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勒:改得梨香飘四海 赢得民族团结心 |
中国网 | 时间: 2010-11-17 | 文章来源: 中国网 |
库尔勒市地处新疆中部,因盛产驰名中外的“库尔勒香梨”又称“梨城”。全市行政区域面积7268平方公里,总人口52.7万人,农业人口约8万人,全市林地面积280.3万亩,森林覆盖率16.31%,其中集体林32.4万亩。在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库尔勒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是农村生产力的第二次大解放,是生产关系的一次重大变革,坚持把林改作为党和政府为各族群众办的大好事、大实事,加强领导,狠抓落实,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确保了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建美好家园。目前,全市集体林勘界已结束,确权发证20.3万亩,占集体林面积的63%,发放集体林权证324本、个人林权证1.57万本。 一、把林改工作与民族团结工作结合起来 我市有汉、维、蒙、回等23个民族,林改工作事关民族团结,我们深感责任重大。自2007年我市被列为新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首批试点单位以来,市委、市政府抓住机遇,认真贯彻中央决策精神,在组织领导、政策宣传、发动群众等方面倍加努力、倍加细致,把林改工作与民族团结工作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一是领导力量更加强。虽然我市集体林面积不大,但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林改工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专门成立了市长任组长,市林业、财政、国土、农业、水利、畜牧部门和各乡镇场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责任和任务,制定了工作考核办法,为推进林改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林改期间,共从农、林、水、牧及宣传部门抽调1200余人参与林改工作。 二是政策宣传更深入。我市把宣传培训作为林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来抓,专门制定了宣传方案并抓好落实。在宣传力量上,集中抽调人员组成宣传队伍,经培训后深入到全市各乡镇、村组,向各民族群众宣讲林改政策;在宣传方式上, 依托报社、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媒体,通过文字、图像、现场培训等形式,用不同民族的语言不间断地宣传林改政策;在宣传内容上,确保中央的各项政策宣传到位,强调家庭的承包经营权,强调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坚持各族群众一视同仁,注重化解矛盾、消除隔阂、避免猜疑。林改以来,全市累计发放维、汉等各种语言文字的林改宣传单3万余份,每天在电视台的宣传不少于一个小时,充分调动了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参与林改的积极性,保证了中央林改政策家喻户晓,为林改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是调查摸底更全面。针对各族群众的不同诉求,我市坚持“各族群众得实惠”和“全市生态受保护”两条基本准则,紧紧把握“林权界定”和“农民决策”两个环节,通过现地踏界、调查走访等多种形式,对辖区范围内的林地、林木进行彻底的清理检查,摸清底数,掌握实情,并确定林改的基准人口,本着让利于民的原则,在充分尊重各族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科学地编制好林改方案,维护好各族群众利益,正确处理好集体与个人、管理与放活两大关系,确保林改工作“速度与质量并重”。 在林改工作过程中,结合开展政策宣传、组织村民座谈、走乡入户调查,加强了各民族群众之间的交流,拉近了距离,增强了互信,促进了民族团结。 二、把林改工作与基层民主建设结合起来 在林改过程中,我市坚持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把林改工作与基层民主建设紧密结合,把推进林改同时作为推进基层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过程,作为普法教育的过程,坚持法律宣传不留死角、群众权益保障到位、政府操作公开透明。 一是保障群众权益。坚持依靠群众、充分尊重各族群众意愿的原则,民主决策改革方案,自主选择改革方式,自主确定经营管理形式,自主决定收益分配方案,维护集体经济组织各个成员享有平等权利。林改后,我市将32.4万亩集体林近1个亿的资产全部还权还利于各族村民,1.57万户农民拿到了林权证。用上户镇杜尔比村库尔班·买买提的话说“梨园分给了我们,确定了所有权,就像树找到了家,我们也吃了定心丸。” 二是坚持公开透明。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严格实行“四个公开”即内容公开、程序公开、方法公开、结果公开,“五个到户”即公开信发放到户、确权登记表发放到户、林权承包书发放到户、林权证发放到户、发展规划和管理责任书发放到户,自觉接受各族群众监督,真正做到了制度公开、政策透明、程序合法,各族群众都满意。 三是规范操作程序。结合实际制定了林改工作实施方案、考核细则、督查办法,在摸底统计、制定方案、勘界确权、登记建档和林权证发放等环节,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操作,有效杜绝了违法违规行为,避免了矛盾纠纷,保障了林改工作的有序进行。 四是加大矛盾调处。改革启动之初,我市就成立了林权制度改革矛盾调处机构,建立了矛盾调处机制,形成了“市领导包乡、乡领导包村、村领导包户”的林权制度改革包联制度,同时细化工作职责,实行接访第一人问责制,对少数民族群众的接访做到第一时间接访、第一时间回应诉求,工作上更加细心、更加耐心,确保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得到了各族群众的大力支持和热情拥护。 通过林改,提高了各族群众的民主意识,改进了基层干部的民主作风,有力地推进了农村民主法制建设。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已成了库尔勒各族农民们的良好习惯。一位在基层工作多年的乡干部说,农民法律意识的觉醒,比给他们几十、几百元的优惠意义更为长远。 三、把林改工作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 库尔勒香梨是库尔勒市独特的优势林产品,其地理标志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我市抓住实施林改的机遇,实施“香”飘世界战略,对香梨实行分户经营并发放林权证,带动了林果产业不断壮大。香梨现已出口五大洲,且畅销不衰。 一是制定发展规划。我市结合林改工作实际,提出把库尔勒市打造为南疆特色林果业的龙头和果品中转集散地,坚定不移地把香梨作为实施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来抓,进一步梳理和完善政策,搞好发展规划,实行规模化种植,努力打造成“特色、优势、绿色”产业。目前全市梨园已达到41万亩,结果面积18.44万亩,年产香梨29万吨。 二是建立服务体系。按照“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建设、多元化市场”的发展思路,成立了库尔勒香梨研究中心,深入开展香梨增效课题研究和技术服务。精心打造以香梨培育、储藏、销售为一体的品牌产业链,实现了香梨由短期季节性销售为四季均衡上市。在实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和绿色标准化生产的基础上,大力推行注册果园标准化生产,对达到注册果园标准的由市财政出钱每亩奖励200元。 三是培育龙头企业。积极引进和培育以香梨保鲜和营销为主的龙头企业,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降低了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的市场风险,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和规模效益,实现了从传统的“以产促销”到现在“以销促产”。全市目前专业经营库尔勒香梨及新疆特色林果类产品出口、年销售收入在500万美元以上的龙头企业有3家。 这次林改,通过三个结合,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林业生产力,提高了农民收入,改善了居住环境,巩固了民族团结的基石,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确保了边疆的稳定和长治久安,给库尔勒市带来了新气象,使各族群众都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果。据统计,2009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64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8.2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50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7881元,其中来自林业的纯收入2807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6%。森林覆盖率由12.95%提高到16.31%,绿洲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4.35%。 林权制度改革给各族农民加强相互交往、相互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促进了共同致富,进一步巩固夯实了民族团结的基石。恰尔巴格乡农民吐地·艾白发明了“香梨开心技术”提高了香梨的品质和产量,他亲自到汉族或其他少数民族农户的梨园中,手把手现场指导,整天忙个不停,家里人不太理解。他真诚地说,“不管哪个民族,大家都是兄弟姐妹,有了困难应该互相帮助,这也是我们维吾尔族的传统。” 新时期新阶段,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认真贯彻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中央援疆工作座谈会等会议精神,在国家各部委及各兄弟省市的大力援助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很抓落实,争取把库尔勒市建设成为新疆重要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促进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中共库尔勒市委员会 库尔勒市人民政府)
|