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专汽:民营企业助力军工 助威国防

时间:2017年1月5日
简介:加快军民融合的改革举措使一些进入军工产业较早的民营企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更加深入参与我国军工生产和国防工业,为我国国防事业输送新的血液。[视频下载] [访谈实录] [返回视频]

视频点播

访谈实录

宝鸡专汽:民营企业助力军工 助威国防

——专访陕西宝鸡专用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宝和

 

解说: 恐怖主义是人类社会的公敌,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威胁。国际形势并不太平,恐怖威胁依然频繁的伤害着世界人民的生命和安全。而我国坚持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大时代下,在稳步提升国家军事实力和强大国防力量的同时,也在不遗余力的为世界反恐输送着自己的力量。

2015年末,随着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其中涉及加快军民融合的改革举措,这让原本与民营企业相距甚远的“国防”、“反恐”等话题联系的密切起来,一些进入军工产业较早的民营企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将更加深入的参与我国的军工生产和国防工业,这必将会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和世界的和平稳定输送新的血液。

这是陕西宝鸡专用汽车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而这里已经生产出多款装甲车、防爆车,并且输送至海地、黎巴嫩等多个国家。

中国网:那么在当初我们企业来做这个行业的时候,是不是面临着特殊的机遇或者说机缘巧合,您给我们介绍一下?

王宝和:我们公司成立比较早,1983年成立,到现在已经34年的时间了,我们一直从事专用汽车的生产和研发。我们工厂的初期阶段,干的是专用汽车,给银行和公安干一些装备。当时在2001年的时候,美国发生了911事件,911事件应该说对世界来说敲响了很大的警钟,就是国际上的反恐使各国形成了一个共识,所以说对反恐斗争中间,从装备的投入,技术投入,资金和人力投入是巨大的,当时我们称这个市场叫做反恐经济。就是这方面来讲,各国形成了一个共识,要从根本上铲除恐怖主义,所以这个事情来讲,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机遇,这个机遇从中间来讲,我们看到了装备的需求和市场,所以说在2001年的时候,我们就侧重于公安,武警和反恐装备的研发,这个装备的研发,我们走在国内比较前列的地方,所以说后期在公安和武警装备做的基础上,我们又转向军队的装备,当时在我们国内来讲的话,轻型装甲车它承担维稳、维和和反恐来讲,这个装备比较少,过去我们的装备立足于作战,立足于打仗,所以说这种针对恐怖主义活动的反恐来讲,相应的是比较少一点,所以说我们当时侧重在反恐、维稳这个装备上下了一些功夫,在国内来讲是比较早的,所以说从装备的定位和创新市场的切入来讲的话,是比较独特的一点。

【短片】由于军工行业有着极强的特殊性,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想要进入这个行业十分困难。然而,王宝和却可以带领他的团队开创军民融合的先河,是有着天时地利的良好契机?还是有着强有力的技术优势?军工行业并不是一条好走的发展之路,王宝和是凭什么在这个行业站住脚的呢?

王宝和:我觉得作为一个企业的负责人来讲,一个企业的定位,和产品的研发,这个必须要精确,它的切入点必须得正确。所以说作为我们民企,我们这个企业来讲,国家的投入比较少,甚至没有投入,但是在市场的选择上必须有一个准确的切入点,这样才行,所以说我觉得就是说在轻型装甲车,当时的情况来讲国家没有,他没有针对关于维稳反恐上这些装备,所以说这个中间要有一个好的切入点,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叫创新吧,产品的定位至关重要。当时我们尽管说国内国企对手林立,而且很强大,但是他这个装备来讲主要是用于作战装备,很少在维稳,反恐这方面做一些研发,所以说这对我们来讲,是带来了这个机遇,这个机遇对我们来讲很重要,在当时是比较早的。从911事件以后,各国形成了一个共识,这个共识必须从根本上铲除恐怖主义和恐怖活动,恐怖主义和恐怖活动对各国发展和生活稳定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所以在这种大的环境形势下,我们觉得这方面是有市场需求的。

【短片】美国“9.11”事件给美国带来了灾难,给世界带来了恐慌,却也给王宝和与他的企业带来了启发和机会。此后,王宝和开始从生产防弹运钞车转型研制轻型轮式装甲车。2002年,王宝和成功研制出车体小、重量轻、性能优异、价格低廉的“新星”2002轻型轮式装甲车。然而,对于警用和军用产品来说,销路是比技术更大的一道难关。在国家没有明确民营企业可以参与研制生产军工之前就开始动手研制,王宝和无疑承担着巨大的风险,但王宝和也坚定的认为,民技军工是大势所趋。终于在不久后,王宝和等来了将他的装甲车推向市场的一个绝好机会。

王宝和:我们军队当时需要运兵突击车,这个招标发布以后,我们国内一共有四家企业参与,其中有三家都是央企和国有大型企业,这个参与中间,作为我来讲的话,当时我觉得我们国家是改革开放,给民企进入武器装备给了很大的一块市场,应该说我们当时国家的改革开放从军队的军民融合发展来讲,势头是比较好的,那时候因为我也分析了这项目中间我们的对手,我们的对手是十分强大的对手,我是不是他的对手,能不能打赢,在这个竞技上我能不能打赢来说,还是没有十分的把握,尽管我干装甲车,或者专用汽车做的时间比较长,但是对手林立,对手强大,在这中间来讲,我们陕西人有一句话叫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就是豁出去了,就是要把这件事干好,所以我参与了这次竞标。

首先我思想上是,即便这次失败了,或者是出局了没有中标,但是我们是从一个民企走入和国企老大哥竞争的一个平台,这个机会我觉得虽败犹荣,对我来讲,我觉得这机会很重要,但是我也做了充分的准备,参加的这几家企业都是央企,各带着一辆车,我带了三辆车,而且这三辆车都是满足了不同的需求,在指标和性能上来讲,留了改动的很大空间。由于我们做的准备比较充分,而且整个从产品的实质研发,包括我在装甲车里做的一些实弹实验,从我们的产品,影响的频率,对我们产生了信任,每个人都投出了这一票,我从四家企业中间脱颖而出。我最后讲了一段话,我说我不辜负军队对我们的信任,对我们的选择,一定干出好的产品,给军队交出一个好的答卷,当时在评审现场中间,评审中间给了两次掌声,这个具评委的一些同志下来给我讲说,参加过很多评审,唯独我是在评委中间曾经给过两次掌声的。从这一点来讲,你做的非常好,从项目来讲,已经完成了定型,后面部队再去装备。

中国网:其实是掌声背后凝集的是我们宝鸡专用汽车有限公司员工还有您的这种智慧和辛勤汗水的,那么我还想问一个问题就是说当年在04年的时候,我们的轻型轮式装甲车交付公安部赴海地执行维和任务,这一次竞标我们是凭借什么成功的?

王宝和:这个竞标成功当时有五家参与竞标,这五家参与竞标的时候,拿的方案都是图纸,而且在竞标中间,他们谈的主要是企业的实力,他们能做什么,但是那时候形势比较紧迫,唯独能拿出产品的就我们这一家企业,所以说在那种情况下,我们中标了,我们中标以后这个装备就在20天移交给了维和部队。维和部队从我们国家最初参与联合国维和中间,从观察员一直到成建制的部队参与国际维和也是第一次,所以说在这十批维和人员中间,我们没有因为我们的装备造成部队和维和人员的伤亡,所以在这方面来讲,应该说我们感到很欣慰。包括现在在南苏丹和南黎巴嫩我们的装备在十年中间,现在仍然还在使用,从部队整个使用情况来讲他是比较顺利的。

【短片】现在谈起那次竞标,王宝和虽然满脸轻松,但从2004年7月12日正式签订合同到8月1日交付使用期间的20天,王宝和与他的团队却付出了超出常人的努力。20天里,他没有出过厂区大门,和技术人员日夜坚守在车间埋头苦干。这些努力换来的是他的装甲车一炮而红,并且开始走向国际市场。越来越多的国际订单迎面而来,而不甘于止步于此的王宝和与他的企业却开始了另外一项产品的研发——旋翼机。

中国网:我知道我们企业除了轻型装甲车之外,我们企业研发的这个“猎鹰”旋翼机,是不是也能代表最新的国际研发的水平?

王宝和:我手里的这个就叫“猎鹰”旋翼机 ,这个旋翼机它吸取了直升机上面的旋翼和固定翼推进的结构,他是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的一个结合物,在视野上这个飞行器中间它是最安全的飞机,那么就是说,这个旋翼是无动力的,它是完全靠空气,就是飞行中间的气流来吹动这个旋翼,叫自旋式的旋转。那么发动机产生的推力,旋翼产生的升力,即便是发动机空中出现停车的状态,这个旋翼它仍然还在工作,它就能保证飞机很平稳的落地。这个飞机,当时我是在国外参加航展活动的时候发现的,我觉得这个装备和我们当时国内的军队,从动力和动力三角力上来讲,有优势。我当时就萌发了能否把这个装备引用到我们装备中间,很多东西都是细心观察,我觉得当时选择这个项目是正确的,是对的。他可以弥补我们在低空和中低空作战人员的输送,再一个就是渗透侦查和一些有限的打击来讲,它是非常好的,他的抗风性能非常好,抗风性甚至可以到7级--7级半风,仍然还能飞行。所以说这个项目的引进,当时是在2010年的时候我在国外发现的,发现之后随即决定把它引进 。从引进,消化,吸收到提高。就我们现在这个旋翼的技术指标和水平,在国际上来讲是前茅的,我们这里有一个三大指标,是国际上所有旋翼机还没有做到的,它的起飞高度可以从4200米的海拔中间能起来,这是突破了世界上旋翼机最大的升限。另外它的航程可以到700公里,这一点来讲非常了不起的突破,增加它的作战半径。另外一个就是它的航时,它可以到六个小时,所以它用途的拓展非常重要。

【短片】2015年9月3日,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举行了万众瞩目的阅兵仪式,参阅的地面装备方队和空中梯队首次按照作战体系模块化编组,展示了人民军队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的能力,全国人民备受鼓舞。与此同时,在陕西宝鸡,也举行了“中国猎鹰旋翼机飞行表演”,开创了世界旋翼机飞行史上10架旋翼机编队飞行的先河。而这一切,却都源自于王宝和一直没有放弃的童年时的飞行梦想。

王宝和:我是出生在49年解放以后的,我们这一代人经历是非常多的,我从小家乡是比较贫困的家庭,所以那时候看天上飞过的飞机感觉我什么时候能飞行,能去当飞行员,这绝对是我梦寐以求的事情。另外随着改革开放以后,应该说有了这样一个机会但是生产比较忙。我是60岁的时候,人讲70古来稀,我60岁的时候学的飞行,60岁学飞行的时候我觉得我再不学就没有机会了,这是我这辈子梦寐以求的一件事情。所以我当时在国外学习了飞行以后,更加激发了我在航空领域产品的热爱。一个人的热爱兴趣,会做出一个好的产品,所以当时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这个项目是非常好的一个项目,弥补了我们很多不足。再一个你做一个产品必须先要熟悉它,热爱它,了解它。作为我来讲,我首先要自己会飞,我是60岁学飞行,我现在的飞行时间是在500多小时,我飞固定翼运动飞机和旋翼机。一般来讲,我是在周末的时候,因为我不是专业的飞行员,我需要了解它,热爱它,就足矣了。所以说我和真正的飞行员和我们的飞行队伍来讲还是有一定得差距的。但是周末礼拜天了,我自己就驾驶飞机,在空中翱翔,飞一下。对这个飞行爱好一直没减,我现在已经67岁了。我仍然在飞,飞行是非常美妙的事情。

中国网:您现在的飞行体验和您当初飞行梦想有什么不同吗?

王宝和:我们这个飞机从引进、消化和提高,飞机出来以后,第一架飞机就是我来飞的,所以作为我来讲,从它的研发,生产,一直到完成,一直到它的飞行我全程在参与这件事情。包括高海拔的飞行。那么我这个年龄,高海拔飞行的时候已经66岁,那个海拔高度在4000多米,对我们作为内地人员很少去高原区工作一周时间,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说作为我这个年龄来讲也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更要承受这么大环境的压力去完成它,完善它,才能做到装备可靠,安全。

中国网:接下来请王总给我们介绍一下我们的企业在未来的发展,有哪些您的一些愿景或者期许。就民营企业融入到国防建设,您的期待又是怎么样的?

王宝和:我觉得我们国家在军民融合的发展中,我是一个比较幸运的人,因为我们企业就是迈入军备步伐比较早的企业,我们是在国内第一个拿到军队武器装备生产资质的。因为原来军队武器装备生产资质原则上必须是全民和国有。后期给我们发了,因为我们已经完成了从装备的研发到一个整体总装的生产,所以从这个项目来讲,我们的军队和我们国家的国防工业改革的力度是比较大的。说实话,当时给了我们第一个业内武器装备生产资质之后,美国的杂志很敏锐的就讲到了一句:“中国第一民间军火商”,给我们这样一个称号。所以在我们国内民营企业制造武器装备我们是比较早的,根据军队和市场需求,我们研发出十多种装备,通过需求拉动我们才能把企业做大,做好,才能叫它向前走。

【短片】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来,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民营企业也在国家的良好政策下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环境。而在民营军工领域,民营企业的发展还是存在众多的问题。与国营企业相比,从资金投入、研发队伍、项目扶持等方面民营企业还是有很多劣势。随着国家政策的进一步优化,军工行业的军民融合大势必将到来,民营军工企业发展也会迎来绝好的发展机遇。面对这样的政策和市场环境,王宝和与他的企业在保持稳步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求变、不断创新,始终保持企业的活力。

王宝和:去年习主席关于经济工作中间有一段讲话,我觉得他讲的很好,创新就是发展。创新就是未来。这件事情就是必须迎合市场的需求和需求的拉动,才能走下去。如果一个产品老停留在原来,一成不变的情况下,他会失掉市场。对市场的应变和创新是一个企业的根本,那么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创新慢也影响发展,所以对我们来讲,首先要有一个敏锐的眼光,能看到市场的需求,找准切入点,找准创新点,企业才能发展下去。

中国网:创新离不开我们的科学技术团队,我们企业的科研团队是怎样的一种合作关系呢?

王宝和:我们工厂整个技术团队,应该来说还是非常过硬得。首先从产品最初的研发,调研和吸收,现在很多国外的装备展我们也经常去参加。参加展览就是为了加强交流加强一些了解国外装备的发展和它的发展情况。对我们来讲,吸取别人新的东西是非常重要的,吸取消化、提高非常重要。当然作为我个人来讲,也非常热衷于这个行业,从每一个项目的研发,定位一直到研发的整个过程,我全程参与,所以说我对我的装备是非常熟悉的,和其他的老板可能不太一样。我基本上的工作范围,除了在办公室处理其他的事务以外,基本上我的大部分时间还是在第一线的。

中国网:除了经营管理之外,还参与科技研发。

王宝和:做为民企老板来讲,我们这个企业走过了34年的时间,我是希望能给军队做一些事情,希望我们的国家和军队强大,希望国家稳定,老百姓有一个好日子,这是过来人最大的一个愿望。

【短片】在强大的国防力量背后,需要来自各方面的支持与推动。随着我国民营军工企业的日益发展,军民融合的国防建设之路也会日趋完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发挥好民营企业的作用,对我国军工产业的发展尤为重要。陕西宝鸡专用汽车有限公司是民营军工的先行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有越来越多民营企业一同参与进来,助力我国的军工产业、携手发展现代化国防科技!

 

网友互动

0
用户名
密码

栏目组联系方式:

访谈热线:
010-8882 8219  010-6235 4008
E-mail:
duomeiti@china.org.cn
版权声明:

本栏目所有内容,包括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中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单位、网站或个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栏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中国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单位、网站或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网",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