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黄友义: 对外传播面临新挑战

时间:2015年3月12日14:00
嘉宾: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 黄友义
简介:在对外传播和中国文化走出去方面,图书作品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在提升中国的国际认知度和传播影响力上,翻译的质量如何提升呢?中国网记者就此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黄友义。 [视频下载][访谈实录][返回视频]

视频点播

访谈实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黄友义接受中国网中国访谈专访       中国网 杨佳摄影

中国网: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中国网“两会”报道。在对外传播和中国文化走出去方面,图书作品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在提升中国的国际认知度和传播影响力上,翻译的质量如何提升呢?中国网的记者就此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黄友义。黄委员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中国网的专访。

第一个问题是中国的图书作品在对外传播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哪些类似的作品是比较具有优势的呢?

黄友义:中国的图书是在中国对外传播中不可替代的一个重要媒介。一个人要了解一个国家,首先要了解它的文化,了解文化的最好的媒介,能够静下心来,而且随时可以了解的就是图书。它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中国的图书应该说有广阔的海外读者群,主要是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对中国的了解不一样,他们所处的时代不一样,他们自己的发展需求不一样,因此他对不同的图书都有兴趣。

比如说,现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政界非常想了解中国党和政府的治国理政的观点,所以,这方面的图书,共产党治理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的(图书)他们就很需要。还有发展中国家他们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很关注),怎么改革开放,农村怎么改?城市怎么改?经济领域改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怎么深化,他们想了解中国的改革情况做为借鉴。

当然还有一部分老百姓对中国的饮食、武术、健身感兴趣,还有一部分人为了工作需要想学中文,所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我自己过去一年接触了很多外国人,主要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智库,也包括欧美的人。一种深刻的感觉,世界上存在一种中国信息的饥渴症,他们急于想了解中国的东西,有人向我要中国的书、中国的刊,当然是外文的。还有人问我,怎么订中国的外文期刊。

中国网:其实,中国的出版物还是非常有市场的。

黄友义:这个市场越来越大,越来越现实。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黄友义接受中国网中国访谈专访       中国网 杨佳摄影

中国网:您如何评价中国的图书作品在世界范围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目前还存在哪些问题呢?

黄友义:的确有很多问题,首先,你出什么书,递给什么人,以什么形式传给他?这三个方面都是需要我们着力解决的。

比如我们需要精准地了解外国读者的需求,他不喜欢这种东西,你给他这种东西就没有必要,而这些人有什么需求呢?我们就需要看到一种新的发展,新的情况,就是中国经济越来越发展,我们自己还在自己没意识到的情况下,我们已经站到了舞台中央。人家在向我们要信息。

但他们要求的信息是不一样的。过去我们的信息是提供给少数的专家学者,现在有的人做生意,他自己家的小生意和中国经济发生了贸易。现在需要了解中国的人多了,因此,我们要更精准的了解他们的需求,这样我们就能选择适当的图书、适当的文章提供给他们。

再一个就是说,现在我们还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渠道。这个有效的渠道光靠中国自己从这里发行是不行的,应该更多的和外国的传播界、发行界、出版界更深入的合作,形成一个真正的中国图书的国际发行网络。

最重要的一点,实际上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就是怎么翻译好。一本好的中文书不一定能够变成好的外文书,现在翻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中国网:您怎么评价现代翻译作品的质量?有哪些问题是需要注意的?

黄友义:因为外国对中国信息需求量大,因此,中国翻译都非常忙。从2011年开始,特别到了2013年、2014年,一个翻译市场重大变化就是中文翻成外文的需求量和工作量都超过了外翻中,过去我们是把外国的东西翻译成中文,外国的文学、外国的经济管理经验和外国的科技知识,这些我们还在引进,当然这方面引进的翻译也有问题,比如说追时间、赶市场需求、翻得不精细,我也买过这样的书,我一看翻得不对,看不下去了,那我的钱白花了,所以作为读者也受害了。这是外文翻译成中文的问题。我更想说的是中文翻译成外文我们面临更大的挑战,因为我们的任务是要向国外解读中国,这方面首先是缺人。第二,翻译也要创新,你有人了以后,怎么能够把中国的观点很好的解答出去?比如说,去年我们翻译《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讲话的特点是引用了很多古文,这些古文我们看了能懂,翻译到外文以后,因为这涉及到中国的历史甚至中国两千年的历史,外国人不懂,所以就要加很多注解,解释这句话到底什么意思。

第二,它有很多基层来的、连接地气的、群众性的喜闻乐见的语言,非常口语化,翻译起来并不容易,你一定要考虑到外文里面是否有相应的(语言)适合,所以对翻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第三,还有一些中国典型的话语体系,比如我们用的一些政治上的表达方式,直接按字面理解翻译给外国人,他是听不懂的,他甚至不知道你在说什么。还有一部分对中国政治上有成见的人,他一看认为你是宣传,可能就不看了。因此我们还要注意用他们能够正面理解的语言来做翻译。所以,我们翻译当中遇到了很多新的挑战。

中国网:其实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除了翻译作品的质量之外,传播受众的需求也是非常重要。你认为在对外传播的战略当中,我们应该如何更有效、更有目标性的进行传播呢?

黄友义:你说得非常对,现在我们传播对象不一样了,一是面广,二是他们的知识上,对中国的了解肤浅,三是他们的需求差别很大。比如我接触中亚的一些国家,他们说中国赶快来投资吧,我们的基础设施不行,我们的交通、能源都希望你来投资,这是一种需求。有的中东国家希望中国买他们更多的东西,能不能多进口我们的东西。还有像南亚一些国家,比如缅甸、斯里兰卡,我接触他们的一些智库,他们说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你们得提供一些。

我们要针对他们的需求做宣传,一个是要找准位置,第二个是用他们能够熟悉的语言。我觉得对外传播需求量大,任务和要求更高、更严格。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黄友义接受中国网中国访谈专访       中国网 杨佳摄影

中国网:您近年来接触到的作品中,有没有哪部作品是您个人认为比较成功的对外传播的案例,能给我们点评和分享一下吗?

黄友义:比如说大家都在看的《狼图腾》,它通过一本小说介绍了中国人的一个时代,介绍了中国人的传统理念,也体现了中国人对生态环境的爱护,现在又拍成电影,它又是以书的形式,以电影的形式更大规模的、更多的渠道来宣传,我觉得从文学渠道讲这样就是成功的,中国人也爱看,外国人也爱看。

第二,要更及时地把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介绍出去。去年我参加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这本书,我觉得这类出版物、这类的信息是外国人非常需求的。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黄友义接受中国网中国访谈专访       中国网 杨佳摄影

中国网:除了图书作品和影视作品之外,现在网络媒体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了,您认为网络媒体在未来对外传播中应该有哪些发力点和注意的地方?

黄友义:网络媒体首先是快,短平快的东西首先是由网络提起来的,好处是比较快,无国界,而且承载量很大,新鲜的观点,马上出炉的观点就能传播过去,它起到了一个快和广的作用。但同时它也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对翻译来说,你要给外国人看,主要还是看外文的,怎么能够翻得准?你看最近关于“任性”的,李克强总理的报告里有“任性”,政协新闻发言人讲话里用了“任性”,他们两个人都用了“任性”这个词,但意思完全不一样了。翻译怎样能够比较准确地把这个词翻译给外国人,让人家了解,这就不是很简单的问题。

中国网:这是不是对互联网络人才需求提出更高的要求呢?

黄友义:对,对对外传播的、从事互联网传播的人才,从他的知识面和他的专业能力来说,我觉得比过去都要要求更高。过去比如咱们只是做图书翻译,你有充足的时间,你针对的面比较窄,就是一小部分学者。现在互联网的受众是大众,不同背景、不同文化、不同教育程度的,不同行业的人,因为有互联网,它都能够接受你的信息。所以,他们的需求就多样化了。我们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对我们的知识面要求就更宽了。

中国网: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也感谢新浪新闻对本节目的大力支持!


   (责编 王瑞芳/ 记者 佟静 王一辰 /技术 周珊珊)

网友互动

0
用户名
密码

栏目组联系方式:

访谈热线:
010-8882 8219  010-6235 4008
E-mail:
duomeiti@china.org.cn
版权声明:

本栏目所有内容,包括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中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单位、网站或个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栏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中国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单位、网站或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网",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