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旅结合促发展 乡村旅游助脱贫

——云南省保山市银杏村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 丨 2019-07-19 14:04:03


一、基本情况

固东镇江东银杏村距腾冲市区35公里,面积35.42平方公里,辖4个自然村19个村民小组1137户4012人。全村共有银杏1万余亩,3万余株,百年以上的1000余株,除拥有古老和天然连片的银杏林外,还有喀斯特地貌特征明显的江东山、秀丽优美的龙川江峡谷、神奇惊险的溶洞、神秘莫测的古战场“鬼磨针”、历经沧桑的石门古栈道等,集“山、水、林、洞、峡”等生态奇观及历史文化遗址为一体。



二、取得的成效

固东镇江东银杏村原有贫困人口2520人,占总人口的70%。由于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在当地甚至流传着“养女嫁入江东村,不如推下天生江”的说法。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固东镇找准致贫“穷根”,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提出了“以四季江东引领四季固东,以四季固东支撑四季江东”的旅游发展思路,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抓手,变以往的“输血”式扶贫为增强“造血功能”式扶贫,通过全境式开发,实施全域性扶贫带动,形成全产业链旅游服务,让旅游惠及更多群众,让贫困对象通过参与乡村旅游,实现脱贫致富。截至目前,江东银杏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从原先的726户减少到9户,贫困人口从2520人减少到39人。2017年全村接待游客3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800万元。经过努力,江东社区先后荣获“云南省第七批文明村”“云南省旅游特色村”“云南省绿色社区”“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云南十大刺绣名村(镇)”和首批“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殊荣。“国萍农家乐”被评为首届“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



三、主要做法及经验

(一)优先“输血”,夯实旅游产业基础。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强力实施“旅游设施配套、家居环境改造及民居旅馆改造提升、古树名木保护、休闲观光农业、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五大工程,改善旅游发展环境。一是投资1.53亿元,建成了全市唯一一条通往行政村的二级旅游公路,扩建硬化进村主路及村内道路200余条,完成了村内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二是以陈家寨自然村为核心,辐射坝心、江盈自然村,以群众自筹资金及投工投劳为主,整合项目资金补助为辅的方式进行改造提升。先后改造标间床位1000余个,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00余户。三是对1000余株百年以上树龄的古银杏树进行普查,对50余株树龄在500年以上的进行挂牌保护。四是按照“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扶贫”的方式,采取良种培育、生态养殖、立体种植为一体的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安排专项资金在江东、顺利、和平、小甸发展休闲果园和观光农业项目。五是强力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建成污水处理设施两个,配套垃圾处理设备,并建立完善了村内道路日常管护、环境卫生保洁、公共设施管理等长效机制。

(二)加速“造血”,提高产业增收效益。一是积极开展“全领域营销”。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参与市级以上营销团队前往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重庆等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开展组客营销,有效提升了江东银杏村的品牌吸引力。二是积极组织“全民服务”。针对群众和从业人员业务能力低、思想落后等现象,大力实施雨露计划、旅游服务、实用人才技术、传统文化教育等系列培训,完成实用技术培训1.2万人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540人,完成政策业务培训、互助合作社业务培训775人,有效提升了群众的素质能力和服务意识。三是积极倡导“全民创业”。引导群众大力发展星级农家乐、民居旅馆、商品销售、特色美食等旅游商贸服务业。农家乐户数从最初的8户发展到160余户,民居旅馆床位从20个增加至1200余个。以坝心自然村为主体,依托工艺独特的江东刺绣产品初步探索出一条“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乡村文化产业运作模式,参与刺绣产业的妇女突破500余人,年均收入400万元。随着旅游发展,原来每市斤5~6元的银杏果,上涨到40~50元,年产值500余万元。



(三)积极探索,创新旅游发展新模式。2017年,腾冲市政府引进东方园林产业集团与腾冲市盛源旅游文化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共同开发建设银杏村旅游区,东方园林产业集团占股70%,腾冲旅投占股30%。项目依托万株古银杏树和千年古村落相伴相生的银杏村核心资源和周围的火山奇观、峡谷瀑布、千亩良田等自然资源,将银杏村景区改造提升为以银杏为主题形象,以“华夏农耕文明活态传承地”为文化定位的综合型休闲旅游综合体。项目改造完成后将助推银杏村从传统乡村旅游到全域乡村旅游的升级,引领腾冲旅游由单一型观光产品向综合型旅游产品集群转型,有力推动全域旅游发展。

(四)以学促进,助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升级。自发展乡村旅游以来,固东镇政府及江东社区依托社区资源和产业优势,以发展乡村旅游为着力点,以“以学促进”为抓手,积极组织社区“三委”到明光、滇滩、界头等乡镇进行产业发展现场观摩,组织部分总支委员、党员代表到四川成都郫县农科村、三圣花乡、黄龙溪等地考察学习。学习结束后,围绕“立足岗位见行动,补齐短板促发展”和“发展乡村旅游,江东社区怎么办”进行专题讨论。为进一步规范景区经营秩序,组织景区内商户代表到和顺考察规范经营模式,通过帮大家算“生态账”“经济账”“发展账”,使群众与政府、公司的矛盾一定程度上得到缓和,有力助推了乡村旅游发展。



专家评语:优先“输血”,夯实旅游产业基础,按照“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扶贫”的方式,采取良种培育、生态养殖、立体种植为一体的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积极开展“全领域营销”,积极组织“全民服务”,积极倡导“全民创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乡村文化产业运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