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融合”创新发展 实现乡村繁荣兴旺

————湖北省武汉市杜堂村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 丨 2019-07-18 16:07:25


一、杜堂村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武汉市黄陂区姚集街杜堂村位于武汉市北部、国家5A级旅游景区——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中轴北端,省级黄土公路纵贯全村。全村13个自然湾、471户、1748人,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起,村民纷纷外出务工,农房大量闲置,土地大面积撂荒,山林无人看管,经济收入普遍较低且不稳定。

2014年,在黄陂区委、区政府及街道的热情感召下,杜堂村引回本村能人——武汉万中集团董事长葛天才。他先后投资近4亿元打造了美丽乡村葛家湾,成立了武汉木兰花乡景区。在武汉市大力推行能人回乡、企业兴乡、市民下乡的“三乡工程”的号召下,2017年3月,木兰花乡景区一期工程开园。2018年,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和旅游开发,以葛家湾为核心的荆楚民居美丽乡村与木兰花乡景区交相辉映,描绘出杜堂美景。杜堂村先后荣获“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湖北省最美休闲乡村”等荣誉称号。

自2017年下半年以来,黄陂区杜堂村全省聚焦、全国关注,先后吸引国内32省市、500多批次,近万人的参观考察,还接待了3个外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代表团参访。此外,杜堂村的“三乡工程”成果多次在央视1套、12套、13套等媒体播出专访,并得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及省市区电视媒体的连续报道。开园至今,木兰花乡景区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10余万人次。

二、杜堂村开展乡村旅游的做法和经验

黄陂区杜堂村村景结合、农旅融合的做法不仅有效加强了乡村风貌和生态环境保护,更创新了土地利用方式,加强了土地的集约利用,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其核心是以乡村为基础,以旅游为纽带,以市场主体为支撑,以农民增收致富、农村全面振兴为目标,实现乡村繁荣兴旺。

(一)政府引导,搭起乡村振兴政策平台

近年来,湖北出台了大量政策,为乡村振兴和“三乡工程”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机遇,包括推进贫困村闲置集体建设用地试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2014年,黄陂区委、区政府选择杜堂村作为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由于杜堂村位于黄陂北部山区,2014年全村抛荒耕地60%以上,常年居住人口不足30%,房屋闲置率4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80元。为此,区政府当年投资525万元,完成村庄整体规划,建成出行道路、污水管网、公共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后又投资1000万元,完成5个自然湾257栋房屋的立面改造,使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2017年开始,政府从顶层设计上完成了政策设计和投资引导,又相继出台武汉市“三乡工程”黄金20条、钻石10条,黄陂区全面促进乡村振兴30条,为实施“三乡工程”吸引各类市场主体投资搭建起基础平台。

(二)引进乡村旅游带头人,担起乡村振兴领头之责

回乡能人葛天才1966年11月出生于黄陂区姚家集杜堂村葛家湾,20世纪80年代,葛天才从杜堂村走出去,从做泥瓦匠到创立业务覆盖十多个省市的万中集团,近十余年带动了周边上万人就业和致富,多年来持续投资家乡公益建设。

2015年,在政府投资1500万元建设美丽乡村的基础上,葛天才再投资3000万元,实现美丽乡村提档升级。与此同时,利用其人脉关系和号召力,召集5名本村乡贤和德高望重之人重回故土,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谋划和管理。

(三)加强乡村风貌保护,发展乡村主题旅游产业

依托新建成的美丽乡村,葛天才将其旗下的武汉万中集团建筑公司总部迁到杜堂村,并注册成立武汉木兰花乡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自2014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4亿元,突出乡土民俗、生态环境、赏花旅游特色,建成以葛家湾为核心的乡村民俗文化商业街和以崇杰村为核心的康居养老生态村;在荒田荒坡上种上不同季节开放的鲜花1000亩,在山林空隙中建成150亩的鸟语林。“鸟语花香地,四季乡村游”,木兰花乡景区2018年吸引游客60余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2亿元,带动周边1100余名村民就业,目前正成为华中地区乡村旅游的一张新名片。

(四)成立黄陂区杜堂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创新土地利用方式

黄陂区杜堂旅游专业合作社是由企业代表(木兰花乡)、村集体代表(杜堂村支部书记)和村民代表共同成立的。合作社成立后,积极鼓励村民们将闲置的房屋和空闲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入股到合作社。房屋入股的模式就是利用村民们的闲置房屋,按照每平方米1600元估值(100平方米的房屋估值即16万元),每年都会有10%的保底分红,上不封顶,这样就确保了村民们有合理稳定的收入。对空闲的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与企业合作开发利用。

(五)吸引市民下乡,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建设

黄陂区杜堂村瞄准城市市民向往乡村田园生活和城市资本寻求投资新渠道的发展趋势,大力开发农村空闲农房。按照一房一院一地送一景的思路,共推出生活配套、个性独特的村民空闲房屋113套,划分为美食区、文创区、民俗区、民宿区等,通过合作社平台向外招租。

2018年以来,合作社建成网上推介平台,组织市民大规模看房团7次,成功签约下乡市民86人,签约村民空闲房屋77套,其中,经营民宿13栋,农家乐3家,电商1家,木兰文化博物馆1家,贾恒画舍1家,还有卓尔书店、武商量贩、天福茗茶等一线品牌,以及众多个体商户入驻杜堂村。

(六)文旅融合,重视乡村精神风貌和文化建设

黄陂区杜堂村引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兰传说”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武汉市民叶蔚璋,建立国内外第一家木兰文化博物馆。木兰文化博物馆的建成,对于弘扬木兰文化以及木兰“忠孝勇节”的精神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杜堂村还打造了一座“杜堂村大戏台”,戏台借鉴实景剧目演出,以荆楚传奇演艺为特色,不仅讲述了黄陂传奇女将花木兰闺秀孝女、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而且还原了荆楚大地一个个精彩纷呈的传奇人物、精彩故事。



三、村景融合,农旅富民

武汉木兰花乡景区所在的杜堂村、崇杰村、北门村、柏叶村共有贫困户185户、贫困人口465人,其中崇杰村是精准扶贫重点村。公司积极响应“三乡工程”助力脱贫攻坚工作,以“杜堂创业、崇杰康养、北门/柏叶发展特色农业”的模式,激活杜堂区域经济,助力精准扶贫。村民通过加入合作社,收入从过去单一的务工/务农收入转变成了四种收入,即土地流转收入(2000元/户/年)、房屋入股保底分红收入(2万元/户/年)、家门口就业的工资收入(2万元/人/年)以及村民依靠景区资源优势小本创业的收入,仅2017年杜堂村村民户均收入已达6.2万元。

2018年2月,1088位村民喜笑颜开拿红包,共同分享杜堂旅游专业合作社成立第一年的成果,他们获得了打工工资、入股合作社的房屋股金及土地流转费共计520万元。2019年年初,村民从合作社获得收益近700万元。

黄陂区杜堂村从美丽乡村建设,再到“三乡工程”的实施,到目前的“杜堂模式”,这个村从昔日的穷乡变景区,荒山变花山,村就是景,景连着村,从一个拥有24个重点贫困户的“空心村”,成为当今农村人的梦想家园。


专家评语:政府引导,搭起乡村振兴政策平台;引进乡村旅游带头人,担起乡村振兴领头之责;加强乡村风貌保护,发展乡村主题旅游产业;成立黄陂区杜堂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创新土地利用方式;吸引市民下乡,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建设;文旅融合,重视乡村精神风貌和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