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治沙英雄辈出的沙漠。这片沙漠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南部、陕西省榆林市北部、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东北部之间,面积达4.22万平方公里。在这片荒漠中,先后走出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宝日勒岱、殷玉珍、盛万忠、浪腾花等治沙先进人物,创造了毛乌素治沙精神和毛乌素治沙经验。
与这些治沙英雄一道治沙的还有一位人物叫谢海荣。20年来,他面对浩瀚无际的沙漠,凭借惊人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默默无闻地把自己的辛勤汗水洒向了沙漠,将自己的全部热情和梦想寄托于沙漠。他先后投资10亿元,植树18亿株,让27万亩沙漠披上绿装。
从800亩开始
谢海荣原来是鄂尔多斯市审计局机关事务中心主任。1993年,国家号召行政机关大办实体。谢海荣代表单位在原伊克昭盟东胜市创办了 1996年春节,谢海荣回鄂托克前旗城川老家,路过乌审旗时,在一家饭店吃饭。饭店老板议论,说乌审旗城建局有一个养猪厂要卖。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谢海荣立即感觉到这是一个难得的商机。下午他立即找到乌审旗城建局,希望将猪厂和周围土地买下来。
经过几轮谈判,谢海荣和哥哥谢巨荣与乌审旗城建局签订协议,买下该单位名下位于毛乌素沙漠腹地的800亩半荒漠化土地,这其中有一处砖厂和一处年出栏20000头猪的猪场。周围人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认为谢海荣弟兄俩发大财的时机到了。谢海荣也认为,养猪很赚钱。
办完手续,谢海荣从陕西省榆林市买了一批小猪仔,雇车往猪厂拉。车一摇一晃在沙漠上穿行着,谢海荣迷迷糊糊睡着了。突然,感到车停下了,哼哼了一阵,又轰隆着加大油门,他知道这是汽车要冲沙窝子。几番下来,车还是陷在沙里。谢海荣和司机下车,抽出铁锹弯着腰扒车轮下的沙子。毛乌素沙漠起风了,硬硬的沙粒打得两人眼睛都睁不开。司机掏开了一个车前轮子,谢海荣侧着身掏另一个车轮。边掏边往进垫沙蒿。司机上去发动车,加油门,谢海荣从后面推。两个人折腾了一中午,总算把车开出沙窝子。但是,风刮得越来越猛,车走得艰难。到了傍晚,风更大更猛,似乎要把车掀翻。天由暗红变得发乌,一团团沙尘聚成一道道沙墙,排山倒海的压了过来。半天的路程,迎风走到晚上11点,才回到了猪厂。
有了小猪就有了希望。谢海荣想,环境虽然恶劣,但只要自己辛苦点,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但谢海荣想错了,他还没有看到毛乌素沙漠狰狞的面目。毛乌素是什么地方?听听这几段顺口溜,你就知道了:“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春天刮到犁底根,冬天刮到草断根。”“沙比城墙高,毛驴房上跑。”“春天黄沙压苗头,夏天黄沙打花头,秋天黄沙抢籽头,冬天无粮吃饭愁。”
不久,沙漠里刮起了一场沙尘暴,具体时间谢海荣记不清了。风是从下午刮起来的,大白天立即变成了晚上,几点天黑都不知道。回到屋里,风吹着沙子从玻璃上往进漏,就像人拿着盘子往里倒一样。两耳只能听见“呼呼”的风声,谢海荣想,房子不会被吹翻吧。猪仔是照顾不过来了,只要人安全。一夜未睡,第二天天刚亮,谢海荣就往猪圈跑。可是,门都推不开——门被沙子压住了。打碎玻璃,掏了半天,才出去。跑到猪圈一看,小猪还在圈里,谢海荣长舒一口气。但到了下午,就不断有猪仔死去。谢海荣赶忙跑到旗里找来兽医。经诊断,小猪吸入粉尘颗粒太多,引发急性肺炎,老乡称为“咳嗽病”。几天下来,三分之一猪仔全死了。
谢海荣真是欲哭无泪。跑到城建局说,猪厂我不买了,退我一半钱就行。城建局领导说,这个事是上过会的,不能退,要不你转卖出去。肯定转卖不出去,没人接收这“烂摊子”。退路没有,只能往前走。那段时间,沙子压得和猪圈一样高了,有的地方还爬上了圈顶。谢海荣除了喂猪,就是铲沙、倒沙、清沙。
这年春天,谢海荣回乌审旗办事。他发现,路两边的行道树正在冒芽吐绿。这地方能栽树?一个念头立即闪过,在猪场周边种树。只要树活了,沙就压不到圈里了。
说干就干。谢海荣在1997年春天开始,在猪场的周围种树。他自己也没有想到,那次种树意味着他在毛乌素沙漠扎下了根,一种就是20年,最后把全部家当都“种”在了这片茫茫大漠。
没过几天,这些栽种上的小树苗就开始吐芽了,泛起丝丝绿意,谢海荣欣慰地笑了。可没想到,过了20多天,好多活了的小树苗又死了。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他就找到道班工人取经。道班工人说,春天风沙大,小树苗还没札根,风吹着小树苗摇,几天就摇死了,你回去搞点支架支起来就好了。谢海荣回去用木棍连忙绑三角支架,对小树苗进行固定。这一招真管用,小树苗居然活了。这一次栽树的成功,激发了谢海荣治理沙害的信心和勇气,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谢海荣爱上了种树。10株、50株、100株、200株……在谢海荣的精心呵护下,绿色一点点地在猪场周围沙漠中延伸。
从800亩到2000亩
1998年的春天来了。谢海荣心想,这回黄沙进不了猪圈了。没想到,大地还未解冻,黄沙就压到了猪厂。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是治沙没有用?
冒着凛洌的寒风,谢海荣裹起棉袄,在风沙中摸索风沙的流动规律。有时,背着干粮,在流沙最严重的地段仔细察看风势。有时四处奔波,探寻能够种植的野草和灌 木。经过一个多月观察,谢海荣得出结论:一方面这些树苗才栽下一年,还不能有效抵挡风沙的侵袭,另一方面只是治理了猪场周围800亩周围的沙漠,形不成成片有效防御。那就种它2000亩。谢海荣弟兄俩向当地村民租来1200亩土地。旗委、旗政府说,你只要能在这沙漠中干出名堂,全力支持!
沙漠种树,水是最紧要的。原来800亩绿化,猪厂的井水就够用了。现在一下扩到2000亩。水就成了大问题。为了解决种植苗木的用水问题,谢海荣又在低洼的沙窝里挖了一口水窖,用塑料薄膜包裹在水窖壁上积蓄雪水和雨水,初步缓解了树苗的用水困难。
打牢基础后,谢海荣又开始四处筹钱,买树苗。他再一次组织工人和家人,在猪圈的四周开始栽种。一天夜里,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一阵紧似一阵地敲打着房门,谢 海荣的心一下子揪了起来。别发生什么事吧?他担心刚刚栽种不久的小树苗无力承担暴风雨的吹打。于是,他让工人和家人都到林地里去扶小树苗。
风大雨急,他竭尽全力地把一棵棵被风刮歪的小树扶正,又用绳子拉好,全然不顾雨水瀑布般地从头上脸上狂泻而下。这位堂堂七尺男儿,已经把自己与这些小树苗的 生命紧紧联系到了一起了。这一刻,谢海荣意识到了种树的艰难,但他也深知,如果没有绿色,猪场就无法在沙漠中生存。谢海荣暗暗暗暗下定决心:“绝不能放弃!”
随着种树面积不断扩大,猪场周围已经有了点点绿意,阻断了不断入侵的风沙。1999年,谢海荣猪场第一次告别了被黄沙围困的日子,800亩的绿化成果威力初显。虽然周围还是黄沙漫天,但大风遇到林带,自然减速,黄沙被挡在了猪场之外。谢海荣在猪场周围的几块小田里种上了瓜果蔬菜。
那年夏天,时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刘明祖在乌审旗调研,来到这个沙漠中的猪场时,看到满眼绿色,树影婆娑,就说:“谢总,你这是沙漠中的小江南。这是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好事!”
乌审旗是一个干旱地区,水的蒸发量大于降水量。谢海荣觉得,应减少杨树等阔叶林的种植,加大松树等针叶林的种植,以减少对地下水的索取,提高沙漠涵养水源的作用。不然,种活的树也会旱死,造成新的生态灾难。
沙漠里种松树?乌审旗没有这样的例子,鄂尔多斯没有这样的例子,周边的陕西和宁夏没有,远的甘肃和新疆也没有。不出所料,试种的1000株松树,没有1株成 活。牧民取笑谢海荣:“一年绿,二年黄,三年全进了锅炉房。”意思是第一年栽上松树是绿的,第二年叶子发黄,第三年死了全拉进锅炉房当柴烧了。
谢海荣想,究竟哪里出了问题?谢海荣来到黑龙东大兴安岭林区考察。他发现东北黑土地地质肥沃,全是泥地,松树成活率达98%。谢海荣猛然醒悟:是沙漠里的土质疏松,没有肥力。土不行就换土。这一次,他挖好了树坑,再去几里地拉回具有抗旱性的红泥土,先在树坑里铺一层底,再将小苗小心翼翼的栽种进去,再用红泥 土覆盖。周围再采用点状施入猪粪。
经过几年辛苦培养,这些松树全活了。记者在采访时看到,这些松树直径已经长到70厘米左右了。谢海荣感慨道,经过千辛万苦的努力,终于见到了成果!
从2000亩到2万亩苗圃
在种树的这些年里,谢海荣也先后投资了酒店、供热、煤矿、房地产等热门行业。由于鄂尔多斯市经济迅速发展,谢海荣投资也得到可观回报。在这阶段,也是鄂尔多 斯市民间借贷最活跃的时期。听说谢海荣赚了钱,周围亲戚朋友都找谢海荣来借钱,并允诺给予高额利息。但谢海荣却说,我治沙需要钱,这些钱还不够。一场激励的争论开始了。家里人坚决不同意谢海荣治沙了。家里人说,治沙天天投钱,年年投钱,一年下来一分钢崩都挣不回来,这是图啥?挣了钱不放高利贷也行,咱投资别的产业,总比背上钱往沙子里扔强。谢海荣也曾经动摇过,也思考过。记者采访谢海荣时,问他那你最后为什么坚持治沙了呢?谢海荣说,你见过年轻人打游戏机着了魔的事吧,那就叫“瘾”。抽烟上瘾,干一件事情干到一定程度也会上瘾。不种树,心里就像猫爪在挠,但看到满眼绿色心里就有了成就感,“征服”沙漠的成就感。
种完2000亩,谢海荣没地可种树了。谢海荣找到苏力德苏木陶尔木庙嘎查嘎查长。想把周围十几户牧民土地经营权给他流转过来。嘎查长听了之后,眼睛瞪得老圆,半天没有回过神来。喝了一口茶问谢海荣,流转土地办工厂、搞种植、做养殖我相信,花钱租地种树我可第一次听说。种树这么赚钱吗?谢海荣苦笑了一下,那你种植试试?嘎查长摇了摇头。说我与牧民们商量一下。牧民一听有人来租寸草不生的黄沙梁种树,而且给不错的租金,高兴得合不拢嘴。这是一笔无需谈判的生意。谢海荣付钱,牧民立即签订流转合同。
到了造林季节,谢海荣便从外地买回来一些沙柳栽子种在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刚栽下 去,一场大风过去全部化为乌有,被风沙吞噬了精光,他不灰心再栽,再栽再吞噬……。以前经验怎么不管用了呢?谢海荣到榆林考察,种树同行告诉他,这得层层设防,步步为营。要想提高成活率,必须得有沙障的庇护。札沙障,谢海荣找来干草和柳条,札成网格型沙障,再栽种沙柳,结果一下成活率就提上来了。
在这些年里,谢海荣一头扎进毛乌素,其他生意基本没时间打理。每次回到东胜的集团公司,就是找财务拿钱,东胜的员工有时四五个月见不着谢海荣。
2005 年,谢海荣在开会时听到。乌审旗苏里格气田根据环保需要,每年有70万立方米水和30万立方米返排液需要外运倾倒。谢海荣还未等会议结束,立即驱车到长庆油田苏里格气田指挥部,面见负责人,说这钻孔泥浆他要了。正愁着没地方处理这些泥浆的油田领导立即应允。谢海荣将这些泥浆运回基地,进行水和泥分离,泥用来制砖,水用来浇树。每年70万立方米的水,那得绿化多少树才能用完。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漫漫黄沙里,猎猎罡风中,一片浩瀚的密植林海—— 面积达2万亩的已染绿这里的广袤黄沙。车子沿黑色的柏油马路驰骋在林地之中,一路向东往林地的深处探进,车窗两旁,黄棕绿的荒漠植被层次不齐,错落有致,时而生长在沙丘的背风坡,时而矗立在沙丘的底部,携着油画里浓重而激烈的色彩向天际延伸而去,一条蜿蜒曲折的水系环绕着林带盘旋而来。站在百米高的登高台 上,放眼望去,漫无边际的绿色尽收眼底,绿意中有松树、沙枣树、甘草、肉苁蓉,它们和谐共生,包容了天与地,包容了人与自然,它们与寂寥苍凉的大漠相依相伴,不离不弃,仿佛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身后是城市,是村庄,是青山绿水,是喧闹的红尘世界,是并 不了解它们的芸芸众生。
从2万亩到27万亩
一次偶然的机会。谢海荣结识了时任乌审旗副旗长宋海英,两人一见如故,就治沙、绿化越谈越投机。宋海英说,2万亩不算多,你要搞就搞个几十万亩,做件大事情。在宋海英先生的策划下,谢海荣找来陶尔木庙嘎查和查干德日苏嘎查两个嘎查长一计算,全部承包两个村荒沙下来总面积达27万亩(180平方公里)。
2006年冬天,谢海荣与宋海英找到陕西省林业勘测设计院,就27万亩土地绿化进行规划。召开专家会反复论证、听取大学教授建议、与自治区林业厅和国家林业局协调有关事项,来来回回,俩人折腾了整整一年。
与此同时,紧锣密鼓的土地流转工作同时启动。
2007 年10月,乌审旗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成立乌审旗苏里格生态新村(嘎查),沙地生态园规划面积25.02万亩,是一个容环保、产业、经济发展于一体的新型产业 园区。其主要囊括了生态林业、生态农牧示范、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生态园区环境、休闲度假、生态旅游业等多层次多元化的有机产品,在以高新科技优化了农牧区产业结构的同时,能更大限度的提高林木植被覆盖率,切实做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双赢。新村绿化系统规划分为公用绿地和生产防护绿地,由新村中心俩侧 俩块大面积的绿化带和周边的一个半围合式的防风带组成,占地面积为185.03公顷,项目周围规划为产业聚集地,占地222.62公顷,村民居住区占地面积为221.76公顷。新村将以绿色产业、民俗居住和特色旅游为主导思路,构建一心、俩轴、俩片、三带的空间发展格局。最终形成以产业集聚、土地集约、人口集中、工业集群为特色的“四集”新村。
2007年冬天,谢海荣雇了一台推土机,买了一件黄大衣住进了工地。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谢海荣就敲推土机司机窗户。两人起来煮一碗挂面,就下到工地开始平地。但这种小打小闹根本无法实现自己绿色梦,“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经宋海英介绍,陕西乾泰投资集团与谢海荣达成协议,也加入治沙之中。2008年春天土地刚消融,毛乌素沙漠一下热闹起来。谢海荣调来了推土机、装载机、翻斗车等100多台机械,昼夜作业,隆隆声伴着黄沙飞扬,黄沙梁变成了大工地。这边平整土地,后面就是人山人海种植苗圃。3个月下来,2万亩苗圃就建成了。
接下来几年里,谢海荣的流动资金没有了。沙漠就像抽水机一样抽着本来赢利的几个企业。没有钱怎么办?谢海荣想到了银行贷款,那就去找银行。银行一听是植树, 没有一家银行愿意给贷。搞房地产、供热有人贷,绿化根本不可能。谢海荣一年时间,不知求了多少人,吃了多少闭门羹。听到谢海荣的窘境,哥哥谢巨荣找到了他。递给他一张银行卡,说这是我全部家当,你拿去用吧,不够咱再想办法。父亲找到谢海荣说,我没钱,我去帮你看苗圃。“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谢海荣 那些天一句话也不说,每到晚上,就躺在沙漠里看星星。记者问,那些天你想什么?谢海荣说,难,太难了,不想说了。
越到往后,钱越紧。开始借 “高利贷”,治沙本来不挣钱,借上高利贷治沙等于火上浇油,饮鸩止渴。几个月下来,利息就付出200多万。最后付利息都很困难了。听到这一消息,某银行找 到谢海荣,说贷给你200万,你把利息给人家结了,想办法把本钱也给还了。植树你连利息也挣不回来。万般无奈之下,谢海荣做出一个决定,卖掉东胜鑫洲大酒店。这一套总算解了。
在中国人传统观念里,买房置地,那都是有本事的人,卖房卖地,那都是“败家子”。谢海荣顶着压力开始进军这25万亩沙 漠。大家都知道互联网烧钱,孰不知治沙是烧“黄金”。为了完成这25万亩绿化任务,谢海荣先后卖掉了煤矿、东胜的酒店、乌审旗的酒店、乌审旗供热、鄂托克旗供热等项目。所有收入,全部投进了毛乌素沙漠绿化。
员工的反对潮是最先开始的。今天还在工作,明天突然某个企业换老板了。一时,各个公司 员工人心涣散,有的辞职,有的转行,有的离开,上午还在上班,下午就辞职走了。面对高管、中层干部、员工一浪高过一浪的反对声,谢海荣躲着不见大家。一次,他问自己的司机,你说我这是图啥?司机说,我也不明白你图啥,无论谁离开你,但我会跟着你。突然,司机听到谢海荣在低声哭泣。与员工一样,社会各界对 谢海荣也是根本不理解,“谢疯子”、“谢傻子”及各种故事的版本都开始在乌审旗流传,各种流言蜚语铺天盖地,躲都躲不开。
2008年秋天, 谢巨荣找到谢海荣,兄弟俩进行了彻夜长谈。谢巨荣说,这么下去不是办法,你要干你自己干,我还得过日子,背上钱往黄沙里送,这叫什么事。谢海荣坚持认为,种树也能挣钱,只是没找到模式赢利模式。谁也说服不了谁,只能“分家”。兄弟俩算清账,谢海荣给谢巨荣打了张一欠条。
与员工、家人不理解相反,这种治沙精神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肯定。谢海荣履职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2005年获得“内蒙古创业新锐人物”;2008年荣获“中国经济十大新锐 人物”、“抗震救灾先进个人”;2009年被授于“中国民营科技发展杰出贡献优秀企业家”;2010年荣获“中国农村十大致富带头人”;同年荣获“内蒙古 革命老区建设突出贡献奖”。
从绿化林到经济林
谢海荣毕竟真不是“谢傻子”。前前后后10多亿资金投进沙漠,只见绿化,不见效益?靠 山吃山,靠水吃水,靠沙漠当然还得从沙漠中找出路。卖松树苗、杨树苗等是能挣一部分钱,但要想高收益还得种植经济林。2012年开始,谢海荣种植了苹果、 桃树、杏树等等,但没有一种能在大沙漠中试种成功。因为这些经济型树木开花早,而这些树木开花时,正是毛乌素沙漠春天刮风扬沙的时节,大量花蕊被吹掉了,根本挂不了果。
一次,内蒙古自治区政协组织委员赴新疆唯吾尔自治区和田考察,谢海荣正好随行。考察中,谢海荣突然发现这里沙漠中有一片成林 的红枣树。跟当地老乡一打听,是一个河南省新郑市叫李怀民的人种的。谢海荣考察完并没有返回呼和浩特,而是坐飞机直奔郑州,到郑州再转车到新郑。找到李怀民,李怀民说,沙漠和沙漠不一样,抽个时间我去看看。谢海荣让人家当时就去看,对方说新疆红枣得收获,没时间。谢海荣就跟着李怀民再次坐火车返回新疆,坐在李怀民承包地里等。等了一个月,李怀民收完枣,与谢海荣一同返回毛乌素沙漠。李怀民说,种枣有经验,但能不能活,我也没有把握。谢海荣说那就先试种。 2013年,他们试种和嫁接了500亩红枣。
走进位于乌审旗苏力德苏木沙尔利格嘎查绿意葱茏的毛乌素红枣生态园,陡然感到一股沁入心田的枣香味扑面而来,放眼望去,高低不一的红枣树长势喜人,矮壮的树 杈上还零星挂着一些果实。不远处,宽阔平整的水泥晾晒台上,果实饱满的深红色大枣正在进行着晾晒工序,正在忙碌的工人师傅告诉记者,这些沙漠大枣经过晾晒筛选后,就将进行产品包装,然后进入市场,沙漠红枣由于光照时间长,日夜温差大,因此糖分比较足,肉厚、核小、甜,很受市场欢迎。
2014年,为了看看雪后红枣长势,谢海荣驱车从东胜回到乌审旗。刚登上沙山顶部,看到雪后红枣的美景,拿起手机拍照,一不小心,重重摔倒,当场骨折。在医院做完手术,住院刚满一个月,拄着双拐就回到了生态园。谢海荣,为了治沙这事,就差往进搭命了。
仅为红枣起名字,就颇费了谢海荣不少的心思。如何才能起一个既响亮有别具意义的名字呢?谢海荣绞尽脑汁,终日无解。忽然一夜,谢海荣从睡梦中醒来,“毛乌素 沙漠枣”划过脑际,为此他兴奋不已,很快电话告诉众人,结果获得一致通过。因为“毛乌素沙漠枣”既涵盖了毛乌素大漠空旷的壮美,又传承了鄂尔多斯厚重的历 史,更囊括了枣园磅礴的气势。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作为少数适合当地沙漠种植的经济作物之一,红枣在推动经济效益节节攀升的同时,大片枣林 也让毛乌素沙漠的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整个毛乌素红枣生态园建设以内蒙林科院为技术依托单位,项目总投资为38129万元,基础建设期为三年,园区总建设规 模为1.98万亩。其中,枣树栽培区1.80万亩,优良枣树苗木繁育圃600亩,红枣观光采摘园650亩,加工区200亩,仓储、物流区300亩,目前,已形成560亩试验基地,辐射带动当地及周边农牧民和企业发展枣业种植5300亩,幼苗成活率达90%以上,引进新品种38个。发展育苗基地200亩,在 圃苗木达300万株。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2014年,该基地被国家林业局确立为“国家西部重点保障苗圃基地”。2015年,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复,毛乌素国家沙漠公园成立。
女儿谢颖一次问父亲,说人家都说我是“富二代”,现在企业都让你卖完了,我这富从何来?谢海荣说,这满山满梁的树就是你的财富。18亿株树,1株树卖1元钱,你算算有多少?生日这天,谢颖收到父亲谢海荣的一份礼物。打开一看,是一张营业执照。营业执照上写着,公司名称内蒙古毛乌素沙漠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地乌审旗苏力德苏木毛乌素国家沙漠公园,法定代表人谢颖。“献完青春献终身,献完终身献子孙”。
茫茫的毛乌素沙漠中,一条金色的致富之路被勇于探索的谢海荣铺就。但谢海荣深知,在沙产业未来发展的道路上,仅凭个人的力量是十分有限的,虽然,这么多年来,自己始终怀着誓把沙魔驯服、把荒漠变绿洲的豪情与勇气,也情愿因此承受治沙的清贫。
正如谢海荣在规划建设的27万亩毛乌素国家沙漠生态公园所设想的那样,要通过招商引资建设、股份制经营、单位认领、发展乡村集体经济、农牧民参股等多种经营方式,让寂寞沙漠不再被世人冷落。而同时要配套建设毛乌素沙漠深加工企业,红枣、沙棘、枸杞加工厂及林下种养殖基地,修沙漠公园,开展休闲旅游,最终实现 “以生态产业养生态工程”、“保护生态和发展经济双赢”的目标。
这是一位草根治沙者创造的人间奇迹,这是一位治沙英雄一辈子与毛乌素沙漠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