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评论:医改 需要创新

中国网 | 时间: 2012-05-08  | 文章来源: 中国改革报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灵魂。医改是世界难题,没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必须在实践中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创新,才能找到破解世界难题的“金钥匙”。

新一轮医改立足中国国情,注重从实际出发,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基本理念,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坚持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基本路径,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框架。这是源于三年改革实践的重大理论创新,也是探索破解世界难题中国式解决办法的核心。

新一轮医改确立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改革目标和三年五项重点改革任务。坚持从百姓基本需求出发,将实现“病有所医”作为城乡居民的应有权益,将保障“病有所医”作为人民政府的应尽职责,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看病就医难题。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根本要求,也是坚持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理念的具体体现。

新一轮医改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为突破口,明确了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和定位,通过综合改革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这是本次医改的一个突出特点。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以药补医”机制,是医改面临的特殊国情,设计改革路径必须从这个国情出发,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为抓手,推进基本药物招标采购机制和医疗机构运行机制两场根本变革。通过基本药物制度撬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破除“以药补医”机制,重新构建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充满生机活力的新的机制,这是对基本药物制度内涵的丰富和创新,也是对医改路径的实质性突破。

新一轮医改从顶层设计开始,始终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按照“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最终形成了改革的目标和路径。在改革的推进步骤上,首先改革薄弱环节———基本、基层。基层比较薄弱,基本需求可及性差。从基本入手,从基层做起,阻力小、见效快。三年改革探索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医改路径和体制机制,五项重点任务如期完成,取得了“四提高一降低”的显著成果,构建起世界上最大的基本医保网,在基层结束了以药补医的历史,促进了社会公平,让老百姓从新机制中得到真实惠。

新一轮医改注重将增投入和建机制结合起来,不仅加大了改革投入,同时坚持以投入促改革,以投入换机制,重新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来巩固完善改革成果。比如基本药物制度,刚开始实行时难以实施,并不是简单增加投入就能顺利推行。在实践中,只有实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综合改革,建立新的运行机制,取代旧的“以药补医”机制,才能保障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同时,也有利于其他改革能量充分释放出来,形成叠加效应。只有将增投入与建机制结合起来,才能使增加的投入换来新机制,而不是固化旧机制的利益格局。

新一轮医改的最大亮点是制度创新。制度创新包括制度设计和制度转型,制度设计要科学配套,切实可行;制度转型要平稳顺利,不引发社会震荡。制度设计是难题,制度转型是考验。改革前,旧的医疗卫生体制机制运行多年,根深蒂固。特别是人员分流安置、竞聘上岗、内部考核和收入分配等,涉及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如果操作不规范、不合理,就会影响医务人员积极性,进而损害患者利益。为此,新一轮医改坚持先定方向,各地开展试点探索,然后总结经验,上升到政策层面在全国推广。这样避免了凭空想象、闭门造车,也能及时纠正和完善试点中的问题,对问题认识得更深刻,解决办法更有针对性,也更符合我国实际。在实践中坚持把握改革的节奏和力度,形成了一套刚柔并济、快慢得当的推进办法,各级政府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确保了改革过程的的社会稳定,确保了新旧机制的平稳转换,扭转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逐利性,实现了公益性、积极性和可持续性的统一。

新一轮医改从单项改革到综合推进,从试点探索到成功实践,为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增添了崭新的内容,为其他领域的改革积累了有益经验。医改的创新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植根于我们党执政六十多年的经验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积淀,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得益于一支勇于开拓、锐意改革的医改队伍,得益于各地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创造的成功经验,是我国政治制度优势的充分体现。“十二五”时期,医改的重心逐步从基层上移到县级以上公立医院,涉及到体制机制矛盾更为复杂,改革的难度更大,更加需要注重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科学谋划顶层设计,把医改持续推向深入,造福人民群众。



关于中国访谈

  智慧的对话,思想的交锋。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社会名人、国际友人做客中国访谈,解读政策法规,阐释新闻热点,讲述世界风云,倾诉人生故事。秉承权威、人文、开放、深入的原则,为网友展现不同人生的精彩历程。
中国网地址:
中国北京海淀区西三环北路89号中国外文大厦B座
邮编:100089

访谈热线

如果您想做客中国访谈,嘉宾请联系:
电话: 010-88828267 010-88828056
传真: 010-88828105
如果您有意见和建议请联系我们:
E-mail:duomeiti@china.org.cn
网友可进入论坛直接参与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