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军事医学不动摇

发布时间: 2014-12-10 10:36:51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花晓 基飞 颖娜 乔冰 培强  |  责任编辑: 裴希婷

201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50周年纪念日这天,一场“戈壁情怀”座谈会,在军事医学科学院隆重举行,纪录片里那熟悉的场景,让几十名皓首苍颜的老者热泪盈眶。他们都曾参加我国核试验生物效应研究,把青春乃至生命,贡献给了军事医学防护研究事业。

主持座谈会的一级教授王德文,今年76岁了,是我国唯一全程参加核试验生物效应研究的医学专家,至今还带领团队在新武器效应与防护研究领域跋涉不止。

党旗下的誓言,坚守军事医学防护阵地毫不动摇

“我这一辈子,活得坦然、活得充实、活得幸福,为什么不快乐呢?”用王德文的话说,这一切都起源于“那一天”。

1964年4月30日,王德文所在研究室主任刘雪桐,把他叫到办公室,紧闭房门,郑重说道:“国家要进行核试验,我们奉命组建生物效应研究分队,组织上决定让你参加。”一股热血冲向王德文的头顶,这是党对自己的极大信任啊!刘雪桐接着说,“这是绝密,必须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王德文坚定地回答:“决不辜负组织信任,坚决完成任务!”

这时的王德文,刚从北京医学院毕业两年,参军到军事医学科学院时,他就决定把一切献给军事医学事业。尽管,年轻的他已经能够预料,会有很多考验等着自己。

队伍还没有出征,技术员李延平就遇到考验了。这个19岁娇小的北京姑娘,被指定为动物称重,当时称重条件落后,又不能把用来做实验的动物捆起来,只好由人抱着上地秤称。百十头猴子、猪、羊叫唤不停,张牙舞爪,李延平又惊又吓,泪水混着冷汗直往下流……等她坚持把动物一一称完,以后的困难就再也没有难倒她,直到1999年退休,她始终没有离开军事医学防护事业。

在我国停止核试验之前的32年里,王德文和同事28次赴戈壁、进大漠,闯爆心、踏沾染,有的献出生命,有的落下残疾,有的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受到影响,但他们从没退缩,用牺牲和忠诚,将我国防原医学研究推进世界前列。

“文革”期间,王德文被当成“反动学术权威的孝子贤孙”,不让他到实验室工作。他十分痛苦,但坚信“保卫祖国的事情总得有人干!”白天受批斗,晚上就在家里偷偷研究从大漠戈壁背回来的标本,查阅积累资料,没有一天中断过研究。

1996年,我国签署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许多人劝王德文:搞军事课题研究任务重、经费少,成果保密,无名无利,正好趁机转向民用医学,凭实力威望,一定能开拓出广阔天地。一位老友为他“支招”:肿瘤患者越来越多,搞这方面的研究肯定有市场。

“军队科研人员怎能被市场牵着鼻子走?那会成为金钱的奴隶。”王德文掏出心窝子话:“我们是在党旗下发过誓的,如果忘记了使命,一辈子都不会安生啊!”此后,他紧跟武器发展进程,牵头组建了全军重点实验室,对高新技术武器的致伤规律和防护展开全面研究,把事业拓展到新的领域和高度。

其实,王德文并不孤单。现任实验病理学研究室主任的彭瑞云,就是在这个时期“加盟”的。她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先是在地方当了两年医生,然后考取硕士、博士研究生,入伍来到军事医学科学院。她的同学有的在临床一线挣了大钱,有的在国际医学机构工作出了名,聚会时有人笑话她“三傻”:当兵、不出国、搞军事科研。她一笑了之,什么话也不说。

还用说吗?她的事业和国家安全紧密相连,是能够用金钱和名利衡量的吗?

文章来源: 中国网
责任编辑: 裴希婷
 

互动留言

0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changhy@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219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