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访谈 | 外国使节看中国 | 专家学者 | 名人名家 | 商界精英 | 人物故事 | 网上直播 | 视频中国
 浏览中国网栏目

盐泽英一:灾难报道不是报道悲伤

中国网 | 时间: 2013-04-23  | 文章来源: 中国网

采访对象:盐泽英一,日本共同通讯社国际新闻部编辑

问:能不能先跟我们介绍一下,地震刚刚开始的时候,日本的媒体会报道哪些信息?

盐泽英一:地震刚刚发生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回避灾害,(媒体)在地震初期很少去报道救灾信息,主要是预防性的报道,预防性的意思是就是提醒民众回避第二次灾害。电视台直播,开始即时新闻,刚刚发生了什么,什么地方发生的,附近海边的人应该马上回避,这些预防性的报道是最重要的。因为可能一分钟还有两分钟之后海啸就来了,或者还会发生再大规模的地震,应该回避到公园等比较安全的地方,需要提醒大家注意。报道的重点就是:到底事情怎么样,发生什么样的地震,还会发生什么。

问:在报道地震,包括其他各种灾难的时候,在内容上会如何取舍?会选择去报道什么,不报道什么?

盐泽英一:我们关注发生情况是什么样,还有受灾的情况怎么样,还有受灾者需要什么,他们需要什么,这个是最重要的。他们很关注的是:现在吃的东西在哪里可以拿到,还有水有问题呀,电有没有这样的,生活上需要我们提供信息。

还有对交通方面比较关注,如果发生大地震,地铁、火车、公共交通可能发生混乱,这个影响到人民的生活,所以在东京发生地震的话,媒体首先报道交通系统有多少影响。现在大地震之后,地铁有的时候会停运,那时候我们会马上报道现在某某线的地铁停了,还有某某线的火车现在停了,新干线也暂时停了,还有飞机场现在航班停了,这样的新闻比较重要。

如果有取舍的话,救灾人员干什么这样的消息相对来说比较少。救灾人员干什么在第一期阶段不太重要。有位旅日作家说,她从来没在电视上看过任何感人的画面。有这样的,但是这个有些误会。我们的报道是有阶段的,地震刚刚发生的时候,我们最关注的是刚刚提到的这些信息,但可能过了一个星期后,在了解全面的情况后才开始(报道)个人故事。这里有一个次序的问题。

问:如果报道过于惨烈,如何处理?

盐泽英一:我们的媒体不报道尸体,还有太悲惨的画面,这是一个规则。比方说发生大规模的地震,可能现场有很多的尸体吧,我们不报道人的尸体,媒体有内部的规则,这个太痛苦,太惨了。

2011年的东日本大地震的时候,我们报道海啸破坏情况的时候,读者(观众)有批评,这样的画面太惨,心理上很难受,不要报道啊。有这样的意见,以后这样太惨的画面就比较少了。有时候要考虑会不会报道,但是这个每个情况都不一定,媒体也要考虑读者(观众)的要求,有的时候调整内容。

问:日本的媒体在报道地震的时候,给人感觉相对比较冷静,有特别注意避免煽情吗?

盐泽英一:读者要求是务实的报道,如果媒体煽情,还有宣传事态的报道的话可能有反感,所以我们最重要是务实的报道。

我们报道救灾活动的时候,没有背景音乐,为什么呢?背景音乐的报道有一种煽情或宣传的色彩,比方说政府需要人民的团结呀,还有我们需要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啊,如果有这样的宣传的色彩的话,人民就有反感,所以我们回避这样的一些导向性的报道。我们不需要故意煽情,我们需要的是了解情况,还有解决需要的问题,这个应该平静地做。

另外针对领导人的报道也比较少,2011年菅直人马上去现场的行为受到日本媒体普遍的批评,因为如果他马上去现场的话,他的访问会影响到救灾活动,那时他不应该去。有宣传色彩的活动我们不欢迎的。

问:为什么菅直人去现场会影响到救灾?

盐泽英一:菅直人去现场的时候,当然不需要开路之类的,但是如果他去现场的话,一定影响到现场指挥人员的工作。所以那时候媒体批评他,还有他去现场有一种政治色彩,就是他要给人家看,给人家看我是作为领导,坐镇现场,有一种作秀的感觉,所以人家批评他的访问,那个是他作秀,实际上影响到救灾活动。所以可能他第二天还是——我的记忆中可能他是第二天还是第三天去现场,那时候受到批评,就是他自己作秀的事情,在务实的工作中不需要这样的访问。

问:菅直人过去不是会起到一些积极的作用吗?比如说指挥救灾,或者鼓舞灾民?

盐泽英一:菅直人去现场的时候,他的意思是我注重灾情,还有我自己指挥救灾活动,他要给人家看看自己是领导,指挥救灾的活动。但是老百姓觉得不需要去现场,他指挥工作可以在东京。那时候他去现场,是有一个政治扮演,就是政治作秀的感觉,去现场不是那时候最重要的事情。

问:也不太常看见日本媒体报道英雄事迹。

盐泽英一:过去对灾害的报道中很少见英雄的报道。为什么呢?我感觉人民也不需要这样的英雄,每个人做务实的工作就够了,我们不需要这样的典型英雄,我们现在的感觉是我们不需要,国民也不期待这样的英雄出现,这个也许是国民性吧。

当时处理福岛核电的50人,也不是日本媒体制造的,是国外媒体首先报道称他们是英雄。日本的媒体反而没有这样的报道,因为我们的感觉是福岛核电——东京电力的工作是他们的任务,他们的义务,他们不得不做,所以不是英雄的感觉。但是以后国外媒体报道福岛这50人,说他们是救日本的英雄,这个是国外缔造的英雄。

问:目前的日本地震报道似乎已经相当专业了,不知道媒体在地震报道中还会受到什么批评吗?

盐泽英一:媒体也有受到批评的时候,前年福岛核电事故时,我们的报道不太全面。我们做的报道只能是报道政府发表的内容,但是那时候政府发表的内容是不太全面,他们不敢公布不太方便或不愿意公开的消息。但是那时候刚刚发生核污染,媒体的报道也许不太了解全面的情况,美国的媒体说现在的核污染比较严重,但日本媒体比较慎重,为什么呢,因为日本政府公开的消息比较少,后来才慢慢知道了核污染严重。日本媒体因此受到批评:为什么日本媒体只报道政府公布的内容,不去发布自己调查的信息?

报道不能过于依靠政府发布的信息,有的时候政府不方便、不愿意报道负面消息,我们应该来自己判断,来全面报道。但是那时候我们的科学的知识也不够,所以我们太依靠政府的信息。现在我们也需要有核电专业方面的人,要培育核电专业方面的记者,应该由他们来自己判断报道情况,我们需要这样的人才。

问:现在有关于核电这方面的专业记者了吗?

盐泽英一:有,慢慢的每个媒体都比较注重这方面,但也还是在过程中。那时候我们知道了太依靠政府的消息最危险了,所以如果有专业的科学记者呢,就可能有更独立的报道。

问:媒体有自己的纪念方式吗,比如电视台停播娱乐节目这种?

盐泽英一:通常都没有。只有东日本大地震的时候,电视台停播了两个月左右的广告,有作为媒体表示哀悼的意思,这样非常的时候,打广告是不好的,所以媒体都停广告了。还有今年3月11日大地震两周年的时候,日本的《读卖新闻》上也没有广告,这个也是表示哀悼的一种形式吧。

因为东日本大地震规模特别大,所以电视台有这样特殊的报道,但是一般都没有的。至于是否停播娱乐节目,可能比较少。

问:日本媒体是如何去报道企业和个人的捐赠事迹的?

盐泽英一:发生大地震的时候电视台也呼吁捐款活动,但是我们不报道个人、一个特定公司的捐款数。因为这个有一种企业的宣传的色彩,所以日本电视上我没有看过这样的信息。但是重要的捐款活动,以电视台会说老百姓要捐款的话,联系某个地址,联系某个电话,直接捐款什么什么的,有这样的呼吁。

问:您觉得这个不算是新闻吗,比如几千万这样一个巨大的捐款数额?

盐泽英一:可能成为一个小消息,但是不太大的新闻。日本人的感觉,捐款应该是后面做的事情,也不是应该给人家看的事情,这个也许日本人的一种传统。这个是跟我们日本的国民性有关的。

问:直升机在日本的地震报道中很常见,中国的媒体人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觉得媒体怎么会有这么奢侈的资源?

盐泽英一:哦,我们没有这个奢侈的感觉,这个媒体花自己的钱,使用直升机进行现场报道,我们有这个需要,没有奢侈的感觉。当然,如果媒体在使用直升机时给救灾活动造成影响,那就不好。日本规模较大的媒体,朝日新闻、读卖新闻、每日新闻,都有自己的航空部门,有自己的飞机,有自己的直升机。共同社的飞机不是自己的,但我们有合作的航空公司提供专机。

直升机几乎会每天使用,比方说东京发生大规模的交通事故,高速公路十辆车撞到了,死了十个人,我们就用直升机从上空摄像,拍照片。还有今天天气好了,全东京天晴了,那就用直升机拍东京的全景啊,差不多每天用的,所以直升机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文字整理:谢小红)



 
|相关报道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uomeiti@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396 (2007.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