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朱永新:提倡新教育

中国网 | 时间: 2012-03-04  | 文章来源: 中国网

 

主持人:您在微博上将校车事故归咎于“撤点并校”这一政策,怎么评价撤点并校实施的效果?

朱永新:“撤点并校”本意是积极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优化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帮助农村孩子接受更优质教育,因为乡村的学校肯定不如镇上学校好,撤点并校基于此,有积极的意义。

但在客观推进的过程中,撤点并校没有考虑到全国幅员辽阔,地方交通不变的问题,所以产生了类似校车这样的惨剧。

 

    主持人:校车标准的问题也有很多争议,到底要不要大鼻子校车?要不要向国外的标准看齐?

    朱永新:大鼻子也好,国外的标准也好,都无所谓,最关键的是保证安全,安全第一位。

 

    主持人:如果让基层学校来承担校车责任,尤其是西部农村学校,他们有能力承担吗?

    朱永新:校车当然不可能是学校承担,应该是政府买单。如果是民办学校,当然可以是民办学校来承担,但是公立学校必须是由政府来买单。学生也可以适当地缴纳公共交通的费用,困难学生可以减免费用。

 

    主持人:在一些没有校车的地方,“黑车”有必要吗?

    朱永新:当然是没有必要的,应该考虑的是有没有必要把孩子送到那么远的地方去上学。如果政府没办法解决公共交通,可以先不撤点。

 

    主持人:1980年代实行的“村村有小学、乡乡有初中”的教育模式放在当下来看,可操作吗?

    朱永新:现在你回不去了,不是你想回去就能回去,还是要实事求是。整个教育政策制定的基点就是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有需要的地方就保留,没有需要的地方就撤并。

 

    主持人: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收入4%的这个目标,过去一年实施得如何?

    朱永新:总的来说进展非常好,总理亲自在督办,财政部门在积极努力,各地地方政府也在积极筹集资金,而且全社会的眼睛都在严格监督,我相信2012年,实现4%的目标应该没有问题。

 

    主持人:您作为苏州市的市长,苏州的教育经费支出,占地方财政的比例怎样?

朱永新:地方教育经费支出不能用占GDP4%的概念,第一,各个地方GDP发展是非常不平衡的;第二,各个地方GDP的统计数据本身水分也是不一样的;第三,GDP是一个国家的概念。

从地方来说,更多的是用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来衡量,一般不低于20%是比较合适的。

 

    主持人:苏州达到了这样一个标准吗?

    朱永新:苏州教育投入最重要的标准,是生均公用教育经费,是用到每一个孩子身上实际花了多少钱,这个比4%更有效、更具体、更直观。毫无疑问,苏州在这个方面的投入还是全国领先的。

 

    主持人:与撤点并校同期这10年,您也一直在提倡新教育,新教育的实施成果到现在如何?

朱永新:新教育这10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我们从最初的一所学校发展到全国有1411所学校、30多个实验区、1400万的教师和孩子参与了新教育实验。新教育实验从最初的一个理想,发展成现在六大行动、五大理念,取得了很多新的成就。

新教育有自己的课程,像晨诵、午读、默省的教育儿童的新生活方式,理想课堂,每月一试,学校文化,新教育在这些领域都做了很大的探索。

 

    主持人:在实施新教育的过程当中,您遇到的最大的阻力是什么?

    朱永新:最大的阻力,毫无疑问是应试教育体制,带着镣铐在跳舞,所以要真正德提升教育品质,还是需要改变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标准的教育体系。

 

    主持人:在您的任期内,可预见的教育改革成果是什么?

朱永新:前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来后,整个国家正在按照纲要描绘的蓝图,组织全社会的力量,努力实现纲要,对此我还是持乐观的态度。

 

    主持人:前些天,南科大接受了来自广东省教育部门的“转正”评估,有望“去筹转正”,很多人也担心南科大会因此而妥协,您怎么看待这个事情?

 

    朱永新:南科大是中国高等学校改革的一个试点,应该给它更多的自主权、更多的发展,任何情况下,发展是改革、妥协、磨合的过程,所以我觉得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做一些必要的妥协也是可以理解的。

 

    主持人:朱清时在接受采访时无奈地表示,教育去行政化本来应该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行动,南科大做的是一个自下而上的努力。在您看来,教育去行政化改革,应该是自下而上,还是自上而下呢?

 

    朱永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力量的会合,才能真正推进中国教育改革。如果仅仅是自上而下,很可能就会用形式主义来对付官僚主义;如果纯粹是自下而上,得不到行政力量的配合和支持,也是走不远的。所以最好的改革,是两种力量的汇合。

 

    主持人:您今年还有一个议案是设立国家阅读节,您希望将哪一天设为这个节日?

朱永新:孔子的诞辰928号作为国家阅读节。孔子的《论语》第一篇开宗明义,“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学习、阅读是孔子、也是教育思想最重要的基础。

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源头,作为中国文化精神的一个象征,孔子一直没有一个纪念日,这是不应该的。台湾地区是把928号作为台湾地区的教师节,在大陆,教师节是910号,所以不妨把孔子的诞辰日作为阅读节。

   

主持人:现在孔子学院也是遍地开花,您觉得这个现象怎么样?

    朱永新:孔子学院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种尝试,让国外有兴趣学习汉语的人士能够便捷学习的一个重要资源。我觉得孔子学院可以更多地调动民间力量去做,淡化政府的形象,利用民间的资源,可能更好,也会更持久,影响力也会更大。

 

    主持人:您推崇书籍阅读而不是网络阅读,但现在20-55岁之间的很多网民都在网上选择书籍来阅读,网络阅读的不足在哪里?

 

    朱永新:网络阅读的不足,一是它很难真正让人心宁静下来,二是它对眼睛的保护不如纸质的书籍,三是从携带、批注的方式来说,它不如纸质便捷。书籍阅读和网络阅读,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是两种不同的方式。

 

主持人:与阅读直接关联的就是书籍了,民营书店第三极、风入松、光合作用等最后都成了电子阅读和政策性歧视的祭品,对民营书店的经营,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朱永新:因为我一直在强调书店是一个城市的文化风景线,也是一个城市的精神家园,一个城市如果没有书店,这个城市一定是没有文化的城市,一定是个非常庸俗的城市,所以保护书店就是保护文化,就是保护城市的精神家园。

目前实体书店最大的问题就是,在网络书店的冲击下竞争无序,成为网络书店的一个样板店、一个展示厅,网络书店大量的折扣价本来是不合理的,新书动不动就打六折、五折,这个在国外是绝对不允许的。

我觉得三个方面来保护实体书店,第一免税;第二规范书价的无序竞争;第三是新书先在实体书店上市,然后再到网络上市。

 

    主持人:对实体书店减免税,在国营新华书店和民营书店之间,应该有不同吗?

朱永新:减免税当然是针对所有书店。现在国营书店是不缴增值税的,民营书店还得缴,应该一视同仁。因为国营书店,尤其是新华书店,拥有好的资源、好的渠道,在城市当中最好的地段,还不用交房租,而民营书店往往都是租房子,经济压力大。

减免税,应向民营书店进行倾斜。

 

    主持人:除了减免税政策,对民营书店还有其他的方法来扶持吗?

    朱永新:那当然有很多办法可以扶持,比如租金、补贴等。



关于中国访谈

  智慧的对话,思想的交锋。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社会名人、国际友人做客中国访谈,解读政策法规,阐释新闻热点,讲述世界风云,倾诉人生故事。秉承权威、人文、开放、深入的原则,为网友展现不同人生的精彩历程。
中国网地址:
中国北京海淀区西三环北路89号中国外文大厦B座
邮编:100089

访谈热线

如果您想做客中国访谈,嘉宾请联系:
电话: 010-88828267 010-88828056
传真: 010-88828105
如果您有意见和建议请联系我们:
E-mail:duomeiti@china.org.cn
网友可进入论坛直接参与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