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所有内容,包括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中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单位、网站或个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栏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中国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单位、网站或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网”,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活动标题
活动描述
文字内容:
“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欢迎各位的收看!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进国企改革要奔着问题去,以增强企业活力、提高效率为中心,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那基于此目标,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呼之欲出。国企改革究竟该如何 “奔着问题去”?新一轮改革措施释放出了哪些信号?就这些热点问题,我们邀请到了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进行解读。李老师欢迎您做客我们的节目。
2015-02-10 15:25:44
大家好!
2015-02-10 15:27:04
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以及前不久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座谈会上,都涉及到了国企改革的有关方面。那么,文件和会议上对国企改革表述的新亮点有哪些呢?当前国企改革的重点又是什么呢?
2015-02-10 15:27:16
十八届三中全会标志着国企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定义词叫“全面深化国企改革”。从十八届三中全会这一年来看,2014年被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基础年。在2015年将全面展开,在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对国企改革问题有68个字的论述,强调了方向、目标,对当前的重点工作进行了新的部署,包括李克强总理的讲话。
国企改革的重点是解决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问题,在具体方向上是市场化,向市场化的方向前进,核心是政企分开。这是中国国企改革30年来,一直围绕政企分开的核心。在具体的途径,就是混合所有制的改革,目的是进一步增强国企的活力,影响力,这些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了以效益和质量为中心,围绕核心竞争力,这样把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在这个情况下,国企改革要奔着问题去,由此铺开,我们国企改革在一个大的背景下,解决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的问题。国企具体的焦点是政企分开,查找差距,重点解决政府由管企业为主,转向以管资本为主,而混合所有制是解决这个问题重要的实现形式,应该说2015年将积极部署,将全面展开,是国企改革的关键之年。
2015-02-10 15:27:31
目前,社会比较关注的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方案以及“1+N”的形式,这一方案释放出哪些改革信号?
2015-02-10 15:27:44
“1+N”的顶层设计方案,从上层下层,国内国外,都非常关注,因为这个决定了我们国企改革的纲领,就是核心内容。中国有句古话叫“纲举目张”,它是个纲领,决定着整个改革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现在做什么,重点要把握的政策、界限都讲了,也讲得很清楚。整个国企改革目前重要的文件有30多个,而这里的“1”就是国企改革的指导意见,它是三中全会精神和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认识和具体体现,也是整个国企改革总体的把握和必须遵守的纲领。在国企改革方案中,核心思想还体现中国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融合,把市场经济作为我们改革的方向,这点是坚定不移的。
政企分开应该是核心内容,围绕焦点是在产权,产权的完善和保护,产权制度,通过混合所有制的方式,通过投资资产经营公司建立的现代体制、形式,从外部来说,上面解决了监管的问题,怎么监管,下面解决国有企业怎么增加活力,怎么运行的问题。同时对于国企改革,尤其实行混合所有制面临的问题,在政策层做了具体的规定,哪些是底线,哪些是红线,应该遵循的什么,不能突破的是什么。总体上,还是让国企更有活力,更有竞争力,更有影响力,加速推进国有企业推向市场化、国际化、现代化发展。
2015-02-10 15:27:58
国资委公布了首批央企改革试点名单,您觉得为什么选择中粮、中国医药等6家央企?作为首批试点的企业,您预计下一批的试点单位又将从哪些方面进行考虑选择呢?
2015-02-10 15:28:09
这6家试点,首先看它是四个方面派生出来的。首先一个方面是国有企业的体制问题、机制问题有两个关键点,有国资委直接管企业,中间增加投资经营公司,两层到三层管理体制这个框架。第二个混合所有制是解决企业自身的活力点,解决所有制的问题。第三个董事会就是公司治理,是解决了改革主体的机制问题。再一个,纪检组派驻问题,是解决一个保障问题。我们可以看到,体制问题,所有制问题,机制问题,还有保障问题,是国有企业四个重要方面。在这个基础上,选择有代表性的企业照着四方面改革,比如说中粮、中国医药。因为中粮、中国医药都带有行业特征,对于中国将来的改革与结构重组,行业明显是重要主体。行业的链条有上游、有下游,比如说中粮有公益性和竞争性同时具有,这样把这一个点解剖开,比如中粮外部还有中储粮,另外还有华孚,同时存在好几个央企。央企下一步怎么重组,通过什么途径,根据什么需要,投资经营公司,哪些进了这个公司,哪一些在另外一个公司,怎么进行分类。通过这个点,以行业,以产业链条为主,试点解决了这样的问题。中国医药同样很明显,还有中国建材,都是行业特点很明显。还有一些,比如说国投,它以整个板块为主,以投资为主,然后强强联合,或者以投资为中心,这个以行业为中心,这样两个不同点的选择,将使行业条条和块块在两个层面上,都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有利于全面推进。至于下一步,明显地看,在公益性的企业,还有特殊功能性,包括带有垄断性特征的,应该出现在以后的试点之中。因为第一批都是在完全市场竞争中产生的,第二类、第三类应该出现在下一步的试点之中,当然根据试点的主题,以及实际的需要来最后确定。
2015-02-10 15:28:19
启动试点单位其实是改革思路落地的关键一步,也标志着国企改革进入顶层设计与试点同步推进的阶段。这将会产生哪些重要意义?
2015-02-10 15:28:35
我们的中国改革最初还是以“摸着石头过河”,就和邓小平同志讲的,开始只是知道“放”,一放开就搞活,后来很多经验是群众探索出来的。我们提出顶层设计这个方案,大概是在2012年新一届政府成立以后。当时提出的背景是我们积累了经验,问题也已经找到,下一步进入了攻坚克难,啃硬骨头的阶段,一些难点也比较集中。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抓好顶层设计,攻坚克难为重点,再运行一段时间看。应该说是我们改革很重要的经验,是从实践中来,从群众中来。我们重启试点,实际上就把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结合起来,就是上下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这种方式既是我们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基本经验之一,而且体现了尊重实践,尊重群众,尊重唯物主义的思路。所以现在就把顶层设计、总体设计与试点结合起来,将会使得我们的思路在实践中先行、试验,通过实践检验和推动顶层设计,使我们政策更有实践性、群众性、有效性。同时也让设计经验上升到国家层次,推动全局。这样再出来的顶层设计更切实可行,能很扎实地得到推进,使我们的改革扎实健康、有持续的推行下去。
2015-02-10 15:28:46
在您看来,新一轮国企改革面临的核心的问题是什么?如何“奔着问题去”呢?
2015-02-10 15:28:55
核心问题政企分开。我们的改革从1984年开始,中共中央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商品经济,同时现代企业制度出现在中国。在一开始,还发生了福建省几十个厂长要求松绑,应该说政企分开,在1984年已经起到中国改革的实践中来。这次改革的重点仍然是政企分开,为什么呢?有一个背景,我们中国的国企是以计划经济为特征,在初期建立,那是历史的需要,但是随着中国政府权力集中和计划经济同时推进,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我们是在1992年才确立的目标。那应该说才20多年,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之中,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同时存在,政府参与,政府调控,这种主要的特色。按照李克强总理讲,我们叫政府和市场双引领,双调控,但是最终的目标,我们还是市场,市场的标志是什么?就是企业的主体地位,自主权得到充分发挥。我们现在目前进行的改革还是围绕这个中心,让企业有更多的经营权,让企业自己能够自主经营。所以我们还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管理科学、流转顺畅在产权,这是我们当前改革的目标。所以经济工作会议68个字,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6个字进行了重申,我们的目标要解决的是政企分开,让企业有自主权,按照市场的规律来配置资源,使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方向发展。
2015-02-10 15:29:05
目前,可以说混合所有制的改革已经进入实际操作阶段,而且混合所有制是国企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选择。那么您认为究竟什么样的“混合所有”才能实现国企市场化的要求?哪些企业适合“混改”?
2015-02-10 15:29:13
混合所有制是目前来说,成为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实现途径。搞混合所有制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按照我们三中全会的决定,与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包括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公有制和非公有制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都是中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经济基础,能够都是充分焕发民营经济的活力,同时把民营经济的活力带到国有企业中来,让国企改革通过民营企业的合流,增强它的活力。这是我们的重要目标之一。混合所有制应该说有四种形式,首先包括产权、上市公司,全民参与股份,大众的公众化的公司,这是一个基本的混合所有制的形式。还有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存量资本进行产权的流通,让民营经济参与。还有第三种混合所有制通过项目为主,在增量资本,比如中石油拿出销售的30%,来民营经济参与,这叫增量资本的改革。还有内部,就是职工持股。这四种方式一个共同的焦点就是民营经济的参与,一方面使民营资本在实体经济中充分地焕发,强化了实体经济,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新的动力。同时使国有企业得到了改造,加强了活力,扩大了竞争力和影响力。这便是我们的重要目标。
2015-02-10 15:29:23
应该说在混合所有制的改革中的重点,首先突破的可能是那些我们称之为竞争型企业,就是商业一类。我们下一步准备分成商业型和公益型两类,商业型分成商业一类、商业二类,一类就是竞争性,二类就是特殊功能,包括垄断型在内。在民营企业就是竞争性的,将首先实现混合所有制,这些企业具有非垄断性的,完全市场竞争性的,这是民用产品为主的,走向市场,就是民用消费产品为主的。比如像医药、建材,走向市场的,像中粮,粮食竞争在市场,进入流通领域的,民用产品的,这些将率先。我们现在中央有78家企业,又合并了一家,还有77家企业,可能在这77家竞争型企业首先进行混合所有制,同时在特殊功能里有18家央企,在不同程度上,在参与链条的末端,在下游,还可能再进行。包括一些公益性的企业,它的外围混合所有制民营资本还可以进来,应该说我们的混合所有制目前在央企中占了52%,在整个国企中占了63%更多一点。应该讲从数量上铺开的面比较宽,要的是质量上怎么提高,效益上怎么提高。
2015-02-10 15:29:33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以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在国有企业将围绕核心竞争力强化,非核心竞争力的领域将充分地放开,让民营资本充分地进来。而混合所有制的重要标准就是真正地混合,不是捏在一起,就是那种物理功能的,把两个组装在一起,而是化学功能的,把它混合在一起。要像一杯水和茶叶,你放了茶叶以后,叫茶水,既不是茶叶,也不是水,叫茶水,融合在一起。融合起来还有一个标准,就是它的优势融合,把最好的东西在一起融合,是“1+1”超出“2”,优势的组合,产生新的经济形态,让活力充分展示,实力增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民营资本充分释放,这是混合所有制应该达到的目标和效果。
2015-02-10 15:29:40
也就是“1+1”大于“2”的模式。
2015-02-10 15:29:48
对。
2015-02-10 15:30:08
那“混改”是不是意味着国企“退”民企“进”呢?它的改革边界在哪里?它的改革如何把握这个“度”?
2015-02-10 15:30:20
现在有一种说法是中国国企改革是私有化,好像走其他国家走的一些路子。首先对这个问题,我们不是私有化的道路,我们的方向是什么?是市场化,是体制的改革,市场化体制的改革,不是所有制私有化的改革。这条线要划清楚,一开始就是要明确的。不管它的份量占多少,数量、质量怎么样,但是我们是体制改革,我们的方向是市场化,而不是私有化。所以我们的改革和西方国有企业改革,它的性质是不一样的。当你表现形式上看到以后,就是民营企业进了。我认为国企、民企谁多谁少,并不是我们的本质追求,而不是说我们是围绕哪个多,哪个少,这是表面的现象。中国改革经过了好几次,从1983年初期,从1983年到1990年就是国“退”民“进”,乡镇企业大批起来。从1993年到1999年第二次仍然是民“进”国“退”。就是国“进”民“退”的后来是民“进”国“退”,这中间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就和大浪的潮汐一样,它的起伏,带有周期性的特征,并不是说我们为了什么。
2015-02-10 15:30:28
这次改革非常明显,出现了表面上看国有企业的数量是要减少的,因为最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来的作为核心竞争力,以质量效益为中心,这两句话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非常重要的两句话。核心竞争力,非核心竞争力我们就要放出一些。在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而不是速度与规模为中心,所以我们的国企改革,我们不是讲中国经济新常态,中国的国企改革也是出现新常态,还有在这种新常态过程中,国企可能非核心竞争力的要放下一批,要转交一批,要下甚至有一批大量的让民营资本参与,甚至民营资本控股,这种可能性都在存在的。在下一步出现并不是人为的要造成什么现象,关键的这种新的体制是一个重新洗牌。如果民营企业甚至外资企业进了,有利于双方互赢,共赢,民也要赢,让国“进”民“退”,民“退”国“进”,这都是形式而已,所以我们追求的是国民共进,共进互赢。这是我们混合所有制的目标。中间如果出现包括2015年可能出现民营企业在2015年下半年,民营企业大量进了竞争性的企业。我个人的感觉,就是那种亏损的,短期的难以扭转的,产能过剩的,这样的话,让民企更多地进入,让民企的活力来冲一冲,让改革的因素冲一冲,进行大洗牌,可能会出现的局面。国“退”民“进”的现象在形式上,表面上看是这样的。但实际结果,国有企业把更大的资本,更多的资本,投入到科技含量高的,带有竞争力,有影响力的,比如说中国的高铁、高电压、核电、4G,还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表面上看是“退”了,实际上是“进”了,在数量上“退”了,在质量上“进”了,在规模上“退”,在效益上“进”。所以“进”和“退”是相对的,不要为表面上谁“进”谁“退”,而顾虑,思想应该更放开一点。我觉得这是一个趋势。
2015-02-10 15:30:37
刚才您也说了在某些方面可能会出现民企控股的情况,但是现在也有专家分析,在现有体制下,有些民营企业可能会担心入股后会不会被国企控制,您觉得这个担心有必要吗?
2015-02-10 15:30:46
这个问题,实际上中国的民企现在很担心。在2014年“两会”,宗庆后,王健林,很多有影响的企业家,他说我们进去,被他们吞并了,把我们变成他们的取款机,就是投资。实际上民营企业这种担心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你让我的钱进去,让你用,那不是和招商引资差不多吗。其实一个问题要解决,我们下一步改革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所有权和经营权怎么解决?中国国企改革说到底是资源和利益的重新分配,重新配置,就牵涉到所有权、经营权和分配权,三权是不是统一。首先我投进的钱要得到回报,这是一方面。第二决策发言,我能讲话,我能根据我的资本成为其中的董事,在重大决策和新项目的投资,让我有发言权,尤其是经营权,我们这方面也有不少的教训,还是有的。现在说改革中要解决这个问题,让民营企业最大的优势是什么?一是机制活,二是效率高,让民营企业参与经营,让它的效益增强了,那就是我们改革本来的意图。但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资本以国企为主,很多权力呀下放不了。下一步为什么我们讲了壮士断腕,要下决心是想大刀阔斧,其中话中有话,我为什么要大刀阔斧,为什么要敢于碰硬骨头,国企它必须把经营权更多地交给民企参与,让民企更大胆地进入,使它的资源得到充分的配置,它的财富得到平等地、自由地,合理的增长。我想这个问题,还是我们改革中真正要解决的问题,包括混合所有制的改革,职工持股的改革,董事会的竞聘,包括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等一系列文件都是解决这个问题,让民营资本,民营经济更放心地进入混合所有制的渠道,让民营企业把这个心放下来,因为顶层设计这些文件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我想。发展前景是可观的,是值得放心的。
2015-02-10 15:30:55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改革精神的要求下,您觉得下一步的改革如何操作,才能取得实效呢,以及下一步的改革还可以在哪些方面发力呢?
2015-02-10 15:31:05
实际上2014年是改革的基础年,而且要或者说序幕,一台大戏拉开序幕。应该说2015年是关键年,整体划分,我们通过三年左右,从2014年、2015年、2016年左右,把改革整个经验都摸索出来,摸索出来以后,在后几年全部铺开。应该说从2014年开始,五到七年,把这些问题解决,整个路线是一个过程,任何改革是一个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下子就能实现。目前现在是顶层设计提出来,就是重要突破,包括很多问题提出来,就是重要突破问题。提出来了,要去做,就是开始了。2015年是国企改革的关键之年,关键在它是实施之年。实施之年从哪些方面着手,非常明显的,混合所有制就是大规模的推开。混合所有制与国有企业的调结构,企业重组结合在一起,抓改革,调结构,转方式,这几点结合起来。混合所有制的推行将会有明显的推进。而混合所有制目前已经提出了包括产权,职工持股问题,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文件。因为中国职工持股的国企改革也停了11年,中央现在重新启动,让职工都成为企业的主人。再一个混合所有制让更多的民企进入。国企本身要合并,最近的南车、北车的合并,华孚和中粮的合并,央企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民营资本所有制的改革,与国有企业内部的重组,是双轮驱动的状态。因为这个看到比较明显。我们着手的还有投资经营公司,是监管体制。国务院、国资委怎么更好地发挥作用,让它少管企业,当然这是一个过程,不管或少管企业,以管资本为主,管人、管事、管资本,这三者结合,或放或收或提高,进而在体制方面的改革,将是比较明显的一场改革。
再一个国企内部董事会的改革,因为董事会是舶来品,主要是学习西方现代国家的经验,包括新加坡的经验。我们吸取了它的成功之处,新加坡的外部董事,另外外部董事和内部董事,再一个董事会与职业经理人的关系,新加坡的经验对我们提供了启发,这是董事会的改革。
2015-02-10 15:31:15
再一个是企业能进能退,我能进去,也能出来,产权的改革。另外职工的工资薪酬改革,从高管到中层,整个薪酬的改革,造成了“能多能少”局面,更加市场化。再一个职务能升能降,包括职业经理人的制度建立,这三项内部改革是一个重点。
刚才讲的四个方面,再一个是关于国有企业还有很多包袱,因为中国过去从计划经济过来的,很多重工业,军工企业历史负担很重,包括很多校办工厂,校办医院,包括电、水、气,物业管理,叫“三供一物”,很多企业还是国有企业担着,为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背上沉重的负担,所以要把它放下来。国资委主任也讲了,把该放的权力统统放下来,叫企业该减去的包袱,统统把它减除,那就是政府的态度。最后就是解决负担问题,就是国有企业不放下包袱不行。
还有一件事情很重要,一手抓国企改革,一手抓国企反腐败。我们2015年国企重点工作,它是事情的两面性,首先是保增长,改革,再一个反腐败,第三个问题是反腐败问题,国企反腐败提到议事日程上。为什么这么讲?因为我们国有企业是从计划经济蜕变过来的,计划经济留下的痕迹,管理体制是一把手主要负责人说了算,这是长期待于解决的问题。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采用干部的任命制,容易造成人身依附关系,这种关系容易造成内部人控制。而且国企同时是权力,财权,物资高度集中,资源高度集中在一起,权力高度集中,将在土壤上容易产生权力和商业规则的交换。所以根子就是两元结构,一个是计划经济造成权力过于集中,再一个市场经济交换原则,把这两个加在一起,使得腐败发酵膨胀起来。这个问题,反腐败应该是与国企改革是事情的两面,不可放松。正因为我们是奔着问题去,正因为国企存在这些腐败问题,所以我们搞了试点,我们派驻工作组,解决什么问题呢?解决块块管理变成条条管理为主,块块结合,就是监管体制的变化,在制度上解决。今年在国企改革中,一手抓改革,一手抓反腐败,并行不悖,这两条线同时进行,相互促进。
2015-02-10 15:31:25
外面有一个误解,搞反腐败了,以后大家不容易干了。不可能的,暂时可能受点影响,在有些企业,在有些人身上受影响。从长久说来,我们中国政府是下决心解决腐败问题的,这样的做法是根据国企腐败出现的问题,我们进行改革,完善这个制度,把腐败的土壤铲除,建立新的土壤,建立了新的制度,完善这个制度。应该说这正是我们中国国企改革的目的所在,我们一方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本质,另一方面坚决走市场经济的道路,就把不适合社会主义特征的市场经济的因素把它改变了过来,把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适合市场经济的,把它完善起来。所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企制度,这是我们国企改革的终极目标,不是说今年做什么事,要今后的五年到七年,而是中国实现现代化。我们完善了现在的国企治理的体系和制度,这是我们国企改革的终极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代化的国企制度,将保障我们国有企业永葆青春,长远发展,建设我们社会主义国有企业。我们中国的《宪法》规定第六条,我们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存,这是三中全会决定,经济工作会议都强调这一点。国有企业是中国的社会主义的支柱,而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支柱,对待国有企业,我们让它通过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使国有企业进一步发展,而不是削弱,而是加强,是前进而不是退步,是加强而不是削弱。让国有和民有企业同时在这场改革中,都是得到好处,让他们效益都得到发展。这是我们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目标。
2015-02-10 15:31:34
再次感谢您做客我们的节目,也感谢各位网友的收看,再会!
2015-02-10 15:31:41
谢谢!
2015-02-10 15:31:49
责编 裴希婷/主持 齐凯/摄像 李双江 郭天虎/导播 李哲/制作 庞睿/图片 李佳
2015-02-10 15:31:56
图片内容:
视频地址:
图片大图:
中国网 李佳
中国网 李佳
中国网 李佳
中国网 李佳
中国网 李佳
中国网 李佳
中国网 李佳
中国网 李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