很好。现在政府支持行政区划的调整,就是三个市合为一个,赋予副省级的行政权力,有一个主管三个市的机构,做起来统一行动,合力就起来了,我是这样的设想。
中国网:您刚才提到了可以仿效天津滨海新区三个厅级行政区划合一的模式,但是我想滨海新区和潮汕地区的地域、历史文化和发展特色是不同的,您在这个过程中怎么能够提取比较合理的部分呢?
陈经纬:我们说仿效,是仿效这三个厅级机构合成一个副省级的机构,其他不用仿效,只是一个行政的仿效,天津滨海新区现在是一个副省级的机构,它原来是由三个厅级并起来提升成一个副省级的机构,汕头、潮州、揭阳原来也是三个厅级市,合起来提升为一个副省级的机构,只有这方面仿效,其他方面汕头都有很多很好的条件。
中国网:其实是一个行政上的仿效。那么潮汕地区独特的资源优势或发展特色是什么呢?
陈经纬:潮汕地区的优势是面向南海,面向太平洋,它不是面对我国的内海,汕头面向大海,海洋资源丰富,面向太平洋,潮汕平原是一个四季如春的地方,地理位置非常好。从饮食来看,潮州菜在全球都很火,就是因为它的海洋资源、陆地资源非常丰富。
加上我前面讲过潮汕人在经商做企业方面有特别的一帮人,这是任何地方没办法媲美的一个优势,为什么我们要提出这个提案,因为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好,但不应该不好,我们地理位置好,资源有,人才有,力量有,那为什么不好呢?出了这个问题,当然需要政府以后在管理上怎样优化管理,特别是公务员怎样以身作则带好头,真正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公务员队伍。这是以后的事了。所以,我们想利用这个契机和这个概念来一个大的转变,希望有大的发展。
中国网:目前来看推进潮汕新区的设立,条件成熟吗?
陈经纬:如果中央政府同意就很成熟,因为潮汕三市据我在民间了解,呼声很高,一致认为这是好事。在民间大家都认为这是好事,上级政府支持,中央政府也支持的话,做这个事不是很困难的条件,也不是不能的条件,可能性很大,所以我们才有大胆的设想,提出这个提案。
中国网:您觉得在推进过程中有没有一些显而易见的困难或者困扰需要考虑?
陈经纬:这么大一件事情困难一定会有,困扰也一定会有,只要中央政府管理层认为这是一个好的意见,我们潮汕三市的人民和领导,及广东省的领导认为这是一个好的意见,他们有心来把这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好,我相信这些困难、困扰都可以排除。因为汕头经济潮商地区粤东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好,这是不应该的。广东省的好多届的领导都在关注潮汕地区怎么发展,但他们比较正规,完全可以做到的才敢提出来,但作为我们是企业界的乡亲,我们大胆的设想提出来,希望政府当局认真去做调研,再去分析,如果真正好了,我们再来做,那不好了也没办法。作为我来讲也是尽心尽力来做了。
中国网:刚才我们聊到了很多潮汕人的基本情况,包括他们的性格特色,接下来我们聊一下地域文化,不知道地域文化对于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在潮汕当地来说有没有什么独特的作用?
陈经纬:从地域文化来讲,潮商是同一种文化,同一种语言,同一种饮食,汕头很小,却有潮州戏,我也兼任了广东潮剧发展与改革基金会的理事长,这么小的地方,海内外也就几千万人口而已,还要自己推出一个戏剧,也不是一般的地方都有的。同根、同祖、同一个文化。在潮汕人的带动下,因为我们潮汕人非常好客,非常喜欢交朋友,所以在海内外每个企业家都有很多朋友。如果我们自己家乡的人,潮汕的商人能够先形成一个合力,带个头,相信会很多企业家会对汕头有兴趣,会来加入汕头的建设中。
中国网:除了刚才咱们聊的这一份提案,您今年还带来了另外一个提案,是关于抓紧出台“推动内地与香港企业联合‘走出去’”实施细则的提案”,您去年两会时也带来了一份与之相关的提案,叫做《动用国家外汇储备并借助香港国际化平台,积极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到海外投资》。这两份提案细看是有区别的,去年是支持有条件的民企借助香港投资海外,今年是内地企业和香港企业联合“走出去”,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
陈经纬:这里有一个背景,前年我就提出了动用国家的外汇储备,借助香港国际化平台,积极支持民营企业有条件的到海外投资。因为我国“十二五”规划把“走出去”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加快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的外汇储备增多了,当时我提案的时候外汇储备才2万多亿,到现在已经3万多亿美金了。当时提案时就想到,因为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到海外融资困难很大。同时,我国有那么庞大的外汇储备,怎么用好它,也是一个大课题。香港是一个国际化平台,改革开放初期香港为我国“引进来”战略,在引进外资方面发挥了功不可没的作用,我也亲历其中。改革开放都是香港很多中小企业到广东来率先投资,做小投资,做三来一补,逐步形成了制造产品,所以很多外国公司到内地来投资,就是看到香港企业从小做起,从三来一补做起,感觉好了,外国大企业才肯进来。初期外国企业看都不看你,也不一定认可你改革开放会成功,所以,是我们香港人、我们中国人先到内地来做投资。三十多年来在“引进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从金融上来看,香港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从外国投资者通过香港这个平台,与香港企业合作,来内地投资也好,通过香港这个平台作为一个跳板带来的投资也好,这种作用也很大。所以,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我觉得要通盘考虑怎么用好外汇储备,到今天来讲三万多亿的外汇储备怎么使它保值增值,是我国中央政府很大的一个课题。
中国民营企业要“走出去”,碰到的困难之一是融资难的问题,香港又能够发挥这样的作用,所以,我就做了这个提案,内地和香港的企业合作起来,通过这个平台来做。所以,我是2011年3月份提交的提案,2011年8月李克强副总理访问香港,带去了中央政府支持香港,我们香港叫做“挺港措施”,6大项36条,其中一项就是内地和香港企业联合“走出去”,这中间有很多内容也来自我的提案内容。
在2011年国务院很多部委都开会探讨,调研这个提案怎么实施。所以,第一步就李克强副总理到香港去就出台了内地和香港企业联合“走出去”,中央政府相关部门很重视,不停调研、开会讨论。在2012年十三部委联名出台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到海外投资的实施意见。国家主席胡锦涛到香港再次带去了中央政府支持香港的一些措施,其中一项是将“内地、香港企业联合走出去”加了两个字,变成“要推动内地和香港企业联合‘走出去’”,中央政府特别是两位国家领导人去香港颁布这个“挺港措施”,让我感觉到国家政府非常重视,全国政协非常重视,我这个提案被评为十一届全国政协优秀提案之一,中央政府各部委,全国政协,社会都很支持。
旺旺现在国家的一些政策的出台就是一句话一个框架,但缺乏实施的办法和实施的细节,像今年我的提案《抓紧出台“推动内地与香港企业联合‘走出去’”》,一个国家挺港的政策,也是领导人颁布的政策,香港企业很兴奋,也很高兴,和内地企业家交流中也感觉对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是一个很好的措施。但现在我们找不到具体怎么实施,这个政策非常好,但我们要看怎么实施这个政策,细节是什么。我是很关注“走出去”这个事业,但是连我都不知道要怎么做才好。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参政议政,履行政协委员的职务,就是要把一个在基层、在企业、在社会存在的需求,作为提案向国家建议,能够更好的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所以,我今年的提案就是“加快实施推动内地与香港企业联合‘走出去’”,这原本就是一个国家的政策,但为什么要“加快”,就是要落实细节怎么干,不要停留在一个口号上面,所以,具体的操作办法、实施细则要求政府快点给出一个指引。
中国网:说到中国企业“走出去”,让我想到您截止到现在,已经成功举办过两届“中国海外投资年会”,您希望通过年会给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什么样的帮助呢?
陈经纬:年会也是一个论坛,现在国家“十二五”规划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我们香港的这些企业家都希望政府用好香港这个国际化平台,也给香港增加很多商机。所以,这一方面来讲,年会是一个论坛,我们去年年会邀请了40多个国家来参与,中央政府也很重视,李克强副总理会前会后都做了重要批示。我们的企业家,国企500强,民企500强很多都过去参会;国家各部委也很支持,到会上为我们解读中国海外投资的政策;海外非常欢迎中国去投资,也来做了招商推介。前两届主要是务虚的信息交流,政策交流,以后我们逐步就会比较务实的来做。
中国网:听起来帮助特别大。您现在已经是一位老委员了,您今年上会和往年有什么不同的感受,给我们分享一下?
陈经纬:十八大以后中央政府提出作风改变,在这次两会上就是改变会风,行动上的一些改变。以往我们来开会,我亲身感受很累,每个晚上都有几场会外活动,我们乐于交朋友,也不想得罪人,一定去参加,也乐意去和一些朋友交流,但很累。而今年不同,往年各个省在两会期间到北京搞活动,邀请民营企业家、香港企业家来参与,这种做法也是好的,是为了他们当地经济发展是挺好的,但今年没有这种活动,我们感觉轻松一点。我从今年的会风感觉到社会应该营造一种好的氛围,让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不要花那么多精力去做业务以外的社交,业务以内的社交是必要的,但业务外的社交太多会影响企业家的精力,对企业管理和产品创新会浪费很多时间。我感觉到这次起了一个好头,设想中国民营企业家,如果能够少掉很多业务以外的应酬、交流,会轻松很多,把精力放在业务以内的事情,会把企业做得更好。
中国网:感谢陈委员今天做客中国访谈,感谢您今天和我们分享了那么多的感悟,也带来了您的提案,我们再次感谢各位网友朋友们的收看,感谢新浪微博对本节目的支持,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结束)
本栏目所有内容,包括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中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单位、网站或个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栏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中国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单位、网站或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网",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