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前启后协同推进 医改“第二季”破冰前行

中国网 | 时间: 2012-05-08  | 文章来源: 中国改革报

《“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颁布后,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认为《规划》为“十二五”期间医改重点领域改革的推进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信心

 

《“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是中央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进一步细化,明确了2012年~2015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阶段目标、改革重点和主要任务,是未来4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性文件。《规划》的出台,预示着未来医疗资源结构将更趋优化。

《规划》让广大民众尤其是贫困的家庭看到了生命希望。“以药补医”画了句号,便民利民措施遍地开花,无一不是破解广大民众“看病难、看病贵”大难题的条件,让老百姓看到了生命的希望和依托。

上述两段文字摘自《新华08网》近日刊发的文章和《荆楚网》最近发表的评论。《“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印发后,中央及各地主要新闻媒体迅速播发或刊发《规划》内容要点和相关政策解读,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数以万计的专家学者、评论员、时事观察员、网友纷纷发表评论,认为《规划》的出台承前启后,为“十二五”期间医改重点领域改革的推进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信心。

医改成效可打90分,“保基本”可拿满分

新华社特约评论指出,过去3年的医改,其中最主要的成就,就是建立了一套基本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险体系,以及基本药物制度,从而缓减了日益拉大的医疗资源分享不公。《中国青年报》分析认为,2011年,我国已经进入了全民医保时代,医保范围已经尽可能地扩大。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被纳入医保范围,群众对医保减轻看病负担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

《中国经济网》评论认为,最近两三年,医改力度不小,有目共睹。包括基本药物制度的建立、公立医院的改革,扎扎实实一步一步地实施,成效明显。财政部科研所副所长刘尚希研究员表示,如果要说这次医改的亮点,有一点是不能不说的,那就是增加投入和机制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了。大规模增加政府医疗卫生投入并非维持原有制度不变,而是通过改革,建立起面向全民、人人享有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用投入促改革,用改革促效果,最终确保人民群众真正受益。

中国科学院院士曾益新教授认为,医改的顶层设计“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方案针对性和操作性很强,医改的成效可以打90分,尤其是“保基本”,几乎可以拿满分。因为这3年来,医保的覆盖人数比美国还高,其次是保障的强度在提升,人均补助标准从80元提高到300多元,再次是报销的比例不断提高,医保一卡通实现了即时结算,方便程度在提高。

引领未来四年医改方向

《财经国家周刊》发表评论认为,《规划》秉承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一正确的目标,看清了改革大方向与具体问题之间的关系。只要目标对了,改革的成功就如同燎原星火一般,是完全可以期待的。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刘国恩教授说,通过对过去3年医改工作的评估、总结,《规划》对医改也作了更为细致的区分,并提出了比较明确的改革措施。《中国经济网》评论认为,《规划》目标明确,也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同时还树立了这样一种心态,那就是在改革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不断修正来逐渐接近目标,最终把事情做好。

《中国新闻网》分析称,《规划》从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建立强有力的实施保障机制等方面,明确了未来4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和主要任务。医改“指挥棒”之下,改革的路径更加清晰,如何踏踏实实走好这条医改之路更加引人关注。新浪微博用户“功夫妈妈2011”说:老百姓对《规划》中涉及今后举措的内容很关心。生命大于天,百姓看病难的状况如能解决,政府就为民众办了件大好事。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功成教授认为,“十二五”医改的重大使命,就是要把基本医保从“扩大覆盖面”转到“提升质量”上来。郑功成指出,落实城乡居民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到75%左右的保障水平,还需要深化医疗卫生服务与医药流通领域改革加以配套,否则,仅仅提高政府补助标准而不控制虚高的药价与失控的医疗服务,城乡居民的疾病医疗负担减轻预期就可能大打折扣。因此,在关注医保的同时,还要关注医疗卫生改革与医药流通改革,不能让医保“孤军突进”。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基本医疗保障中心常务副主任姚岚教授说,看到这个《规划》,很受鼓舞,政府对医保体系建设考虑得很全面,对“十二五”期间基本医保的保障水平提出了非常高的标准。要做到这一点,单靠投资水平的提高还不够,还需要医疗机构的配合,要通过总额预付、按病种收费等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来约束医疗机构。

扭转公立医院逐利行为值得期待

破除以药补医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人民网刊发文章称,看病贵显然与以药补医有极大关联,公立医院不再以药补医,显然是值得期待的。《中国青年报》评论认为,《规划》将“扭转公立医院逐利行为”作为一项关键内容,确实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新浪微博用户“Jackie_wxm”也称赞,《规划》中最大的亮点就是逐步废除以药补医的机制,增加医生收入。齐鲁网评论说,以药补医问题是医改的突破口,也是利益博弈的焦点所在,需要更多地征集民意,开启民智,集思广益,创新管理,最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民生难题。《现代快报》评论认为,当卖药已经成为医院和医生的主要收入来源时,终结卖药模式显然是利益攸关的。然而,如果不终结这种模式,基本医疗回归正道绝无可能。《武汉晚报》文章指出,《规划》中最核心的还是破除以药补医,并拟彻底取缔药品加成,这既符合医疗改革的规律,也是革除多年积弊的需要。改革之“刀”找准了骨结相连的“症结”所在,就能达到《庖丁解牛》中所说的“奏刀騞然,莫不中音”的理想状态。

医院回归公益还需政策合力。《新华每日电讯》指出,破除以药补医,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其实是问题的一体两面。公立医院是庞大的体系,增大投入的同时要注意有所侧重。此外,加大投入也要和改革公立医院产权体制以及完善内部管理机制结合起来,建立现代医疗管理体制,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改革医院的分配制度,建立健全对医生的激励机制。新民网文章认为,以药补医机制使得医院只知赚钱而无服务。要实现医院回归公益,除了加大投入之外,也要从预算、内控、监管等各方面入手,无疑是一项无比繁杂的系统工程。搜狐网评论指出,改变以药补医模式,除了考验政府的投入决心和能力以外,还需要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合理制定医疗服务价格等多方面措施到位。

基层医改成果将在巩固中不断完善

北京大学刘国恩教授表示,从《规划》中可以看出,基层仍是未来医改的重点。新华社评论说,新一轮医改在为全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要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还需要依靠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丽水在线认为,“十二五”时期医改努力的方向仍然是让病人下沉到基层,首诊在基层,并在基层社区建立起以家庭医生为核心的预防保健体系。

中国人民大学医药物流研究中心李宪法研究员表示,《规划》内容明确,过去3年初步建立的基本药物制度和与之相配套的基本药物招标采购制度将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机构需继续探索中国式的运行模式。环球网评论指出,《规划》中“控制医疗费用增长”的提法非常重要,政府大规模投入的目的就是要以投入换机制,让老百姓从新机制中得到真实惠。

人民网评论说,疾病关口前移是对生命的尊重。国内外专家曾多次指出,从长远来看,要改善全民健康状况并控制医疗卫生开支的增长,就必须重视疾病预防和初级医疗保健,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解决目前服务基层的全科医生缺乏的问题。《规划》明确指出“要把建立全科医生制度作为强基层的关键举措”,中国科学院院士曾益新教授就此建议在基层设立10万特聘全科医生,具体内容包括:全国现有5万个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机构设立2个特聘岗位,2~3年内配置10万名全科医生;中央财政设专项资金,保证特聘全科医生服务期间每人10万年薪等。

医疗服务业再迎政策红利

《京华时报》引用专家的分析指出,《规划》对医疗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一方面,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完善保障制度,有望切实提高广大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需求;另一方面,发展商业保险,鼓励社会办医,丰富了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另外,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控制医疗费用增长,同时提高医生诊疗收入,有利于改变以药补医的现状。《上海金融报》评论文章则将上述“促进作用”归纳为医疗服务业“再迎政策红利”。

上海证券医药研究组的观点认为,《规划》提出“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4张的,原则上不再扩大公立医院规模”;“每县重点发展1家~2家县级医院”,这些都有利于医疗服务业的发展,预计未来县级用药市场规模将快速增长。医药行业分析师李秋实表示,药品招标明确质量优先,将更有利于整个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政策环境趋于良性,同时加强全科医师培养,推动医疗重心下移,缓解现阶段医疗服务“供不应求”困局,基层医疗市场的需求有望得到充分释放。

广发证券分析认为,《规划》明确提出政府的投入增速,以及医保筹资水平及报销比例的提升,将对行业长期增长提供坚实基础。华宝证券表示,国家投入加大,医保补助和报销比例提高,基本药物目录扩容,都将有利于医药行业发展。国泰君安发布报告认为,“十二五”期间,改善民生和推进行业健康发展仍是主线,政策将逐渐清晰,优质企业将成功“突围”。兴业证券分析师指出,从行业大方向看,龙头企业仍将受益于国家政策调整,而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逐步被淘汰。

《经济参考报》点评称,国家对于医药流通业的政策导向是鼓励兼并整合,从而提高整体效率,并最终降低药品终端零售价格。通过梳理流通环节,鼓励流通业兼并整合,有利于形成规模效应,降低流通损耗,在医药流通业更加集中、更加正规的基础上,医药流通乱象将更加容易解决,并最终实现“医药分开”的医改目标。

国泰君安分析报告指出,《规划》对医改中的“硬骨头”———公立医院改革提出了明确的进度时间表,鼓励社会化办医,对各类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给予优先支持。医疗服务业的深刻变革,或将给民营资本带来历史性投资机会。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表示,提升医药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放宽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准入,这些措施将大幅提升我国整体医疗水平。(记者 黄天香 任丽梅)



关于中国访谈

  智慧的对话,思想的交锋。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社会名人、国际友人做客中国访谈,解读政策法规,阐释新闻热点,讲述世界风云,倾诉人生故事。秉承权威、人文、开放、深入的原则,为网友展现不同人生的精彩历程。
中国网地址:
中国北京海淀区西三环北路89号中国外文大厦B座
邮编:100089

访谈热线

如果您想做客中国访谈,嘉宾请联系:
电话: 010-88828267 010-88828056
传真: 010-88828105
如果您有意见和建议请联系我们:
E-mail:duomeiti@china.org.cn
网友可进入论坛直接参与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