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所有内容,包括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中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单位、网站或个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栏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中国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单位、网站或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网”,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活动标题
活动描述
文字内容:
4月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提出,2016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是让医改红利更多惠及人民群众。中国式医改,在经历六年多的风雨历程后,进入了里程碑式的突破期。医师多点执业、医院分级诊疗、互联网医疗等医改关键词,走进了老百姓的生活。特别是过去的两年,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公立医院手机APP、远程医疗、医疗数据共享等,让“互联网+医疗”的模式成为医改进程中的新思维、新手段、新突破。
今天,来到我们演播室的三位嘉宾分别是:惠州市惠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主任许岸高;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医疗保障制度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顾雪非;工信部云计算研究中心专家、医指通创始人李浩。三位专家将为我们解读医改新政、分享惠州经验、破解互联网+医疗的发展。
2016-05-27 13:43:18
三位老师你们好,欢迎你们做客中网网演播室,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国务院体改会,都对医改提出了具体明确的目标,首先就请三位谈一下各自的理解和建议。
2016-05-27 13:44:49
事实上,中央、国务院的政策设计都非常好,但是,如何落实就考验地方政府的智慧、胆识和执行力了。国家和省每年都会有医改的目标和实现路径,各地的医改大同小异。我的理解,医改的最终目标就是建设健康中国,因此惠州7年的医改,始终贯彻4个坚定不移的导向:
第一,解决民生问题从产房开始。我们的医改从“大产房”开始,汇集了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和危重症救治的工作。我们对全市73家基层产房进行了标准化建设,利用信息化、“互联网+”建立新的高危产妇三级转诊制度,落实了产科的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我市孕产妇的死亡率从2009年的10.01/10万下降到2015年的3.32/10万,下降了66.8%。
第二,提高市民健康体质从控制出生缺陷开始。这是政府医改的第二个重点。从婚前体检、孕前检查到地中海贫血防控,再到新生儿疾病筛查,我们建立了严格的、政府买单的出生缺陷防控体系。我市新生儿缺陷发生率从2009年的317.59/万下降到2015年的147.19/万,下降了50%多。
第三,降低残障人口从院前、院内急救开始。我们重建了120急救系统,引进了美国医疗优先分级调派系统(MPDS)和澳大利亚先进的智能急救系统,推出“互联急救APP”,实现急救业务的实时管理,开启智慧急救新模式。系统自2014年启用以来,已成功指导近4万例呼救者自救互救,有效降低了残障率和死亡率。
第四,延长平均寿命从降低儿童死亡率开始。我们建立了新的儿童医院,利用信息化、“互联网+”建立新的儿童的保健体系和儿童疾病救治体系。我市婴儿死亡率从2009年的下降到2015年的,下降了多。
我们的经费有限,我们要在关键的地方投入。手段改变了,基本目标不变,不要贪多,把最基本的东西做好,做扎实,这是我们7年医改的经验,也是我们的教训总结。事实上,我们的一些医改工作像沙滩作画,大浪一来,全没有了。
2016-05-27 13:45:54
顾主任。
2016-05-27 13:46:15
正如许局长所说,我也认为今年医改的一个特点是强调健康中国建设。就医改的目标来说我们是没有变的,使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在推进的过程中,我们更加强调健康中国,我们不光是以疾病为中心,不光是看病就医,更多是从健康促进、健康管理花一些力气。刚才许局长已经介绍了惠州的一些做法。
第二,我认为今年医改比较强调“三一联动”,就是医疗、医保、医药三个方面的改革要联动起来,如果是单兵突进的话,效果不会很好。再一个是公立医院改革的范围更大,从100个试点城市扩大到200个试点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是一个综合的改革,体现了医疗、医保、医药三方面的内容。比如说医疗的体系,要建立整合型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需要更加不同医疗机构、需要有更加紧密的合作,医疗服务价格需要提高,更好的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调价的过程中需要医保的支撑,医保需要对这个调段部分进行支付。药品的改革也必须做,比如说进一步的挤出生产流通领域的价格的水分,这样的话我们才可能实现所谓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改革。
另外,今年的重点任务里面是继续强调分级诊疗,分级诊疗,需要医保制度的支撑,在基层获得更高的一个报销水平。服务体系上也要改革,比如说加强不同医疗机构、综合医院、基层卫生机构之间的协作,逐步的去试点家庭医生、专科医师制度,让患者生病了以后,首先想到的是一个健康的守门人,找一个自己非常信赖的医生去看,而不是现在盲目的我到大医院去寻求所谓的最好的治疗,这种治疗不一定是最合适的。
2016-05-27 13:46:39
好的,李总。
2016-05-27 13:48:31
政策目标更加明确,全民参与度大大提高。特别是社会资本对这个行业有足够浓厚的兴趣。正如刚才许局长所言,国家的财力肯定是有限的,因为医改是一个非常耗钱、耗费精力的民生工程。从企业的参与度来讲,如何在移动医疗、在互联网医疗方向去催生一个更大的平台发展,应该是值得期待的。
2016-05-27 13:48:42
新医改实施六年多来,各地方结合自身的经验和情况,因地制宜出台了一些改革,在这个过程中怎么样实现地方的探索和实践,同国家的政策方针相结合。目前进展怎么样?
2016-05-27 13:49:50
我个人认为不光是医疗领域的改革,社会方方面面的改革,都是有一个原则就是试点先行,以点代面,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重点,但是目标没有变。在改革的初期,我观察到的是以基层的综合医改为重点,包括了基本药物制度、基层的绩效分配制度的改革,有的地方实行了收支两条线。在基层医疗改革推行之后,我们现在重点在公立医院改革,公立医院改革先是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实行,然后全部推开,现在是扩大试点范围,扩大到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这是一个综合的改革。
如果更早的往前去追溯的话,2003年掀起了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从无到有,建立了新农合制度、医疗救助制度。在试点的过程中,后来又建立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到2009年以后,进一步加大医保的覆盖面,使人人拥有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后来我们发现大病保障不足,有很多冲击社会道德底线的现象发生,于是这个阶段我们又着力去建设大病保障政策,建立了大病保险,也是从试点到现在是全面推开。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是允许各个地方去积极的探索,有好多做法就是因为地方的积极探索,所以后来就成为国家的政策,现在全面推开。
2016-05-27 13:51:10
顾主任提到了公立医院改革,惠州作为第四批的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医改的情况怎么样?未来有什么样的规划呢?
2016-05-27 13:52:42
我们所有的县级公立医院均于2014年前启动了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这次惠州市又列入第四批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开展前期工作。未来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对公立医院动手术,同时通过四个路径为医院输液输血。
四个手术是:
一是取消药品和耗材加成。实施药品和耗材零加成,切断医院“以药养医”的链条。
二是推行药品和耗材两票制。就是指药品从药厂卖到一级经销商开一次发票,经销商卖到医院再开一次发票。两票制可以去除过多的中间环节,既能大大减少药物和耗材成本,又去除回扣空间,避免了医疗腐败。如果做得彻底,取消了药品和耗材加成,医院的明“收入”没有了;实行“两票制”,医生的暗“收入”也就清除了。
三是控制医院收入。从住院次均费用、门诊次均费用、个人次均自付费用和药品耗材费用等控制医院收入。控制大检查、大化验、大处方,避免患者吃冤枉药、做冤枉检查。过度医疗不仅浪费了医疗资源,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还使患者身体受到二次伤害。这是目前我国公立医院最受诟病的地方。
四是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实行全科医生制度、家庭医生制度,减少或者取消三级医院普通门诊(如取消门诊输液等)。
2016-05-27 13:53:05
在动手术的同时,我们也从四个路径对公立医院进行输液输血:
一是落实政府投入六金。就是医院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政策性亏损和公共卫生服务费用,应该由政府投入。
二是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我觉得,医疗服务定价错误是医药领域所有问题的根源。据说在北京,宠物医院给狗看病,收费为:专家诊费每次200元,彩超每次500元,心电图每次200元,血压监测每次50元,生化检查每次600元,狗看一次门诊收费总计1550元。宠物店宠物护理费用是:洗一次澡小狗50元、大狗100元;看护小狗一天50元、大狗100元。而同样在北京的三甲医院,护理一名重症病人24小时收费9元,静脉注射2.2元,吸痰1.5元,膀胱冲洗10元。如果医疗服务价值不能养活医生护士,会怎么样?有经济学研究表明,医护人员如果从药品和耗材中赚取1块钱,病人就要多支付6、7块钱。福建三明的经验就是减少药品和耗材的支出,在病人自费比例不上升的情况下,为提高医疗护理价值提供更大的空间。
三是实行医保支付制度改革。通过减少用药、减少检查、减少耗材、减少住院天数来降低医疗费用即医保的支出,同时要增加医保对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的支付。
四是政府投入经费建立医生培养培训体系。现在不但基层医疗机构招不到医生,城市医院也招不到合格的医生。如果政府不投入经费重建全科医生、家庭医生、住院医生的培养体系,我们这个体系很快就会出问题,甚至已经出问题。未来二三十年,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失能老人不断增加,健康医疗服务量会大幅度增加。但是整个社会不利于吸引医学院的学生做医生,有人统计,国家培养6个医学生,最后只有1个能当成医生,而且医生的流失率也在升高。
当然,从县级公立医院的改革来看,我们的问题是,针对医院和医生存在的问题开刀的力度大,比较到位;但输血、输液不到位,这就麻烦。可能旧的问题没有解决,新问题又出来了。
2016-05-27 13:53:18
好的,我们也知道惠州是广东首个智慧医疗试点城市,在智慧医疗上惠州有什么新的尝试吗?可以和网友分享一下。
2016-05-27 13:53:36
我们没有新尝试,我们只是一步一步地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和国家卫计委《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通知》,主要在3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是利用“互联网+”改善就医服务。管理学上讲,没有预约就没有服务。我们建立了全市全预约平台,开放了本市三级、二级医院的预约挂号、预约检查、预约住院、预约手术、预约药品服务。预约服务覆盖了惠州全市5家三级医院、2家二甲医院,每周平均可预约本市1.4万多公立医院的专家号。以前各大医院的挂号处都排长队,现在我们开通了8种预约挂号的方式:有电视频道挂号、电脑官网挂号、电话24小时挂号、社区终端机挂号、手机app挂号、微信微官网挂号,好多了。
二是利用“互联网+”再造就医流程。在“大数据”的背景下,我们利用信息化手段改变服务模式,为患者再造“更舒适、更准确、更快捷、更节省”的就医流程。惠州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与医院his、lis等系统对接,实现流程再造。我们把惠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惠州市儿童医院、妇产医院)作为试点医院,对接医院的his、lis等系统,实现线上支付,包括自费和社保费用支付均在线上完成。
三是利用“互联网+”共享高端和个性化医疗服务。借助医指通预约服务平台,惠州市民可以预约天津、北京、广东、沈阳、贵州等5个省7个市的700余家公立医院服务,可预约12739个科室、4万多名名医专家服务。医指通在全国三甲医院门诊放号量已达到2600万。目前平台开放预约检查科室日均28000个、开放预约病床近5000张。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成就。
互联网医疗实际上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我们要走一条我们能走的、能承担起的路,去解决我们能解决的问题。现在互联网医疗花样繁多,但是有一些可能没有生命力。我们要寻找一些有生命力的、真正能解决百姓问题的,或者能解决医生问题的些项目,把它做深做透。
2016-05-27 13:53:49
刚才许局长提到了医指通平台,我们今天也有幸请到了医指通的创始人李浩李总,所以也想请李总简单介绍一下医指通平台。
2016-05-27 13:54:42
医指通是最早一批直接开展医院诊疗服务的第三方平台,我们是从2010年开始,在天津市全市打造一个省级的非常完整的预约诊疗体系,包括全市39家三级医院,区级的中心医院,以及二级医院,二甲医院,到社区的基层医院,都做了全面的覆盖。天津模式有一个非常大的好处,改变了原来扎堆,一病到就要到大三甲排队看病的现状。医指通这几年做了很多的尝试,包括现在开展了全方位的预约服务,这个预约服务就是参与分级诊疗,事实上我们也对分级诊疗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分级诊疗有一个自下而上的模式,事实上有可能是很难满足市场的需求。因为可能社区基层医生的技术、设备等等,都是很难做到治大病。。
医改的第一个阶段首先是破冰的阶段,就是学会有序的就医。我觉得预约服务是推行有序就医非常好的方式。经过调研发现,很多的三甲医院,特别是中型和中型以下三甲医院,专科类的门诊量饱和度也是远远不够的。医指通在惠州市尝试一个新的模式,叫“互联网+分级诊疗”,如何利用互联网的手段把分级诊疗模式推得越来越广。
我们的模式就是基层医生先首诊之后,通过手机端直接可以做按需分诊,按需分诊应该讲是自上而下,我们是作为一种补充方式,自上而下就是比如有些三甲医院的门诊量还没饱和,事实上应该讲是往下退而求其次,这样的方式应该是比较符合市场的需求。几十年的就医环境,造成了我们一生病,基本上就先想到到大三甲去,因为这种就医习惯已经培育起来,短时间去改变它是很困难的。所以导致分级诊疗事实上就像刚才许局说的,像沙堆上画画,一阵海水过来就淹没掉了,全部没了。
2016-05-27 13:54:54
作为企业,我非常希望打造按需分诊的模式,对整个国家政策之下的分级诊疗是一种新的尝试,一种新的补充。医指通现在在惠州做了几件事。
首先,用公益性服务,支撑惠州市所有老百姓的就医服务,从预约专家到约检查、约病床、约手术、约药品的“五约服务”。在全国率先推出这项公益服务,获得非常多的认同,特别是对未来一些增值产业,对移动医疗的发展,应该说是起到一定的作用。
医改以来,事实上也催生了不少移动医疗公司,雨后春笋般发展,但是从去年到今年,作为北京很多的移动医疗公司基本上纷纷倒闭,什么原因呢?因为很简单,它就是采用的模式就是简单粗暴的,一种叫加号服务模式。医指通到现在为止有1.5个亿放号量,我们从来在公共资源上没有任何的想去做增值、做赢利。医指通倡导的服务就是诚信医疗服务,诚信就是要做到取之有道,不能够说用“互联网+”就是乱象的方式。未来我对整个行业是充满了期待。
像惠州现在还推行的一个模式是掌上智慧全流程医院,事实上是一种智慧医院,先在惠州市第一妇幼医院做试点。通过手机端就可以实现全流程的所有的支付,与社保是直接分离的结算方式,进一步方便群众去就医。这个模式后面还会有一些诊后的随访服务,作为第三方公司,我们主要强调服务,正好弥补公立医院服务上的一些短板。所以我想寄希望这一块作为全国的试点,进一步推到更多的医院。我们现在基本上是从以医院为中心向患者为中心转移,形成一种有序就医的新模式。
2016-05-27 13:57:59
刚才李总说到说移动医疗像雨后春笋般(出现),近年来腾讯、百度、阿里都纷纷布局互联网医疗,那么顾主任有数据分析说,2017年我国移动医疗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25亿元,顾主任对此怎么看呢?
2016-05-27 14:01:15
我不是做产业研究的,我主要研究医改政策,但是近几年我也比较关注互联网医疗这样一个新生事物。首先从发展来说,将来肯定是会有大的发展。125亿在整个近4万亿卫生总费用里面也是非常小的,但刚才许局长、李总介绍了惠州的智慧医疗的模式,我觉得也是汲取了很多好的经验。但事实上我们做政策研究,要考虑它跟医改的关系。互联网作为一个工具也好,有的说是一个方法论也好,它究竟对医改有什么样的促进作用?我们关注医改,我们要考虑对整个体系效率、质量、可及性、患者满意度、疾病风险保护等等这些一系列的影响,但是互联网只是说有可能促进这些改变,也有一些并不能改变。
比如有的说通过互联网提高医生的效率,就我个人而言,纯粹的线上的诊疗方式的话,不一定。对医生来说的话,最高的效率应该是患者排队到我面前来一对一的诊疗,这个效率是最高的,但是我是不是说我就不做呢?刚才二位也介绍了,实际上是一个理念的转变,过去我们的设计都是对医生有利的,怎么样提高医生的效率?患者排不排队无所谓,实际上我们现在很大的一个理念是以医生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或者是以生命周期为中心去设计整个诊疗环节。
那对医改可能有哪些帮助呢?比如说刚才已经说的改善患者就医的体验,通过流程的再造,流程的优化,让就医体验更加的好,就此而言的话,也对医改有很大的帮助。比如说我们现在要求要不断的提升优化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有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行动的计划。具体分析,其实这一类的改造,并不触及医疗行为的本身,实际上我们在对非医疗的环节,进行了一个优化,进行了一个升级,这对患者的感受的改善是非常大的。
2016-05-27 14:01:44
我认为进一步可以做很多工作,比如说线下线上模式结合。去年国务院发的“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的说要推广在线的医疗卫生服务新模式,这个是很有意思的,什么是在线的医疗卫生服务新模式呢?我们现在很多在线上做诊断,能不能成为诊疗?是不是一个医疗行为是有争议的?其实我觉得这个需要细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医学的分课是非常的细的。比如说在慢病环节,我如果有一次线下的面诊,诊断非常明确,为什么再一次的复诊不能在网上进行呢?其实他病情是比较稳定的,可能就是开药,这样的话实际上就会对我们整个的体系,可能会有一个比较大的改变。再比如做影像影像本来就是用计算机的技术、影像的技术来做诊断,你人在线下和线上这没有区别,或者是说我本来就通过远程就可以得到诊断。比如说皮肤病,还有一些精神心理科,有时候可能比当面的诊疗效果更要好,因为有隐私的问题等等因素在里面。
还有分级诊疗,刚才李总说得对,我认为互联网医疗是有可能促进分级诊疗,但也有可能它最后对分级治疗不利,直接把我的病人导到最好的医生。当然从患者的角度来说无可厚非,但是从我们整个体系来讲,它不是一个效率最高的模式。因为我们最好的专家应该去解决急危重症,就是好刀应该用在刀刃上。
另外,我们要考虑深层医学模式的改变。我刚才说了慢病的复诊问题,我们可以再考虑一下在慢病管理的领域,我们现在慢病管理实际上是一个点状的关系,我一年记录几次档案,我记录你的血压、血糖的状况,然后提出改进的建议,但是中间这个病人的病情怎么样,我没有一个很好的连续观察。如果通过互联网手段,我认为医患的关系可以从点变为线。这样的话,如果再结合将来可穿戴设备的发展,我有可能24小时了解患者的血压变化、血糖的变化,这样对我们疾病的防控,我相信会有一个比较大的突破。
真正说到智慧医疗,比如内科的沃森和外科的达芬奇机器人,这对我们医疗将来一定会有重大影响的。从长远看,我觉得互联网、基因诊断技术,还有所谓的精准医学,对整个的医学模式可能会有大的影响。
从过去几千年来,我们已经经历了从神学主义到自然哲学模式,到生物医学模式,到现在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下一个模式是什么呢?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2016-05-27 14:04:04
许局长,在惠州公立医院的内部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医院各项工作的数据化的精细管理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了,怎么样应用这些数据,使他们更好的服务于民呢?
2016-05-27 14:05:39
利用数据来服务确实已经有很长时间,但从来没有像今天来得这么有风暴性的变革。
许岸高:从“数据化”进入精准管理,我们也做了一些工作:
第一,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平台。2014年我们启动了惠州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项目,这是中国新一代IT产业联盟的示范项目。为进一步打通“信息孤岛”,我们制定了电子病历、公共卫生数据标准和数据交换接口规范,初步建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数据资源库。建设规范、科学的数据库很重要,否则,数据会变成不可用的垃圾。
第二,实现数据的标准化共享和交流。通过建设“医卡通”系统,成功校验了全市310万条个人基本信息,作为居民就医保健的主索引,建立调阅和共享居民健康信息的有效机制。通过“数据交换与共享系统”,对接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系统,初步实现数据的标准化共享和交流。用数据化规范督导结核病人用药,使规律用药率由40%提高到95%以上,治疗成功率由50%增加至90%以上。
第三,开启数据挖掘服务。建立数据深度挖掘系统,分析医疗健康大数据,建立涵盖医疗资源、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监管等100多份统计报表和涉及设备分布、人员配备、床位统计、就诊人次、就诊费用和药占比等数据专题分析,为业务管理、质量监控、绩效考评、财务结算和辅助决策等提供智库支持。建立医院管理电子监察平台,挖掘用药、物流、采购、医患关系、医师诚信等数据,有效构筑我市公立医院医德医风长效监察机制。
所以对于惠州来讲,将这种数据化用于临床实践、用于医疗卫生,是一个长跑,现在只是一个阶段性的工作。
2016-05-27 14:05:51
最近我们知道医指通在智慧医疗上也做出了很大的布局,从贵州打造西部健康云谷,到广东惠州南方健康云谷,您谈一谈医指通在健康产业上有什么样的看法呢?
2016-05-27 14:06:50
我们原来做了六年,都是完全在合作、分享、共赢六个字的基础之上做服务的,也就是做得都是公益服务。接下来我们的产业怎么打造呢?文字上是秉持“三个有”,叫做有坚持、有态度、有创新,从三个角度打造网络产业。
首先,通过这个模式,我们打造的是“医疗+互联网”。现在打造名医谷,名医谷首先是用学科带头人,像这些大名医一块来共同建设。我们现在正在做医生合伙人的模式,马上就要启动慢病医生集团,这个以心血管类为主的垂直病种。应该讲这种产业化是非常有帮助的,未来从治疗、从解决病因的角度上,医疗手段是唯一不可去忽视的。
第二,云医院。通过互联网手段,从管理端、从服务端上着手,让效率更加提升,同时结合智能穿戴。刚才二位领导也提到了,智能穿戴未来的发展,实际上是叫好不叫座的,因为它只能是变成了奢侈品,镀一个金之后卖十几万。实际上这种模式对健康、对管理上是起不到任何作用,在各地落地的时候,因地制宜这几个字是没有做到,没有跟医疗健康大数据相结合。实际上它只是采集端,采集端成了自娱自乐的穿戴产品。整个穿戴行业都面临着这种现状。专业程度不够,是现在穿戴产品发展面临很大的困惑。
2016-05-27 14:08:37
医指通通过资源的渗透,通过资源的供给,给这些可穿戴企业会带来很大的发展空间,对它进行支撑。我们采用的是开放式的,资源可以去分享,不需要每一个企业都去重构,事实上任何一个企业想做这个事都是很困难的。
健康云谷最后是落地在一个大数据中心,大数据中心对国家、对个人是非常有帮助的,未来我们可以做数据建模,特别是对治疗这一块来讲,人工的智慧永远达不到电脑的,但是这些必须要有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沉淀的过程。因为现在医院的病历数据基本上是各自为政,很难分享。我们用第三方力量来去做,应该讲未来是有一定帮助的,健康云谷是完全开放式的产业模式。我们的目标就是与合作伙伴一块构建整个医疗服务的生态圈,对于未来整个发展应该会更有裨益。
所以健康云谷从贵州西部的健康云谷,到现在的广东惠州,我们打造南方的健康云谷。惠州市山清水秀,它本身是全国宜居城市,健康生态对医指通的产业是非常吻合的,所以我们选择在南方建一个总部,直接落地在惠州市,结合整个惠州市医疗资源的支撑,互为补充,这样就可以打造一个方便与本地人民的,走向健康中国,走向健康家庭的非常好的模式。
2016-05-27 14:09:53
惠州是全国首批20个试点城市之一,刚才李总提到大数据又是智慧城市各个环节实行智慧化的一个重要性的支撑手段,这个医疗大数据到底应该怎么样去推进、怎么发展,另外真正实现医疗信息化、大数据共享,以及使这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应该具体怎么做呢?三位有什么样的建议吗?
2016-05-27 14:10:10
这十几年,我们一直在喊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结果是“下”不去,“下”去了,也“沉”不下来。为什么?这是因为城市的优质医疗资源也不足,而且城市医院的大专家“下沉”到农村、社区,既解决不了全科医生和家庭医生要解决的问题,也浪费了城市的优质医疗资源。因此,关键的问题是要创造条件,让基层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自身强大起来。当然,使用智慧医疗和智慧化的公共卫生服务手段,可以重构医疗卫生资源体系,解决边远山区的服务可及性问题。我们会在3个方面努力:
一是加强基础网络设施建设。通过医疗信息化、大数据共享让优质医疗资源在网络上间接“沉下去”,同时,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数据硬件基础也要“接得住”,要解决不匹配、不顺畅问题。
二是让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和居民能享受到大数据的服务。要从过去的单纯信息收集,真正转向数据的个性化分析和综合应用,从IT思维转换到 DT(数据处理技术)思维上来,构建城乡大数据服务同质化。
三是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打造城乡一体化服务链。我们在惠州推行“生命服务链”建设,在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举例来说,我们把孕产妇管理作为突破口,以惠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的产前诊断中心为切入点,利用信息化手段,集成城乡所有患者在院内、院外所有医疗信息,完成从临床诊断、样本实验、产后随访(包括婴儿生长发育过程的跟踪随访)全过程的跟踪管理,最后,与远程会诊系统对接,实现城乡医疗数据实时调阅,完善双向转诊,打造城乡一体化服务链。
我们也提出一个概念,中国是建设健康中国,惠州是建设健康惠州,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我们提出从孕前开始到死亡火化的服务,构建整个生命链的服务。政府有一些地方可以拿出钱来,比如孕前检查会免费的,现在惠州火葬服务是免费的。构建这种生命链的服务,对这种大数据、信息化技术是非常好的。
2016-05-27 14:10:26
非常同意许局长的观点,比如他刚才说的生命服务链,我刚才表述是全生命周期,实际上是一个意思,另外还有技术的改善,我也同意,技术可以改善资源下沉,我理解是可以实现医生的协同。
比如现在患者到不同的医疗机构去就医,基层医生跟他有一些医嘱,可是患者没有专业的知识,执行医嘱的过程中就不是那么准确,现在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可以更加的精准,而且可以实现医生的协同。
比如慢性病管理、糖尿病管理,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对患者的建议,或者医嘱能不能实现协同。
从研究的角度来说,这些我们认为需要做一些跟踪和评价。比如一些信息化的手段,它究竟对减少医疗差错发挥了多大的作用,我们对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有多大的作用。
比如还应该关注一下重点,我们现在很多的信息化集中在城市,其实真正我们资源短缺的是农村,怎么样把城市资源导向边远地区,这是需要做更多的文章。
刚才许局长举的医疗教育,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手段。我们教育的培训,或者上级医生对下级医生的培训是非常重要的,对患者的教育、健康促进也很重要。
从研究医改的角度来讲,让资源下沉光有技术化的手段还不够,根本的是一个激励机制,是一个支付机制的问题。首先要理清,现在实际上有一个误区,就是说级别越高医生级别水平越高,很多患者都愿意到三级医疗机构,到顶级的医疗机构去就诊。我曾经开过一个玩笑,幸亏协和医院不提供打预防针的服务,否则的话估计很多患者要慕名而来,要到协和打预防针。
我们最大的误区是什么呢?是建立一个分工医疗的体系,也就是说不同的医疗机构有功能的错位,这样的话,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就由家庭医生、科医生来解决。家庭医生、全科医生,是找我最信赖、最熟悉的医生,而不是现在去找一个陌生人看病,这是需要我们各方一起努力推进和重构的体系。因为原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有一个分诊的体系的。
2016-05-27 14:11:29
还有支付激励机制是什么呢?也就是你必须要对下沉基层的医生有更好的激励,我才有可能吸引人才的下沉。在国际经验上可以看到,基层医生的收入是不低于专科医生的,甚至有一些提供24小时服务,通过努力,得到的收入比专科医生更高。而且在社区的地位也是非常高的。所以我认为优质资源下沉不光是一个信息化技术的问题,也包括背后的激励机制。
具体地说,支付制度需要变革,现在整个支付制度是按项目付费,按项目付费是基于资源消耗的一种付费方式,消耗的医疗资源越多,得到的补偿也越多。可是我现在如果要强化,就是加强基层的服务能力,要以健康为中心的话,应该以健康结果作为一个付费的标准。
许局刚才也提到了,他们也做了很多的尝试和探索,假如我这一个社区基于某一项指标的健康产出更好,许局长应该给他付更多的费,而不是他看了更多的病人,好的管理应该是我的病人变少才对,这是我个人的看法。
2016-05-27 14:12:55
我非常赞同刚才顾主任的说法,专科医生是协同服务,而不是取代全科医生服务或者家庭医生服务。
2016-05-27 14:13:40
我们主要协同三甲医院、协同医生去做服务,从我们角度上,我觉得医疗大数据应该不外乎是,一是诊前,二是诊中,三是诊后。目前看来是脱节的,就是诊中出不来,诊前和诊后目前上不去。医指通非常注重诊前和诊后的服务,特别是在我们平台上预约过的患者,我们全面的做随访服务,包括对一些治疗的反馈。
我们做服务来讲是比较佳的,因为本身公立医院重治疗,服务管理上相对会弱一些。所以我们从大数据角度上,串成一个链条式,如果跟医院能够达成共识,能够做一些诊前跟诊后的服务,我们是非常愿意的,因为这些服务正好形成一个真正的大数据。一个人从诊前走到诊中,再到诊后的时候,事实上是推动整个预防管理的非常重要的生命学科,如果没有这个数据作为依据的话,你怎么去管理它,怎么去预警它呢。
2016-05-27 14:13:50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访谈到这里要结束了,感谢三位专家、老师和领导来做客我们中国网的演播室,与我们分享惠州的模式,以及解读医改新政,分享、探索“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之路。
本期中国访谈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2016-05-27 14:14:50
图片内容:
视频地址:
图片大图:
中国网 李佳
中国网 李佳
中国网 李佳
中国网 李佳
中国网 李佳
中国网 李佳
中国网 李佳
中国网 李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