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领袖文献的特殊方法和意义 |
中国网 | 时间: 2011-06-29 | 文章来源: 中国网 |
· 中国网: 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中央外宣办举行了建党九十周年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今天举行的就是中央文献研究室的新闻发布会,会后我们邀请到了新闻发言人闫建琪先生为大家介绍中央文献研究室在总结党的理论成果,推进党务建设方面做出哪些方面的努力。 首先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知道中央文献研究室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伟大的革命领袖,比如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等革命领导前辈。那么我们在研究方向上,对于这些领袖人物的研究和对其他的人物研究有哪些不同,有哪些特殊的方法? · 闫建琪: 我们的研究领域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思想理论方面,二是他们的生平业绩方面,三是党的重大历史事件、党的重要指导思想,这三方面构成的。就研究他们的个人思想来说,我们首先是编辑他们的著作,著作是构成研究他们思想和理论最主要的读本和基础材料,我们对此做了大量的长时间工作。基础是毛泽东同志打下的。他发动延安整风首先从编党的历史文件开始。建国后,毛泽东又主持编辑了四卷本的《毛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编辑了老一辈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陈云、邓小平的著作以及江泽民同志的著作,以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名义编辑的著作,还有李先念、彭真、薄一波、万里的文选和叶剑英选集,这是中共中央领导人最高格的文献集。这些人代表我们党的最高政治智慧,最主要的经验、理论都在他们著作当中体现出来了。这是我们最主要的研究方向,编辑工作是为研究作基础的,提供最权威读本的。 老一辈革命家,他们是中国革命的一部分,又是中国革命的领导人,是我们党的领导核心集团的主要人物。他们的生平和整个中国革命的进程紧密相连,研究他们的生平对研究中国革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抓住了核心。研究他们的生平,编写他们的年谱、传记构成我们另外一个研究的内容。与此相联系的就是和党的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相连的问题,都带起来了。我们大概是这些研究内容。 · 中国网: 在研究老一辈革命领导人生平、著作、思想的时候,有哪些特殊的方法? · 闫建琪: 我们的研究方法首先是从材料出发。中国共产党是重视研究历史的,同时也是重视积累材料的,从我们党成立第一天起就大量地、连续不断地积累资料,并且一直延续下来了,甚至在战乱年代有一部分资料是保存在共产国际,就是放在苏联。所以我们的材料始终没有断过,这是一笔丰富的财产。我们的任务就是挖掘党的文献资料,主要从研究档案资料这方面入手。 刚才我提到老一辈的著作编辑研究、生平研究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是当代文献的编辑和研究,就是研究现在这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它的形成发展,也就是除了研究毛泽东思想体系之外,还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当代文献的研究,刚才陈主任都介绍了。 · 中国网: 您认为,我们通过对老一辈革命领袖的思想研究,总结出哪些成功的经验?这些成功的经验对我们正确地认识党史,正确地发挥党的积极作用,包括今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以及国家社会的进步方面有哪些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呢? · 闫建琪: 对中国革命进程或者中国当代历史的变迁,或者对未来中国整个发展方向的走向最大的影响是马克思主义,怎么把马克思主义搬到中国来,我们是吃了很多苦头的。 · 中国网: 中间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 闫建琪: 开始是犯了很多教条主义的错误,其次是中国革命遭到了波折,遇到了险境,最后我们党产生了一个伟大的领袖人物——毛泽东,他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结合起来,产生了我们党自己的毛泽东思想这样一个指导思想,我认为这也是我们研究最有价值的核心内容,就是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我们经常讲实事求是,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这两句话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真理。总结中国历史经验,既可以总结过去,也可以看到现在,凡是感觉发生偏离这个方向的问题,主要是偏离了这样一个原理,就是偏离了从中国实际出发,偏离了实事求是的原则。这是我们的一个基本认识。 · 中国网: 通过对这些老一辈革命领袖的研究,您觉得对于今后中国共产党走正确的发展之路方面有哪些借鉴的作用? · 闫建琪: 第一,实事求是。制定政策,考虑问题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第二,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这一点现在很多人都淡化了,淡忘了,甚至违背了我们最初为共产主义奋斗的誓言。 回顾中国革命那么艰苦,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带出一只军队来,由最初的几十个党员发展到现在七千多万党员,它始终有一个精神支撑,就是始终不动摇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追求,那么艰苦的情况下搞的民主革命,那时候是用共产主义精神从事民主革命。现在搞社会主义建设,搞改革开放,同样要有这样一个方向,没有这个方向就会走偏。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第三,从中国的国情,中国的经验看,还是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现在大家也都知道,越搞现代化对于资源越重要,这是很现实的问题。 过去我们没钱、没炮的时候靠什么?靠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现在富裕了,仍然是这个问题。中华民族的美德不是凭空产生的,是自己所处的生存环境决定的。我感觉无论这样实现现代化,不能忘记艰苦奋斗。 第四,作为一个执政党,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过去我们靠密切联系群众,靠群众的保护、支持、拥护,舍家舍命来支持革命才取得全国的政权。现在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我非常赞成中央说的,什么时候也不要忘了以最大多数人民群众利益为根本来考虑问题。执政为民,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 中国网: 和过去相比,我们现在的时代不同了,但我们依然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还要保持对党的坚强的信仰,还要联系最广泛的群众,只要把这三点做好,我想我们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肯定会越走越好。 · 闫建琪: 是的,这是我们的基本经验。 · 中国网: 对于一些历史伟人的资料,我们通过一些史实文献都可以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关注他们生活方面的一些情况,想知道这些领袖作为生活当中的人,在个人朋友圈子中,在亲人面前是怎样的人,和他们有怎么样的故事值得我们回味? · 闫建琪: 他们也是有血有肉,感情丰富的平凡人。过去人们对他们感到很神秘,现在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研究,对史料的不断挖掘,还有很多当事人的回忆,他们的形象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离我们近了。实际上他们也有许多的个性化。比如毛泽东这个人才华横溢,写文章大气磅礴,精通历史,是哲学家、诗人、书法家,他除了是革命领袖之外,这些方面都是博学多才,真的令人很佩服,而且毛泽东是感情丰富的人,他听到人民群众吃不饱饭是掉眼泪的,睡不着觉的。所以,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可以是个故事。我们那里研究毛泽东的专家是很入迷的,越研究越感觉到毛泽东确实不得了。 · 中国网: 已经被领袖的这种人格所感染。 · 闫建琪: 是的,受他的熏陶和感染。人们经常说,你们研究毛泽东是不是有感情色彩,我们不否认,我们有感情投入,因为我们长期研究,感情受他们熏陶,当然我们也是客观的。有一个领导同志讲的非常好,研究这些人物,有感情色彩是很自然的事情,你能说写《史记》的司马迁感情不丰富吗?你能说他写的历史不公正吗? · 中国网: 对于其他的领袖人物还有怎样的兴趣爱好、个人习惯等等,您给大家介绍一下。 · 闫建琪: 比如说周恩来在文艺界有广泛的朋友,那些老文艺家、老艺术家们一说起周恩来,都知道周恩来喜欢文艺。他在青年时代就喜欢演剧,革命胜利以后,他有很多的朋友都是文艺界的朋友。这是因为他擅长和喜好文艺。大家知道陈云喜欢下围棋,邓小平喜欢打桥牌,这都是不同于其他人的个人喜好。他们的生活还是丰富多彩的。 · 中国网: 还是有广泛的兴趣爱好。 · 闫建琪: 是的,都是不同的。 · 中国网: 有没有这些领袖在生活当中的一些让人值得回味的生动的故事? · 闫建琪: 当前最主要的,希望大家学习这些领袖人物的就是他们的读书精神。 · 中国网: 是,周总理也曾经说过“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 闫建琪: 是的,他从小就立大志。毛泽东晚年确实在他逝世前一小时才停止读书,一生读书,读书一生。小平同志也是非常喜欢读书的,善于思考的。给我们的感觉,就是他们这些人始终把个人的命运与党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从来没有考虑过个人的因素,身家性命,没有,革命几十年从来都是考虑民族的前途,考虑党和国家的命运,这一点确实值得我们学习,要有大志。 · 中国网: 舍弃小家,把更多的胸怀放在全国这个“大家”上。 · 闫建琪: 是的。 · 中国网: 我们任何人都不能避免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我想领袖也会出现失误的情况。你们在文献研究资料的过程当中,如何去看待他们所犯的过错,如何在记录当中保留这段历史,会回避它吗? · 闫建琪: 我刚才说了,我们会实事求是,不回避他们犯的错误。任何人都会犯错误,说句通俗的话,人就是由优点和缺点组成的,毛泽东就是最典型的一个人物。毛泽东一生中犯过很多错误,有小错误,也有大错误,最大的错误就是晚年的这个错误,但纵观他的一生,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他是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主要缔造者,这动摇不了。 第二,他无论发生大错误还是小错误,从来不是为了一己的私利,他是为了寻找一条使革命成功的道路,使国家能更快富强的道路,在探索中发生的失误。所以,这一点,老百姓对他们是原谅的,是谅解的。换句通俗的话说,他犯错误从来不是为个人,这就是领袖、革命家的胸怀。他犯了很大的错误,但不是为自己,尽管这个错误是很大的失误,但它又是我们后人的一笔宝贵财富,前人有这样的重大失误,我们后人就避免走这样一条道路。邓小平有句话,我们现在走的这条道路,一是坚持毛泽东做得对的;二是纠正他做得不对的;三是继续他未完成的事业;四是他没有实践过的,我们还要继续开创。讲的非常好。 · 中国网: 要不断的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 闫建琪: 是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