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问题专家石泽谈中俄人文交流感受

中国网 | 时间: 2014-05-22  | 文章来源: 中国网

5月21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中亚俄罗斯问题专家石泽做客《中国访谈》,解读普京访华及中俄务实合作新成果。

中国网:接下来再和您探讨一下中俄两国人文的交流,我们知道中俄两国互办过“国家年”、“旅游年”、“语言年”,2014年、2015年又定为“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年”。我们知道,您在俄罗斯也是工作、生活过多年,能否跟我们谈一下您对于两国人文交流的一些感受呢?

石泽:人文交流,中国有两句话——“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这就是两个国家人民之间的交往对两国关系的重要性,因为人民之间的理解和友谊、相互的认同,这是国家关系的基础。我们不能光发展高层的合作,高层的合作应该有民意的支持,有老百姓之间的合作,所以这些年两国领导人在勾画两国关系时特别强化人文的合作,包括俄罗斯年、人文年、旅游年等,效果非常好。而且今年要开始搞青年交流年,着眼于未来,青年一代的合作,这里面有很多合作项目,内容很多。旅游年的项目,我记得那时候在俄罗斯就有200多个,非常多。各个不同的层面,包括二战期间俄罗斯和中国革命先辈之间的接触,中国在俄罗斯开设的孔子学院,两国的汽车旅游、文化展、电影节,这些东西都是双方人民对对方的了解要加深,这样的势头是非常好的。在勾划青年交流年的时候让更多的中国和俄罗斯的青年互访,更多地感受中俄的真实情况,这对两国关系的未来都是非常基础性的工作,这为未来着眼中俄关系发展打了基础。我们还没有谈到大量的留学生在对方国家学习,这样的留学生实际就是一面镜子,他对这个国家的了解就更深入了,不光是学习语言,学习技术,而且了解所在国的地理、文化和文明,这是两国关系,政府的支持和推动的一个项目,这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做法。

中国网:我想再加个具体的问题,您在俄罗斯也接触过很多人,俄罗斯的官员和俄罗斯普通民众对中国的印象是怎样的呢?

石泽:我总体的感觉,俄罗斯和中国是比较接近的,50年代我们有很好的基础,因为中国很多方面,包括我们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甚至文化很多都是学习苏联的,而且我们有一大批知识精英当时在苏联学习。从那个时期起,两个国家人民就有比较好的往来,尽管在60—80年代曾经有过不太愉快的历史,但两国人民对对方国家的认知是正面的,这是肯定的。尤其通过对基层人民的接触,他们对中国近些年的发展,特别是中国经济的发展是比较敬佩的,而且对中国是非常向往的。所以,我觉得有这个民间基础来推动两国关系。当然,在俄罗斯也有一些妖魔化中国的,但这不占主流。

点击进入完整视频



关于中国访谈

  智慧的对话,思想的交锋。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社会名人、国际友人做客中国访谈,解读政策法规,阐释新闻热点,讲述世界风云,倾诉人生故事。秉承权威、人文、开放、深入的原则,为网友展现不同人生的精彩历程。
中国网地址:
中国北京海淀区西三环北路89号中国外文大厦B座
邮编:100089

访谈热线

如果您想做客中国访谈,嘉宾请联系:
电话: 010-88828267 010-88828056
传真: 010-88828105
如果您有意见和建议请联系我们:
E-mail:duomeiti@china.org.cn
网友可进入论坛直接参与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