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所有内容,包括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中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单位、网站或个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栏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中国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单位、网站或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网”,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活动标题
活动描述
文字内容:
各位网友大家好,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欢迎您的收看。
镇江一直被视为全国医改的标签城市。早在1994年镇江就率先启动了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试点,与江西九江并称为“两江模式”。2009年的全国医改,镇江又再一次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创新,“镇江特色”也愈益彰显。作为两轮全国医改的试点城市,镇江可以为全国医改提供哪些样本?如何少走弯路少栽跟头,镇江有哪些经验分享呢?今天我们就来到了江苏镇江,与二位嘉宾一起来探讨一下镇江医改的特色和经验。
2016-08-19 15:03:03
他们分别是镇江市卫生计生委主任林枫。
2016-08-19 15:03:55
中国网的网友大家好。
2016-08-19 15:04:05
镇江市丹徒区世业镇卫生院院长胡小忠。
2016-08-19 15:04:29
中国网的各位网友大家好。
2016-08-19 15:04:40
林主任您好,感谢您接受中国网的采访。镇江医改从1994年的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算起,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了。作为两轮医改的亲历者,您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如何评价镇江医改目前取得的成绩,这份答卷您还满意吗?
2016-08-19 15:04:56
镇江是两江试点的城市,总结我们走过的路,用现在比较流行的话讲,就是总书记讲的“不忘初心,继续前行”。2007年的时候,吴仪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也讲过一段话,就是“走稳步、不停步、年年有进步。”我们朝着这个目标一直在努力前行。
所谓的“不忘初心”就是不能忘了我们的目标,我们是改善居民的健康,不是看更多的病人。所谓的“继续前进”,我觉得是要坚持这一种目标导向不变,去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制度,完善自己的政策,改善自己的体系,补足短板,使体系更加完善、服务能力更强,老百姓得到的服务更好、质量更高。围绕这样一个目标,我们要继续探索、继续努力,不断地推进医改。
2016-08-19 15:05:15
镇江医改中有哪些经验或模式是可以被其他城市借鉴和参考的呢?
2016-08-19 15:05:58
我们从时间上来梳理一下,我觉得镇江的经验也好、教训也好,大家都可以去借鉴。比如说建立全面覆盖的保障制度,镇江做全面覆盖保障制度是从职工医保开始的,然后做居民医保,我们当时就叫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把城乡都做到一个体系里去。做完基本医保要做补充医保,做完补充医保还要做救助体系,当时我们也把救助体系提到比较高的高度,我那时候说了一段话叫做“全世界有不搞社会医疗保险的国家,但是没有不重视社会医疗救助的政府”,政府一定要承担起这个责任来。
从某种程度上讲,基本医疗它还是个准公共产品,但是对穷人来讲,基本医疗就是一个公共产品,首先要保障的就是穷人的基本医疗,所以救助也很重要。一个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是我们整个医疗体系正常运转的基础条件。
当然这个体系里边,我们镇江的经验有另外一个。医疗保障体系要能够持续有效地运行,其中医疗保险的支付制度特别的重要。医疗保险支付制度有两个要点:一个区域要实现总控,一个区域内医疗我们满足这种需求能够用多少钱是有个总量,要总额预算。但对医疗机构一定要鼓励它做好事,多做有益的事,所以要有一个按照点数法付费的原理。比如说二级医院用就诊人头为核心的付费方式,社区里边慢病,用慢病管理人头付费的方式。你管住一个慢性病,一年给你多少钱,这样以后医院就不会加大成本,就不会多检查、多开药了。他会自我控制,选择价廉物美的东西,提供更好的服务。我们用一句简单的话讲叫打包服务和打包支付,这是一个医疗保险支付制度中间值得大家借鉴的东西。
第三个问题,要重视体系的合理性,现在我们医疗服务体系短板在哪里?一是基层,二是康复护理。我们始终要坚持这一点,把资金、能力、人员都要向它倾斜。用总书记的话讲叫“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三句话特别重要。这是我们短板所在,我们要按照这个要求去做。
补了短板以后,整个体系相对合理了,服务的理念、服务的模式要发生转变,特别是要重视预防和治疗的结合,要把预防放在前面。千万不要老到下游去捞人,本领大得不得了,在上游预防人家落水做得不好。这样一个经典的描述,我觉得还是应该切实地落实到工作中去。所以全科医生团队,是初级卫生保健的主要力量,全科医生团队作用的发挥,是整个服务体系提供服务的合理性的源头,所以一定要建立全科医生团队服务的签约机制,让它能够发挥作用,整个医疗的机构就会变得合理。
2016-08-19 15:06:29
医改的目标是解决好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看病难、看病贵可以说是大多数城市的通病,但每个地方又各有自己的特点。目前,镇江在这方面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镇江医改的重心和目标又是什么呢?
2016-08-19 15:08:47
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大家都耳熟能详,大家都知道这好像是医改的一个目标,但是总书记在镇江讲看病难、看病贵的时候,前面加了两个字,解决全国“基层”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有基层两个字。我觉得这两个字很重要,像协和医院这样的医院永远是资源紧缺的地方,它肯定永远是要排队、等候、挂专家号很困难,这是很正常的。但是基层老百姓在家门口解决很基本的健康问题,应该是很方便、负担很轻,这两点很重要。
所以从本质上说,医改有两句话一直是我们追求的,一个是让群众看病更方便,第二句话是让群众的负担能够逐渐下降,难跟贵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恐怕永远会有人说是贵的,永远会有人说是难的。就镇江而言,建立了全民医疗保障制度,并且建立了一个救助制度以后,总体看病的负担是得到控制的。比如说镇江的医保里边,有个人支付最高封顶线,一年你现金支付超过多少,就可以到统筹基金去报销了,建立了个人负担的封顶的政策。
困难人员,比如说低保对象,60岁以上在社区是免费医疗,只要在职工医保大目录范围内的,都是可以免费医疗的。所以说看病贵的问题,起码在镇江是得到了缓解,因为它建立了一个比较完善的医疗保障制度。
在看病难的问题上,我们现在大医院的排队现象基本上已经没有了。
2016-08-19 15:10:16
当然还存在繁的问题,比如说没有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做到完全地诊间结算,所以病人可能会要不断地去缴费。这种诊间结算、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可能我们还没有做得很好。所以解决看病繁的问题还是要去努力的。
全科医生的服务是解决看病繁,或者无序就诊的一个很好的手段,我一直说家庭医生并不是说能够包治百病,大病小病都是他来治。有人经常批评,我们的家庭医生服务能力不强,跟专科医生比水平太差,其实不是的。他的能力不在于看专科的能力,而在于看全科的能力,全科的能力主要是疾病的预防、管控和慢性病的续药等,这是他的责任。我觉得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们都是很称职的全科医生。
他们有另外一个职能是指引就医,就是这个病人需要看专科的,他要建议你去看专科,也就是分诊,或者说对患者的一种建议,这是很重要。医疗体系合理以后,全科医生建议找专科医生,专科医生建议挂号找专家,专家建议挂号找大专家,就有序了。而不是把北京的大专家号放到网上去挂,放到网上去挂一定是不对口的,资源匹配度比较差,浪费资源。
2016-08-19 15:10:51
分级诊疗的程序。
2016-08-19 15:11:05
我们讲分级诊疗,我们镇江提的口号,重点不在基层首诊,重点在于急慢分治,就是朝上走的时候,我们全科医生将患者转到专科医生,专科医生转到专家。朝下走的时候,就是急性病过了以后,比如说脑溢血治疗平稳了,就要到社区去康复,社区康复完成了以后,就要到老年护理院去长期护理,或者到家里边去进行居家护理。像这种上转和下转才是更加的理性,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连续服务。
2016-08-19 15:11:15
胡院长,有哪些感受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
2016-08-19 15:11:49
从镇江20年的医改来看,看病贵的问题,我想在我们这个乡镇老百姓当中,基本得到了解决。新农合的报销比例,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老百姓的就医压力。比如说门诊报销40%,住院报销最高比例可以达到90%,封顶20万一年。
看病难的问题,近几年在我们市卫计委大的医改的方向当中,进一步促进医疗资源下沉,包括信息化建设,进一步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们看病难的问题。
2016-08-19 15:12:21
2014年的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镇江调研时指出,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如何才能落实好“重心下移、资源下沉”,镇江进行了怎样的探索?
2016-08-19 15:12:42
总书记在镇江视察的时候,提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同时在方法路径上,也给我们指出医疗卫生工作重心要下移,医疗卫生资源要下沉,要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他也说医疗卫生公共服务均等化尤为紧迫,要求我们要加快推进,重点推进。
在这方面如何来推进呢?我觉得第一个问题还是要强基层,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服务体系,比如下面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要有成熟、标准化的服务机构。镇江做村医卫生标准化的时候,就把村医队伍建设作为标准化的一项内涵,现在每个村卫生室有一名以上的助理执业医师。包括我们计算机信息系统、医生工作站,都要标准的配置,这都是一个提升能力方面的推进。
当然要建立这样一个标准化,除了投钱以外,在人才问题上,难度还是非常大的。在近期可以采取一些其他方式,比如说大医院跟社区建立了集团关系,就是想纵向整合资源,把医院里边的一部分资源能够整合到社区去开展工作,帮助社区。县跟镇要推进一体化,镇跟村要推进一体化,所以我们的村卫生室全是乡镇卫生院的派驻机构,它的法定代表人都是乡镇卫生院的院长,这样完全可以让资源进行一个整合。
2016-08-19 15:13:11
当然还有一种是服务模式的改变。比如我们推的叫全专联合门诊,就是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共同来看病人。这个专科医生好不容易到社区去了,怎么开展工作呢?全科医生把自己平时管理的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人等有问题的集中起来,集中到星期四的下午,上面的医院上午门诊结束了,下午也有时间了,跑到社区去看社区的病人,一揽子把这个地方的二、三十个病人的问题就解决掉了。这样既提高了资源的利用,又让专家有事可干,更让我们老百姓不要跑了,方便了。比如精神病开药,专科用药要求必须到精神病院去,但是我们用这种方式就改变了,就可以到社区去开药了。我们改变了药品的配供,改变了医保的统计手段,就是医保刷卡的方式,给老百姓解决了实际问题。
所以我们说“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不单是一个口号,会在具体的体系建设、能力建设、服务模式进行转变,包括医保、药品、财政补助的一些配套等等。还有一个特别要强调的,就是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方面,要有所动作。比如说他干得多干得少一个样,他就没有积极性了。一个医生他管理更多的慢性病人,你就要提高他的绩效工资的水平;他管了康复病人,就要给他提高绩效水平;他服务一个瘫痪在家居家护理的病人,你就要给他更多的待遇。他天天跑很辛苦,不增加福利是不行的。上面的医生下去也一样,要增加他的收入,他上午在大医院忙,饱和的,下午到社区去也是满负荷的,要给他增加待遇,给他薪酬,这样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所以从服务体系、服务能力、服务方法、信息化运用及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运作,才能够真正实现资源下沉。
2016-08-19 15:13:48
胡院长对这个问题有哪些补充?
2016-08-19 15:14:28
我们世业镇卫生院,根据市、区两级医疗考核绩效工资总额不能突破的情况,通过卫生经费来补偿医务人员参与慢病管理、上门服务等一系列的劳务支出。拿我院2015年来说,医务人员多做的一些服务量,最高的职工可能要达到6000多元,最少的也有3500多元。我们按照上面的要求,在均等化收入的同时,拉开差距,那个差距就是多管、多做、多服务,相应得到的待遇就要提高。
2016-08-19 15:14:38
2014年,总书记在镇江世业镇卫生院了解基层医疗改革和服务情况时,对“双向诊疗常态化”给予了肯定,我们是如何实现常态化的呢?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一些困难?
2016-08-19 15:15:26
总书记当时在现场问我和胡院长:你们医生下基层,轮转制度执行得怎么样?他问了一个非常具体的问题——医生到基层轮转。其实我们传统的轮转是医生在晋升中级职称和副高职称前要到基层去轮转。所有的医生下去轮转,其实有一个岗位不匹配的问题,比如麻醉科医生下去以后,他的工作量就很小,病理科医生下去以后,他的工作量也很小,脑外科医生下去以后,可能一年在这个乡镇都碰不到一个病人,这种情况都会发生的。所以它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怎么办?我们采取更灵活的方式,比如下基层采取市级医院支援县级医院,县级医院支援乡级医院,乡级医院支援村卫生室。
2016-08-19 15:15:39
轮岗要逐级进行。
2016-08-19 15:16:11
对,不要一下子把他下到基层去。
2016-08-19 15:16:21
这样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
2016-08-19 15:16:28
另外一种方法,我们尽量把内、儿科医生,大内、大外、中医科这一类医生下到基层去。内科中又把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的心血管疾病医生、内分泌医生下到基层去,有的放矢地轮转。
再有一种方法是政府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我们要求在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两名以上的内、儿科医生,常年全日制坐诊。政府预算资金给医院购买服务,大医院派一个医生下去,补贴八万块钱,这样基层需要的医生就下去了。
还有一个就是用信息化的手段。很多手段都可以信息化,我们X光片传到大医院去,大医院有一个岗位,就是为基层读片,他24小时值班,基层传上去,他可以迅速诊断。下面的医生诊断发生错误,他会纠正,下面医生诊断正确,他签一个名就可以了。下面的医生也通过这个过程跟师傅学习,自己的水平就提高了。专业上有一个统计数据,就叫诊断驳回率,我们驳回率一直在下降。什么叫驳回率呢?基层诊断不正确的,上面医生改正了叫驳回,这个驳回开始的时候会很高,慢慢就低下来了,为什么?下面的水平也在提升,它也是一个培训的过程,所以这方面各种手段都可以去用。
2016-08-19 15:16:38
开展健康管理团队签约服务对居民的健康管理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有没有一些健康数据的对比?这样的服务会不会增加基层医疗工作者的负担呢?
2016-08-19 15:17:19
健康管理以后,特别是慢性病管理,会提高管理的效果,用药会减少。比如我上午跟网民互动的时候,有一个网民就讲到一个问题,他们开展糖尿病互动小组以后,大家交流经验,有两点很重要。第一精神要愉快,有利于指标控制,要愉快,这个很对。第二,在糖尿病治疗里边,最后一点叫融入社会,就是你不能把自己当病人,要参与社会正常的生活、工作,就会对疾病有好处。
2016-08-19 15:17:29
胡院长,从基层来看,有没有一些具体的事例和数据补充?
2016-08-19 15:18:12
世业镇卫生院开展慢性病规范化管理也有两年了,在两年的探索当中,我们也在不断地总结与探索一些新的方式。
比如说我们开展自我管理小组互动,就是要把患者定期召集在一起,给他们进行一些交流、宣教、健康知识的答疑,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增加他们之间的感情。相互有好的方式方法,比如饮食、锻炼方面也可以进行交流。第二,关于一些健康的误区,我们的健康指导员能够及时更正。从2015年和2016年两次的高血压和糖尿病专病体检情况总结出来的分级分类报告来看, 2015年的二、三级高血压病人,到了2016年,有27.6%的病人已经转到了一级管理去了,这就是管理的成效。因为我们的分类分级都是按照国家的标准来分的,通过规范管理,血压、血糖控制平稳了,并发症减少了,需要进行健康干预的次数也减少了。这从数据上分析,就是取得明显效果的反映。
2016-08-19 15:18:23
基层卫生院普遍面临着人才短缺的问题,招人难,留人更难。对此,您有怎样的建议和希望呢?
2016-08-19 15:19:03
我院一直面临着这种困难,虽然我们基层卫生院设施、设备、环境、条件都在不断地改善,包括交通也在改善。拿我们世业镇来说,在没有建造润扬大桥之前,出行很不方便,人们不可以直接到镇江,要通过别的镇再到镇江,当时很少有人愿意分配到我们卫生院工作。
2016-08-19 15:19:13
交通是一个最大的问题。
2016-08-19 15:19:30
在那边工作的人天天想走出来。2006年润扬大桥开通之后,想出来的人少了,但是想进去的人还不是太多。这可能是目前基层医疗机构招人难,导致人员紧缺,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和全科医生缺少,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困惑。拿这次卫计委招录人员来说,总共设置了28个全科医生编制,真正报名的只有13个。
本身基层条件比较差,这个确实是存在的,因为基层工作的方式还不同,它不光是医疗,在医院里坐诊的问题,还要入户进行健康干预,到村上去,到老百姓家里去。比如说现在搞自我管理小组活动,都是召集在老百姓家里面或者院子里面搞活动。
2016-08-19 15:19:40
入户服务。
2016-08-19 15:20:08
入户服务肯定比在城市医院要辛苦得多。第二个是待遇问题,其实我讲的待遇问题也不是主要的原因,为什么呢?就拿我们世业镇卫生院一名中级职称的全科医生来说,去年的收入7.2万。我觉得这个在我们事业单位中来看应该说不低了。
我个人认为,乡村医生或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的职业生涯的规划,在卫生计生主管部门,包括卫生院的领导来讲,应该将其放到一个很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目前已经在全省乃至全国搞规范化培训,它也是一种职业生涯的塑造。但是后期人员的晋升,学习的机会,或者二次进修的机会,是不是在这个上面有一个更科学的规划。留得住人,我觉得在基层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搞“两学一做”的同时,我们也经常做人生观、世界观的塑造,特别是我们年轻的新的医务人员当中,我觉得尤其重要,包括我们为他们提供免费的住宿,中午免费午餐,都是一种能够留住人的方式。
2016-08-19 15:20:16
林主任对这个问题有哪些建议?
2016-08-19 15:20:52
这个话题也是总书记在世业镇很关心的话题,他讲基层人才引进怎么样?留得住留不住?主要问题在哪里?都问到这样一个话题。我们也认为待遇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还是一个环境问题。其中环境有两个方面,一是这个地方适不适合他过日子,他也是个人,他要过日子。第二个问题,他当医生,在这个地方当的怎么样?就自己的职业自豪感、前景,自己以后发展的方向,职业规划能够做得好一点,能够安排得好一点,其实是两个环境问题。
待遇刚才胡院长已经讲了,待遇我们逐步在提高,他们已经做了,但不是说提高待遇就一定能够解决问题。比如说一个村医给他加个五万块钱,他愿意当村医了吗?这个可能有问题,你到城市去引进一个大学生,然后到村里面去工作,给他加五万块钱,他是否能够在那个地方长期待下去呢?他待不下去的。怎么办?当然一个最好的方法还是本地的高中生出去培养。
2016-08-19 15:21:02
定向的培养。
2016-08-19 15:21:13
国家现在有免费培养制度,定向培养以后,把他接回来,在这个地方工作,他的生活成本就很低,他生活环境就很好,他在父母身边,日子又过得很好,家里还有个小楼房,还有个田地,吃新鲜的蔬菜,这样的日子他就过得很安稳。
另外一个,职称晋升要实事求是,比如论文、外语,你说像我们毕业了20、30年,叫我们去考英语,那都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都可以把它相应地做一些调整,这样有利于基层的人,他就是全科医生,全科医生的主任医师他就是要熟悉那些。比如他会做群众工作,他能够给人家慢性病管理,他健康体检、健康指导做得很到位,那就是高级的全科医生,而不是一定要能开刀的全科医生。
所以我们讲水平高是高在他从事的工作方面水平高,你去这样衡量他,当然他就容易晋升了,容易提高自己所谓的社会荣誉感,社会地位,薪酬水平都可以上来。所以我们还是应该非常符合实际地去调整我们的政策,有利于人才的引进,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发展,人才愿意留在基层,安心为老百姓服务。总书记讲的,我们要关心关爱医务人员,让他们安心、放心、舒心的从事救死扶伤这个神圣的职业。你看这段话讲得多到位,就是我们从安心、放心、舒心这种环境营造上,为我们的基层医生多做一点工作。
2016-08-19 15:21:22
医保支付机制也是医改中的一项重要难题,我们知道镇江在过去的20多年也一直实现了多种的付费方式,目前以“就诊人头”为核心的“总额预算管理”支付方式的成效如何呢?
2016-08-19 15:21:42
其实医保支付方式是医改中间的一个很核心的问题,它关系到医疗费用的控制,也关系到医疗质量的提高,其实还关系到医疗资源的配置。镇江从改革的一开始就体会到医保支付制度非常重要,我们医疗保险基金第一年运转的很好,第二年就超支的一塌糊涂了,怎么办?就进行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所以一年一年一直在改,我们几乎用过了世界上所有的医保支付制度,逐渐寻找到了总额预算下的按人头付费是相对合理的制度。它既可以比较有效地控制费用,同时又可以促使医疗机构保持比较好的医疗质量,就是在治疗质量和控费之间它是一个比较均衡的手段,为什么它能够保持治疗质量呢?因为你要是不把这个病人看好,他就跑掉了,就不付给你钱。
2016-08-19 15:21:53
这也是我们在多次尝试,多次试错的之后,趟出来一条比较合理的道路。
2016-08-19 15:22:03
对,它也是一个国际的惯例,一个总趋势,总的趋势都是按这样一个方向在走,就是总额预算,按人头付费的方式比较好。所以经济是个指挥棒,它是改变医疗行为的,我对中国式的管理性医疗曾经下过一个定义,我说是医疗保险管理机构通过支付制度的积极引导医疗机构和医生改变自己的行为,这个改变行为,最关键的叫删除不必要的医疗行为。这样患者就得到较好的服务了,医院可以得到一定的利润空间,医疗保险的费用得到一定的控制,三赢了,多赢的局面就形成了。
2016-08-19 15:22:14
医改中如何减少试错成本,少走弯路少栽跟头,镇江作为新医改的先行先试者,有哪些切身的经验可以跟后来者分享一下?
2016-08-19 15:22:23
怎么少走弯路,这是一个很难的地方,历史总是在挫折中前行的,我讲每个地方的医改政策,都是左面一脚,右面一脚往前走,甚至我讲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因为我小时候也摇过船,摇船的时候要退艄,它才会往前走,有时候左右左右是一个前进的动力。但是我们要尽量少走弯路,特别是不能走回头路,不能折腾。
这里边最主要最主要的,我个人感觉到,第一是目标要非常清晰,就是你改革为了啥?就是为了老百姓,我们讲改革利民,主要体现在政策惠民,让老百姓得到健康服务,更方便,他的代价更低,那是我们必须要坚持的一条。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围绕健康来,如果你坚定了这个目标,制定一切政策,围绕着健康来制定你的政策,那就对了,那就可以少走弯路了。
第二是要因地制宜,要实事求是地来解决问题。比如说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不强,你在工作中就要注意了,比如制定基本药物制度的时候,要维持它原来的服务能力,不能因为药物数量不够而影响它的服务,这在政策制定中特别要注意的。
还有一个关于人的积极性问题,医疗服务行业是一个靠技术吃饭的行业,说白了好与坏、多与少都是我们医生的手干出来的,你让他没有积极性,他怎么可能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怎么可能将病人留在基层呢?
所以我们吴仪总理讲的很有道理的,就叫“走稳步、不停步、年年有进步”。她后面又给我们补了两句叫“少走弯路,不走回头路”,这就是改革一定要坚持的往前持续改进,沿着方向、沿着目标持续改进。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还有一句话,就是坚持问题导向,有一定的道理,但这句话可能要修改一下,我觉得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入,问题仅仅是一个切入点,我们从哪个地方入手,而不是说跟着问题走,造更多的医院,就可以有更多的病人,可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最后发现医院造的越多,看病病人越多,看病越难,就有问题了。所以我们应该是目标明确以后,按照这个方向去努力。
2016-08-19 15:22:32
也请胡院长跟我们分享一下基层的经验?
2016-08-19 15:22:53
我觉得这几年来,镇江医改当中,在强基层方面,各个基层医疗机构的标准化建设,是走在前列的。包括房屋设施的标准化,实施设备的标准化,包括我们信息化的标准化建设。我觉得从我们基层卫生这个角度来说,基层强不强,这是反应了一个国家健康水平很重要的因素。所以说镇江强基层当中的标准化建设,我觉得可以值得其他的省市去借鉴和学习。
另外一个方面,镇江首先倡导在公共卫生服务方面的均等化服务,我们也从全市层面开展了几方面的工作。第一个是推进全专联合门诊的设置,第二个是加强基层卫生院软件建设,第三个是扩大信息化的建设覆盖面,第四是提高慢病规范化管理信息化程度,能够使它的质量和管理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这几个方面的工作,我觉得都是镇江医改目前比较成功的,值得推荐和推广的经验。
2016-08-19 15:23:03
镇江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综合水平全省第一,公立医院次均门诊和住院费用全省最低,当然镇江医改也面临着很多的挑战,比如说我们的老龄化程度太高等,面对这些优势和挑战,镇江如何持续深化医改?下一步的目标又是什么呢?
2016-08-19 15:23:12
在推进医改过程中间,其实我们有另外一个版块是很重视的,就是“健康镇江”建设。我们在“十二五”规划的时候,做了一个“健康镇江”的五年行动计划。主要是让全市上下明确我们追求的是健康这样的一个目标,同时我们也会把一部分资源投到健康上去,使我们的病人变得少一点,生病变得迟一点,有病以后控制得好一点,这也是我们当时推出专项行动这样一个方法。所以“镇江健康”指标相对可能走的比人家快一点,这几年效果会好一点。
下一步我觉得我们怎样继续朝着这样一个目标努力呢?还是要回到改革的一些基础性工作上来。第一个问题,要让服务体系变得更合理。我们提出来要给居民提供连续的健康服务,这种连续的健康服务就要把体系变得更合理,比如说医院看完病以后,社区的康复能力要提升,康复完了以后,社区跟养老机构的护理能力要提高,比如诊断明确以后,基层对慢性病的管理水平要提高,管理的精细化程度要提高,全科医生如何开展工作,他有一整套的规范。这要去改变我们的体系,这是一个很重要的。
第二个问题,要建立机制,比如大医院跟基层怎么互动,大医院的医生怎么去帮基层,哪些人去帮,怎么去帮,怎么让他愿意去帮?比如说医保的支付制度,财政的补助制度,考核奖励制度,薪酬制度,包括医疗服务的价格制度,都要去做一些相应的调整。
2016-08-19 15:23:24
第三个方面,就是整个的服务模式要转变。不能以治疗为核心,要以健康管理为核心,要以预防为主。预防为主是卫生工作方针的第一条,真正要坚守这样一条方针。它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我们李斌主任提出的“三个要”:一定要让每一位群众有一张居民健康卡,有一份电子健康档案,有一名全科医生,就是家庭医生来给他管理。只有这个基础建立以后,才可能把初级卫生保健,才可能把基层基本医疗做得更好,我们改革中间才能取得我们总书记讲的均等化服务的成效。
在这个过程中间,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保障,我们的政策保障,怎么来保障?我们现在需要凝聚合力,所谓的“三医联动”,联动关键是大家的政策取向,它的作用力都是一致的,不能你搞你的,我搞我的。我们一定要凝聚合力,让所有的政策、保障体系有效运转,这是实现目标的一个手段。经济手段当然是所有手段中最好用的;行政手段是最强硬的,但是要反复的;法律手段是最长远的,但是要有个过程。经济手段是最灵活、最快、最能用的。
2016-08-19 15:24:44
谢谢,胡院长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2016-08-19 15:26:45
第一个方面,首先是说我们基层卫生的标准化建设,设备到位之后,目前下一阶段主要的工作还是“补血造血”这个方面。面对目前的基层医务人员紧缺,包括我们刚才讲的薪酬制度改革,怎么调动我们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怎么来完成其一系列职业生涯的规划,我觉得这几项工作,是下一步我们基层卫生改革当中,应该重视的方面。
第二个方面,就是说在人员配置齐全的情况之下,我们作为健康的使者,不光是在治疗、预防当中发挥作用,我们还是一个健康的倡导者,要逐渐使大多数老百姓,能够有很好的健康意识、健康素养、健康的身体。我们基层医务人员应该做好群众的健康守门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2016-08-19 15:26:55
(责编/主持:佟静 摄影/后期:王一辰)
2016-08-19 15:27:12
图片内容:
视频地址:
图片大图:
中国网 佟静
中国网 王一辰
中国网 王一辰
中国网 王一辰
中国网 王一辰
中国网 王一辰
中国网 王一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