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访谈>治沙故事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典型人物之八——宝日勒岱:一片有了名字的树林

发布时间: 2017-09-08 丨 来源: 新华丝路 丨 作者: 丨 责任编辑: 韩得尔

摘要: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宝日勒岱领着乌审召人,一棵树一棵树地种植,硬是在沙漠中开出了一条绿色之路。

牧区大寨乌审召的带头人宝日勒岱,1938年出生于乌审召一个贫苦牧民家庭。1958年起担任布日都大队副大队长、大队长、大队党支部书记、乌审召公社党委委员。1966年12月起先后任乌审旗旗委书记、伊盟革委常委、自治区革委会副主任、中共中央委员、全国人大常委等职。1960年作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在北京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1964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多次受到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乌审召地处鄂尔多斯毛乌素沙漠腹地,历史上曾是水草肥美之地,在连年的战争、干旱、毁灭性的开垦后,生态环境逐渐恶劣,直至黄沙弥漫,号称“死亡之地”。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宝日勒岱领着乌审召人,一棵树一棵树地种植,硬是在沙漠中开出了一条绿色之路。虽然宝日勒岱后来搬离了故土,但乌审召的草木有了姓氏,千千万万的草木成长起来,成为覆盖乌审大地的天然屏障。

统计显示,截至目前,乌审召的森林覆盖率由不足7%迅猛上升到30%,植被覆盖率达到77%,牲畜头数由8万多头上升到20多万头,林茂粮丰。

一条不断延伸的道路

“每天晚上都做梦,梦见自己在故乡的土地上种树,那是我最开心最快乐的时候。”宝日勒岱的丈夫去世10多年了,这位孤独的老人最割舍不下的是沙漠。

2003年,宝日勒岱退休后,每年都回毛乌素沙漠种树。有一年,一些年轻人看到宝日勒岱在种树,很好奇地互相谈论说:“这个老太太是不是有病啊?这么老了还来植树。”宝日勒岱当即回答说:“是啊,我是得病了,得了职业病,栽树就是我的职业病。”

对于采访,宝日勒岱试图婉拒,她说:“我老了,还能干得动吗?”宝日勒岱最多的时候一年回去8次,她还要接待治沙人,想要在毛乌素沙漠治沙,宝日勒岱的支持举足轻重。

一项写满感恩的产业

如今的乌审召绿意盎然,引来无数的企业和治沙人,毛乌素沙地一度被认为是人工治理最合适的、最好的沙漠。不过,一批批治沙人来了又走了,其中还夹杂着一些骗子。此后,要想从乌审旗牧民手中租到沙地,宝日勒岱成了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

宝日勒岱的电话总是响个不停,总有人请她到沙漠上看一看治沙的成果。热心的人很多,但真正坚持干下来的不多。有一个人,宝日勒岱给予了肯定,他就是内蒙古毛乌素热电厂的董事长李京陆。

为了从牧民手中租沙地,李京陆找到了宝日勒岱,一开始宝日勒岱并不怎么欢迎,怀疑他也是骗子。但李京陆的行动打动了她。

“他和别人不一样,像是个干活的人,他来了,牧民们的收入提高了,现在,他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宝日勒岱说,李京陆宁愿自己亏损,也不会欠老百姓一分钱,有一年冬天,牧民手头没有钱了,李京陆就收购牧民的沙柳。现在,牧民们一年的收入能达到5万到10万元。

“这一切都得感谢宝书记。”富裕起来的乌审召人无不感恩他们的好书记宝日勒岱。

一位德高望重的智者

很多人并不认为宝日勒岱老了,因为她的影响力从来没有老去,她能得到当地人的拥护,能听懂牧民的心。

即便走上了领导岗位,宝日勒岱依旧没有忘记艰苦的农牧民,常常顶风冒雪“向下跑”,为牧区争取资源、谋发展。在牧民们心中,宝日勒岱永远是他们的宝大姐、好书记。牧民间流传着一句话:“跟她可不能胡说。”

想着那直径1米粗的大树,根部竟长达10余米,宝日勒岱笑了,她这么多年的路,没有走错。现在,她是内蒙古防沙治沙协会副会长、沙产业草产业协会副会长,潜心研究未来沙漠的治理之路。

她满脑子都是未来的计划,还在为毛乌素尚未治理的700万亩沙地挂心。牧民们富裕了,但也有一本难念的经,“沙地缺乏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宝日勒岱担心,20年以后,目前的牧民们中的大部分干不动了,那时候谁来治沙?宝日勒岱无数次地设想解决这个严重问题的方法,她希望这根接力棒能永不停止,让治沙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