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校长龚克:强调特色“公能”素质教育

时间:2014年3月8日
嘉宾:全国人大代表,南开大学校长 龚克
简介:就大家非常关心的教育改革和自主招生问题,中国网记者于前方驻地采访到了南开大学的校长龚克先生。[视频下载] [访谈实录] [返回视频]

视频点播

访谈实录

中国网:自主招生不可否认它一定可以使学生的选择更加多元化,但是我想更多的人关注的是自主招生的公开性和透明化,有没有一些有利的监管措施呢?

龚克:这是非常重要的,它的公平是要靠公开保证的,我们说高考,现在大家认为他比较公平,其实从我的角度来看,它最重要的公平体现在它的可比性强和透明度高这两点上。我以前在文革期间,申请过好多次工农兵学员,没有申请上。当时工农兵学员采取的办法是个人报名、群众推荐、组织审查、学校录取,听起来很好,可是我报了好几年也不能如愿,也不知道为什么,也不知道今后该怎么努力,它没有透明度。领导说你继续努力吧,怎么努力?

现在我知道外语考得不好,加强一下外语,不同的报名者之间是怎么比较的,不知道。不行怎么努力也不知道。名额怎么分配也不知道,因为当时的名额一直分配到公社,分配到工厂,只要我们隔壁的公社跟我们比就没有可比性了。

等到1977年恢复高考,所有在北京招生的学校、专业都登在报纸上,向所有的考生平等地接受我们报名,所有考试科目,每一个考试考了多少分也是公开的,接受所有人应试,感觉这件事情非常公平。

我觉得现在特别重要的,要把这个放在自主招生里,就是他要具有可比性和透明度。我不能说我取了一个学生而不取另外一个学生,这中间没有一个可以透明告诉你的比较,所以这一点是我们现在努力掌握的一点。

我们现在怎么掌握,为什么我们还要做一个笔试,有的学校放弃笔试,直接用口试,我们觉得还是要做一个笔试,这个笔试它的可比性比口试至少在目前情况下要强一些。但是我们希望我们做的笔试和现在高考做的笔试不太一样。

比如我们今年尝试一个,比如我们今年尝试,在考语文的时候,我们指定两本书,一开始公开出来,让学生看这两本书,就不用背记什么东西,但是你要理解这两本书,然后我们就这两本书提,这普遍得到了好评,有一些家长都看了这两本书,他后来也让学生搞这样的题,后来他们给我们反馈,觉得这样的做法比较好,这种半开卷式的考试,我们长时间办,考察学生的能力。

我们实际上最后考什么呢?这两本书代表不同的研究方法,如果用这本书所体现的研究方法去对待这本书提到的问题应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我们除了对人物、情节的描述,我们看他通过这个能不能看到这个人在分析这类问题的时候,这个作者他特定的角度、特定的逻辑能不能被学生看到,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比看人物的性格特点、故事情节要深得多。

我们希望,经过改革以后笔试的形式来保持我们自主招生相对较好的可比性,较好的统一尺度的可比性,这是一点。

同时,我们在面试里面,首先是多数人的面试,也采取了很多相互隔离,对测试的对象事先不知道的,所谓双盲这样的办法。我们现在正在成立招生委员会,招生委员会准备吸收在校的学生、老师、校友(校外的校友)来共同参加,让他们了解更比我们公示的更详细的过程,来接受这个监督。我们正在努力做这方面的东西,希望向兄弟院校学他们好的经验。

中国网:我们听到了在自主招生的过程当中,考核办法也是有很多的创新的,说道创新让我想到了党中央非常重视的方面,就是人才的创新,不知道南开大学在人才创新方面有没有自己独特的做法?

龚克:我们这几年尝试几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我们在校内建立了一个模拟绩效工资的制度,希望通过规范教师待遇,能够更好的激励每个教师的积极性。现在谈人才的时候大家比较强调引进人才,古人云“近者悦、远者来”,你首先要把你现有队伍的积极性激发起来,形成一个比较良好的氛围,他彩绘更有吸引力。如果近者怨声载道,你想远者即便来了,有很高的待遇,他也很难发挥作用,毕竟要跟这些人合作。所以我们梳理现在的对教师队伍的评价体系,希望使他能够多元化,来适配不同岗位的不同要求。通过建立相对规范的评价制度,来使他们勤奋的劳动做出来的成果得到适当的评价和激励。

但是这件事也遇到很多的难处,当你实现多元化的时候,在一定意义上失去了可比性。一问大家都用文章衡量的时候,它的好处都可比,但是它的缺点是不适应不同岗位的要求,现在我们就要探索了。这不仅对我们校内、校外新来的人,过去的人都是适用的。

第二,我们建立了一个教师发展中心,这个教师发展中心是为教师职业发展服务的,会提供各种各样的培训课程,比如从现在开始,这两年比较着重的是学术规范,这个学术规范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有这个规范,这个规范的实质是怎么理解的,涉及到怎么发表文章、选题、引用、处理合作者之间的署名关系等等。这几年我们在做这个,然后我们加强他的教学能力,一个很好的博士,有很好的论文不一定能够讲得很好,所以在强化这个部分,这是教师发展的知识系统。

另外我们在学校里面设立了高端的岗位,比如我们叫南开讲座教授,这是最高的了,我们对校内外一视同仁,我们校内最优秀的可以做南开讲座,校外引进的优质人才也可以做南开讲座,那么他进来以后待遇是相当的,当然引进的人我会给他安家费等等之外的待遇,但是他的基础待遇和校内是相当的,同工不同酬总不是办法,短期是可以的,长期是很难持续的办法。所以我们现在正在从制度方面来创造一个好的氛围,希望能够增强我们的人才吸引力,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建设规范学术治理体系,强化教师在学术治理体系里面的作用,这里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改造我们的学术委员会。这个学术委员会是富有学术权利的,在学术的评价,学术资源的分配,教师的晋升等等方面都有相当的发言权。

过去学术委员会可以说在一定意义上是党政指定的,根据不同学科代表性人物,大家出一个名单,党政联席会、校长办公会、常委会一定,这些人不错,都是院士、长江教授等等,有不同的学科,年龄等等。现在我们改变了这个做法,我们把它做成教师推选的,不同的学科教师推选自己的代表,由他们组成学术委员会,这样使得学术委员会有一个民主的基础,它行使权利更符合制度的要求。这个做了以后,一年多来这个学术委员会的作用不断强化,我们现在正在做进一步的整合,把我们的教学指导、学位评定和平时的学术评价,形成一个更加完善的学术治理体系。我们将来要制订学校的章程,最后会把它用学校的章程形式确定下来,这件事情对于发挥教师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要有执行权、参与权、表达权,主要是通过这个体系实现的。

中国网:谢谢校长!感谢新浪对本节目的大力支持!

(责编:佟静 记者:朱烨 摄像:刘哲 后期:周珊珊)

     1   2  


网友互动

0
用户名
密码

栏目组联系方式:

访谈热线:
010-8882 8219  010-8882 8056
010-6235 4008
E-mail:
duomeiti@china.org.cn
版权声明:

本栏目所有内容,包括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中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单位、网站或个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栏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中国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单位、网站或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网",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