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县:改出太行山区最绿的地方

中国网 | 时间: 2010-11-17  | 文章来源: 中国网

易县地处太行山脉北端东麓,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全县总人口56万人,总面积380万亩,其中林地面积266.2万亩,林木覆盖率达46.7%。上世纪八十年代,在胡耀邦同志“绿化太行山,易县要先行”号召的激励下,我县人民掀起了绿化荒山的高潮。但由于缺乏长期有效的利益激励机制,全县仍存在大量荒山秃岭,山区老百姓增收缓慢。为让荒山更多地绿起来,让老区人民更快地富起来,我们抓住列为河北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的契机,全面推进改革,通过明晰产权、完善配套、强化服务,发展林果业,绿了荒山,活了山林,富了百姓,开创了易县林业发展的新局面。

一、明晰产权增动力,让群山绿起来

针对集体林经营管理中存在的责任主体不明确、经营机制不灵活、利益分配不合理等问题,我们把明晰产权作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核心任务,坚持民主决策、依法推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对“三定”时确定的自留山、责任山,在保持山林权属稳定的前提下,进行巩固确认,核发林权证。对“三定”后拍卖、承包、租赁、转让的荒山,合同规范、程序合法的,按合同约定不变;合同不规范、程序不合法的,依法纠正或完善合同;对包而不治的,根据合同约定和群众要求重新公开发包。对仍由村集体经营管理的山林,由群众通过民主决策,采取均山、均股、均利等方式明晰产权,将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到户。目前,全县共完成明晰产权236.4万亩,占林改任务的98%,均山到户率达到86%;核发换发林权证3.7万余份,发证面积215万亩,占林改任务的89.1%。通过明晰产权,让农民吃下了“定心丸”,充分调动了他们治山兴林的积极性,实现了把山林“当资产来经营、当财产来管护”。石家统村在林改后,村民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围埝换土,开山整地,出现了全村老少齐上山的生动场景,仅用两年的时间,就使长期处于荒芜状态的万亩石灰岩山场全部披上了绿装。同时,明晰产权还打开了社会各界投资林业建设的“总闸门”,林改以来全县吸引社会林业建设投资1亿多元,300亩以上规模造林大户达350余户,治理荒山面积50多万亩。全县造林面积每年以10万亩的速度递增,有林面积达到177.5万亩;林木覆盖率每年增加1.25个百分点,达到了46.7%。易县先后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三北防护林建设突出贡献单位”和“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被誉为“太行山区最绿的地方”。

二、完善配套激活力,让山林活起来

在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同时,我们按照中央关于“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的要求,以搭建林权流转平台为抓手,积极推进配套改革。2009年9月,我县在河北省率先成立了林权管理服务中心,核准编制8名,林业、财险、联社三个部门进驻中心开展工作,设立了林权登记、林权交易、林权抵押、资产评估、科技咨询5个服务窗口。以林权管理服务中心为平台,积极引导和规范林权流转,不断提高金融对林业发展的服务水平。制定出台了《林权流转管理暂行办法》和操作流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引导林木所有权和林地经营权以转让、互换、转包、出租、入股等形式进行有序流转。一年来,共发布各类信息200余条,接受各种林业咨询1000余人次,受理林权流转36宗,通过各种形式流转林地经营权、林木所有权12.8万亩,实现交易额600余万元,为林农依法申请林权、有序推进流转搭建了一个高效、便捷的交易平台。制订出台了林权抵押贷款、林木火灾保险、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等暂行办法,积极开展林权抵押贷款、森林保险业务,办理林权抵押贷款475万元,其中县联社受理小额信贷32起,发放贷款75万元。2008年,我县西陵镇金龙庄村村民赵新启,用山林作抵押,向银行贷款10万元,栽植板栗1万余株,进入盛果期后,年收入可达10万元。这些配套改革措施,改活了机制,盘活了资源,搞活了市场,使农民的山林真正变成了“绿色银行”,全县林业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三、强化服务提效力,让百姓富起来

为了使农民在治山兴林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让他们绿了荒山的同时,也能鼓起腰包。我县在明晰产权、完善配套的基础上,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林业发展水平。一是实施综合治理。由于修路、打井、办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较大,一家一户根本无力解决,是农民开发治理荒山的瓶颈。为此,我们积极谋划,提出了依托农业开发项目,实行“先统一治理再分山到户”或“分山到户后再统一治理”的林权改革新思路。并集中政府投入加强山区综合开发,五年来,累计投入资金9000多万元,实施山区综合开发项目12个,建成了狼牙山、西陵、流井、高村等一批精品示范园区,做到“树栽到哪里,路修到哪里,水引到哪里,电架到哪里”。西陵镇“三北”防护林示范工程区,涉及太平峪等7个行政村,治理规模达到了3万亩。这些地方的农民造林积极性空前高涨,栽植了以板栗、杏扁、薄皮核桃等为主的经济林120万株,农民每年户均增收3500多元。二是加强科技服务。先后与河北农业大学、石家庄果树研究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在独乐、石家统、塘湖等乡镇建立了“产学研”三结合基地,促进了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近年来,全县引进林果新品种20多个,推广果实套袋、设施栽培、保鲜脱涩等林业先进实用技术12项,培训林农10万人次,林果技术能手达到2500多人,培养示范户200多户。果品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15万亩,设施栽培面积达到800亩。我县独乐乡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李子产区,易县磨盘柿连续两年在中国(廊坊)农产品交易会上荣获“果王”称号。易县被授予全国林业科技示范县。三是促进规模经营。林改后,林农分散经营,管理难度大,不利于形成规模优势。对此,我县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林农之间以亲情、资金、技术为纽带,建立家庭联合、委托经营、股份合作等形式的经营组织,积极推进林业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经营。全县成立了林果专业合作社6家,专业协会8个,建成林果专业市场5家,大大提高了林果业经营组织化程度。四是强化龙头带动。组织金融部门与涉林企业进行有效对接,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鼓励扶持涉林企业走“公司+农户”的发展路子。全县新建大型林板一体化加工企业2家,年生产中密度板26万立方米,新发展果品加工企业6家,年生产能力4000余吨。辐射带动了8个乡镇2300多家农户,每年户均增收6000多元。目前,易县发展林果专业乡3个,专业村80多个,以磨盘柿、李子等为主的林果面积已达35.5万亩,年果品产量3.4亿斤,产值5.4亿元,成为“中国磨盘柿之乡”。发展林药、林粮、林菜、林禽等林下经济8万亩,年产值近亿元,走出了一条“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立体开发、多元发展”的特色之路。林果业已经成为全县农民致富增收的特色主导产业。

林改春风绿易州,治山兴林富万家。勤劳质朴的56万老区人民将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满怀豪情,艰苦创业,努力建设山青水秀、和谐富裕、生态文明的美好家园,在建设生态文化旅游强县的征程中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中共易县县委 易县人民政府)



关于中国访谈

  智慧的对话,思想的交锋。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社会名人、国际友人做客中国访谈,解读政策法规,阐释新闻热点,讲述世界风云,倾诉人生故事。秉承权威、人文、开放、深入的原则,为网友展现不同人生的精彩历程。
中国网地址:
中国北京海淀区西三环北路89号中国外文大厦B座
邮编:100089

访谈热线

如果您想做客中国访谈,嘉宾请联系:
电话: 010-88828267 010-88828056
传真: 010-88828105
如果您有意见和建议请联系我们:
E-mail:duomeiti@china.org.cn
网友可进入论坛直接参与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