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中国访谈

2011年江海开发经济合作洽谈会

发布时间: 2015-04-17 16:33:23  |  来源: 中国海门  |  作者:  |  责任编辑: 孙婉露

    本报讯 记者刘海滢、马国兴报道:四月的海门,金花烂漫,高朋满座。昨日,第十六届中国海门金花节暨江海开发经济合作洽谈会在会展中心隆重举行。省台办副主任石细云,省商务厅纪检组长姜昕,南通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小平,南通市副市长沈振新,纳米比亚驻华使馆参赞斯图、纳米比亚奥卡豪市市长大卫,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副总裁兼总经理田亚梅、日产康奈可(海门)车用空调压缩机有限公司总经理奥田正义等领导和嘉宾出席开幕式。市委书记曹斌,市委副书记、市长姜龙,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朱玉兰,市政协主席黄汉忠等市级领导班子全体人员出席开幕式。

    石细云宣布第十六届中国海门金花节暨江海开发经济合作洽谈会开幕,姜昕、张小平、沈振新、曹斌共同启动金花节开幕装置。张小平、曹斌分别致辞,大卫、奥田正义代表来宾发言,姜龙主持开幕式。

    张小平代表南通市委、市政府向海门市委、市政府以及百万人民表示热烈祝贺。向应邀参加本届金花节的各级领导和各界友人致以诚挚的问候。

    张小平说,海门是长三角北翼一颗耀眼的“江海明珠”。“十一五”以来,海门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大力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积极开展项目建设和城市建设,经济社会快速腾飞,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开放型经济连攀新高,多项经济指标全省领先。连续10年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五度入选美国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100强”,并被评为“中国最具潜力十强县市”和“中国民营经济最具活力十强县市”。海门举办金花节既是展示发展成果的需要,更是扩大对外开放、引领科学发展的需要。相信通过今年的金花节一定会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聚焦海门,投资海门。

    曹斌向出席活动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关心支持海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曹斌说,昨日海门,崛起苏中、率先小康,谱写了全省十强的精彩篇章。“十一五”以来,海门始终按照“崛起苏中、跨江争雄”的一大要求,紧扣“项目建设年”、“城市建设年”两条主线,突出“发展、富民、和谐”三大任务,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喜人业绩,并于2007年成功建成江苏长江以北第一个全面小康达标市。承继强劲的发展态势,2010年,全市顺利实现 “五大突破”新目标。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全省县级市可持续发展综合排名”评选中,五年分别前移了10位、11位,位居全省第9位和第6位,标志着海门已经全面跨过长江,综合实力稳居全省前十强。

    曹斌指出,今日海门,桥港并进、江海共兴,迸发出全面腾飞的无穷活力。我们充分发挥“靠江靠海靠上海”的独特优势,举全市之力打造大桥大港大平台,海门经济开发区、海门工业园区、滨海新区、临江新区以全市十分之一的资源,集聚了五分之三的在建重大项目,创造了二分之一的产出,正逐步成为支撑海门跨越腾飞的强大引擎和重要两翼,终结了海门“有海无港”的历史。与此同时,联结海门与上海的重要过江通道——崇海大桥已列入江苏省“十二五”开工计划,标志着海门已经全面进入桥港并进、江海共兴的桥港经济新时代,为海门大步跨越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曹斌强调,明日海门,机遇叠加、蓄势待发,踏上了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征程。海门正进入至关重要、大有可为的“黄金五年”。以江海开发的先发先行为标志,海门坐享江苏沿海开发、长三角一体化、上海深度辐射三大历史性机遇的加速叠加、深度融合,必将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捷足先登,成为重要的节点城市和先行区域;以载体平台的加速打造为标志,四大园区的对外影响力、资源集聚力、发展支撑力显著增强,为重大项目的加速落地提供了坚强的保障;以南进战略的深入推进为标志,城市南进的步伐日益加快,为各类资源的快速集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以机关效能的全面提升为标志,海门的发展氛围更浓、行政效能更高,“诚信服务”、“阳光服务”、“高效服务”正成为海门效能建设的“金字招牌”,为项目的落地生根、企业的茁壮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曹斌最后指出,面向长江,鸿图舒卷;面向大海,春暖花开。我们以花为媒、相聚海门,目的就是以此为契机,加深彼此的友谊和了解,共觅合作共赢的商机。前进的海门活力无限、生机无限,期待着与更多海内外宾朋牵手,携手挥洒激情;诚信的海门一言九鼎、一诺千金,竭力为投资者创造最佳环境;开放的海门将以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强毅力行的务实作风,与各界朋友一道,热情拥抱无比美好的明天。

    出席开幕式的还有来自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及上海、浙江、北京、广东等省市350多位新老朋友,园区、乡镇、部门的负责人和我市奖牌工业企业负责人也参加了开幕式。



文章来源: 中国海门
责任编辑: 孙婉露
 

互动留言

0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changhy@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219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