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森工:重塑东北大粮仓的天然屏障

发布时间:2019-08-09| 来源: 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王钰 通讯员 张同伟| 责任编辑:韩得尔

黑龙江森工是我国四大重点国有林区之一,经营总面积1009.8万公顷。新中国成立以来,黑龙江森工累计生产木材5.3亿立方米,占全国的21%,上缴利税120亿元,木材年产量最高时达1260万立方米。

与经济建设贡献同样重要的,是黑龙江森工林区的生态地位。林区森林覆盖率达85.1%,有林地面积858.6万公顷,占全省天然林的44.2%;森林总蓄积量9.5亿立方米,占全省总蓄积量的53%,是东北亚陆地生态系统和东北大粮仓的天然屏障。

然而,由于多年超负荷生产木材,上世纪80年代末期,黑龙江森工与我国其他国有林区一样,陷入了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两危”境地。

黑龙江森工下辖4个林管局、40个林业局、627个林场(所)和17个林产工业企业、4个林机修造企业以及公检法司、科研院所、文教卫生、森林调查、建筑施工等处级以上企事业单位140个。1998年,天保工程启动实施,为黑龙江森工走出“两危”带来了希望和机遇。

按照“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建设方针,黑龙江森工木材产量由1997年的676万立方米调减到2003年的419万立方米,林区把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放在首位,稳步推进森林抚育经营,实现了森林面积、总蓄积量和森林覆盖率“三增长”。1997年-2011年间,林区森林面积由748.6万公顷增加到850.7万公顷,森林总蓄积量由5.88亿立方米增加到7.6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74.5%提高到84.3%。

为确保工程顺利实施,森工林区探索建立了森林资源管护责任制,将过去的林业局、林场两级管护转变为林业局、林场和职工三级管护,将管护责任落实到人头,使森林资源培育质量明显提高。

人往哪里去,是天保工程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一期工程期间,黑龙江森工173335名国有职工得到妥善安置,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减轻了生存与发展对森林资源的依赖。林区加快企业体制改革步伐,及时调整产业产品结构,通过开发绿色、特色食品,启动多种经营项目,改变了独木支撑的局面。同时,积极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促进林区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

随着经济形势明显好转,林区办学和职工医疗条件不断改善,职工就业岗位增多、收入不断提高,交通、饮水、供电、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成效显著。

2010年,天保二期工程启动。黑龙江森工进一步调减木材产量,由2011年的157万立方米调减至2013年的89.4万立方米,直至2014年4月1日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林区完成更新造林499.9万亩、森林抚育5329.4万亩、林区绿化3347.4万株,资源得到了有效培育和恢复,实现了森林面积、总蓄积量、森林覆盖率和平均公顷蓄积量“四增长”,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天保工程的实施显著改善了生态环境,优良的生态环境有力保障了东北大粮仓生产安全。近年来,黑龙江省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实现“十二连增”,粮食总产连续5年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作者: 王钰 通讯员 张同伟)    

来源: 中国绿色时报(2018-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