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国居民意识淡薄给疫情防控增加难度

发布时间: 2015-01-21 16:39:28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裴希婷  |  责任编辑: 裴希婷

中国网: 我们已经做了三天的筹备,我们的心理也准备好了。那么去了塞拉利昂之后,当地的医疗条件到底是怎样的呢?

牟劲松: 到达塞拉利昂之后,我们有几个直观的感觉。先说社会的条件,集市上人头攒动,不像是我们一个现代社会,或者是认识到的对于一个疾病的防范、戒心和恐惧。所以,这个对于传染病疫情的防控是增加难度的。我们看到他的广告牌上写的就是“埃博拉是真的”。这种情况下,要想把一个传染病很快地控制下来,是很难的,就是这个环节上要做很多的工作,宣教工作,社区工作。他们的社会经济条件相对比较落后。这也不利于传染病的防控。我们走在那个街上,没有很好的大型的社区,市政设施,包括我们的医院都会间断地停水停电。我们两个可能都遇到过,在病房里工作的时候,晚上进去查房,停电了。然后这个时候,黑灯瞎火的,你周围都是埃博拉病人,你什么都看不见。所以,每出现一个问题,我们都会去做相应的细节上的处理和应对。比如说后来,我们只要晚上进病房一定要拿应急灯。还有就是工作结束离开病区,从消毒、隔离、感染防控的角度来讲,进出一次病房都要进行淋浴,有时候没水了,就是很不利于防控。后来我们就自己在那个医院买了三个水罐,我们用当地的中资力量和我们自己后勤人员,到处去筹措市政的供水,保证了后来的工作,把水电维持到能够正常工作。所以,可想而知,最基本的情况,都是这样的落后。我们工作起来会有很多困难,这些困难包括,他们当地的救护车不足,医护人员罢工,医务人员不足,床位不足,这些都是很实际的医疗条件,就是这个样子。所以,换个角度来讲,这个病在中国,不是说不可能传到中国,但是如果传到中国,我们的社会组织能力,调动能力,我们的社会资源,我们的医院资源,我们的床位,我们的医疗设施,足以应付这个病。所以,在中国不会这么可怕。但是当地条件确实有限。

闫涛: 塞拉利昂整个国家的人口大概是六百万多一点。在这么多人口的国家里,全国的医生就一百多,不到两百,护士不到一千个。从这个数字上来看,这个国家的医疗资源差到什么程度,心里基本有数了。从医院的条件,硬件条件更是差了。实际上,我们去的那个医院,是中国援建的一家医院,叫塞中友好医院。塞中友好医院在我们去之前,原来是一家综合性医院,有一栋病房楼,每栋都是两层。但是,就这样的一家医院,是他们当地条件最好的一个医院。但实际上在我们国家,可能随便一家医院,都比他的条件要好。所以,整个来说,他们国家医疗处在一个非常低的水平,卫生防疫系统也是非常差的,基本上就是处于不工作的状态,尤其是埃博拉一来,基本上是处于不工作的状态。整个疫情的控制,最后要靠什么呢?靠军队去站岗,去拿枪各个路口把守。国家的卫生部门力不从心了。

中国网: 面对当地这样的一个医疗条件,我们的防治工作是如何开始的呢?

牟劲松: 准确讲,实际上我们的工作是负责医院埃博拉病人的收治甄别。传染病的防控最主要的是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路径,才能很好地对这样一个疾病有所控制。隔离传染源,就是这些病人,当地并没有足够的床位和医务人员,甚至转院车辆来协调转院收治他们。这个就给卫生防控,疾病防疫带来最大的问题。第二个,你要是切断传播途径,当地的人如果对埃博拉病没有足够重视,再加上当地的社会卫生条件有限,大量人群聚集到贫民窟,彼此之间密切接触,然后在一些接触环节又不按宣传、宣教的这样去严密地注意。那么,防控就带来了更多的问题。所以,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塞拉利昂的感染人数仍然居高不下的原因。

文章来源: 中国网
责任编辑: 裴希婷
 

互动留言

0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changhy@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219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