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所有内容,包括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中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单位、网站或个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栏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中国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单位、网站或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网”,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活动标题
活动描述
文字内容:
郑主任您好,感谢您接受中国网的专访。在互联网金融的浪潮中,P2P网贷加快了金融脱媒的步伐,也解决了一部分中小微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与此同时,银行的利润空间正在压缩,可以说压力山大。您认为传统银行应该如何应对这种局面,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
2016-09-28 09:36:07
传统的金融业借助于互联网经济发展是一个必然的历史性趋势。由于中国网民的数量世界第一,互联网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也非常好,所以中国网络金融的发展在世界上可以说走在了前面,这是令我们高兴的事情。传统金融业,我们落后于发达国家,现在追赶人家还要做出很大的努力。传统的金融机构包括银行,面对互联网金融迅速的发展,不应该怨天尤人,而应该积极地把互联网工具利用起来。一旦他们进入到互联网行业,运用互联网来发展他们的传统业务,我相信他们自身的业务会有迅速的发展。
互联网出现的一些弊端,由于刚刚开始,这也是难免的。包括互联网出现一些犯罪行为,我们不是因为出现了这些犯罪行为马上就把它封杀掉,不要因噎废食,而要加强监管。监管的手段还是有的。通过加强监管使互联网金融有一个健康的发展环境,使它能够持续健康发展。
前几个月,我去了深圳的“微众银行”,它是腾讯和几家企业合办的民营银行。这个微众银行通过个人的一些信息分析,主要是贷款1万元到20万之间这样一个授信额度,贷款对象主要是农民工和新创业的人员,发展非常快。克强总理到微众银行去参观,他讲了一句很重要的话,看起来微众银行是网上一小步,对金融业是一大步。所以,我看微众银行未来非常有发展前途。过去多少年想解决小微企业贷款问题,农户贷款问题,长期解决不了。因为10万、20万的贷款,现有的大银行不屑于开展这些业务,因为这些审贷成本太高了,只有通过互联网金融这种形式来满足小额资金的需求。
所以,对于银行业来讲,不是要指责网络金融的发展,而是要利用这个工具来发展自己的互联网金融,把传统的业务嫁接在互联网金融之上,使银行业走向现代化。
2016-09-28 09:36:34
第二个问题,“8.11”人民币汇改过去一年了,之间有两次人民币因为恐慌而引起贬值,对于汇改的得与失,您怎么评价?
2016-09-28 09:37:06
中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的汇率制度现在已经取得初步的成效。从当前和长远来看,由于我们人民币的国际化,我们国内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出口顺差保持了相当大的规模,所以,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的各方面条件都是具备的。通过建立市场化的汇率,进一步使我们人民币的腿走得长一点,能够在境外得到更多的国家、更多的企业、更多的居民认可,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成为国际贸易投资结算的货币,人民币的海外需求量会迅速增加,国外的投资者也会受中国巨大市场需求的吸引,到中国来投资,来经商办企业。所以,我们对人民币汇率实行有管理的浮动的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我认为有着充分的条件和信心。
去年出现汇市的一些波动,我觉得是短期的偶发因素,有些是不明真相的媒体或者国外的金融机构炒作的结果,人民币不存在大幅度贬值的条件,短期出现一些波动恐怕也是正常的,现在看来汇率很大程度上是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经济走势和人们对经济走势的预期,人们都看好这个经济,那么资金都往国内来,就出现一个马太效应,人民币汇率币值会越来越高。
如果都不看好经济,都抛售这种货币,就会出现贬值,你想稳定也稳定不了。所以,当前的关键是要保持国内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通过深化改革,把我们发展的潜力激发出来,形成新的发展动能,特别是“城乡一体化”,通过城乡一体化的改革,可以释放出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工市民化的巨大新动能,这可能是支撑未来中国经济十几年持续健康发展的最大的新动能。如果在这方面,我们的改革能够迈出实质性的步伐,巨大的国内市场的需求激发出来,我们经济下行的压力就会降低,我们健康发展的势头就可以长期保持下去。这是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根本所在。
2016-09-28 09:37:20
最近“IPO扶贫”引发了市场的关注,您怎么看待“IPO扶贫”?
2016-09-28 09:37:38
习总书记讲要实行精准扶贫,要精准到户,政策要精准,扶贫的措施要精准。扶贫是实现2020年全面小康战略的一个重大的战略组成部分。
扶贫要靠多种手段,主要是靠政策,通过我们制定有利于贫困地区发展的政策,吸引财政资金、银行资金、社会资金等,能够向落后地区转移,支持落后地区的发展,使他们能够尽快地脱贫。在这里面财政引导性的投入,也是最重要的投入。另外我们各地通过扶贫联络点进行对接,政府各个部门自己都划定一定的扶贫责任区,主动帮助他们去扶贫,这个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所以,扶贫首先要发挥政治优势,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至于银行是一个商业组织,它要讲究盈利,讲究资产的安全性。而贫困地区和发达地区相比,显然投资机会相对会少一点,投资回报率可能会低于发达地区,但如果我们抓住贫困地区的一些优势特色经济加以扶植,那么在贫困地区也可以找到一些投资回报率比发达地区高的投资项目,对这些投资项目进行贷款、支持,可以得到可观的回报。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特别是最近这二十多年,贫困地区的发展有许多很好的经验。比如宁夏很穷,但宁夏发展葡萄、枸杞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产业和深加工产品。比如甘肃定西有一个苦甲天下的地方我曾经考察过,现在利用当地的条件种植土豆,土豆是含淀粉量比较多的,加工成淀粉出售,一个县办了上百个淀粉加工厂;另外,这个地方过去有种百合的习惯,现在百合花作为鲜花可以卖出很高的价钱,他们从荷兰引进了百合花种子,利用温室大棚种植百合花,一只花通过空运,到上海、北京,都能卖到好几块钱,这样一个苦甲天下的地方,通过发展它自己的特色产业,很快也能找到致富的门路,对于这样的项目,银行去介入,支持他们的发展,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风险。
还有其他像贵州、新疆,过去很多地方现在通过努力都找到了自己的优势特色产业,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都有它自己适应本地环境和特点的一些产品,看我们能不能看到这些产品,能够慧眼识珠,给予支持。当然,我们金融到这些贫困地区去发展自己的业务,还是一定要坚持自己的经营原则,要优选项目,保持贷款资金的安全性,在这个前提下来发展金融。银行的钱是广大老百姓的钱,它不是财政的钱,即使是财政的钱扶贫也要讲究效益。
过分地强调拿银行的钱去给那些没有效益的项目进行投资,这是不可取的。
2016-09-28 09:37:48
我的最后一个问题关于“产业政策”之争,张维迎教授炮轰产业政策,他说产业政策是“穿着马甲的计划经济”,林毅夫教授也发表文章,观点旗帜鲜明,针锋相对,说“有为的政府”不可或缺。林毅夫和张维迎2位教授的争论,是一场关于市场和政府之间的争辩,在您看来这个争论是不是有必要的呢?您认为产业政策到底有用没用?
2016-09-28 09:38:00
我不愿意在林毅夫和张维迎之间做裁判,我这里只想讲两个观点。
第一,二十年前我在国家计委工作的时候,曾经带团到美国去考察产业政策,在波士顿这个地方找了各个名校研究产业政策的专家给我们讲课,集中听课听了一个礼拜。当时在波士顿这个地方,哈佛、麻省等名校来的教授讲产业政策也是两种观点,非常激烈。有一派教授认为产业政策是后发展国家实施赶超战略所必须的,他们的根据就是日本、韩国以及其他一些东亚国家,通过制定不同时期的产业政策,重点扶持创造了日本奇迹、东亚奇迹;还有一派教授把产业政策骂得一塌糊涂,认为产业政策带来了不平等的竞争,产业发展得不均衡。二十年后,这两位先生出现这一些争论,在美国早都有过。但是我在美国进行培训和考察的时候,有一点是两派观点的教授都承认的,认为美国在两个产业上实行产业政策是非常成功的。
一是美国的农业,美国的农业是美国财政重点扶持的一个行业,现在美国农民收入的50%都来自于财政补贴,美国一个农业部1万多人,主要是扶持美国农业搞机械化的、大规模集约化的经营。所以,美国农业劳动力只占整个社会劳动力的1%多一点,农业不仅能够满足本国人民的需要,而且可以成为世界农产品出口第一大国,不管是反对产业政策的、赞成产业政策的,都认为美国农业的成功是实施了正确的产业政策的结果。
二是美国军工行业,非常成功。美国军工每年通过五角大楼支出的国防科研项目和国防军工的订货达3000亿美元以上,那么接受国防订货的企业和接受国防科学研究课题的这些企业,他们把国防技术无代价转到民用技术,带动了美国民用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现在美国的这些高技术制造业都是国防部他们扶持起来的,都曾经大量接受过和正在大量接受国防部科研经费的支持和军品订货,美国没有一个单独的军工行业和民品行业,而是在企业里面是军民合一。所以不管是反对还是支持产业政策的,美国的军工行业都认为美国之所以军火工业世界第一,没人能比,这是产业政策的成功。
2016-09-28 09:38:09
第二,美国人自己总结出来,美国金融危机之后有一个《华盛顿共识》,有一个《北京共识》。我们现在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处在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跨越的关键时刻,在这个时刻我们需要国家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需要通过财政资金对需要发展的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扶持,这样才能使幼弱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竞争力,才能够同美国、欧洲、日本的老牌跨国公司进行竞争。因为我们这些产业和发达国家比还处在一个很弱小的阶段,所以,国内是继续前三十几年这些成功的经验,继续继承和发扬《北京共识》,还是认为过去这套不行了,现在需要采取《华盛顿共识》了,我想这一点在经济理论界应该是不辩自明的。
2016-09-28 09:38:29
感谢您接受中国网的专访。
2016-09-28 09:38:33
(责编/记者:李虹霖 摄像/后期:李双江)
2016-09-28 10:25:07
图片内容:
视频地址:
图片大图:
中国网 李双江
中国网 李双江
中国网 李双江
中国网 李双江
中国网 李双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