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金山曾任鄂托克旗林业局局长、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内蒙古自治区书法协会副会长,鄂托克旗书法协会会长。
出生平凡心系群众
包金山出生在一个普通的牧民家庭。在成长历程中,辽阔的草原给了他宽广博大的胸怀,肆虐的黄沙造就了他刚毅坚强的精神,善良的父母培育了他朴实爱民的品质。他爱自己的家乡,他爱这片养育的土地,他更爱这里的人民。1990年,包金山怀着一颗建设家乡的赤子之心,从内蒙古蒙文专科学校毕业回到了鄂托克旗。他在基层一干就是14年,先后在4个苏木镇当过秘书、干事,1992年10月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一个年轻的基层干部,成长为一名苏木党委书记。家乡生态环境的恶化、百姓生活的艰辛,包金山看在眼里、装在心中,下决心带领群众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成为焦裕禄式的好干部。
肩负重任不辱使命
2004年,包金山被调到鄂托克旗林业局任局长,担负起全旗“生态立旗”的治沙造林重任,迎来了人生道路上的新挑战。鄂托克旗地处毛乌素沙地,从明末清初到上世纪末,这里由于长期受到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生态环境逐年恶化,出现了“沙进人退”的严峻生态局面,被生态专家认为是“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包金山牢牢地记住这句话,并对自己发问:“这里不适合人类居住,那么农牧民该去哪里?哪里是他们的家?”。
包金山上任后,首先从转变观念入手,在总结过去治沙造林教训的基础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提出“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多种模式,分类作业”的治沙造林指导思想,使全旗林业建设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几年来,在包金山的带领下,全旗累计完成林业重点工程200多万亩,全旗森林覆盖率由12.51%提高到了22.36%,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植被覆盖率由30%提高到了75%以上,彻底改变了“年年造林不见林”的被动局面,在毛乌素沙地上筑起一道绿色屏障。2009年,鄂托克旗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绿色名旗”称号。
在实施“生态立旗”的战略中,包金山对局直属二级单位实行包苏木镇、技术人员包嘎查村的责任制管理方法,把工程项目实施、管护、验收和林业政策法规宣传等层层落实到人,确保治沙造林扎扎实实、责权分明。几年来,鄂托克旗林业工程的实施经国家和自治区级核查验收全部达标,林业案件查处率达100%,实现森林防火零火灾。
人进沙退成绩喜人
转变农牧民传统生产观念是实现“人进沙退”、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难题。包金山告诫林业局的干部们:“百姓无小事,百姓事比天大。”为了解决农牧民思想上的疑惑,他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常年与林业干部们深入到全旗6个苏木镇、70多个嘎查村,走村串户地向农牧民宣传“生态立旗”是造福子孙的千秋大计,生态建设是改变生存环境的唯一途径,实施“退耕还林”等林业工程是走向富裕的必然选择,用入情入理的事例逐步转变农牧民的传统观念,和广大蒙汉农牧民结下了深厚的情意。同时,包金山结合讲解有关林业改革和“退耕还林”的优惠政策,采取典型引路的方法推广造林致富经验,使广大农牧民从思想上认识到了生态建设是一项“民心工程”、“富民工程”,主动放下锄头、放下牧羊鞭,投身到植树造林、改造生态环境中去,实现了“绿了沙地,肥了羔羊,鼓了腰包”。目前,鄂托克旗农牧民每年的收入增幅中10%来自林业生产,户均达到3000多元。农牧民们说,跟着包局长治沙造林,我们就抱上了“金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