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谈教育热点
时间: 2010-03-05责任编辑: 王瑞芳2010全国两会_中国网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

 

2010年两会期间,中国网联合网易共同邀请到全国人大常务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

教育的行政化太严重

主持人:朱会长您好,如何实现教育纲要提出的教育公平?

朱永新:10年基本实现教育均衡,做起来我觉得难度还是很大的,但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目标提出来,10年以后可能在座的很多人还在做媒体,到时候我们再来看今天我们提出的目标到底有没有实现,我相信这一任的总理,包括今后的总理肯定都会把它作为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去推进。

主持人:中国民间有哪些好的教育模式?

朱永新:那些最普通的最优秀的老师们,他们的创造没有被我们真正的发现。山东临淄有一个老师叫常立华,看他的故事我自己都掉眼泪,他在五年的时间里带领孩子们大概阅读了520多本著作,不仅仅是读文学著作,还有科学著作、文学著作,不仅仅是阅读,而且星期六、星期天还要带着孩子们远足,这是真正的按照教育的规律在办教育,每天早晨用一首诗开始新的一天的黎明,如果有孩子过生日了,把孩子的名字嵌在诗里面,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孩子,每个孩子过生日都会得到常老师的“生日诗”,都是选的那些国内外最经典的好东西。

她做了一个课程,叫“在农历的天空下”,根据中国二十四个农历的节气,不同的节气给孩子不同的诗歌,所以五年的时间,差不多穿越了一千多首诗歌。一个孩子,在他小学的时候穿越了一千多首诗歌,而且是穿越了中国文化,她给孩子开设了“孔子课程”、“苏东坡课程”,开设了很多穿越中国文化的课程,而且这些孩子不仅是语文好,数学、外语也都能学得很好,所以他们毕业考试的时候,三分之一的学生语文、数学、外语全是满分,分数远远超过了其他班级的孩子。

这说明好的素质教育我们已经有人在实践,好的东西我们已经有人在做了。我们在下一步的改革当中就要发展这些,推广这些,不是我们简单的制定一个东西让下面的人去做,而是把民间里面正在做的好东西推广开。

主持人:关于代课老师您准备了什么议案?

朱永新:我们大家也知道,这也是我这些年来长期关注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为,的确代课教师是一个非常特别的群体,尤其是在边远地区,在农村,他们为中国教育做出的贡献、奉献、努力,都是不应该被忽视的,但是有一些地方简单的一退了之,一年补贴两、三百块钱,甚至还有一些地方一分钱都没有补贴就把人“请”走了,我觉得这样是比较说不过去的。

前不久教育部有关部门做了一些澄清,肯定了代课教师的作用,但是其中也提到“禁止新聘任代课教师”,我觉得这个思路有问题,因为这是禁止不了的,代课教师怎么禁得了呢?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包括我们的台湾地区现在都有代课教师,所以我做了三个提案:第一个提案今后还要不要新聘代课教师,我觉得是要聘的,边远地区,下不去的地方,很多用双语教学的地方,很多少数民族地区你大学生去了教不了,沟通都没法儿沟通,山沟里面交通条件也很不方便。新聘代课教师应该有管理办法,我制定了一套管理办法出来。

另外教师临时出差,生病,你说这个学校本来都配好的,一个箩卜一个坑,没人代课那你怎么办?产假,各种各样的问题,实际上代课教师是不可避免的,问题是如何规范,所以我们提出了一些办法,比如说国家新聘的代课教师原则上必须有相应的学历,因为现在大学本科生都找不到工作,你可以首先要求比如说我在中学要求本科生先报名,没有本科生报名的情况下,降低一下,允许大专生报名,大专生也没有,那么高中生报名。

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在我们的方案里面甚至允许个别的地方让初中生来报名;其次,有代课教师证,就是有教师资格,你最好是有教师资格的,有学历的,这些人代课以后,如果他胜任,既代课而且又有教师资格证书,接下来在当地招聘新教师的时候,他有优先权,因为他已经在这个岗位上,而且也胜任这个工作,每一个年度签订合同,你要签人事劳动合同,按照《劳动法》和《人事合同法》,一年一签,养老保险、社会保险给他缴,连续一年一签,满三年以后,或者累计三年以后在当地招聘教师的时候,在经过考核能够胜任的情况下,可以自然转正,我们制定了一些办法,对不胜任的也可以及时辞退。完全按照《劳动合同法》来进行管理,今后就不会再有新的代课教师的问题了。这是我们提出的关于代课教师的一个思路。

主持人:民进中央是一个什么样的参政党?

朱永新:关于我们民进中央,大家知道民进中央实际上是一个教育党,我为什么说它是一个教育党?我们近12万会员,其中70%以上是来自于教育界的,中小学界和高等教育界,所以我们说她是教育党,我们的第一任主席是新中国第一任教育部长马叙伦先生,而且后来又是新中国第一任高教部部长,我们的第三任主席叶圣陶先生曾经也担任过教育部的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首任社长、总编辑,当然,他也更是著名的教育家。

主持人:您认为该怎样提高教师待遇?

朱永新:这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里面没有明确的提“教育公务员”的概念,本来我们是希望他能够正式的写进《纲要》的,就是明确叫“教育公务员”。(虽然没有写进去)但是已经明确的提出了教师的收入问题。另外教师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基本解决以后,再加上推进绩效工资——当然,绩效工资目前也有很多问题,中央领导也在关注这个问题。我觉得法律地位、待遇、收入,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我相信这个问题还相对好解决一点,因为现在各地已经在加大力度的推进了,尤其是在过去教师和公务员收入差距比较大的区域,通过绩效工资的方式进行了调整,绩效工资推动以后,大部分地区的教师收入还是有了一些提升,有一些地方是有大幅度的提升。

主持人:您如何看行政对教育的干预?

朱永新:教育目前行政化实在太浓,行政笼罩着一切,行政控制着一切,行政控制着学术,学术成为了行政的奴婢,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去行政化”一个很长的历程,它是一个利益的博弈,而且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第一可以借鉴国际上比较好的教育行政管理的经验,比如说大学校长,大学院长,能不能不要去申请科研经费了?不要去参加评奖了,不要去评职称了?官不和民争,因为这些人往往都是比较著名的学者,他也不在乎这个东西。实行任期制,你就是服务,就是奉献,在国际上很多企业家赚了钱以后,就是多考虑公共服务,公共利益了,我们把校长、院长更多的是看成一个荣誉性的职位,服务型的职位,做了这个工作以后,就不要去和学术争名夺利,你在做校长期间,不可以被评院士,做校长期间不允许申请科研项目,做校长期间什么都不允许,看你还做不做校长?他自然就去行政化了。但是校长可以给他很高的工资,你服务了嘛,我可以给你很高的荣誉,德高望重的人才有资格做这个校长,往这个方向去发展,国际上已经这样做了。

现在我们往往是行政权力在瓜分学术权力,所有的评奖、评项目、评资金,评什么都是他自己人说了算的,所以很多知识分子不是不愿意做学问,而是逼着他没有办法,必须要拥有行政资源,才能拥有学术资源,所以把学术资源和行政资源做一个很好的切割,这是非常关键的,这也是去行政化的一个很重要的路径和风向标。

主持人:该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朱永新:今年大概要有超过610万,有人说会超过640万大学生就业,你想想如果到10年以后,我们的在校生差不多还要增长那么大的规模,所以我们大学生就业的压力会越来越大,怎么化解?我这次专门有一个建议,就是借鉴“大学生村官”的办法,事实上村官解决了一个下不去的问题,第一个就是他下去,是经过严厉的考核的,先公布什么地方需要多少人,你们自己要报名,报名有条件,党员优先、有管理经验的优先、品学兼优的优先。去了以后生保障生活和工作条件,不用担心自己养不活自己。最重要的,出来以后有五条出路,昨天中组部的欧阳淞部长专门给我们开会介绍了:可以继续深造,你考研究生,有优先的名额比例,加分措施;考公务员也有优先的管道;自主创业也有扶植的政策;留在当地继续做村官也有相应的办法,五条出路,我觉得非常清晰,这样的话大学生就愿意下去了,既然村官可以做,农村教师为什么不能做呢?村小,农村现在大量的需要优秀的大学生,那还下不去吗?医生呢?水利人员、农业技术人员,这些人才基层都需要,大学生下去以后,你想想很多地方过去电脑都没有人懂,所以你搞什么远程教育,搞什么电脑?全实行不了,但是大学生去了之后这些问题都解决了。总结没人写,调查没人做,现在大学生去了以后,这些问题都有人干了。所以大学生首先能够到基层去,基层是一个很大的空间,一个很大的舞台,而且这个和以前所谓的“上山下乡”已经完全不一样了,我说这是一个新的“上山下乡”的模式。

其次就是创业,现在大学生创业的激情、创业的技能、知识都不够,创业的主体应该是大学生,实际上你看台湾六十年代经济起飞的发展就可以看到,台湾90%以上的企业都是10个人以下的企业,而这10个人以下的企业绝大部分是大学生毕业以后创办的,几个志同道合的人开一家小公司,慢慢发展起来。所以国家从贷款,从支持条件,要更多的提供这样的机会,创业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

当然,大学生要能够学会从最简单的活,最简单的事,不挑不拣从基层开始打拼,因为长期以来我们的大学生形成了一种期待,你看北京的“蚁族”那么多人宁可在北京,宁愿那么拥挤,宁愿条件那么艰苦他也不愿意到农村去,或者他也没有到农村去的管道,我们整个社会的信息渠道也不是很畅通。

总而言之,两个大的环节,一个是到基层的道路进一步畅通,现在实际上除了村官这一条路以外,村官现在中组部作为试点实际上才做了两年,2008年开始启动,而且只有20万人的规模,规模也不大,如果把这一条路放大以后,每年能够有60万人,那就有十分之一的人到农村基层去,如果城市里面再借鉴,居委会、街道能不能尝试?我觉得也可以,那么多的居委会,那么多的街道,恐怕可以再解决几十万人,居委会、街道为什么不可以呢?

到基层的管道打通,而且今后在应届生不能考公务员了,这条路把它堵死了,这就造成你不想下去也得下去了,而且(有基层经验)考公务员可以优先,这个从政策上是一个很大的引导。当然,要保证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够就业,这是有难度的,适度的就业压力,也可以成为张力,这也需要我们的大学生不断的提升自己。

[我要纠错] [推荐] [收藏] [打印] [ ] [关闭]
网友留言 进入论坛>>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版权与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