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研究与文艺创作的碰撞和融合 |
中国网 | 时间: 2011-06-29 | 文章来源: 中国网 |
· 中国网: 因为刚才在发布会上也提到了中央文献研究室出版了一系列的文献研究资料。对这些文献发行情况,有没有相应的数据?尤其最近几年,我们社会快速发展,现在的发行量达到怎样的数量?是什么人在购买这些书籍? · 闫建琪: 举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拨乱反正,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这样一条路线。但是怎么认识这条路线,怎么总结历史经验,当时人们还是有些茫然的。在1983年,我们编辑出版了《邓小平文选》,这是第一本文选,邓小平1975—1982年的著作,当时这本书发行了4700万册,既有党组织购买图书学习的,还有很多人是自发地购买图书的。现在一些图书的发行量主要是组织购买。组织党员学习起很大作用,这是我们党的一个正确做法。你要真正让大家提高认识,那就组织学习,学习就要付出,效果是好的。 还有一个最近的例子,2008年开始到2009年,我们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刚才陈主任讲了,编了三本书。其中《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这两本书发行了6700万册。还有一本是供县处以上干部学习的文件选编也发了340多万册。这三本书对人们怎么认识科学发展观这个理论,怎么用这个理论指导实践,起很大作用。
· 中国网: 现在中央文献研究室出版的一系列研究资料,可能很多人会想到,专门看这些书的人是一些专家学者,是一些专业的人士在看,一些年轻人对这些书可能并不会感兴趣,你们在出版发行的时候如何提高这些书对年轻人的吸引力? · 闫建琪: 实际上这个我们已经注意到了,我们的任务叫“编、研、宣”。“编”,就是编基础的读本;“研”就是研究出成果,研究出认识;“宣”,就是宣传编研成果。 宣传普及有这样几类:一是老一辈革命家通俗的生平简史,适合青少年读的,比如《刘少奇的一生》,很薄的一本;二是适合青少年读的老一辈革命家的格言等。现在还在尝试编一些连环画,尽量让青少年来接受我们研究成果的教育。我们还在不断地总结经验。我们过去小时候读的课本《朱德的扁担》,了解到朱德是在那样的环境下,和士兵一样挑着稻谷上井冈山。这样的故事还会有,我们还在陆陆续续地做。 · 中国网: 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来吸引更多的读者? · 闫建琪: 是的。再有就是“触电”,从编辑创作文献片到开始创作电影故事片、电视剧,我们现在也开始这方面的创作。
· 中国网: 说到电视剧,我知道中央文献研究室已经出版了很多电视文献片。 · 闫建琪: 是的,有几十部,很多电视剧我们也参与创作、指导、审核以及提一些专家意见,比如说《解放》、《延安颂》、《大决战》、《解放大西南》等背后都有我们文献研究人员、专家的劳动。 · 中国网: 涉及到史实影片拍摄的时候都需要向咱们这边来请教。
· 闫建琪: 是的。我们现在变成一种文献研究的专家同文艺创作的专家们在一起碰撞、融合,产生出一种新的作品出来,这也是一种趋势。 · 中国网: 为了保证这些历史片的真实性。 · 闫建琪: 是的。 · 中国网: 我知道中央文献研究室出版了很多的文献片,我们在平时的影视作品当中很少会看到文献片,因为更多会看到故事片、纪录片,这种题材的影片很少,文献片也是中央文献研究室的一个特色,文献片有哪些特点? · 闫建琪: 过去影视作品,像故事片、新闻电影纪录片、科教片、动画片,没有听说过文献片,这概念怎么来的呢?确实是文献研究室开创的。第一部是创作反映领袖的生平、思想的片子,而且用的都是历史镜头、文献档案,当事人回忆的镜头,老照片,老的新闻电影纪录片的镜头。全部都是历史真实的镜头组成的一部片子,我们叫它文献片。 十二集的《毛泽东》电视片播出之后影响非常大,之后我们就连续拍了《周恩来》、《邓小平》等片子。以后又创作了理论文献片《新中国》、《新西藏》,还有宣传邓小平理论的理论片。各种题材的文献片,现在越来越多了,有专门宣传和谐理论的,有宣传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而这种题材的片子以前没有。北京电视台播放的《档案》,实际上它也是从文献片演变来的,它拿档案说话,也很受欢迎。看文献片的读者和观众越来越多了。文献片品位很高,可以说雅俗共赏,这样的镜头,这样的历史揭秘,这样的老照片,很有说服力。 · 中国网: 文献片可以说在学术性、历史的真实性方面做得更强一些,但和电视剧相比,可能在欣赏性上会稍微处于劣势。 · 闫建琪: 它学术性强一些,可能更多的是专业工作者或者文化程度比较高的人喜欢看。 · 中国网: 说到电视剧现在也有很多说法,现在的电视剧一味讨好观众的欣赏需求,可能过于夸大某些方面的情节,有一些神化的特色在里面。您怎么看这个事儿?它和文献纪录片相比,有哪些关联? · 闫建琪: 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不太存在这种问题,它叫“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就是重大的历史事件它不虚构。比如一些场景,开会,他老走来走去,这就是虚构的,谁开会老走来走去呢?如果开会老坐着就没法看了,他要创作一个镜头,在山坡上或者室外,我觉得这是可以理解的。总的来说,凡是重大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基本上是尊重历史事实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