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一年造林百万亩 特色林业迈大步 |
中国网 | 时间: 2010-11-17 | 文章来源: 中国网 |
云南省腾冲县位于祖国西南边陲,与缅甸接壤,是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桥头堡,全县国土面积5845平方公里,有林地面积660.59万亩,占国土面积的75.3%,森林覆盖率70.7%。2006年5月,腾冲县作为省委省政府确定的试点县,启动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到目前完成确权397.53万亩,占应确权集体林面积401万亩的99.1%;集体林均山到户率达88.9%;核发林权证12.2万本。通过明晰产权、承包到户,有11.8万农户分了山,领了林权证。 林权到户以后怎样进一步深化改革,激发林业的活力,带动群众走上致富之路,成为县委县政府面临的最迫切任务。我们认真分析了腾冲林业仍处于“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的基本现状及各项发展的有利条件,依托林改后农民十分高涨的造林、爱林、护林积极性,审时度势,及时提出“依托资源调结构,造就优势促增收”的林产业发展思路。统筹规划,周密部署,积极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2009年一年就新植核桃、红花油茶等特色经济林100.3万亩,虽然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大旱,但面积保存率、种苗成活率均在90%以上。我们的主要做法是扎扎实实地做到了“五到户”。 一、 破除思想障碍,算账对比到户 为了统一思想认识,我们在全县上下算了两笔账。首先是算了一笔小康账,明确了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致富的思路。提出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要超过1万元,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就必须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县、乡、村三级采用倒推法,算出要达到这一目标,林业经济收入必须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对拥有丰富林地资源和优越自然条件的腾冲而言,提高林地的产出和效益大有文章可做,红花油茶、核桃、银杏就是腾冲的三棵致富摇钱树。只要引导好林改后的农民念好山字经,种好摇钱树,人均拥有3亩以上的特色经济林,这一目标就能实现。 其次是算了一笔时间账,增强了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的紧迫感。针对特色经济林产业生产周期相对较长的特点,我们算了一笔投入和产出的时间账,就是早种一年,就早进入盛产期一年,每亩至少提前一年增加千元的收益,100万亩的收益可使全县农民增加收入达10亿元以上。时间账算清后,我们围绕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将云南建成全国重要的木本油料产业基地”这一目标,提出走“以快补晚,规模发展”的路子,树立“早种一亩树,早收千元钱”观念,让农民早得实惠,多得实惠。 我们要求全县各级干部不仅自己算清这两笔账,而且要教农民算清这两笔账。为此,成立了腾冲县“三棵树”宣讲报道团,制定了《腾冲县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宣讲方案》,不仅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这一发展思路、目标及措施,而且采用账本上墙、账本入户等方式向群众广泛宣传,让群众对致富前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之中。这两笔账,算醒了农民,算急了干部。全县上下增强了紧迫感,以时不待我的精神,将210万亩(核桃100万亩,红花油茶100亩,银杏10万亩)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任务迅速落实到千家万户。 二、政府强化组织,规划落实到户 算清两笔账,明确了农民致富的目标和途径以后,我们继续发扬“三级书记亲自抓”的林改精神,落实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成立了腾冲县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建立了对县委政府决策直接负责的议事执行机制和巡视督查机制,对各乡镇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安排部署和检查指导。实行县级领导挂钩乡镇督查制度和所有县级部门挂乡包村工作制度。根据3年种植210万亩的产业发展目标,按照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依不同的海拔高度和立地类型选择特色经济林树种,采取集中连片与四旁植树相结合,荒山造林、低产林改造与山地农林间作相结合,对特色经济林产业用地实行统一规划,并尊重农民的意愿,最后将种植任务落实到山头地块,勾绘上图,做到面积实、底子清。 三、技术服务引导,质量管理到户 分到山的农民最盼的是致富,最缺的是致富的技术。为此,我们把加强质量管理,技术服务到户作为推进特色经济林产业的重要手段。首先是提供优良种苗,一是与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植物研究所等单位合作,投资400万元,在西山坝和曲石建盖了5000平方米的红花油茶育苗大棚;二是出台鼓励政策,积极引导和支持社会苗圃参与规范化、专业化育苗;三是结合种苗使用实际,及时制定了种苗组织供应方案,按照确保重点、分期分批供应的原则,保障了种植工作的有效开展。其次是把样板建设作为落实技术保障措施的重要抓手,建成了万亩连片的核桃、红花油茶种植示范基地4个,累计建设样板12万亩。同时,建立了县乡村组四级培训制度。充分利用各种会议,采用各种方法进行技术培训,全县共组织特色经济林种植技术培训和现场会800多批10多万人次。为保证技术措施的落实和种植质量,每年投入资金277.2万元,聘请管理员462名,强化种植后的管理和技术指导。 四、专业合作搭桥,资金保障到户 针对农民缺乏资金投入的状况,我们加大扶持力度。一方面引导农民成立了56个林业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联保方便农户获得小额信贷,并引入社会资金投入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加强财政支持,仅2009年县财政就安排产业发展专项资金3000万元,并整合项目资金2200多万元,共5200多万元专项用于特色经济林发展。各乡镇也根据本乡实际,由乡财政安排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推动产业发展。财政资金主要用于扶持种苗、薄膜、管护、县级样板林、技术培训、苗圃建设和考核奖励等方面。农民在自己的林地上按照规划,只需投入劳动力即可种下致富的“三棵摇钱树”。 五、推进采伐改革,林分改造到户 发展特色经济林除了荒山造林与山地农林间作以外,还有很大一部分要靠低产林改造。我们根据国家政策、云南省的规划以及腾冲县的实际情况,将规划改造的低产林中适宜发展特色经济林的地块优先区划出来。为使这部分低产林中的商品林能够有序退出,我们积极创新,推进采伐管理制度改革。将采伐限额由年度控制调整为二年总限额管理,非林地上的林木不纳入限额管理,采伐指标直接分配到林权所有者手中。并简化采伐管理环节,委托乡镇林业站直接办理100立方米以下林木采伐许可证审核、发放。同时,成立林权交易管理服务中心,建立森林资源产权交易市场;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及时广泛发布相关信息;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和森林保险业务,让农民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得到各项政策优惠和全面优质服务。 实践证明,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让分到山的农民有盼头、有干头、有甜头,能实实在在地从产业发展中获得收益。统计显示,全县农民人均林业收入已从2007年的536元提高到2009年的785元,核桃等经济林进入盛产期后,农民的林业收入将会有更大幅度的提高。人均拥有3亩以上特色经济林,将为我县2020年农民实现人均收入10000元,与全国一起迈进小康社会提供坚实保障。(中共腾冲县委、腾冲县人民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