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中国访谈

智能马桶——Made In Taizhou台州

发布时间: 2017-01-17 14:57:24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王瑞芳  |  责任编辑: 王瑞芳

    为什么中国人漂洋过海去日本买马桶盖?台州的智能马桶产值上涨1%,会给相关工业带来多少提升?智能马桶可以带动多少背后的相关产业?中国智能马桶如何冲出深闺,打响自己的企业品牌?中国企业家如何面对代工和自创品牌的痛苦抉择?在1月15日的《对话》栏目现场,关一场关于智能马桶产业转型升级的高端“对话”。

 

对话1

有一点不得不面对的尴尬,就是有一部分高端的消费者,选购智能马桶的时候,也许从来没有想过“Made in 台州”,可能首选就是来自于日本的智能马桶。这对于台州的智能马桶产业来说是需要去面对,去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市长怎么看?

浙江省台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兵表示,这是产生很强烈刺激的,有损自尊心的一件事。“这也是我们台州要立志打造国家级智能马桶示范区的一个初衷。我们想要在质量上、品牌上都能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就是中国产的智能马桶盖能够盖过日本的智能马桶盖。我们有这个抱负。”

对话3

 

没有自主品牌吃了多大亏?

为何我们要发展本土智能马桶品牌?

在比较极端的情况下,同样的一款智能马桶,国产品牌卖4000元,但如果贴上了日本、韩国、法国等大品牌,能卖到16000元甚至更高。

浙江维卫电子洁具公司是最早的代工企业。总经理金诚宇讲到:“大概从2003年智能马桶开始时我们就做代工,当时中国市场还是一片空白,我们跟国内大型品牌,比如顶尖的卫浴品牌合作,大概经过了三年的蜜月期,到了后期,我们发现必须要走自主创新之路,因为代工的话,我们是他们的附属品,如果他们觉得这个量越来越大的话,他们很可能会召集一帮技术人员,甚至把我们的技术人员挖过去,进行智能马桶组装,打上他们自己的品牌。我们毕竟还是小微企业,他是巨无霸,所以这样就存在风险。”

对于代工吃的亏,西马洁具公司董事长刘日志也表示,自己代工的产品,销售价起码是出厂价的4倍到5倍。但是打造自己的品牌先要把品质做好,自己要练好本领,不能光凭想,而要落地,把自己的事做好,一边要练好内功,一边要提升自己的品牌。

对话2 

智能马桶: “小马桶,大诱惑”!

财经作家吴晓波曾说,智能马桶是一个很有延展性的产品,它跟很多新的科技都有关系,比如说在智能马桶盖上装一个传感器,它就可能变成另外一个产品了,这就是它的延展能力很强,我们今天都在讲“入口”,马桶盖有可能成为一个健康“入口”。

浙江省台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兵表示,智能马桶也可以归结为健康产业,比如说我们家若干个传感器,就可以量体温量血压,在线的话,会积累很多大数据,通过云计算就有了诊断功能、预测功能,我们现在准备和阿里巴巴一起,从健康这方面切入,市场空间确实是非常巨大的。

吴晓波认为,在今天这个时代,好产品自己会说话,你用得好以后,发个朋友圈,向朋友介绍,所以今天这个时代可能广告的效果并不是很大,口碑的效果很大。其实我们的本土意识慢慢强化了,中国的市民,特别是80后、90后年轻人,他们对商品的理解已经很理性化了,不是说你是一个美国产品、法国产品,你广告打得多你就好了,他会去了解产品本身,他可能跟40后、50后那一波不一样,所以我觉得还是要做出让人尖叫的产品是最关键。

台州小目标:一说台州想到马桶!   

这其中还有品牌溢价的问题,目前品牌溢价并不属于国产品牌的制造者,所以我们如何能够尽快地来强大我们的品牌,让这部分品牌溢价能够为我们所拥有?看台州的智能马桶企业如何说。

欧路莎公司董事长、浙江台州智能马桶行业协会理事长林华友介绍了他们曾经掀起的一场公厕革命。2016年4月份,他们在台州把智能马桶搬到当时的公厕去,随后路桥区后来造的公厕智能马桶占50%。“我们要建一个原生态的公厕,无臭味,无纸化,号召中国做卫浴的企业,希望每一年建十个这样的公厕,两年、五年之后,普及率将更高。”林华友说。

对话4

浙江星星便洁宝公司董事长管敏宏认为,打造自主品牌要讲“四驱”,即产品原创驱动力、品质精工驱动力、品牌策略驱动力、用户体验驱动力。

浙江维卫电子洁具公司也经历过做代工的阶段,总经理金诚宇介绍说:“那段时间非常痛苦,我们从2010年之后开始进行自主品牌打造,我们以后的产品要卖得比日本的产品可能还要贵,还要更加地高科技。”

有一些大家可以联想到的标志产品,比如一提韩国就想到泡菜,类似的还有波尔多红酒、好莱坞的影城、瑞士钟表、这些产品跟这个国家之间密不可分,台州也有一个小目标,就是一提到马桶就想到台州制造。我们相信,只要努力,这个目标就不会太远,让我们一起祝福台州。更多内容敬请关注1月15日21:52《对话》。

 

文章来源: 中国网
责任编辑: 王瑞芳
 
Loading...

互动留言

0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changhy@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219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