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工作内容
(一)建立完善减盐政策与支持环境。
1.完善涉盐食品相关地方标准,增加减盐内容,引导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控制食盐使用量,倡导并推广涉盐食品包装标签标注盐含量、盐含量分级标识及低盐膳食健康提示。
2.在“鲁菜”系列菜系地方标准制定中增加减盐内容,引导餐饮单位、集体食堂积极采取控制食盐使用量的措施。开展健康餐厅、食堂创建与评选活动,鼓励餐饮单位和集体食堂开发和提供低盐菜品。
3.支持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科研开发,改进生产工艺,逐步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合理减少和控制食盐使用量。加强食品行业准入管理和食品流通环节监管,落实减盐相关政策。鼓励钠盐替代品和低盐食品的研发与生产,满足居民多样化饮食需求。
4.在商场、超市等食品销售企业开设低盐食品专柜,为居民识别、购买低盐食品提供方便。
5.促进标准化控盐用具的生产和推广使用,为餐饮单位和居民家庭测量、控制食盐使用量提供支持。
(二)宣传普及低盐膳食与高血压防治知识。
1.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普及低盐膳食与高血压防治知识,开展多种形式、群众喜闻乐见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强化公众减盐防控高血压意识,营造浓厚的减盐防控高血压社会氛围。
2.强化儿童青少年、家庭妇女等重点人群干预措施。落实“减盐防控高血压,从娃娃抓起”,抓住儿童青少年味觉形成的关键时期,培养低盐饮食习惯。中小学校开设低盐膳食及高血压防控健康教育课程,托幼机构举办的家长培训等要开设合理膳食等知识讲座。发挥妇联组织和妇女之家、家长学校、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阵地作用,面向妇女和家庭开展家庭减盐专项活动,与现代女性大讲堂、和谐家庭、文明家庭创建与巾帼志愿者活动相结合,强化家庭妇女低盐膳食知识宣传与培训,提倡使用盐勺、盐罐等控盐工具。
3.发挥重点职业人群的带动作用。以领导干部、医务人员和教师为重点,通过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等平台和载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和培训,强化减盐防控高血压意识,充分发挥他们在不同行业和社会公众中的影响力。
4.开展食品行业、餐饮单位和集体食堂从业人员培训,做好减盐相关政策的宣传贯彻,增强从业人员低盐膳食和科学用盐意识,主动落实减盐措施。把低盐膳食和科学营养知识纳入中式烹调师、公共营养师和营养配餐师等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各类技能型人才的综合素质和水平。
(三)依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一步完善高血压防控措施。
1.开展人群高血压筛查和行为危险因素调查,及时更新完善居民健康档案相关信息,落实医疗机构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在有条件的公共场所建立血压等健康指标自助检测点,提供体格测量简易设备,提高人群自我血压知晓率,早期发现高血压高危人员和患者,进行早期健康指导,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
2.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完善高血压患者健康档案和随访服务,提高高血压患者登记率、治疗率和管理率。推广“患者自我管理小组”等模式,发挥患者自我管理作用,改善血压控制效果。
3.结合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开展低盐膳食和防控高血压健康指导工作。强化干预措施,促进居民饮食健康行为的形成。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创建的“病友之家”、“孕妇学校”等阵地的作用,加强对重点人群的饮食健康指导。
(四)建立减盐防控高血压监测与评价体系。
1.开展基线调查,了解人群低盐膳食与高血压相关知识水平,掌握居民食盐摄入量及其来源、血压等指标的基线水平。在基线调查基础上,建立居民家庭烹调盐使用量、居民尿钠水平和血压水平的动态监测系统。
2.在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销售企业和餐饮单位、集体食堂建立监测点,开展低盐食品和低盐餐饮相关政策监测、食盐及涉盐食品生产与销售监测、餐饮行业从业人员知识与行为及食盐使用量监测等,动态了解减盐政策与环境支持体系变化情况。3.建立全省脑卒中、急性心梗发病监测系统,掌握人群心脑血管急性事件患病水平和变化趋势,为科学评价项目效果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