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所有内容,包括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中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单位、网站或个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栏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中国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单位、网站或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网”,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活动标题
活动描述
文字内容:
《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欢迎您的收看。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第四届全球智库峰会”将于本月26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众多智库专家、政界人士、企业领袖等,将围绕减贫、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等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为2015年后可持续发展和气候大会提供政策建议。中国网邀请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前副部长魏建国做客演播室,介绍“第四届全球智库峰会”有关情况,并对网友关心的问题进行解答。
魏部长您好,感谢您做客中国网演播室!请您和我们网友打个招呼吧。
2015-06-25 17:00:29
你好!大家好!
2015-06-25 17:00:43
我们知道魏部长您曾在“第三届全球智库峰会”致辞中提出了三个问题,一个是加工贸易能不能发展,第二个是中国下一步出口能不能有一个好的前景,第三是中国到底如何从制造大国转变成制造强国,我们从今年的数据和政府的规划回头看看您前年提出过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加工贸易能不能发展?我们知道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若干意见》,当中提到了“创新加工贸易模式,促进沿海地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其中“创新模式”和“转型升级”,在您的理解当中有怎样的内涵呢?
2015-06-25 17:00:59
我一直是主管加工贸易的,应该说对加工贸易全过程有一个非常好的了解,我不太同意当前一些专家所提出的,在当今全球化的世界中,中国的加工贸易是逐渐走向微弱,并且不可能有大发展的理论和概念、我认为中国加工贸易在现有的基础上,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第一,我们加工贸易是怎么发展的,是我们国家在加入WTO以后,也就是2001年以后,就有更多的跨国公司,把他们商品拿到中国来,进行“三来一补”,就是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加工和补偿贸易,叫“三来一补”,从这个慢慢发展,跨国公司觉得中国的工人:第一,劳动力成本低,这是个大优势;第二守纪律,有智慧;第三中国原有的工业化基础,能够满足一些简单的,或比较复杂的加工过程。因此,就把加工贸易定下来了。
在这种情况下面,加工贸易给我们的发展解决了三大问题:
第一,解决了我们农民工。我们差不多有1.8亿农民动转向了加工贸易,特别是沿海地区,形成了农民工的潮,无论是深圳的玩具厂,还是广东东莞的箱包、鞋子,都是中国农民工在做。像《纽约时报》说美国的家庭打开鞋柜,四双里面三双是中国生产的;日本的男子汉打开橱柜,三件衬衫里面两件衬衣是中国生产的,就说明中国已经成了一个世界工厂,这是解决农民工就业。
第二,解决了我们当地的经济发展。我们不仅看到东莞发展起来,我们也看到江苏昆山发展起来,成了世界笔记本电脑的最大基地,我们不仅看到了基地,而且看到了深圳有更好的高新技术发展。所有这些都使我们想到从箱包、鞋类、服装、眼镜的框架到最后我们现在戴的测定我们身体的环表,这些都说明中国的基础在不断发展。
加工贸易难道仅仅就是解决这两个问题吗?我认为不是的。更重要的是带来了技术,带来了管理,带来了我们大的全球视野,而不仅仅是解决农民工就业,解决了当地的财政,解决了技术的工业化升级。更多人了解到国外的一套管理经验,更多人了解到我们新技术的产生,也有更多人了解到需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这是我们提出转型升级的一个核心问题。
2015-06-25 17:01:14
那么全球化到现在,原来那些优势,比如:第一,低成本、劳动力;第二,原有的工业化在那;第三,国际上面跨国公司都愿意把厂搬到这儿来。现在由于形势,特别是金融危机使经济难以复苏,还会不会在这儿做,我认为我们现在的优势依然存在,不是说我们劳动力成本升高了,加工贸易就完全要抛弃,不是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还有大批的农民工,还有更多需要转型升级,农民工需要一个替代的过程。
所以我认为加工贸易现在讲的转型,是转什么型呢?我主张是“二人转”,两个“转”,一个是自身的转型,就是我们的产品决定我们的出路。国外的产品,它看中中国的市场,看中了中国的劳力。现在能不能找到像中国这样训练有素,而且有着上下游全生产链条加工贸易的生产链呢?全世界找不着。我是研究加工贸易的,163个国家都在开展加工贸易,唯独中国把加工贸易做大做强了,我们不要轻易把加工贸易丢失。
因此,我们本身就要考虑如何把一批新的员工训练成像德国人一样有素,同时降低劳动力成本。那么怎么办呢,两个办法解决:
一是原厂不动,换人,我们叫腾笼换鸟,不仅换产品,也要换原材料储存这个鸟;
二是搬到中西部地区,现在有不少厂在搬,包括富士康、三星。都表明了这些厂还在继续利用中国的优势。这叫“一个转”,叫“自转”。
还有一个转是“两人转”,就是我们跟外国人一块到国外去办加工贸易。“一带一路”给我们指出那么多城市——65个国家和地区,93个港口和沿线的城市,如何帮助他们培育工业体系?比如巴基斯坦、肯尼亚、阿拉伯国家,他们就面临着这些情况。我们让我们全球化的加工贸易和我们所了解的“走出去”,而且我们人员也可以“走出去”,帮他们培训,帮他们支教,甚至骨干是我们手把手地教。这样采取“二人转”的办法——我们自身转,他们也转,我们不仅在国内转,也转到国外去,这样加工贸易是叫“转型”。
2015-06-25 17:01:31
“升级”,光是这样转不行,我们更重要是要采取创新的办法。我们的优势发展到极致了,就要考虑,这个优势能不能在当前的情况下有一种自主创新,也就是说以前是“人找我”,看到我的优势就找我来。现在要“人求我”,就是说我自己有更高更好的产品。举个例子,无人机,是年轻人的创新发展,人家来求我,下订单要求我来做,甚至把新的材料、新的结构、新的关键技术带过来,我们来做,那就需要我们有更高的本事,这个本事在什么地方呢?就是精准、高效、高质量服务。
精准、高效、服务,就是隐藏在加工贸易后面最深刻的内涵,我们要把以前低层次的加工贸易,提高到高水平、高质量、高档次的服务贸易上面,使人家感到,我要让你来做的话,这个加工贸易不仅仅是我信得过,而且我可以把这个价格卖得更好。
所以,我把它打个比方,如果说第一次的加工贸易使我们成了“世界工厂”的话,那么这次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要把中国变成“世界的精致工厂”,就像我们浦东以前升级机械表一样,不是简单的电子表,而是升级到像瑞士的欧米茄、天梭这些高端表上,在精致上面下功夫。这个我认为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我们应该看到这点。
2015-06-25 17:01:44
好的,这就是您对于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加工贸易要不要发展,一定要发展,而且要转型升级着发展。
关于第二个问题,今年1到5月,我们看一些数字,我们进出口同比下降8%,出口增长0.7%,进口下降了17.3%,您怎么看待当前这个外贸形势?这个形势有点严峻,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015-06-25 17:01:53
面对这样严峻的外贸形势,一直是有两种态度:一种态度就认为不得了了,我们国家30年改革开放,经济最大的一个引擎慢慢要熄火了,慢慢要下来了,从两位数滑到个位数,从个位数现在负增长,这是一种比较悲观的观点;还有一种认为现在处在我们外贸真正调结构转方式的关键时刻,就这么五年,如果抓住这五年,外贸依然能够起到“三驾马车”里面很重要的推动作用。我同意后面一种意见,理由是三条:
第一,外贸像下棋一样,要布局,要布势,我们现在看到是什么势呢?第一次开放是改革开放,尤其是小平同志提出来“四个特区“的时候,这个开放很重要,首次让国外通过特区这个窗户了解中国,中国也通过这个窗户了解了世界,包括之前我们领带打得都不是那么正规的。这个我认为是打开了中国大门,叫第一次开放。
第二次开放是什么呢?WTO。WTO的开放是真正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举个例子,2001年中国加入WTO,加入WTO之前20多年接近30年,中国的年平均进出口贸易增长多少呢,8.2%,准确的话是8.25%。加入WTO以后,2001年到2011年十年,中国进出口增加多少呢?年平均增加22.3%,没有过的,400种主要生产品和出口产品,中国占了222种;按照WTO或者海关的分类大产品,1700种海关大分类出口产品,我们占了1400种;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们已经成为接近136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这个很了不起。加上我们以前生产的那些纺织品的主动配额、被动配额,全部一扫而光,之前我们向美国出口就只有三五万件,由于加入WTO,纺织品和多种纤维协定自动起效,纺织品像井喷式的发展。这就是刚才我跟你讲的,为什么日本人,他的三件衬衣里面有两件是中国产的,为什么美国的四双鞋子三双是东莞制造的,我认为是加入WTO给我们带来的。
2015-06-25 17:02:02
这次我把“一带一路”称作是“第三次改革开放“,这个大战略是我们在前两次改革开放基础上面一个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的开放,什么意思呢?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这一次不像前两次,前两次是资本进来,都是人家外部资本进来投资办厂,这次是我们出去。
第二,前两次国外投资,是我们商品出去,这一次更高级,不是我们商品出去,是我们技术出去,是资本出去,是人才出去,原来的商品是一个载体,现在我们远远不是用载体出去,是用投资资本,是用的技术,最后是人才走出去。这个不得了,这个对我们整个改革开放是一个大的推动。
所以,未来我们要向世界供应什么?简单只是追求出口商品吗?我认为不是,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面,出现了一些调整是正常的,我是乐观的,如果今年连续第四年外贸完不成任务,我也照样乐观,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后面有布局,我们有势,现在正在调整。
2015-06-25 17:02:24
那人家问你怎么来调呢?我认为中国这个调整需要三个结合:
第一,长短结合。“一带一路”提出的“五通”里面,“政策沟通“是什么概念呢?政策沟通不是我给你什么优惠政策,而是65个国家里面,你这个国家你要发展港口、公路、高铁、航空、铁路,跟我们国家的整个战略进行对接,比如说瓜达尔港怎么做,肯尼亚的蒙巴萨港怎么做。肯尼亚首都叫内罗毕,但是蒙巴萨港很少投资,整个肯尼亚很好的资源,进出都不行。还有铁路,比如说中巴经济走廊、孟中缅印、“一带一路”整个65个港口和城市,这些工业区的建设,都需要我们布局。
所以,中国从我们自己的实践中得到,“要想富,先修路”,而且更重要的,我们在政策沟通以后,要把沿途所有的区域打通,比如说现在渝新黔、义乌、新疆、渝新欧、黔新欧,就是重庆那边,新疆到欧洲,一个星期都是四班车,为什么呢?就是打通这块,这样使我们在基础设施上面有更多的联系。当然我的观点是“一带一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用一条线把东盟、非盟、阿拉伯联盟、欧盟串起来,四个盟串起来形成跨度最大的市场,你出口还没有希望?!把这些政策沟通做好,把我们这块做好,尤其是政府需要做好的,把沿途的FTA谈好,中韩FTA,中澳FTA。下一步我们能不能和海洋国家GCC和非洲有FTA?FTA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双方之间零关税的产品越来越多,这样我们的产品出口就更大。
所以这个是我们未来很关键的几项,不要只看到现在。这个是我讲的第一个结合,长期和短期结合。
第二,软硬结合。硬的高铁出去,国家电网出去,我们机械出去,船舶出去,汽车出去,这都是硬家伙。而且互联网要出去,这个是关键。你看这次马云去了台湾以后,台湾多少中小企业想通过这个平台把商品打入到中国市场,通过马云这个平台,打到国外市场。在这个方面我们要实行软的,在一定程度上来讲,软的还比硬的更要走得快。这是我讲的第二个结合,叫做软硬结合。
2015-06-25 17:03:10
第三个,也是非常重要的,虚实结合。实的是我们货物,投资,人民币国际化,贸易,出口,建工业园;虚的就是我们的宣传领域,我们要告诉大家,未来的“一带一路”倡议不止是我们中国自己的,也是你的,中国发展是世界各国最大的发展机遇,这个要宣传出去,也就是说习主席讲的,我们打造“一带一路”,不是我自己打造,而是要实行“三个共”:首先是“共商”,告诉大家我们来共同商量,第二个是“共建”,第三个是“共享”,共享就是共赢。要把这个告诉大家,也就是说希望大家都来搭中国发展的快车,这个理念很快要让人家知道,这个虚的要走在前面。
所以我讲长短结合,长的要走在短的前面,软硬结合,软的要走在硬的前面,虚实结合,虚的要走在实的前面。这样我们三个结合以后,未来不超过五年,中国的外贸,我个人认为仍然以一个更加健康、可持续的,而且能带动全球发展的速度发展,可能不只是一位数,也可能是两位数,又恢复到以前中国出口对整个世界的推动作用。
2015-06-25 17:03:27
也就是您对您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就是前景是非常看好的。
2015-06-25 17:03:35
但是前提是我们一定要现在抓紧做好这三项工作。
2015-06-25 17:03:47
刚才您提到了我们中国其实是一个制造大国,但是我们也知道我们远远还不是制造强国。 5月19号,国务院正式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力争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目标,您认为任务艰巨性如何?难度大吗?
2015-06-25 17:04:02
其实中国早就是一个制造强国。
2015-06-25 17:04:11
怎么说?
2015-06-25 17:04:22
国在这方面起了一个大早,赶了一个晚集。指南针、指南车就是中国制造的,印刷术是中国发明的,中国发明了火药,能制造这些出来就不容易,那么我们现在跟国际上一些制造强国到底差在什么地方呢?我认为三个方面:
第一,我们往往是行百里半九十,就是一百里走到了最后一步没走到,怎么讲呢?就是说关键这一步没有人去管,比较喜欢实施的是一种粗放式的经营,粗放式的管理,粗放式的生产,是在“量”上面,而不是在“质”上面的追求。那么总结起来就 “精细”不够。精,精到什么程度呢?精到你的一丝一毫。比如说奔驰车,人家对亚洲人换挡的手抓形状怎么样很有研究,欧洲人怎么样,非洲人怎么样,拉美人怎么样,甚至日本人,韩国人,它这个形状都不一样的,让你抓得很舒服,不要小看这个换挡上面的小把手,这个把手的形状做得怎么样,德国人研究很深,你想想看如果我们的产品能精细化到这种程度,中国在这方面应该完全可以的。
那么究其原因,中国为什么搞粗放式而不是精细化呢?最大问题,急功近利,急功近利带来的心气浮躁,最后产品浮躁,想一夜致富。我们到欧洲去人家都是拿一两百年的葡萄酒给我们看,一讲一八多少年,我们现在才二零多少年,他都两百多年了。我觉得这是一种文化,其实中国也可以,就是没有好好地做。我小的时候,老家木匠打八仙桌,天黑了,一张八仙桌三面做好了,最后一面还差一点,在磨,用砂纸擦,徒弟说你看天晚了,师傅我们回去吧,这一面没关系的。人家师傅怎么说?“别人看不见,我看得见的”,他心里有数,为什么?我们要把它做好,不能说靠墙那面就不用做好了,我们现在就是搞这种,就是把我们产品一些弱的、差的掩盖起来,实际上道德的问题,上升高度的话是个法律的问题。所以我们应该首先意识到在思想认识上存在差距。
2015-06-25 17:04:34
第二,我觉得很重要的差距就是创新的差距,我们比较习惯于一个常识,习惯于固守,不习惯于改变。举个例子,家里面家具摆放,有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还是那样放,其实为了便于生活,便于气氛,你可以适当改变,体现主人一种创新的意识,家庭也会变换一种气氛。这仅仅是表面的,更重要是我们对产品,对管理,对技术,对于整个程序,对于质量是不是也有创新要求。我跟星巴克老总舒尔茨谈,人家星巴克老总跟我们讲,每一粒咖啡他都经过严格的检验,我也是很难相信。星巴克现在全球有6500多家,他就是在这样,质量上面他很把关的。
2015-06-25 17:04:43
更重要是第三条,所有的制造大国和制造强国的区别——服务,我只有听清我的服务对象对我的反应,我才能改变我的产品。讲的不好听,中国制造,出去门就没有了,没有想到售后服务,也没有售前服务,也没有想到今后的长期服务。
我举两个例子给你听,这是我亲自碰到的,我本人的例子。我在1980年到1984年在突尼斯使馆,国庆招待会要到了,要发请帖,我要发的是企业界请帖。我的车子是一个奔驰车,也是很好的车,但是个老的,淘汰的,加长的,是侯野峰大使给我们商务处留下的。那天最急的时候,它掉链子,一看还拉不到奔驰厂,我打电话给奔驰厂,奔驰厂说是什么型号,他说肯定是那个零件坏了,我说你有没有,能不能帮我拿去修,我现在很急,他说没有。等我回到使馆的时候,已经晚上八点多钟了,情急之下写一封信给德国奔驰厂总部,告诉他我是什么什么使馆的什么什么,我现在一部车怎么怎么,因为时间急,请你解决。弄完以后,发个Fax(传真),因为那个时候用Fax。第二天早上,我八点多钟就听到传真机响,一看我都不敢相信,因为那个Fax上面印的是一个奔驰车的标志,一看,尊敬的魏先生,您所需要的东西我们查了一查,确实突尼斯迦太基机场附近的代理行没有,不仅他没有,旁边的阿尔及利亚、利比亚、摩洛哥都没有,但是我们非常高兴地通知你,在我们仓库里面找到了,因为考虑到你的事情比较急,在当天晚上已经通过汉莎零点多少分钟的飞机运到突尼斯,明天早上请你在九点半到迦太基机场附近的奔驰代理行领取。”
我一下就呆住了,surprise(惊喜),第一他能相信我,第二我没有付钱,第三他竟然帮我找那么多地方,最后把东西送到飞机上面运过来,叫我第二天早上去。我急到这种程度,这不是雪中送炭吗?我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给他。服务要有,我们有吗?
2015-06-25 17:04:54
我们是有些脱节的,比较不配套。
2015-06-25 17:05:04
再讲一个例子,还是舒尔茨的星巴克咖啡,我说你星巴克咖啡在本土上面的连锁店都没有我们中国连锁店多,他笑了。我那个小区,靠近崇文门那边,东便门那儿,15、16家星巴克的小店,我说你发展这一边,你的理念是什么?他讲了一句话,星巴克卖的不是咖啡,星巴克卖的是服务。你用39块钱,到星巴克坐下来买一杯咖啡,你在那静静的喝,你可以思考,你也可以跟朋友聊天,但是星巴克任何的服务人员甚至都没有来提示你,暗示你时间不早了,你应该离开了,没有。说明人家的服务好。
这些都表明我们制造大国与制造强国的差距。我们公布了《中国制造2025》,就像德国的“工业4.0”一样,在这个时候要通盘考虑实现我们制造强国这个目标要走哪些路。像德国有两点值得借鉴,第一是培训制度,必须要学徒,就像我小时候锉刀,八级钳工受到很多人的尊敬,小平同志在法国留学的时候勤工俭学就是在里昂干钳工的。我们应该加大培训,要加大一些基础的工作,这是很重要的。第二是创新,创新的对象是什么?要把消费者的要求作为最大的目标,我觉得中国在这方面有能力,而且我也寄予很大的希望。
2015-06-25 17:05:32
也就是通过精细、创新和服务,就是刚才您说的这三点,我们才能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其实我们在发展制造业,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对资源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您认为这两者应该怎么平衡呢?
2015-06-25 17:05:41
我们改革开放30多年来应该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也损失不少,我们付出了资源污染、消耗,环境污染的代价,但是好在我们认识到这点,及时发现这点,这是很难得的。如果我们按照老路走下去那就完了,现在我们一定要想到,人类要发展,国家要发展,民族要发展。我们山水和过去一样吗?这次龙舟比赛,好几个地方龙舟比赛,那个水臭的很。所以,我们一定要看到我们这个环境是不可持续的,也是不能够允许的,在这种情况下面,对那些高污染、高消耗,要毫不客气地全部铲除,这是我们当前要做的一个很重要的工作。
但是也要看到,还有一些地方仍然在拼命地追求GDP,拼命地追求我这个地方的就业、财政、税收,这样子其实算大帐得不偿失,所以在这点上面我们及时发现,但是及时发现以后要怎么改呢?我认为这个要花更大的力气来改。所以这一次我们“全球智库峰会”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议题,这是中国接地气的一个议题。
第二,年底要开全球气候大会,我们国家领导人要出席。气候问题发展到现在,说明了什么呢,说明在全球化的当前,解决气候问题不是哪一国、哪一个团体、哪一个地区的责任,而需要全球的努力。作为中国来讲怎么去努力,有两个问题摆在面前,第一我们要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会带来一些污染的,发达国家已经经过了这个阶段。怎么样既保持发展又努力减排,要树立榜样,要尽快解决问题,什么时候达到峰值算好,然后要拿出实际行动,包括森林不能砍,要植树。所以,大气这块我认为中国已经挑起一个大梁。
2015-06-25 17:05:50
第三,更重要的,在环境的背后是习主席提出来的,全球化到今天,我们的利益是在一块的,所以叫“打造利益的共同体”,仅仅是利益共同体行不行,不行,我们还要打造“命运共同体”,环境影响着我们的命运。我们现在禁烟,外国人称赞很好,外国驻华使馆对我们翘大拇指,人家知道你这是动真格的。烟民也知道,很简单,带盖的地方不能抽,什么叫“带盖的”,房子、会场、电影院、咖啡厅、超市,这都是带房盖的,以后也会慢慢地走到不带盖的。
那么仅仅是打造“命运共同体”行不行?不行,还要是“责任共同体”,环境是人人有责的,各国有责,全世界有责。所以,我们从利益到命运,从命运到责任共同体,这是我们整个的一条思路,就是中国正在做出的一个大战略。这也是为什么“全球智库峰会”把环境问题提出来。
而且更重要的是10月份联合国还要召开大会,2015年是一个节点,是联合国“千年计划”的第一阶段截止期,下一步全球向何处去?联合国往哪儿走?10月份开联合国大会,而我们这个时候开“智库峰会”就讲扶贫,全球化带来最大问题是贫富差距加大,各国的城乡差别加大,但是有一点,富国和穷国之间可能缩小了,但是这两个加大,全球化来看很明显,也不是说中国这样,其他国家也是这样,西班牙、希腊更加厉害,贫富差距大,不是发达国家有,发展中国家有,就是最不发达国家也有,那么我们怎么让中国接近八千万扶贫线以下的人口在2020年时候脱贫?对于世界来讲怎么扶贫?中国在这个时候我个人认为起了很大作用,比如说埃博拉中国有责任,中国比美国派的多;维和部队中国现在出的兵是最多的;尼泊尔的地震,是中国在积极援助,这是中国大国的表现,也是中国责任所在。所以我讲达到责任所在。整体来讲我觉得,我比较欣赏古代讲的“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利相融,利相融在于心相通”,我把它加一句话,“心相通在于网相连”,互联网相连。
2015-06-25 17:06:05
非常符合这个时代的特点。您刚才提到“全球智库峰会”,刚才开头我也说了,全球智库峰会汇集了很多国家的专家学者来我们这作客,共同探讨减贫、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那今年的主题为什么选择“全球可持续发展——2015年后的新路径”这个主题呢?
2015-06-25 17:06:18
这个主题非常重要,除了我刚才讲的联合国2015年这个峰会,各国都在谈,2015年怎么走?它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政治上面的问题,更是大战略上面的问题。2013年5月28号,奥巴马在美国西点军校毕业典礼上面讲了一段话,“美国要再领导世界一百年”,奥巴马的原话是“我们的底线是什么,我们的底线是要再领导世界一百年,我们不领导谁来领导?”同样在2013年,同样是一个大国的领袖,习近平主席在三个月之后在哈萨克斯坦访问的时候,在新首都阿斯卡纳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9月6号,不到一个月,10月2号在访问印尼的时候又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同样是2013年,两位全球第一、第二大的经济大国领导提出思路,意思就是说未来的世界是怎么走?还是像美国这种模式吗?由美国领导一百年吗?还是走一条和平发展共赢的道路?尤其是中美,习主席又提出来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所以这一代不仅是中国人在翘首以望,各国都在看,2015年后联合国会怎么看?2015后怎么发展?中东恐怖主义的势头会不会得到扼制?叙利亚问题、伊核问题会不会得到解决?乌克兰问题会不会得到解决?所有这些都是“全球智库峰会”所关心的点。
峰会不仅仅关心我们中国这个点,不仅仅是关心我们的气候问题,不仅仅关系到我们自己的生存,更要解决我们的发展,人类的发展,各国的发展,寻找一条路子。所以,我们把各国一些著名的智库,把各国的一些这方面有经验的专家,比如史蒂芬·罗奇,还有一些著名的专家学者,印度的、澳大利亚的、韩国的,我们也有非洲的,还有美国的,高大上的智库都请过来,大家来共同商量,共同来谈,为领导人,为今后全球发展我们先谋划谋划。智库嘛,就是我们以前小的时候讲的师爷动脑筋,以前我们都讲“静能生慧”,我们开这个会,也要把它改为“定能生慧”,中国经济发展有自己的定力,世界发展我们有定力,只有定下来以后才能入静,入静以后才能生慧。你什么时候看到一个神神叨叨、风风火火的人讲非常智慧的话?很少。
所以,我们小时候印象太深了,这些人入坐、入定、入静的时候,羽毛扇子……
2015-06-25 17:06:43
每临大事有静气,有定力。
2015-06-25 17:06:58
两眼微闭。我们这个“全球智库峰会”就把这些人召集起来,“摇羽毛扇”,好好地想想,有不同观点没关系,有冲突更没关系,有交锋更好,这叫做思想的交锋,智慧的交锋,现在说智慧的大潮,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峰会,真正发挥全球智库出招、解惑、指路的作用。
2015-06-25 17:07:09
您能不能为我们介绍一下,议题设置上有哪些精彩看点?
2015-06-25 17:07:15
应该说来的人很多,按照以往我们只是一个主论坛,现在开始平行两个主论坛,原来是Speech(演讲),现在Discussion(讨论),就是大家来讨论,这样发言短,交锋多,更重要的是我们平行的六个分论坛,这六个分论坛都各自代表着企业的责任、智库的责任、市场的力量等等。这是大家关心的,智库到底起什么作用?建设中国新型特色智库,这是习主席提出来的。在这些观点上,你是解读政策,还是引导决策者政策的制定?我认为,智库更应该引导决策者的政策制定,而不是一个政策出来你来解读,这样就失去了智库的作用,比如说市场的力量,要全部发挥市场作用,还是政府应该也要起作用?这些我觉得需要通过我们智库去探索。在整个过程中,企业应该怎么做?企业如何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如何既考虑到本国,同时也考虑到他国?怎么做到一个共享?所有这些我认为都是我们今后要探讨的问题,随着我们国家的发展,未来的世界,“共享主义”将彻底改变人类的命运。
2015-06-25 17:07:23
我们知道这次智库峰会,请了很多重量级的嘉宾,重量级嘉宾其实是非常难请的,我们国经中心为此做出了哪些努力呢?
2015-06-25 17:07:32
其实巨大努力倒谈不上,因为人家慕名而来,他们想参与这样一个平台。
就像陆克文他也很急,他还要参加贵州生态的国际会议;像普罗迪他既是欧盟前主席,又是意大利的智库,又是意大利的前总理,意大利目前遇到这么大问题,到底怎么样?普罗迪他应该有想法,他愿意来,我们一请他就非常高兴。
比如说波兰转型一体化和全球化研究所所长,在东欧里面,波兰是计划经济,但是他这个所长是原来的副总理,叫格热戈日·科沃德科,他因为是个俄语名字,比较坳口。我们现在面临转型,企业的转型,国家的转型,工业化的转型,这些人家波兰走得好,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向人家学习。
特别像能源问题,我们把国际能源处的前处长田中伸男请过来了。还有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托马斯·萨金特,经济他是有名的。我们还想请多一些人,由于时间撞车来不了。但是我们相信全球智库峰会,就像我们所长讲的,“共享人类智慧,共谋全球发展”,它是一个全球性的峰会。
当然我们还请了很多国内的专家,比如说发改委副主任张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统计局的前局长马建堂,我们觉得都是能够把下面我们所谈的几个议题能够讲好的。我们秉承“最权威的人士讲权威的话”,就是他在这个领域必须有权威,他为什么权威呢?因为他的理论,他的造诣,他的研究得到大家认可,那么他来讲就比一般的要强一些。减贫,我们请到孟加拉发展研究院院长马斯塔法·穆吉瑞;基础设施,我们请了亚投行多边临时秘书处的秘书长金立群;绿色增长,请了罗马俱乐部前秘书长马丁·里斯;我们还请了第三世界网络高级法律顾问、气候变化协调员米娜克希·拉曼;气候变化,请了西班牙前气候变化国务秘书特蕾莎·里贝拉,这些都是很难请到的。我相信他们觉得有这样议题在中国讨论,尤其是在中国国际交流中心领导下的全球智库峰会上讨论,他们乐意前来。
2015-06-25 17:07:42
像前几届,基辛格讲了很多很有水平的话,比如说2009年对中美经济关系,他讲过“想当初美国代替英国成为世界霸主的时候,这个过程是和平的,我相信以后中国代替美国这个过程也是和平的,but this will take a long time(这个是需要长时间的)。”他又在我们前年的智库峰会上讲,“中美合作不见得能解决世界一切争端,但是中美不合作,世界一切争端都解决不了。”多精辟!所以我们请这些人来参加这个会议,包括董建华、安东尼、比利时的格罗斯、清华大学的孙哲,还有杨洁勉、周文重,包括我们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副理事长都会参加这个会。
2015-06-25 17:07:55
峰会的新闻发布会上,我听到峰会期间,多家智库还将推出重量级的成果,您能不能事先给我们透露一下呢?
2015-06-25 17:08:05
首先我们要发表我们每届都有的智库峰会《共同宣言》。作为智库来讲,全球发展、全球治理,特别是下一步的减贫责任我们怎么看,这个已经发给大家征求意见,修改了多次;这次我们要发表的,还有关于联合国的研究成果,中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跟联合国驻华代表处有个关于联合国的合作方案;我们还有跟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团队的合作,关于气候变化的一个成果,当然还有其他的两三个。我们都从智库这个角度在推动政府的行为,市场的行为,企业的行为。所以,我认为中国的智库在建立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这时候的智库一定要出高质量的思想产品。除此之外,不仅要有更大的影响力,关键时刻要发声,所以我们把这个位定在这儿。
2015-06-25 17:08:13
好的,由于时间关系,今天访谈到这里就要结束了,感谢魏部长做客中国网的演播室,为我们前瞻了 “第四届全球智库峰会”,同时对中国的加工贸易、出口以及制造强国的目标进行解读。
2015-06-25 17:08:22
谢谢大家!
2015-06-25 17:09:02
图片内容:
视频地址:
图片大图:
中国网 郑亮
中国网 郑亮
中国网 郑亮
中国网 郑亮
中国网 郑亮
中国网 郑亮
中国网 郑亮
中国网 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