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做足竹子文章 创造百亿产值 |
中国网 | 时间: 2010-11-17 | 文章来源: 中国网 |
安吉是浙江省西北部的一个特色发展县,位于“长三角”经济圈的几何中心。县域面积283万亩,其中竹林108万亩,享有“中国竹乡”和“中国竹地板之都”的美誉,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和全国林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县。近年来,安吉县委县政府在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以做大做强竹产业为主攻目标,走出了一条富民兴县的竹产业发展之路,使一根翠竹撑起了安吉的一方经济,实现了因竹而富、因竹而美、因竹而名。2009年,竹业产值突破112亿元,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达到30%;竹产业平均为农民增收6500元,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目前,竹产业横跨了一二三产,竹加工覆盖了根茎枝叶,竹产品渗透了衣食住用,成为县域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成为县域经济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载体,为安吉以“美丽乡村”为载体的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优美环境和发达产业的支撑。 一、深化林改,做精山上竹林培育文章 2006年,我县完成了192万亩山林承包经营的改革任务,20万农户喜获山林权证,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在林改的推动下,我县围绕生态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目标,做细做精山上竹林培育文章,毛竹越砍越多,品质越砍越好,环境越砍越美。一是加强政策引导。县委县政府将竹产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来抓,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竹类资源开发的实施意见》等25项振兴竹产业的规划和政策。为解决农民发展竹产业的资金问题,一方面加强财政扶持,四年累计投入财政资金8000万元;另一方面积极开拓融资渠道,近两年发放林权抵押贷款2亿多元。二是推广精细管理。着力推广三方面的措施,这就是:“号字、劈山、勾梢、量尺”等为主的传统技艺;“测土配方施肥、水分定量调控”等为主的现代技术;“留四砍六、大年禁笋”等为主的制度规定。今天的安吉,竹园管理比菜园还要精细,每支竹子都拥有“身份证”,每片竹林都拥有“户口本”。三是实施四大工程。在立地条件好的地块实施竹林科技园区工程,采取高投入、高科技、集约经营等措施,可使竹林的亩产值提高2500元以上。在立地条件一般的地块实施低产竹林改造工程,采取定期除杂、松土、施肥等措施,可使竹林亩产值提高到1700元以上。在交通不便的地块实施作业道路建设工程,方便农民生产作业,可使每亩竹林降低生产成本100元。同时实施了竹子良种工程,建成良种基地1万亩,可满足本县及周边10多个县的竹林新造和改良的需求。 二、顺应市场,做强山下竹子加工文章 竹资源的可再生性、竹加工的可循环性、竹产品的可降解性,昭示着它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林改的推动下,我县依靠科技创新,顺应市场做大做强竹加工产业。一是推进产品升级换代。我县通过大力引进科研单位和高新技术项目,立足高、精、尖产品开发,推进竹加工科技创新、竹产品升级换代,促进了从原来的卖原竹到吸纳外地竹资源、从竹杆加工到全竹利用、从物理利用到物理生化利用并举的跨越,竹产品也从单一的竹凉席发展到了竹地板、竹家具、竹纤维、竹饮料等七大系列3000多个品种。相应地,通过深度加工利用,一根竹子的价值从15元提高到60元。二是推进产业集群发展。我县按照“集中布局、集聚产业、集约资源”的发展思路,加快竹产业集群发展和企业梯度培育,全力打造全球最大的竹产业加工、集散、研发和培训中心。初步建成了3平方公里竹产业科技创业园,投资10亿元建成了占地500亩的国际竹商贸城,培育扶持了一批竹产业龙头企业,布局规范了50个竹产品初加工专业村。目前,安吉拥有各类竹业生产企业2000余家,其中省级农业和林业龙头企业16家,规模以上企业157家,产值超亿元企业8家。三是推进品牌战略工程建设。政企合力建设品牌,财政三年投入1500万元,打造并打响“中国竹乡”、“中国竹地板之都”、“绿色地板·安吉标准”等区域品牌,成为国际竹藤组织命名的全国竹产业会展和培训中心。出台专项政策意见,补贴企业参会、建立销售网络和电子商务,鼓励企业开拓市场。目前,我县竹业产品陆继进入省政府采购目录,世博会15个国家和地区展馆体现了安吉的竹元素,多家企业建立专营直销连锁店。 三、挖掘内涵,做深竹子文化经营文章 竹子文化内涵深厚。在林改的推动下,我县围绕竹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大力传承和弘扬竹文化,做深做活竹文化的经营,推进竹产业的“接二连三”发展。一是开展文化交流。安吉的竹叶龙、竹乐和百笋宴等民间艺术多次走出国门、登上国家级艺术殿堂。基本建成中国最大、功能最全的生态博物馆,山民文化、龙文化与扇文化等得到全面展示。先后承办了中国第一届竹文化节、上海交响乐团竹林音乐会、“竹业走向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一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创意活动和首届中国竹工艺精品创作大赛等活动。二是发展乡村旅游。依托环境、整合资源,大力发展竹子第三产业。全力打响“中国大竹海”、“中国美丽乡村”两大品牌。建成亚洲最大的竹博园、县级最好的熊猫馆、整体最美的大竹海、江南唯一的室外滑雪场等。推出“竹乡农家乐”特色旅游项目,“农家乐”发展到800余家1万余床位,直接或间接从事生态旅游商品生产和经营的农民超过2万人。2009年,全县森林旅游接待游客54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2亿元,其中门票收入8450万元。三是发展文创产业。在广袤的林海中高品位建设影视基地,为成功拍摄《夜宴》、《越王勾践》、《蜗居》等著名影片和奥斯卡获奖影片《卧虎藏龙》,提供了独具特色的天然场景,被国家广电总局命名为全国生态影视拍摄基地。抓住“休博会”、“世博会”契机,积极包装和发展竹文化创意产品,全力倡导和积极努力实现 “乡村,让城市更留恋”。 四、全面创新,做活竹业发展机制文章 我县坚持创新理念、完善机制、理顺体制,在全面完成主体林改的基础上,积极推进配套改革,增添了林业发展活力,促进了林业全面进步。重点是建立健全三个方面的机制:一是推进股份合作机制,提高竹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以林权作股份,建立林权股份合作社,统一经营、统一销售,平时务工、年底分红。目前,已组建林权股份合作社11家,合作经营面积2万余亩,为农户平均增收1785元,增幅为18%。建立“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新型合作经营关系,创新了“黄浦源”冬笋、“惊雷”食品等16个知名品牌。二是建立科技投入机制,提高竹产业的高新化水平。设立1000万元林业科技创新基金,成立竹产品研发中心和全国首个竹产业知识产权联盟。目前,全县获国家科技成果奖2项,部省级科技成果奖17项,推广应用率达82%。竹产品注册商标近百个,各类专利技术2000余项。三是建立产业联动机制,提高竹产业的就业容量。我县在做大竹子第一产业、做强竹子第二产业的同时,大力做特竹子第三产业,不仅实现了从卖竹、卖笋到“卖生态”、“卖风景”的发展方式转变,也极大地提高了竹产业的就业容量,目前全县1/3的劳动力都在从事与竹子有关的职业。(中共安吉县委、安吉县人民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