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 > 全国乡村旅游发展典型案例 > 景区带动发展型
以景带村抓发展 全域联动促振兴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

发布时间:2019-07-18 16:07    来源:中国网    作者:

 

宜昌市夷陵区位于风景秀丽的长江西陵峡畔,是三峡大坝所在地,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区域面积3442平方公里,总人口60万人,是中国非金属矿之乡、中国橘都茶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观赏石之乡,先后荣膺2015“美丽中国”十强县市区、中国十大乡村旅游目的地、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等美誉。

近年来,夷陵区依托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临江近城的区位优势和极具特色的三峡文化,坚持景区游、乡村游双轮驱动、一三产业链式融合,以景带村、全域联动,乡村旅游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乡村旅游目的地建设初见成效。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并对外开放景区点30个,其中国家5A级景区2个,国家4A级景区6个。建成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镇1个,湖北旅游名镇2个、旅游名村4个。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示范点1650个,其中星级农家乐735家,国家级金牌农家乐5家,省级“金宿”级民宿1家,国家级试点民宿2家。2018年全区接待中外游客178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95亿元,其中乡村旅游接待游客628.63万人次,乡村旅游综合收入23亿元,带动农户4.5万户,其中贫困户1200多户。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夷陵区“三农”工作的硬抓手、乡村振兴的好载体、精准扶贫的新途径。

一、一规管总展宏图

立足夷陵乡村资源特色,在全省率先编制了《夷陵区乡村旅游总体规划》,确立了“缤纷四季 乡约夷陵”的总体形象定位和“一区·四组团·八景廊”的规划布局,其中以8条风景廊道为骨架,支撑起乡村旅游整体构架,成为全省规划创新之举。同时遵循“错位发展、彰显特色”原则,率先规划发展“两带一圈”、六条乡村游精品线路和“十大片区”,取得重大突破。突出重点片区、线路和节点编制规划,其中为5个重点村编制了乡村旅游专项规划,围绕中北部重点片区、环百里荒环城等重要线路编制了控制性详规;突出重要业态,如民宿编制专项规划,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体系基本形成。

二、一线串珠塑品牌

立足“赏景品果趣农事、乡居静养慢生活”系列特色,重点围绕旅游交通干线和旅游景点,建节点、育“珍珠”、串“珠链”、塑品牌,先后建成南垭花田、南岔湾石屋等乡村游景点30多处,休闲农业示范点1650多家,其中南垭花田、百里荒分别被纳入全省20条赏花线路和纳凉避暑线路。

(一)依托旅游理念打造节点。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融入旅游标准,配套旅游要素,打造出许家冲、南垭、普溪河、观音淌等多个乡村旅游节点,培育出城郊生态示范村官庄、三峡奇石文化专业村兆吉坪等一大批特色美丽乡村。

(二)依托能人强企培育精品。通过出台政策、优化环境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激发创新力。不仅带动了能人回乡创业和本土其他产业老板转型发展,而且招来众多外来投资商投资乡村旅游,近几年乡村旅游固定资产投资年均保持30%以上的速度增长,成为转型发展的引爆点、稳增长的支撑点。仅特色民宿就发展80多家,百里荒、龙泉古镇、三峡奇潭等一批乡村休闲度假旅游点建成开放,三峡国际房车露营地、朱家楼子中医药康养等一批乡村旅游新业态备受自驾游和自助游客的青睐,知音畔岛、龙林阁等游乐点成为网红,富裕山赏景、店子河避暑、三峡艾寻爱、渔舟唱晚观湖等主题民宿节假日一房难求。

(三)依托丰富产品串珠成链。先后推出柑橘采摘户外游等6条精品休闲旅游线路,建成4条生态旅游景观廊道,其中小鸦路获评宜昌市“最美旅游风景道”,宜大路荣获首批“十佳全国茶乡之旅特色线路”。



三、一以贯之优环境

坚持“软硬兼施”,加大投入,培优环境。

(一)把硬环境建成吸引游客的“软实力”。每年统筹资金10多亿元,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建设,让游客进得来、散得开、出得去,身处绿城不知归。一是生态联防联控。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扎实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率先实现长江干流化工企业“清零”和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全覆盖。岸线复绿11万多平方米,建成生态绿道33公里、健身步道1000公里,公共绿地达到240多万平方米,全区森林覆盖率达74%。二是道路互联互通。推进“城景快捷通达、景景环线串联”的立体路网建设,江北翻坝高速公路建成后将涉及的5个乡镇的乡村游乐点一线串珠。普百路、宋百路旅游景观路改造基本完成,小鸦、宜黄、伍龙等一级道路开通,全区800多公里乡村旅游道路实现全面贯通。环百里荒休闲康养示范带、环三峡茶谷茶旅融合经济带、沿黄柏河生态旅游景观带等加速形成,全区乡村旅游点、特色乡村串连成线,基本形成“大环小圈、内连外引”的慢游路网。三是公共配套共建共享。编制标识标牌、旅游厕所、生态停车场等系列地方标准,推进规范化建设,在乡村旅游沿线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38座,设立旅游标识标牌600多块。依托“雪亮工程”,重要乡村游乐点实现人流车流网上实时监测、手机实时查询、电子显示屏实时公布。上线夷陵全域旅游地图,重点乡村游乐点、农家乐等全部链接高德地图,60多家特色民宿入驻美团、携程、途牛等知名旅游网站。

(二)把“软环境”转化为利企安商惠民的“硬资本”。一是引资下乡。出台“夷陵十六条”,大力实施“三乡工程”,全区市民下乡、能人回乡近千人,参与兴乡企业400多家,引进项目260多个,投资总额达80多亿元,带动农村就业1万多人。每年统筹资金500万元撬动民宿产业发展,观坝、赏湖、品茶、寻艾等主题民宿(酒店)竞相入驻,富裕山获评湖北省首批金宿级民宿,三峡艾、云上西寨等成为网红民宿。二是重奖培优。出台《名牌创建和标准创新奖励办法》《“三乡工程”试点工作支持措施》,对发展特色民宿、建设美丽乡村、创建农业旅游示范点、发展高星级农家乐及旅游新业态等予以奖励,锻造乡村旅游精品。三是严管优服。将区旅游委纳入规委会成员单位,推行项目联审制和容缺审批制,推动资源有效管控、项目快速落地。

四、一业带动助扶贫

目前全区有1万多贫困户成功融入旅游链条,吃上旅游饭,走出脱贫路。

(一)推进景村共建共享、共创共赢。乡村游乐点90%以上员工来自周边乡村,自建商铺免费提供给周边村民使用,并且带动周边农家乐、民宿、采摘等业态发展,达到了开发一个、带动一方、辐射一片的效果。三峡奇潭不仅用工上以当地村民为主,而且带火了沿途的农家乐和民宿。

(二)引导农民利用自有资源发展乡村旅游。通过土地流转经营、闲置房屋优化利用等方式发展乡村旅游,农民摇身一变成为民宿业主、个体经营户,或者通过房屋租赁、土地流转成为民宿管家等,增加租赁、流转收入、打工收入等,扩宽了增收渠道,实现“家门口”增收。

(三)发展民宿带动消费促进脱贫。通过编规划、制标准、抓培训、树典型,积极发展精品民宿,带动餐饮、客运、特色农产品销售,帮助农民在多个消费环节受益。富裕山游乐点带动了所在贫困村杨家河村的中山蔬菜、土猪、白山羊等农特产品的旺销,沿途农家乐在节假日期间生意火爆。

五、一唱众和扬美名

建立政府支持、部门协同、企业联手、媒体跟进、游客参与的“五位一体”的宣传机制,习总书记来夷视察带火红色旅游,连续四次举办乡村游启动仪式,承办地竞选成为热门事件;每年平均组织40多场次活动,其中组织开展的十大精品民宿、十大地方特色菜、20佳精品农家乐、十大旅游商品电商和实体示范店等评选,以及乡村游四季产品推介会等活动,一次次把宣传营销推向高潮。“缤纷四季 乡约夷陵”“美宿峡江 静泊夷陵”等系列品牌逐步深入人心。夷陵乡村旅游四次登上央视《新闻联播》,获中央媒体30多次推介宣传。


专家评语:依托旅游理念打造节点,依托能人强企培育精品,依托丰富产品串珠成链;坚持软硬兼施,加大投入,培优环境;一业带动助扶贫,建立政府支持、部门协同、企业联手、媒体跟进、游客参与的五位一体的宣传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