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壮美内蒙古,亮丽风景线”。70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实现了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这片热土上,横亘着一座神奇的沙漠——库布其沙漠,吸引了众多媒体的聚焦,其中不乏外媒记者。
从不毛之地到绿色屏障,库布其沙漠的华丽转变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也赢得了不少国外媒体的一致称赞。7月28日至30日,第六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即将召开,全球的目光即将再次聚焦这里。论坛召开之前,让我们回顾一下外国主流媒体是如何看待中国库布其模式的。
沙漠“逆袭”变绿洲 主流外媒齐叫好
30年前,库布其沙漠被称为“死亡之海”,农牧民们饱尝沙漠生活的苦涩艰辛。而如今,经过科学治理,这片面积1.86万平方公里的大沙漠,1/3已经披上绿装,10万农牧民也走上了致富路。曾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景象已被一丛丛沙柳、一片片草地所取代,漫步绿洲之中大有置身江南的感觉,库布其沙漠治理成效令人惊叹。
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师乔治 斯坦梅茨航拍库布其沙漠
“沙漠意味着环境的恶劣、资源的贫瘠和居民生活的困苦,但中国的库布其沙漠不一样,这是一座绿色的、有希望的沙漠。”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师乔治 斯坦梅茨感叹库布其的巨变,2016年9月,2017年4月,这位飞遍全球沙漠的摄影大师先后两次到访这里,向世人呈现了一片不一样的沙漠,他的作品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引起了数百万海外网友的点赞。
2017年6月初,美国《时代周刊》驻华记者查理 坎贝尔一行也被库布其的故事吸引,走进这片沙漠,记录治沙扶贫故事。
据南非《独立报》网站7月2日报道,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沙漠曾因条件艰苦、居民生活赤贫而被称为“死亡之海”。沙丘吞噬了人们曾居住、放羊的草原。在过去30年里,中国制定了解决这些地区的沙漠化问题的计划,而且中国人相信随着干旱、贫困、缺水成为严重问题,库布其模式可以在世界不同地区复制。
库布其沙漠的治理并不仅仅限于防风固沙,这里还发展起“生态修复、生态农牧业、生态光能、生态旅游、生态工业、生态健康”六位一体的的沙漠绿洲产业,并且成功进军腾格里、乌兰布和、毛乌素及塔克拉玛干沙漠,成为了“中国生态名片”。而亿利资源集团在这项事业中做出的贡献和担当的责任也收获了各国记者的高度评价。
巴基斯坦《国民报》副首席记者、政治记者穆巴希尔 哈桑说,亿利资源集团在库布其创造了一场“生态革命”,造就了沙漠变绿洲的奇迹,这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探访过库布其沙漠之后,巴基斯坦《新闻报》高级记者亚希尔 哈比卜 汗连续用了两个“amazing”(惊人)来形容他的感受,“变贫瘠的沙漠为富饶的绿洲,这是一件听起来天方夜谭的事情,但是亿利集团做到了,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完成了这项常人难以想象的挑战。”
埃塞俄比亚国家电视台副执行官埃利亚斯 A 埃雷克表示,亿利资源集团从事的是一项造福于子孙后代、造福于全人类的伟大事业,几十年的坚持和坚守令人敬佩。
墨西哥即刻新闻网总经理阿维拉多 马丁 米兰达对库布其群众如何实现收益表示出浓厚兴趣,她认为企业在做好经营的同时,能够兼顾当地民众的利益,并且两者结合的如此巧妙和紧密非常难得,这在全世界来说是一个奇迹。
印度NewsX外交事务编辑吉塔 莫汉表示,让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个中国企业对生态建设的重视以及所付出的长达30年的努力。
治沙经验受推崇,各国纷纷来取经
全球变暖、土壤沙化已成为全球共同面对的生态挑战,前来库布其参观的外媒记者中不乏有“取经者”,他们希望把这种成功的模式应用到本国的治沙实践当中,为本国的治沙扶贫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2017年6月20日,非洲27国记者在库布其沙漠种下中非友谊林
“我的国家南苏丹正面临着严重的荒漠化问题,我在拍摄的过程中也同时做沙漠治理的研究。”南苏丹广播集团的记者阿汤加说,“在南苏丹,人们应对荒漠化通常的做法是从荒漠化严重的地区搬迁出去,让那里的生态自然恢复,但是这样的过程非常缓慢,而库布其治沙的做法是人们主动治理,我要把中国的治沙经验带回去,让更多的人知道治理沙漠还可以这样做。”
博茨瓦纳《报道者报》记者莫科瓦佩说道:“博茨瓦纳荒漠化非常严重,部分地区在冬季长达三四个月的时间里没电,缺水,人们难以生存下去,与30年前库布其沙漠的农牧民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而现在库布其发生了巨变,农牧民过上了现代化的生活,我要把库布其故事讲给我们的读者听,希望我们可以借鉴库布其治沙扶贫的经验。”
印度《商业标准报》评论部编辑米希尔 夏尔马表示,库布其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使其印象深刻,尤其是“板上发电、板间种草、板下养羊”的这种模式极具创造力,期待未来印度的太阳能计划能够借鉴库布其的经验。
大漠漫漫,无边无际。在黄沙与绿洲的长期博弈中,生活在这片沙漠上的人们凭借执着坚毅的品格终于取得初步胜利,打造了属于自己的生态家园。眼下,第六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开幕在即,这片热情的土地愿意再次敞开怀抱迎接四海宾客,共享沙漠经济盛宴,将惠及一方的治沙经验推广到世界各地,造福更多人民。(孟安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