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革命家罗荣桓

中国网 | 时间: 2011-07-28  | 文章来源: 中国网

罗元帅的女儿罗北捷女士做客中国访谈

摄影 胡迪



 

中国网:大家好!这里是“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欢迎您的收看!说到罗荣桓元帅,大家都知道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中国十大元帅之一。毛泽东主席对罗元帅有着高度的评价,1963年罗元帅去世的时候,毛主席悲痛万分地为他写下了《吊罗荣桓同志》,这是在毛主席一生中众多诗词当中唯一为战友写的诗词。诗的最后一句是这样写的: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可见,毛主席和元帅之间有着深厚的情谊。本期节目邀请到了罗元帅的女儿罗北捷女士,来请她讲讲罗荣桓元帅的故事。欢迎您来到中国网作客!

罗北捷:你好!

中国网:说到罗荣桓元帅的名字,在战场上可以说让敌人闻风丧胆,在军队里让大家竖指赞叹。但我知道罗荣桓这个名字似乎不是他的名字,他的本名叫罗慎镇,罗荣桓的名字是后来老师给他起的。是这样吗?

罗北捷:是这样的,确实是这么回事。

中国网:确实的出处是怎样的?

罗北捷:是从《诗经》里出来的。

中国网:“桓桓于征”,这也许冥冥中暗示了他一生的军旅征战。

罗北捷:是的。

中国网:您小时候,是不是罗元帅也给您讲了他在战场上的经历,您当时有怎样的感想?

罗北捷:父亲离开我的时候,我才14岁,属于一个少年,他跟我这样年龄的人交流肯定不如和成年人之间交流得这么多。对我来说,他讲的更多的是自己生活当中的感悟,因为大的战场场面都有著作来描述,所以他很少提及,反而讲他从军过程当中的一些体会。比如说他当时从武昌带着起义的部队上井冈山,那时候他也是个学生,刚离开学校不久,很单纯,对整个社会的复杂性、农民起义军队成分的多样性没有估计。所以,他提了一箱子银元,那是整个连队的伙食费。银元很重,所以他走路很慢。这时候上来两个农友打扮的人,那时候也没有统一的军装,他们说“党代表,你累了,我们帮你提吧”,他觉得都是自己连里的弟兄,就很放心地银元交给他们两个人,结果半路上他们俩开了小差,导致连队的生活费都没着落了。

这个事儿他讲了很多遍,虽然我那时候很小,但我对这个事印象很深。他通过这个故事,让我们懂得一个道理,参加革命,上井冈山参加秋收起义,每个人的目的都是不一样的,不要以为革命队伍里所有人都是一个坚定的方向。他告诉我们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学生往往想问题想得比较单纯。

中国网:罗元帅在经历了那样的血雨腥风、刀光剑影,南征北战之后,我想他对战场的看法肯定会有不同的感受,是不是也曾经跟您说过一些?

罗北捷:是的,我父亲在抗战期间有七、八年时间是在山东,所以他对山东很有感情。他是一个湖南人,但他把山东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因为自己最年富力强的时间是在山东度过的。当时在山东一五师,也可以说为中国革命尽了他自己应尽的责任和力量,所以他对这段时间的印象非常深。

当然那段时间经历的战斗场面也很多。他跟我我母亲结婚以后,很少发生什么争执,两个人比较和谐。我父亲的脾气还可以,不太发作的。但唯一个发作很厉害的,两个人吵得很凶的是,打临沂的时候,我父亲出现了尿血,当时的医疗条件下也不可能查清楚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部队在临沂城下久攻不下,父亲急需到前方看一下情况。我母亲就把骡子、牲口藏起来。我父亲和她吵得很凶,我父亲说她是反革命。我妈妈为这事儿哭了很久,特别伤心,她说保护你的身体健康,这是组织交给我的任务。但因为部队在前方战事很紧,我哥哥当时也很小,说被吓坏了。这个事情我们印象很深。

中国网:一方面是罗元帅对革命的信仰,一方面是作为女人对丈夫的关心,害怕他的身体吃不住,怕他途中再遭受一些重创,但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在革命、战争当中取得更大的胜利?

罗北捷:是的,那时候是在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网:后来罗元帅在回顾自己一生戎马生涯时有什么样的评价?怎么回顾自己一生的这个工作?

罗北捷:我们上小学的时候需要填表,其中一项是父母亲的职业。有时候我就填革命军人,因为我觉得他们都是革命军人。有一次我父亲还为这个事儿跟我说了说,他说严格意义上革命军人不能算作一个职业,我说那我怎么填?他说,说句良心话,我们这些人就是职业革命家。我说,我总不能在职业这一栏里填上职业革命家,职业革命家我连听都没听说过。这是他自己对自己的看法,我们这些人是以革命为终身职业的人,所以叫职业革命家,这是我填表时对我说过的,这是他对自己的看法和定位,现在想起来我觉得是很确切的。

中国网:职业军人和职业革命家,您觉得他们之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罗北捷:这意思是:不管他穿不穿军装,革命都是他终生的信仰。

中国网:脱了军装依然为祖国的革命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思想上在时刻关心着祖国事业的发展?

罗北捷:是的。

中国网:您刚才也提到了,参加革命的人员当中每个人似乎都有不同的初衷,确实有很多人是这样的,在投身革命的时候,家里的经济条件不是太好。但是罗元帅是出生在富绅家庭,念过大学,可以说家里条件非常好,经济上有充足的保障。对于罗元帅有这样的政治觉悟,您觉得当时是一个什么样的动力在推动着他?

罗北捷:他们当时投身革命也不是偶然的,因为二十年代的中国军阀混战,国家非常贫瘠,当时他家庭在农村,算衣食有着落,但不是我们所想象的什么问题都没有,他上学的钱都是要靠祠堂来筹集。他在青岛大学念书的时候,那时候的青年人也希望出国,也希望到外面去留学,看看外面的世界,赴法勤工俭学是一些人,还有直接去美国留洋的。他当时也准备去美国留学,当时家里给他筹集赴美去留学的费用。当这个费用来了之后,他自己动摇了,不想走了,因为他是学理工科的,有很重的以工业救国的想法。他自己办过合作社,做过肥皂,做过火柴,因为他自己是工程师出身,他希望用自己做工,以科技救国的理想是有的。

但很快这个想法就破灭掉了,根本不能够实现。他觉得救中国,中国的问题必须在中国解决,即使到国外学到了很多科学知识,但恐怕对解决中国的问题没有任何的帮助。所以,他说当时也在码头上徘徊了很久,因为很多同学都走了,家里也给他寄了钱来。这时候他和另外一个同学决定留下,因为他当时看到中国水深火热,军阀混战、列强欺凌中国人的情况,不能忍受。他又是一个知识青年,尤其觉得自己国家这个样子,觉得他有责任来解决中国的问题。中国的问题肯定是在国外解决不了的,所以他放弃了去美国的想法,留下来了。

中国网:我记得很有意思的是,罗元帅有很多的子女,每个人的名字也不一样,叫东进、北屯、南下、北捷,这些词也具有非常动感的意味,罗列在一起就描绘了一个罗元帅南征北战的过程,这是出于怎样的考虑?正好是有子女降生而起这样一个名字吗?

罗北捷:我想是有这个意思的,因为当时部队南征北战,家属都得跟着部队走,走到哪里有孩子降生了,他就希望用这个孩子记录当时的一些事情,比如说北屯是我的大哥,这个孩子已经夭折了,他当时取这个名字,因为当年是北方屯兵,东进是部队转战山东,所以取名东进。部队南下的时候有了我的姐姐南下,我是解放的时候生的,所以我叫北捷。

中国网:每个名字背后都似乎都在讲述一个历史,一场战役或一场战争的经过?您作为女儿来讲感受父亲最深刻的是哪些方面?您觉得你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

罗北捷:我父亲这个人平时话并不多,但我现在想来挺佩服他的,我觉得他是目光敏锐的政治家,他对问题的判断是非常准确的。但这种洞察力、判断能力来自于他在部队南征北战这种革命经历给他铸造的洞察力,所以他看待问题非常深刻,认识问题非常准确,这都不是凭空来的,是在艰苦的革命斗争生涯得来的。



1   2   下一页  


关于中国访谈

  智慧的对话,思想的交锋。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社会名人、国际友人做客中国访谈,解读政策法规,阐释新闻热点,讲述世界风云,倾诉人生故事。秉承权威、人文、开放、深入的原则,为网友展现不同人生的精彩历程。
中国网地址:
中国北京海淀区西三环北路89号中国外文大厦B座
邮编:100089

访谈热线

如果您想做客中国访谈,嘉宾请联系:
电话: 010-88828267 010-88828056
传真: 010-88828105
如果您有意见和建议请联系我们:
E-mail:duomeiti@china.org.cn
网友可进入论坛直接参与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