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访谈

让千年文脉“流动”起来——河南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高层论坛在鹤壁举行

发布时间: 2019-12-31 14:34:07 | 来源: 河南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 裴希婷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莉娜

  悠悠大运河,流淌着人类文明的千年文脉。近年来,我省稳步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古老运河焕发出新的生机,越来越多的人触摸到大运河所承载的中华文脉。

  11月22日至24日,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鹤壁市人民政府主办,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浚县人民政府承办的河南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高层论坛在鹤壁浚县召开。百余名专家学者欢聚一堂,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出谋划策。

  据了解,大运河河南段主要指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永济渠及京杭大运河会通河台前段,包括洛河、汴河、卫河、会通河4个遗产段落,流经洛阳、郑州、开封、商丘、焦作、新乡、鹤壁、安阳、濮阳等地。县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浚县拥有名胜古迹300多处、非物质文化遗产118项。浚县在卫河(永济渠)沿线各市(县)中,拥有城池、河道、河堤、码头、桥梁、仓窖、水工设施、祭祀建筑等遗产类型,且历史风貌保存较好,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时期北方运河城镇的典型代表。

  据悉,卫河(永济渠)浚县段呈西南—东北走向穿越浚县县境,全长约71公里,沿岸运河遗产涵盖水工遗存、附属遗存、相关遗产三大类,包括河道遗存、水工设施遗存、桥梁遗存、仓库遗存、运河城镇遗存、运河文化景观六小类,被誉为隋唐大运河永济渠中遗产最为丰富多样的一段。


  穿城而过的隋唐大运河,不仅孕育了浚县古城、大伾山石佛、黎阳仓遗址等文化景观,还衍生出泥咕咕、大平调、民间社火、正月古庙会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记载着千年的运河故事。今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将鹤壁市列为大运河文化带拓展区,将浚县列为大运河文化带核心区。

  本次论坛采取大会发言、小组讨论、专家点评、实地考察等形式,与会专家学者围绕隋唐大运河历史文化与遗产价值研究、京杭大运河与隋唐大运河比较研究、河南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鹤壁大运河遗产价值及其当代应用研究等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探讨。


  值得一提的是,鹤壁市将浚县大运河文化带定位为建设大运河民俗文化旅游区,以文化为核心、以生态为基础、以旅游等相关产业为载体,着力培育“千年运河”“天下粮仓”等文化品牌,实现文化、生态、经济和社会共生共荣的发展格局,将大运河浚县段建成全国生态文化旅游融合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