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注重健康体重 保持膳食平衡

首页 > 中国访谈 > 专家学者

导语

 

嘉宾介绍

杨月欣: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修订专家委员会主任
杨晓光: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修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本期照片

   
   
 

访谈实录

刷新全文打印合并称谓
 

评论

用户: 密码:

团队介绍

  《中国访谈》拥有先进的演播设备和成熟专业的策划、技术团队,节目团队在全国“两会”、党代会、国庆等国家重大宣传报道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由《中国访谈》团队独家策划制作的多部系列访谈节目,曾获得国家级、全国人大、省部级等多项优秀作品奖。
  团队成员:郑海滨 韩琳 王瑞芳 齐凯 佟静
裴希婷 李虹霖 张扬 孙婉露
版权声明:

本栏目所有内容,包括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中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单位、网站或个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栏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中国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单位、网站或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网”,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活动标题

  •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解读

活动描述

  • 时间:2016年5月23日10:00
    简介:5月13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膳食指南针对2岁以上的所有健康人群提出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吃动平衡,健康体重等6条核心推荐。如何快速了解这本权威的“饮食说明书”的精华?在生活中 ,我们应该如何合理选择食物,科学搭配食物,真正做到吃的营养,吃的健康?

文字内容:

  • 中国网:

    各位网友大家好,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欢迎您的收看。5月13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膳食指南针对2岁以上的所有健康人群提出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吃动平衡,健康体重等6条核心推荐。如何快速了解这本权威的“饮食说明书”的精华?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合理选择食物,科学搭配食物,真正做到吃的营养,吃的健康?中国访谈特别邀请到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修订专家委员会主任杨月欣,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修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杨晓光为大家解答。

    2016-05-23 09:10:08

  • 杨月欣:

    主持人好,大家好!

    2016-05-23 09:12:39

  • 杨晓光: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2016-05-23 09:13:18

  • 中国网:

    新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发布之后,网友比较关注的一点是新版指南没有提到胆固醇的摄入限制,并且建议吃鸡蛋不用扔掉蛋黄,那么今后吃肉吃蛋真的不用考虑胆固醇超标的问题吗?

    2016-05-23 09:13:29

  • 杨晓光:

    我感觉大家还是比较细心的,在2007版的时候我们还说胆固醇摄入要有一个上限,就是每天不要超过300毫克/人,为什么现在有这样的改动呢?这其实中国营养学会在2013年制定新的膳食参考摄入量的时候已经去掉这个上限,因为有很多研究发现即使正常人吃到700多毫克,也不会和心血管疾病发生有任何关系,基于这些研究的结果,认为现在就没必要再对胆固醇有过去300毫克的严格界限。

    但实际上胆固醇的代谢是比较复杂的,从营养学上来讲,叫做中庸,过犹不及都不行。胆固醇本身是我们体内一个非常重要的脂类内脂,无论是细胞膜,还是激素,它都是一个合成的原料。你少了也不行,当然高了也不好,而且很多研究认为实际膳食中吃的胆固醇只占体内总胆固醇很小一部分,有人认为是1/7到1/3左右。对于一个健康成年人来讲,就没必要过多地限制胆固醇摄入,但是脂肪代谢对胆固醇影响还是比较大的。美国取消了对胆固醇的限量,但是要求饱和脂肪不要超过膳食能量的10%。虽然说没有去掉上限,但是特别是对那些可能有血脂异常的人不宜摄入过多,实际还是把握一个原则,不要过分地限制,也不要吃得特别多。

    2016-05-23 09:13:48

  • 中国网:

    讲究一个平衡。

    2016-05-23 09:13:58

  • 杨月欣:

    我也非常同意这个观点。膳食指南有两本书,一本是健康教育工作者或者说有一定学习背景的人来看的,另外一本是消费者直接可以来看的。在两本书里头,刚才杨教授说的这样的观点,制定上限是有一定的科学程序,或者说科学证据的,没有制定就是因为它现在没有这样的科学证据。没有制定并不等于放肆,大家可以随意的、肆无忌惮地去吃,并不是这个意思,因为任何事情都是有一个平衡,或者说有一个量的需要,这点是非常重要的。

    2016-05-23 09:14:07

  • 中国网:

    还是要讲究一个度。

    2016-05-23 09:14:14

  • 杨月欣:

    是的。

    2016-05-23 09:14:23

  • 中国网:

    根据大家的经验,体检中如果查出来血中胆固醇过高,医生一般都会警告动脉硬化和心脏病的风险,很多年来人们就把胆固醇等同于一种坏的物质。胆固醇究竟是什么,胆固醇的摄入量与我们的健康到底有怎样的关联呢?两位老师解答一下。

    2016-05-23 09:14:33

  • 杨晓光:

    我感觉这跟前一个问题是密切相关,前面就讲了,我们体内差不多自身会合成1到1.2克的胆固醇,我们脂肪中很多类脂含有胆固醇,而且我们体内激素,包括我们性腺激素,男的是睾酮,女的雌二醇,它都是以胆固醇作为合成原料的。最早可能是70年代一些研究,反而认为血浆低胆固醇的人死亡率也是高的,当然了,现在血浆中胆固醇和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是确定的,也就是说血胆固醇高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是确定的关系,但是食物中的胆固醇和血中的胆固醇没有一个非常固定的联系。因为我们吃的胆固醇和我们体内合成的胆固醇,体内合成的更多,体内合成除了受胆固醇的影响,更多的受脂肪代谢的影响,所以前面说更主要是要控制饱和脂肪的摄入,这样可能对胆固醇合成不要产生过多的合成,可能更重要。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还是要在意一下血中胆固醇的高低。除了吃以外,运动,各个方面,都会影响血中胆固醇的水平。目前来讲,科学证据研究正常人每天吃到700毫克,对血中胆固醇和心血管疾病发生没有必然联系,所以说不用那么特别严格地限制,但是对于血脂已经异常的一些人,说明他体内代谢已经异常了,那个时候还是要控制一些,这个时候吃得多,多多少少会增加你血中胆固醇的水平。它虽然是我们体内必需的一个东西,但是过多,特别是血中胆固醇的升高绝对不是一个特别好的事情。

    2016-05-23 09:14:43

  • 中国网:

    这个确实非常重要,我们应该区分血中胆固醇和食物中胆固醇是两码事。

    2016-05-23 09:14:53

  • 杨月欣:

    这两个事情是要绝对分开的,并没有人反对或者说我们科学界的共识,血中的胆固醇照样是心血管疾病和动脉粥样硬化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2016-05-23 09:15:03

  • 中国网:

    我们也关注到一些数值的变化,有“四降一升”,“四降”是水果、动物性食品、大豆和盐,“一升”就是水。能不能给网友们具体解释下,为什么会有这五个方面的调整?都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2016-05-23 09:15:13

  • 杨月欣:

    与2007年版相比较,实际上每次膳食指南修订最重要的就是要修订食物的摄入量或者平衡膳食,各种食物之间、类别之间的摄入量的平衡。这次我们简单地说是“四降一升”,这个变化最重要的一方面是根据我们营养循证学,我们做了31种食物的循证和健康关系的循证研究。在研究平衡膳食的时候,我们要研究食物各种摄入量对人体近期或者远期长期效应的影响,通过这样的研究来确定各个食物之间它的量应该是怎样的比例,具体摄入多少的量是合适的,这是其一。

    其二, 2013年我们修订中国居住膳食参考摄入量,在这个期间,我们降低了能量的摄入量,所有的能量的降低。简单地说一个正常的成年人差不多是二百千卡,如果换算成食物,就要落实到每一类食物的降低,也就有了各类食物的下降。我们依然会说谷物食物是最主要的食物,蔬菜水果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这里面如果降低能量的话,一定会有一些食物的调整,所以这个调整是这样来的。

    关于水的话,过去成年人是1200毫升,以前我们对水的研究比较地少,近十年以来,水的研究也特别多了,也是注意到水不但是我们人体必需的成分,它对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营养素的消化吸收、甚至代谢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劳动强度的时候,水的需要量也是不一样的。在这些基础上,有了这样的调整。实际上还有很多细微的变化,大家可以在书里面可以找到,比方我们强调了全谷物,强调了深色蔬菜,我们也非常强调奶制品的摄入等等。

    2016-05-23 09:15:23

  • 杨晓光:

    像理事长刚才讲的,还考虑到我们现在实际摄入情况,比如说大豆,可能几十年了,实际摄入水平还是在十几克的水平,这样一个调整,还是希望我们在近期能够达到这样的指标。

    2016-05-23 09:15:36

  • 杨月欣:

    是的,也就是说你设置指标不是永远达不到的,希望大家过几年能够进行改善,能达到。

    2016-05-23 09:15:43

  • 中国网:

    新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首次于建议正文中加入“控糖”概念。也提出对添加糖摄入量进行限制,每日不超过50克,最好限制在25克以内。为什么会开始重视“控糖”的概念?添加糖具体又是指什么?

    2016-05-23 09:15:53

  • 杨月欣:

    添加糖我们指的不是食物固有的糖,你比方说有的食物本身就具有甜味,比方土豆、大米、白面这些都是固有的糖。这些就不算。是指添到食物里的那些糖,添加的那部分,而不是食物固有的。说到糖,现在国际组织对这件事情非常重视,最近也出了很多的文件,特别是对糖的摄入量指导性的文件,也发现糖的摄入量过多的话,对龋齿、超重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我们国家糖的摄入量应该不是特别地高,但青少年的饮料的摄入量是比较高的。我们也想提示大家,对于糖的摄入量也是需要重视的。

    2016-05-23 09:16:23

  • 杨晓光:

    就像理事长讲的这样,国际组织非常重视,很多证据证明了它和龋齿、肥胖、糖尿病发生是有关联的。我们现在大部分人主要的通病是能量过剩,糖是一个纯热量的食物,它除了能量以外没有其他营养成分。所以对于容易超重肥胖和能量过剩的人群来讲,应更加注意控制添加糖的摄入。很多实际是饮料或者甜点中的,特别是饮料中的添加糖,往往是在我们吃饱饭之后,不经意就额外地摄入更多的热量,虽然说全国平均好像添加糖摄入的不多,但是对于天天喝含糖饮料高的人可能就是比较高了,因为我们限量差不多是50克,如果要是按照含糖饮料最高的可以达到14%,你喝一瓶实际就远远超过50克的糖了。

    2016-05-23 09:17:04

  • 中国网:

    一瓶就超标了?

    2016-05-23 09:17:12

  • 杨月欣:

    500毫升,一下就过了。

    2016-05-23 09:17:21

  • 中国网:

    很多饮料,一瓶其实就已经超过咱们的限定量了。

    2016-05-23 09:17:28

  • 杨月欣:

    对,是这样的。我们在指南里还提出一个概念叫营养素密度,我们也想说,对于能量也是一样的,我们号召大家吃营养素密度高的食物,在同样的能量下,它富含微量营养素,这样的食物才是我们推荐的。像富含营养素密度高的也是非常多的,有些天然食物,也有一些是包装的食物,我觉得这些大家是可以通过营养标签的观察,这是非常好的食物的选择的引导。

    2016-05-23 09:17:37

  • 中国网:

    营养标签也是非常重要,大家以后选择食材的时候,应该多关注一下。目前中国居民的奶制品和豆制品的摄入还是不足,刚才二位老师也提到过,全国总体的脂肪摄入量又偏多,数据显示中国居民的脂肪摄入量占摄入总能量超过32.3%,多年来,我们一直鼓励大家多吃奶制品和豆制品,但是为什么依旧还存在这种偏差呢?是否和我们中国人的饮食习惯相关,这会对我们的健康产生怎样的影响?

    2016-05-23 09:17:43

  • 杨晓光:

    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们现在总体上来讲,我们建议适宜的脂肪摄入量是占能量的30%。由于我们烹调油,我们动物食物的摄入,其实脂肪已经远远超过30%的上限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为什么还推荐奶和大豆这样制品,实际奶和大豆都含有脂肪的。我们讲究营养平衡,从膳食结构上来讲,钙我们都知道很重要,对于骨骼、对于肌肉和其他生理功能。由于膳食中缺了奶制品,钙很难达到我们推荐的合理的摄入量,所以我们推荐的是每人每天300毫升鲜奶或者相当于300毫升奶的奶制品,主要是为了提高钙。当然奶还有蛋白质,维生素B,但这些其他食物可以替代,钙是其他食物不能替代的,所以说为什么要强调奶是有这样的原因。

    大豆蛋白也是非常好的蛋白质来源,它是优质蛋白。美国认为大豆蛋白是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所以大豆蛋白的质量很好,而且大豆是植物性的,所以它本身胆固醇没有,大豆饱和脂肪相对也少,你在摄入蛋白质的同时,会避免那些动物性食物带来的不良的影响,所以推荐人们吃一些大豆和奶类。

    大豆是我们中国原有的传统食物,但是由于我们选择食物多了之后,往往忽略了,认为可能肉更好,从健康的角度,应该提倡多吃大豆。同时也应该丰富我们的产品,不能光是吃豆腐,肯定还是要吃其他的豆制品。其他国家实际把大豆蛋白做成很多加工的食品,在加工其他食品的时候,就把大豆蛋白摄入进去,这样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

    2016-05-23 09:17:51

  • 中国网:

    这是对我们食品加工企业的指导。

    2016-05-23 09:18:01

  • 杨月欣:

    对,确实是,我们每一版的膳食指南都强调大家要多吃大豆和多吃奶类,但是我们摄入量一直上不去,跟我们加工的方法或者说产品的单一是非常相关的。就像我们说到奶,一般家里头也就是喝奶了,甚至酸奶有好多人也是不吃的,奶酪、奶粉,一般成年人都很少,所以要大大地发展多种多样的奶制品和豆制品,来丰富我们的膳食,这样的话这些摄入量也会跟着提高的。

    2016-05-23 09:18:11

  • 中国网:

    提高多种食物来源,制成多种产品,丰富大家的选择。

    2016-05-23 09:18:18

  • 杨月欣:

    是的。

    2016-05-23 09:18:26

  • 中国网:

    在2007版的膳食指南中,把人群分为一般人群和特殊人群两类,其中一般人群是指大于6岁以上的人群。而这次新版指南中,一般人群的范围由大于6岁扩大到2岁以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016-05-23 09:18:33

  • 杨月欣:

    这个是核心,我们是想说这个孩子才2岁的时候,就应该过渡到了成年人的膳食。我们必须要强调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时期,所以从2岁开始,就应该是平衡膳食,最重要的就是强调这点。因为一个人的生活习惯的养成,在小时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过了这个关键期,你想再改变他,有点不容易的。就像我们平常有的人习惯了吃大米,有的人习惯吃面粉,你说你长大了再变他,就很难。所以在专家委员会讨论这件事情的时候,就是觉得应该往后缓一下,从2岁开始就应该教他平衡膳食的概念,这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2016-05-23 09:18:43

  • 杨晓光:

    从食物多样这些原则来讲,主要是为了使我们的儿童青少年能从小养成非常好的饮食习惯,我们最好要让他从小养成,一旦养成了坏习惯,你再改的时候,可能花的力气要远远比从小就养成一个好习惯让他保持下去更难,所以我们应该从预防的角度,从小应该诱导他养成食物多样,平衡膳食的饮食习惯。

    2016-05-23 09:18:58

  • 中国网:

    很多小孩挑食可能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这对我们家长提出很多要求。

    2016-05-23 09:19:14

  • 杨月欣:

    特别是很多家长,他就觉得肉很好,给孩子使劲在碗里加肉,就是要多吃那些家长认为很营养的东西。有的孩子都已经长大了,到现在他还沿用小时候的习惯,比方不愿意吃菜,不愿意吃水果,他觉得肉是最好吃的,其实都是小时候养成的,或者愿意喝有味道的水,而不愿意白开水。想想80年代的这些孩子,几乎都是这个样子,我觉得这跟小时候非常有关。

    2016-05-23 09:19:21

  • 中国网:

    所以说儿童的膳食习惯从2岁往上就可以开始抓起来,和成人一样的要求。

    2016-05-23 09:19:28

  • 杨月欣:

    是的,平衡膳食。

    2016-05-23 09:19:36

  • 杨晓光:

    我们这次制定的特殊膳食指南也重视,不应该从2岁,实际从妈妈的肚子里就应该养成,现在很多研究表明妈妈吃什么东西,通过羊水会影响他对食物的喜好。有这样一个比较,吃胡萝卜和不吃胡萝卜这样怀孕期间,他出来的孩子对胡萝卜的喜好是不一样的。胎儿通过羊水就可以感受到妈妈食物的味道,包括她母乳中会含有食物的味道。从多样性来讲,应该更早。

    2016-05-23 09:19:45

  • 中国网:

    是不是我们可以理解膳食平衡贯穿到人生每个阶段,对健康人群来讲。

    2016-05-23 09:19:52

  • 杨月欣:

    是的,每个年龄阶段都应该重视平衡膳食,对健康人而言。每个年龄阶段都应该重视体重控制,合适的体重控制,这是非常关键的。

    2016-05-23 09:20:01

  • 中国网:

    新版指南我们注意到新增加了素食人群的膳食。为什么会单独出一个素食人群的分类呢?二位认为素食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吗?对于素食人群的膳食,有什么样的建议?

    2016-05-23 09:20:08

  • 杨月欣:

    增加素食人群的指南是因为我们发现现在吃素食的人比较多,我们觉得这样一个健康的指导应该覆盖每一类人群,而素食人群也是特别需要关心的,因为他的膳食更需要特殊的设计,简单地说应该算是一种偏食了,不像我们吃各种各样的食物,有的食物他不吃,比方说肉类、蛋类,甚至有的人奶类都不吃,所以需要特殊的设计,更需要指导,这是我们的一个初衷。另外一方面来说,我们也尊重每一个人的选择,有的人吃素食完全是一种信仰或者说是他的文化的习惯,我们尊重他的选择,但是我们并不希望,比方说孩子、孕妇就去吃素食,如果你没有跟信仰无关的情况下,就不用去吃素食,毕竟不是食物多样的,还是缺少了动物性蛋白质的来源,我们还是希望能够尽量遵循平衡膳食的指导,但是一旦人家已经是形成了或者说形成了一个信仰,不能够更改的,我觉得我们还是需要给一定的膳食的指导,去帮助他们,怎么样设计自己的一日三餐,满足自己所有的营养需要。

    2016-05-23 09:20:24

  • 杨晓光:

    也是非常同意的。我本人不是素食主义者了,从食物多样和营养平衡来讲,我们希望各种食物都吃最好,但是如果他个人的喜好或者是某种因素,他选择了素食,我感觉需要更多的指导。特别是全素食,就是一点动物食物不吃的,比如说B族维生素12,他非常容易缺乏,这个时候一定要强调他吃一些发酵的豆制品,这样才能补充B12的来源。当然了,也容易发生贫血的问题,特别是儿童和孕妇这个时候对各种微量营养素需要量非常大,这些人群最好还是要摄入适当的动物性食物,这样对他生长发育,胎儿的生长发育都是非常好的,但是如果他要选择素食,就要按照我们的指南保证优质蛋白和各种微量营养素的需求,才能够达到一个平衡健康的膳食。

    2016-05-23 09:20:34

  • 杨月欣:

    我们在书中建议了两类,一类是全素,一类是蛋奶素,在里边也都给了很好的食谱,对这些食谱我们也进行了分析,如果说已经是有了这样的信仰,必须要吃素的一些人群,或者说由于特殊的原因,选择吃素的人群,首先应该是自己去看看这本书,看看里面的设计和这些建议,给自己本身的膳食来一个良好的设计。另外如果身边有营养师或者说有附近的医院,去医院询问营养师,食物应该怎么样设计更好,我觉得这都是非常有必要的,避免那样一些营养素的缺乏。

    2016-05-23 09:20:49

  • 中国网:

    像指南中针对素食人群的建议,对他们来说非常帮助,他们生活中未必会注意到这些问题,长期以来饮食习惯慢慢形成之后,对我们身体还是会有潜移默化影响的。最后一个问题,我们注意到书中有三条重要的建议,针对超重人群的饮食建议,多吃深色蔬菜和控制脂肪的摄入,除此之外,二位老师有没有一些自己的建议跟大家分享一下。

    2016-05-23 09:21:06

  • 杨月欣:

    我就说一条,我觉得对于控制体重增加的话,最重要的还是能量的平衡,吃进去的能量,摄入的能量跟消耗的平衡。比方基础代谢率和食物的热消耗,这种可能占去了60%、70%左右,剩下的就要靠运动来消耗了。这里需要我们不断加强运动,还有助于摄入的平衡,可能才能对于维持健康体重是很重要的。现在街上或者广告里,网络里很多代餐食品,反正各种各样的说法,其实不能忽视了对整体能量平衡的引导,不然的话,你吃药物也好,吃各种食品也好,都是无效的,最关键就是一个能量平衡的问题。

    2016-05-23 09:21:12

  • 中国网:

    其实肥胖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摄入的能量超过了我们消耗的能量。

    2016-05-23 09:21:21

  • 杨晓光:

    我也是同感。我们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来选择自己的食物,有的人说我喝凉水也会胖,实际肯定不是喝凉水胖的,但是存在什么样的?吃同样热量的食物,有的人就长肉,有的人就不长肉,实际对食物的利用问题,有很多原因,包括基因的差别等等。但是我个人的体会,膳食指南给我们一个科学的指导,更主要来讲你怎么能够在实践中把它运用。实际来讲尤其在城市的白领,每天可能在外就餐的时候比较多,在外就餐的时候,我个人的一个原则,还是要注意食物多样。我们还要享受美味,但是美味不能贪多。怎么样把握这个量是我们平衡膳食的关键。如果你在外就餐,上顿吃得很多,下顿吃得素一点,我就喝点粥,吃点蔬菜就可以了,一天动物性食物摄入就达到一个平衡了,主要要把宝塔或者算盘、餐盘记在心中,有一个量的概念,一天或者几天有一个平衡,这样的话可能就对我们的身体会有一个非常好的帮助。

    2016-05-23 09:21:32

  • 中国网:

    这也是对我们身体进行健康管理非常好的方法。

    2016-05-23 09:21:46

  • 杨月欣:

    对。我们在这本书里还特别强调了份量,强调份量就是想让大家如何去控制饮食,就像平常说的,比方我说像您这样年轻的姑娘,可能1800(千卡)能量就可以了,但是你肯定说不出来,我吃多少食物就是1800千卡,所以我们在书里面给大家举出来份量,一份馒头,一份米饭,比方说半碗,一整个馒头或者一把菜它是多少能量,都给大家有了一些建议,甚至给大家组成了很多食谱,可以看到食谱,来计算一下自己是否是1800千卡。这样的话你知道量了,后你再加上一些运动,可能就是平衡了。对食物量要很好地去认识,这是我们这次这本书的关键所在,我们希望通过十年、八年,让大家对食物的量有一个掌握。

    第二点,还想补充一下,在不同的人群里头,我们都希望在不同的年龄都把维持健康体重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因为这是判断自己身体是否好,或者说健康状况是否优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也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指标。特别对于老年人来说,小孩子好办,就是一个健康的生长,健康的速度的生长,身高跟体重这种控制。对于老年人来说,比方说超过了65岁,适当地胖一点也是可以被接受的,比方说BMI很低了,18.5、19,这是在健康的成年女性、男性他是可以的,但是对于老年人可能就偏低了一点,当有疾病的时候,你就可能不那么扛病了。所以我们在书里头也有一点小建议,让大家如果超过了65岁,希望BMI对自己不要那么苛求,不要非跟年轻姑娘比去,那已经比不了,何况我们身高还缩了,所以稍稍胖一点也是可以的,当然不能够肥胖,超重一点还是可以的。

    2016-05-23 09:22:05

  • 中国网:

    感谢二位老师为我们带来精彩的解读,也感谢各位网友的收看,下期再会!

    2016-05-23 09:22:15

  • 中国网:

    (责编/主持:佟静 摄像:刘哲 王宇迪 导播:周珊珊 图片:郑亮)

    2016-05-23 09:22:32

图片内容:

视频地址:

    http://mp4.china.com.cn/video_tide/video/2016/5/20/20165201463730628325_364.mp4

图片大图:

  •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修订专家委员会主任杨月欣、副主任杨晓光做客中国网中国访谈。

    中国网 郑亮

  •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修订专家委员会主任杨月欣、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修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杨晓光

    中国网 郑亮

  •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中国网 郑亮

  •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修订专家委员会主任杨月欣

    中国网 郑亮

  •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修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杨晓光

    中国网 郑亮

  •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修订专家委员会主任杨月欣、副主任杨晓光做客中国网中国访谈。

    中国网 郑亮

  • 杨晓光:我们建议适宜的脂肪摄入量占能量的30%

    中国网 郑亮

  • 杨月欣:青少年的饮料的摄入量是比较高的,导致糖的摄入量过多

    中国网 郑亮

  • 杨晓光:对于健康成年人,没必要过多地限制胆固醇摄入

    中国网 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