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危废的污染不像废水、废气那样直观,因此人们对危险废物的危害认识不足,对其治理水平也远远落后于对废水、废气的治理。
危废具有多种危害特性,主要表现为与环境安全有关的危害性质(包括腐蚀性、爆炸性、易燃性、反应性、传染性等)和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危害性质(包括致癌性、致畸变性、突变性、传染性、刺激性、毒性、放射性等),会对水体、大气和土壤造成污染。
据介绍,在危废未纳入专业化运输制度之前,不排除在运输过程中对土壤造成污染的可能。如果危废混杂到日常生活垃圾进行填埋处理,甚至将含有危废的生活垃圾用于造肥料,致使危废随着肥料进入农田,污染农田,则将留下无穷后患。而土壤一旦被污染,修复需要至少10年以上。尤其是污染因子属重金属中最受关注的“五毒元素”——铬、镉、铅、汞和砷,或有机物多环芳香烃类,修复起来都非常棘手。土壤修复工程繁复,耗时长远,一般方案是物理、化学、植物修复手段多管齐下,原位、异位处理兼行。
尽管从数量上讲,危险废物产生量仅占固体废物的3%左右。但由于危险废物的种类繁多、成分复杂,并具有一种或几种以上的危害特性,且这种危害具有长期性、潜伏性和滞后性,如果对危废处理不当,会因为其在自然界不能被降解或具有很高的稳定性而被生物富集。一旦其危害性质爆发出来,产生的灾难性后果将不堪设想。
本报记者 郭剑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